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清-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县的熊兰和秦修采也在最初的兴奋之后,感到了同样的失落感。现在秦修采已经是熊千总的师爷了(因为熊兰的出身,虽有邓名劝说,文安之最后也只是给他一个千总的名义,让他暂时管理万县的事务)。秦修采一直和熊兰积极地经营万县军屯,希望能够做出成绩,让邓名刮目相看。但现在他们感觉这都是白辛苦,有了湖广之后,邓名肯定一路向东,直奔江西、南京而去,再也不会回头望一望,或者北伐胜利,或者战死在北伐的路上。就算将来大明中兴,他还会记得遥远偏僻的万县那里有一个千总和一个师爷?

重庆清军对湖广的战局同样很关注,甚至超过了对南京的兴趣。一开始王明德就认为这对四川清军来说是重大的好消息,因为这表明夔东明军的重心东移,不再把四川当作发展方向——王明德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湖广、江西、南京,越向东越是人口稠密、物资丰富,有机会得到湖广,谁会注意破败的四川呢?

王明德高兴了几天以后,突然有一队清军前来,为首的正是他的老上司——四川巡抚高明瞻。

“巡抚大人。”尽管十分看不起这个胆小鬼,但是王明德也不会缺了礼数。有消息说朝廷已经在追究高明瞻弃城脱逃的罪责,只是因为川陕总督李国英的庇护,才没有将高明瞻革职。不管高明瞻将来如何,李国英仍将是王明德的顶头上司,既然总督想保护高明瞻,王明德就不会得罪他。

“总督有令,让我们立刻设法攻取万县。”

高明瞻没有和王明德客套几句,很快就步入正题。朝廷派了一百名八旗兵来四川,李国英为了在这些八旗兵面前露脸,就决定发起对奉节的新攻势。

李国英同样判断明军将重心东移。他听说文安之已经离开奉节前往湖广,而四川清军的实力则较几个月前有所增强,向四川派来一百个八旗兵的同时,还派来了一万甘陕绿营的援兵。李国英打算扩展清军的控制区,把明军继续向东挤压。

拿下万县可以让重庆变得更安全,控制更长一段长江水道,明军向西的路也会因此变得更加艰苦,说不定眼中只有湖广、江西的明军就会因此把四川视为鸡肋而扔掉。

“然后是成都。”高明瞻接着说道。

李国英早就有攻打成都的打算,但是由于邓名先后歼灭了谭弘、谭诣,四川清军只能全力防守重庆。现在明军东进,李国英又得到了援军,他再次生出了为清廷平定川西的念头。而这个任务就交给了高明瞻,李国英要他戴罪立功,先取万县堵住明军的向西退路,然后拿下整个川西平原,把进入四川的云南明军都堵在大雪山南边。

“总督有令,末将敢不竭尽心力?”王明德也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早就打探清楚,万县只有一个千总和两千多屯垦兵。以前他们可以指望奉节的驻军增援,现在奉节明军主力都跟随文安之东进了,王明德觉得这真是白来的功劳。

……

四川行都司。

驻扎在这里的众将也都得知邓名离开四川的消息了,这同样引起了军心波动,李定国返回昆明后,就数次派人来和四川行都司的滇军联系。

但这些老秦军的将领认为晋王不会善待他们,而且他们现在有蜀王撑腰,可以和没有皇帝在手的李定国对抗,所以对晋王的使者一概带答不理。

“今天庆阳王把大家都找来,就是为了邓先生入楚一事。”等众将都坐定后,位于冯双礼下手的狄三喜站起身来,对众人说道。

第47节矛盾

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邓名虽然不知道文安之、袁宗第、刘体纯等,但听说过郑成功、李定国和李来亨这三个人。正是因为知道李来亨是在中国大陆上抵抗满清的最后一方统帅,所以发现对方才三十岁时,邓名感觉他真是太年轻了。

现年三十九岁的晋王李定国,是邓名原本所知的三人中最年长的,比郑成功还要大上四岁。几年前李定国先后攻灭大汉奸孔有德和尼堪,南明的声势复振。但好景不长,转眼之间就爆发了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的三王内讧,导致南明政权土崩瓦解。

经过这场大劫后,重返昆明的李定国认真检讨之前的过失,决心好好修补与冯双礼等秦系将领的关系。除了西营的秦系将领外,李定国更打算与夔东的前闯营众将多做接触,不再拘泥于以往的门户之见。得知冯双礼等大批秦系官兵在四川行都司驻扎下来以后,李定国就连续派使者去建昌,想说服他们返回云南与自己汇合,或是允许李定国的晋系部队前往四川。这样西营众将重新团结起来,依旧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但建昌周围的西营秦系将领对此不屑一顾。他们来四川行都司的时候,已经把沿途的百姓和物资都带走了,认为李定国无法派兵追击他们。就算李定国有这个心思,贵州吴三桂的威胁也足以打消他的这个念头。

得知建昌的众将不愿意返回后,李定国退而求其次,不再强求对方回来与自己会师,或是允许自己的军队进入四川,但希望对方至少在战略上服从自己的领导,能够对共同的敌人采取统一行动。对于这个要求,建昌的西营将领也含糊其辞,并不明确表态。有了李定国整治刘文秀的前车之鉴,冯双礼他们都怀疑李定国还会对自己秋后算账,所以要保持军事上的独立地位。

见到李定国的第二个要求仍得不到满足,昆明的晋系将领群情激愤,白文选、贺九义都认为建昌军欺人太甚,要李定国以永历天子的名义切责。刚刚重返西营旗下的马宝也表示,逃去建昌的西营秦系、蜀系总共只有两万左右的甲兵,而且派系混杂、人心不定,他愿意带五千精兵直取建昌,为晋王把建昌收回朝廷治下。

但李定国立刻否决了武力解决的提议。

他对众将说道:“当年我年轻气盛,总觉得我大义在手,别人不同意我的计划就是心怀鬼胎,就是贪图个人的私利,不肯为朝廷出力。因为意见不合和一些小冲突,我就把蜀王(刘文秀)关起来,害得他郁郁而终,现在回想起来,我惭愧得汗流浃背。我们的争执,差一点导致朝廷倾覆,使中兴大业毁于一旦。幸好上天不绝汉祚,我们今天竟然还能重返昆明。这次我一定要痛改前非,绝不能再自相残杀,给鞑子可乘之机。”

“可是冯双礼本来就对朝廷不忠。当年孙可望那贼劫持天子的时候,他就态度暧昧。”白文选说道。

冯双礼对孙可望更敬重一些,在三王对峙期间,一直坚定不移地站在孙可望那边。孙可望开始篡位行动后,冯双礼也不像李定国、刘文秀那样立刻反对,而是在旁观望,若是孙可望成功,似乎他也会乐观其成。

“你们知道我击败孙可望,从贵州返回报告天子时,圣上是怎么对我讲的么?”李定国问道。众人当然个个不晓得,李定国叹息了一声,道:“当时圣上沉默良久,对我和蜀王说,若是能擒住他也就罢了,但一开始最好不要去逼迫他。”

众人无不愕然,没想到永历天子居然连孙可望这个公开作乱的逆贼都想放过。

“当时我和蜀王据理力争,都认为圣上此言不妥,所谓除恶务尽,岂能坐视孙贼盘踞贵州,当时……唉……”当时李定国和刘文秀还在私下讨论,认为这只是因为永历胆小如鼠罢了,所以没有把永历的担忧放在心上。

但是当清廷得知孙可望带着十几个人逃到湖广后,顺治立刻派使者赶到湖广,封孙可望为亲王。当初孙可望手拥几十万大军,拥有西南的大片领土时,想从永历手中要一个王位是千难万难,眼看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顺治、鳌拜君臣却视他为征服中国西南的至宝。

之前清军攻破昆明时,满清认为西南的大事已定,顺治、洪承畴的一些对奏也没有必要继续保密了,于是得意洋洋地公布出来,当作顺治皇帝英明的证据,李定国也有机会知道了其中的内容。

原来,当年洪承畴奉顺治之命从北京启程赶往长沙,出任五省经略,他在北京陛辞时就对顺治言明:征服西南的策略是以防为主,坐观南明自己生变。在随后几年洪承畴与顺治的奏章通讯中,他一再强调这条大方略,并主持修建了从陕西一直延伸到广西的五千里防线,用来抵抗南明的攻势。

在秘奏中,洪承畴不厌其烦地向顺治指出,如果南明不发生内讧,那么清廷想在军事上击败西营、闯营和郑成功水师的联合是不可能成功的。与其试图武力征服,还不如及早设法谈判,形成南北朝。

但洪承畴再三重复他的观点:首先李定国与郑成功互相猜忌,绝不会精诚合作;其次就是李定国与孙可望必然爆发内讧。清廷应该积蓄力量,在内讧爆发后攻击四分五裂的南明。

整个长沙幕府的战略可以简单归结为:绝不主动进攻,绝不侵占南明的领土,直到南明自己发生崩溃。

洪承畴的战略得到了顺治的全力支持,几次北京户部官员都嫌洪承畴的战略给清廷带来巨大的压力,维持五千里长的防线花费巨大,而且由于坚决不进攻,所以这个负担也看不到解除的尽头。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顺治一概替洪承畴顶住,保证长沙幕府的防御战略能够坚持下去。

在三王内讧爆发前,剑拔弩张的孙可望、李定国各自调兵遣将准备火并,前线明军纷纷返回后方,准备武力解决其它系统的明军。驻防湖广的八旗兵见明军的领地空虚,自认为是满人,不顾洪承畴的禁令偷袭辰州并将其夺取,向北京报功求赏。八旗兵的擅自行动让洪承畴非常愤怒,他要求顺治皇帝把这些跋扈的满人立刻从他旗下调走。

在这次的冲突上,顺治依旧坚定不移地站在洪承畴一边,毫不犹豫地否决了请功奏章,勒令占领辰州的八旗兵立刻撤退,然后马上返回北京。

对照南明的反应,就可以看到洪承畴判断之准确:当辰州失守的消息传到贵州后,孙可望立刻下令停止针对李定国的动员,调冯双礼等主力返回湖广前线,准备夺回辰州;而李定国和刘文秀也暂时收起了对孙可望的敌意,把各自的精兵强将重新派向东线。孙可望和李定国都不约而同地写信给对方,表示大敌当前,兄弟之间无论有什么不快,也该设法和气地解决。

但当满清主动放弃辰州后,南明三王又不约而同地立刻忘记了他们刚刚主动释放出的善意,很快就关系彻底破裂,大打出手。

“四十不惑。”李定国想起洪承畴的阴险策略几乎使汉人的江山毁于一旦,他对手下众将说道:“往昔我鲁莽操切,没有容人之量,好不容易才得以返回昆明,以后一定要与延平藩、夔东诸将精诚团结,驱逐鞑虏、光复中原。建昌那些人可都是西营的老兄弟,我若连他们都容不下,将来延平藩、夔东军怎么能够与我共事?”

因此,得知邓名在湖广连战连捷的消息后,李定国决心予以配合,尽力向贵州发动一些牵制作战,使得吴三桂和赵良栋无法回头。而且李定国审视地图,认为重庆对川鄂明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攻下重庆才能把东西两川连为一体。这样云南、四川背靠着背,就可以专心对付正面的敌人。

李定国派使者来建昌,就是提议联合发起对川贵清军的攻势。元气大伤的李定国很难独自向贵州发起进攻,所以他希望建昌的明军能够北上到成都平原,然后攻击重庆,威胁保宁、遵义等地,这样定能牵制贵州清军的一部分注意力。虽然遵义那条路不适合大军通行,但或许清军会派出几千人马去增援,这时李定国再于云贵边境进行一些佯动,可能让吴三桂有危机四伏之感。

不过李定国的心思完全得不到建昌明军的理解,在冯双礼等人看来,现在四川行都司与成都才是背靠背——两者乃是邓名旗下的同盟军,而和云南明军则有着不少仇怨。

现在建昌明军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南面,冯双礼等人的部队也都部署在与云南接壤的地区,就连已经被破坏殆尽的东川府,为了保证安全都派驻了侦察部队,以防李定国的军队突然进入四川行都司境内武力解决他们。

以前有三王内讧时结下的仇,以后也许邓名和当今天子还会有一场大位之争,冯双礼他们已经把晋王视为大敌。

“虽然邓先生入楚,但我们已经是邓先生的人马了。”狄三喜在会议上发言,众将都知道他的话就代表了冯双礼的意思:“邓先生已经把这里的军户和田土都分给在座的诸位,难道晋王还能给得了更多么?要是天子回銮了,邓先生给我们的田土和军户是不是还要交还回去?”

众人纷纷摇头,谁也不肯把吃进肚子里的肉再吐出来。

“当年晋王说过,孙可望是咎由自取,与其他人等无关,我们信了晋王。但晋王把我们划为‘老秦军’,夺职解任,还拿走了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