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侯争霸-第6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不知道的!”

“陛下圣明,臣虽不敢说十成,但八成的把握还是有的,至于究竟是也不是,臣倒是有一个主意!”寇准知道进了内阁就不是藏拙的时候,而从这些日子与其他阁辅的相处,寇准知道这些人都是巴不得他露出一点才干,好将担子分给他一些,尤其是谢安年岁不饶人,已经淡出了内阁事务,张居正这个次辅负责的事务已经越来越多了,张居正虽然爱揽权,但他毕竟精力有限,一个工部就足以让他腾不出手来,如果在就加上一个同样是繁重的户部,张居正非垮了不可,而且夏羽这个皇帝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张居正揽权也不能太过,在自己一亩三分地怎么都好说,但乱伸手可是会出事的,所以张居正很积极的给寇准安排了许多事务,让他尽快熟悉起来,也好让自己轻松一些。

天之城,地一区,随着天之城这个皇都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天之城自然也无法容纳这么多的人口,所以整个天之城又被划分为内城和外城,所谓的内城,就是天之城上方的三个区,也称为天区,而天之城外围也算是外城,被称为地区,较之天区那高昂的地皮不同,地区的最繁华地段的地皮也不过只有五六千个银圆,普通的宅院只要三五百,一般小富之家都可以住的起。

尤其是大夏天之城内聚集着大批的富商,权贵,聚集着大夏五成的财富,这是一个惊人的市场,所以集富效应带来的是天之城日益的繁华,城区也逐渐扩大,就连数里外的大明河如今也成了另一个闹市区。

河水轻柔,自然很容易让人想起那河面上的画舫花船,水如美人,美人如水,而靠着天之城这么一个富贵之地,大明河水成了一条胭脂河,也是风流最好的去处,而相应的大明河两岸的地块也飞速的升值,可以说是一地难求,靠着大明河的一个地段,在万千花灯映照,人流往来如织的热闹花街的一条巷子里,却有着一个安静隐逸的宅院。

外面琴声,歌声,喧嚣声似乎被院墙阻隔在外,看不到那街面上的繁华热闹,却别有一种身在闹市独自静的脱俗,宅院不大,却给人一种幽深的感觉,隔着那竹帘,那一袭柔软的兽皮上,身着白色绸缎裙装的女子慵懒的靠在软榻之上。

女子长发如瀑,犹如黑珍珠一般的漆黑亮泽,随意的搭在肩头,遮挡住半张绝美的容颜,女子的脸庞并不柔和,有一种菱角的刚毅,浅眉如柳,却有一股勃发的英气,雪颈欣长,犹如高傲的孔雀,那白绸之间裸露而出的大片雪白肌肤仿若那北方最洁净的雪花,两团饱满高高的耸立,勾人心弦,芊腰如蛇,裙摆只盖住了那翘挺的臀,两条雪白的玉腿展露在空气之中,任由那淡淡的风吹拂。

“公主,消息也已经打探清楚了,是秃发部落自作主张,估计主家那边还不知晓消息!”

女子接过侍女送上来的折子,只是淡淡的扫了一眼,就放在一旁,却是一阵轻笑的道:“父王怎么可能会不知道,秃发部内只有那么几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汉人,也只配出这些烂主意,不过这样也好!”

女子正是鲜卑段氏的长公主,段嫣,前年鲜卑南下入侵大夏北疆,段嫣并没有回到草原上去,而是南下来到了大夏皇城,因为大夏是一个多民族的皇国,境内也有不少鲜卑人,所以正段嫣一行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随后段嫣就在皇城外置办了眼下的这处宅院,在这里住了下来。

段嫣只所以不愿意回到草原上去,自然也有几个原因,一来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对手,二来也是摆脱那个牢笼,避免再次被当成家族的牺牲品,而段嫣因为刚刚丧了未婚夫,所以段氏家主也只能任由段嫣说为,同时也让她打听一些消息,不过这一次段氏来使大夏,段嫣却很诧异,因为事先她没有得到半点的消息,如果是段家来的使者,她不可能不知情。

在打探了一番之后,段嫣却只是抿嘴一笑,丝毫不以为意,因为这个事情对于段氏没有一点坏处,秃发部最近越来越不像话了,不服从管教,而作为主人的段氏自然要教训教训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附庸,而如果这次事情真是以大夏让步而结果,那段氏自然不妨也有样学样,毕竟在大夏内部居住一年,段嫣也是知道这大夏怎样的阴险狡诈。

在大夏堆积如山,卖不出去的米,至少抬高了十倍价钱卖给鲜卑,而从鲜卑换来的皮毛,人参,却廉价的用白菜来形容,而大夏一转手就是数百倍的利润,每每想到这段嫣都恨得牙根痒痒,但是却奈何不得,段嫣在大夏居住一年多了,这才得到了一个普通的户籍,想要申请商籍却需要各种的考察,而且最低要求在大夏居住两年以上,才可以申请,所以段嫣只能在熬半年,到时候就自家做自家的买卖,或许段氏的再次发展就靠着这商贸了。

寇准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以接待使臣为名,很是热情的请了几个使臣到了大夏最繁华的大明河上游了一圈,什么想要知道的事情都知道了,随后就入宫上报。

夏羽得知了真相之后,却是露出一丝冷笑,区区一个鲜卑部落都敢朝着大夏要钱要粮了,看来这两年对鲜卑人太过纵容了,想要玩,那咱们就玩玩,大夏国从来都不畏惧战争。

大夏圣元五年,七月,大夏皇帝夏羽下诏,诛鲜卑使者于朱雀广场,主使被割去双耳放入牢笼,送回鲜卑,随后,大夏水军府开始调拨船只沿着大辽河北上,夏羽调拨了东府精锐白马骑兵,神赐军一部,沿着水路而上,攻打段氏秃发部,同时外使部派遣使者,前往段氏领地,先声夺人,站住道理,将此事告于段氏,这样就算段氏要出兵相助秃发部,也在两部之间插了一个钉子。

按照夏羽的打算,这一次要打的迅速,打的狠,让起到震慑鲜卑人的作用,另外也适时的改善一下与段氏的关系,毕竟大夏如今南方战事日益迫近,随着战事的不断扩大,大夏内部兵马肯定会入不敷出,所以这一战可谓是用意良多。

第六百六十七章山东烽火再起

大夏圣元五年七月,一个意料之外的事情导致了山东战火提前的爆发,按照大夏的计划,战事将在夏季过后,也就是避过雨水密集的两个月,在九月之后发动,这个时候正是秋粮正生长的时候,这个时候爆发战争,将会影响到明年七月的夏收,然而计划永远都没有变化快。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大夏开辟的南方航线说起,去岁也就是大夏圣元四年,大夏正式与远在万里之遥的江南云梦海的吴王国建立起了同盟关系,或许是因为两个国家一南一北没有太多的利益牵扯,所以同盟建立的相当顺利,而大夏也正式踏足长江流域,建立起了大夏第一个位于江南的贸易市场。

经过去年一年的试航,第一批海船大部分都赚的钵满肠肥,北货到南方几乎可以用超级暴利来形容,江南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丝毫不弱于中原,而且江南虽然战事也十分频繁,但因为云梦海这个巨大的淡水湖群和众多的河流的关系,江南的战事却是比北方金戈铁马的战事要柔和的多。

而且从隋国的淮水往南,因为水网密集,土地肥沃,加上温度较高,南方的稻子却是一年三熟,比起北方一年两熟,甚至一熟说产出的粮食要多的多,所以江南十分的富庶,尽管诸侯之间争霸同样激烈,但也形成了一个新的权贵,富贵阶层,对于北方的货物,这些人可是情有独钟。

大批的北货南下,看似数量不少,足有几百大船,但是比起江南那数万里的疆域,几十亿的人口却是微不足道,而吴国买下这些货物之后,转卖给其他国家,转手就能赚一笔不菲的利润,所以第一批南下的商船都是满载而回,而南方湖泊密布,水产丰富,珍珠之类的价格并不高,而这东西在北方却是不多见,虽然大夏有营州这个产珠地,但北珠和南珠无论个头还是光泽都各有不同,大夏有钱人多,这一来一回,就是数百倍的利润,谁看着不眼红。

很快,那种能够远航的大型船只便受到了追捧,而这也无疑是对大夏船业升级的一个推力,各大造船厂内的订单如雪花一般,不怕船造出来没的卖,只恨造不出那么多,超过五桅的大船建造周期都超过了三个月,而且如今正是船业升级的开端,能建造五桅船只的船厂屈指可数,技术上也都跟不上,毕竟造船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牵扯着诸多的方面。

尽管五桅船只只比四桅多出一桅,但却绝对是两码事,船体多出一桅,船身至少要长出二十余米,整个船型都有着大的变化,而在海上行船,尤其是外海,对于船体的考验更加严酷,所以要求也远比四桅要严密复杂的多,关键还是高级以上的船工数量跟不上,造船厂能在短时间内扩大,但是人才却不可能几个月内就培养出来,所以造船是一个花费大把时间,大把投入的产业,也就是大夏国库里钱多烧的,才会大规模的提升造船业。

短时间内大夏造不出那么多的远航大海船,怎么办,这生意可是早去早得利的事,去晚了那可是少赚一年的钱,要不怎么说百分百的利润就足以让商人铤而走险,这足足几百倍的利润几乎让大夏的商人都疯狂了,再说之前开辟航道的船只不就是四桅的船么,虽然会有危险,但就算十条船有一条船平安到达,那就不会赔本,多到达一条,那就是几十倍的利润,这种利益的诱惑下,很多商人都驾驶着四桅的商船开始南下。

外海,也是通常所说的黄海,黄海不比属于内海的渤海,渤海有山东,辽东两个半岛象是螃蟹钳子护住,所以海面平静,四桅大船航行起来自然是四平八稳,但外海可就不一样了,如果碰到了暴风雨的天气,四桅大船的船体还是禁受不住那种巨浪的拍打,就算侥幸没有沉没,也肯定会受创严重。

何况长歌镖局当初南下探海,说驾驶的可是军改民用的战船,又经过强化加固,就算如此,五条船也半路被毁坏了两条,可以说外海贸易受到环境影响十分的大,就算是五桅的战船到了海上也不敢说一定安全,只能是提升存活的几率,七分靠自身,三分靠运气,这运气好,那自然一帆风顺,赚大了,运气霉了,那就等着赔个血本无归吧,这海上贸易就跟赌博一样。

而这场战争的起因就是数艘遇到了暴风雨而遇难的大夏商船,七月的大海看似艳阳高照,但却是暗藏着危机,只有那些常年在海上漂泊的人才知道这大海的可怕,而夏天的大海,也是暴风雨爆发最频发的一段时间,从大夏到江南贸易,时间大概在十一月,借助北风南下,五月南风起,则北返,当然这个时间段是最因为季节风,所以船只来往速度都要快上许多,如果选择其他时候,至少要慢上一个多月的时间。

而这一次遇到暴风雨的船只是一支从南方北返的大夏商船队,大约有十一艘,算是一个小型商团,上面满载着金银,珍珠,玳瑁等南方特产,船队五月从江南出发,一路乘风破浪,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来到了山东周边的海域,因为船队船只都是四桅的帆船,所以不敢离海岸太远,但是就算这样,该倒霉的时候仍然倒霉到家。

就在山东外海区域,这支船队遇到了一场暴风雨,整个船队一下就被大浪打散了,最后只有不到一半的伤船勉强的开回了大夏控制的青岛港,余下的船只尽数失踪。

青岛这个地方是大夏在外海地区设立的第一个贸易集市,后来因为对山东之战,差点放弃,但后来黄子国被纳入大夏之后,青岛也不在是一座孤岛之地,靠着黄子国,自然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而随着南方贸易的开启,青岛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港口也日益繁华了起来,甚至在这里还驻扎了一支规模在百艘左右的战船。

大夏海军与海商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阶层,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着一致的利益,而且大夏海军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保护大夏海域安全,保护海商而存在,所以这船队失踪,海军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观,于是派出了一些巡逻船只沿海搜索,希望能发现一些踪迹。

搜寻进行的十分顺利,但是问题是这几艘落难的船只很倒霉的被风搁浅在了齐国地界上,在大夏这边找到商船的时候,船上的水手,货物等等早就被搬空了,就算船也被拆的只剩下的骨架,很显然这船上的人和货物都被齐国的人劫掠走了。

这支搜寻小队并没有立刻回航汇报,而是在晚上派出一支小队人马上了岸边,直接控制了附近的一个渔村,结果这一问,这才知道,那些水手都被抓了,关进了附近的一个营地里,这支小队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十数里外的那处营地。

营地内驻扎的兵马并不多,规模为千人,但因为要驻扎在沿海区域的烽火台,营内兵马不超过半数,而他们足有两百人,固然不能全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