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明-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舒清见云珊面色不好,笑着道:“妹妹,别往心里去,往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再说我们也都是妾的身份,我只是恨这个家伙跑去惹什么风流债!”说罢还掐了何成梁一把。

老妈的绝招?何成梁没有反抗,反倒是向舒清笑了笑,道:“清儿,气消了些吧?”

舒清没有理他,何成梁又是一阵哄,舒清总算对何成梁有了好脸色,何成梁对庄馨笑道:“庄馨,让你见笑了!”

“笑我不知事么?”舒清有不干了。

“没有,我是说笑我去惹风流债,嘿嘿”何成梁连忙说道,何成梁怀疑自己和老爸是不是都有自虐倾向,怎么老婆对自己使用暴力还巴巴的讨好呢?

庄馨心中也是觉得不可思议,即使何大人宠爱舒姐姐也不至于这样吧。而云珊二位确实明白了至少目前在这个家中,舒清姐姐的地位是无人能够撼动的了。舒清也露出了一个胜利的眼神。

何成梁却说道:“清儿,我知道我对不起你,不该,呃。。。。反正就是对不起你了吧,不过既然云珊和秀娘到了咱家来了,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咱们好好相处,刚才在门外听你们有说有笑,我很欣慰,不管秀娘她们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咱们家的,都不能有任何轻视和敌意!”何成梁有些严肃的说道:“清儿,这是咱们家现在唯一的一条家法,你们三人之间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而生隙,尽管你们都是我的妾,但是我会把你们都当妻子看待,没有大小之分。”

云珊二人听到何成梁的话似有感动,舒清的眼神中却有些落寞,何成梁有补了一句:“不过,还有一点,必须要明确的提出,那就是,我最爱的还是清儿,所以以后你们二人不要有别的什么想法,好么?”

秀娘云珊都齐齐的点了点头,对现在的状态他们已经很满意了,毕竟这家里也没有大妇,清儿姐姐人应该还算不错。

本想点明舒清的经历,不让二人有什么自卑的想法,却见庄馨一直在一边饶有兴趣的看着,半分离开的意思都没有,何成梁不由埋怨道:小丫头真是不懂事,没见我在处理家务事么?

“好了,我们去吃晚饭吧,今晚可是馨儿妹妹亲自下厨哦,原本是给我补身子的,便宜你个家伙了。两位妹妹,我们走吧!”舒清招呼道。

正文第五章扫恶打黑

何成梁现在有些后悔前日的本能冲动了,他费了好些口舌才跟舒淇解释清楚,末了舒清居然说:“你要是做了太监就没这些烂事了!”何成梁回道:“我要是做了太监,你不就守活寡了么?”结果又是一阵粉拳。

好在这几位相处的却是和睦,舒清也有事要求云珊秀娘。原来舒清和庄馨一商量,决定到州城来再办个女学,这才来到州城的,不过何成梁怀疑舒清是来监视自己的意思更多一些。现在舒清也小有野心了,私下里居然说既然有了机会,她决心做当代的女孔子,何成梁也被她的梦想吓了一跳。要说青楼女子算是这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女性了,自小的培养,琴棋书画须得样样精通,所以舒清以鼓动,秀娘二人便跃跃欲试了。

不过清丰的女学还得有人才行,全部搬过来是不现实的,于是舒清打算让庄馨回去带,毕竟那边入学的有早有晚,先进带后进,也方便的多。本打算是让云珊回去,舒清怕云珊认为她是嫉妒,没敢这么提议。

只是不知道怎么的,庄馨不愿意回去,似乎一点也不想自己的兄长弟弟,在堂父母。最后几个人一合计,决定实行轮班制,两班倒,每半月轮换一次,轮流到清丰去授学。尽管都是在自己的治下,何成梁还是怕几个女子在路上出什么意外,每次都会派若干乡丁随行保护。

不过何成梁现在没有心思管这些女人的事情了,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做,那就是:扫恶打黑!

林松遣人搜集的信息已经差不多了,还找了不少的苦主,翌日,何成梁开堂审案。

几个原告递上了状纸,包括自己的几家店铺的掌柜。案情明了,被告未至,何成梁遣了五百乡丁分赴南乐及开州各地捉拿被告到堂——原来的衙役是不能再用了,因为这里面肯定有和人相互**的,不然自己的店子受到的损失也不会那么大。

被抓的人包括两地所有有恶名的地痞**,闲散人员,一些士绅之家为恶的子弟——不管与自己的案子有没有关系,先抓了再说,雷霆之下,那些人反而会不知道怎么办,而且这样一来,百姓是会完全持支持态度。

审理的过程很简单,何成梁把前世在影视作品,书籍上看过的法子基本上都用上了,在加上在清丰时请教宋主簿的一些法子,对付这些小虾米,不怕不招。

分化之,瓦解之,讹诈之,关小黑屋,精神轰炸。三日的时间,一切都审理清楚了。根据供词,何成梁发布手令,又抓了一批人。这一次抓的,确实六分真,四分假了,主要是何成梁还是想借此机会来一个大清理。

开州和南乐的衙役以及开州城防营涉案人员均有不少,何成梁正好借此机会清理,并塞进了乡团的人——何成梁自乡团调走了近八百人,而先前成大牛有从田庄里掉了几百人补充了进去。

南乐知县伏询也是个软蛋,见乡团抓了自己衙门的衙役衙头,屁都不敢放一个,而且还主动赶到开州,揭发了这些衙役很多不为人知的不法之事,对于他的识时务,何成梁倒是很赞赏,有按他提供的信息再抓了一批人。

一时间,整个开州是鸡飞狗跳,但是很明显的,没有人人自危,因为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抓的都是些什么人,大家伙儿都清楚,反倒觉得新任知州有心作为。

至于士绅人等,有人心中惶惶,但是却不是全部,对于平素没有什么恶行或者作恶不多的,何成梁都没有涉及,只是这样的人很少,基本不到四成。

又花了半月时间,何成梁在霍信均以及专程到开州来帮忙的宋石湖的帮助下,把这些事情分门别类,理清得七七八八。

这时候,有些有意思的事情是,那些士绅子弟受不了何成梁的精神轰炸审案法,在何成梁的暗示下,把自己的长辈给牵连了进来,这其中有真有假,何成梁却全部让他们签字画押,作为“呈堂证供”了。

有些人坐不住了,利用自己家的一些关系,告发何成梁****舞弊,公报私仇。很快直隶巡按乔允升到了开州,在到开州前,他路过清丰,看到道路通畅,水利发达,百姓安居乐业,不免对何成梁的印象好了几分。

到了开州,他也不是来找何成梁的麻烦的,只是在何成梁审案的时候旁听而已。

先是一批小喽啰,平日里欺行霸市,小偷小摸,很快何成梁便结案了,各打二十大板,罚做苦役,待得养好伤后,为即将进行的开州道路水利建设“贡献”力量。

接着是自己的店子被砸的事情,乔允升并不知道这些店铺乃何成梁的产业,所以对何成梁的审理也还是满意。

这个案子涉案较广,之前的小喽啰已经处罚,何成梁不再计较,而一些台面上的商人被罚没家产,情节严重者免不了牢狱之灾,不过何成梁仍是改成罚做苦役——这一劳改法后来成为了开州的常例。

对此乔允升也没什么意见,毕竟读书人看不起商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至于牵扯到的一些士绅,由于下面还有很多案件牵扯,暂不判理。

接着便是重头戏了,一些士绅子弟到大堂之上,坦诚的认了自己的平日里的一些恶行,都是些调戏良家妇女之类的龌龊事儿,接着他们却告发了自己自己的长辈,各项罪名都有,什么经商时囤积居奇啊,哄抬物价啊,在去年的灾害中打发灾难财啊;骗取普通百姓的土地啊,巧取豪夺,夺了哪家的宝贝啊,强抢民女啊,乃至私生活糜烂,有辱斯文啊等等等等。

听到了这些,乔允升不由得问道:“子不言父过,你们这样揭发自己的长辈,于情难容,你们不知道么?”

“大人,不因私人而忘公义!”一个细皮嫩肉的男子回答道。

乔允升怀疑何成梁是不是动了大刑,却见这些人除了精神有些萎靡,身上几乎是一尘不染,想来只是受了些牢狱之苦,何成梁却并未对他们动刑。

何成梁笑了笑,向乔允升请示后,传上了一些涉案的苦主以及一些士绅。

这些人到了大堂,何成梁便把罪状一桩桩的讲清楚了,他们的子弟的供词也都读了出来,还有一些百姓的证言,这些士绅很明显的知道这些罪状都是七分真三份假,却偏偏辩驳不得。

其中夺百姓的田地这项罪名可要了他们的老命了,因为按照这供词,他们九成以上的土地都是来历不明——其实就是没有经过官方手续而已,而且一些百姓说这些来历不明的土地都是巧取豪夺的。

有那脾气硬的,当场便质疑何成梁公报私仇,何成梁一声冷哼:“一码归一码,现在说的是你们侵占百姓良田的事儿,本官哪里公报私仇了!”

“你可有功名在身?”乔允升问道。

“学生是秀才!”这人答道。

“身为读书人,不明法纪,知法犯法,咆哮公堂,即日革去功名!”乔允升怒道。

这可比后世开出党籍还严重,这人立马就蔫了,乔允升犹觉不够,对何成梁说道:“何大人,清丰的道路很是不错,既然你打算在开州继续修这样的路,把这人也算上,免得这些人不知民间疾苦,也好好的体验一下!”

何成梁乐了,他知道接下来的事情问题都不大了,便判了案,涉案士绅夺取田产归还原主(找不着了,其实也就是成了官府直辖),罚没剩余田地,情节严重者,罚没家产,再严重者,有功名的革去功名,没功名的进劳改队。

这些人不是不想反抗,只是事到如今,已经没了反抗的余地了,开州最大的士绅之家——洪家,这次根本没有露面,因为这些案子都没有牵涉到他们家。洪家一门两进士,两举人,家中良田也多是自己置办,规模不大,但是在开州的影响力却很大,所以没了洪家的参与,这些士绅也就没有什么后力了。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洪家老太爷的长孙,在济南府做**,而且最近开始越发的发达了——原因是何成梁给他提供了不少的货物。

商界中纯粹的商人更是翻不起什么浪来了,毕竟商人本身也没什么地位,加之最大的商人水家和何大人关系良好,没有掺和这些事儿。

总之,只得甘愿领罚了。

正文第六章乔允升万民伞

审理了一干案件,由于有乡团为助力,很快便被执行了下去,收缴田契,罚没家产,处理人犯。何成梁终于得以清闲。

闲下来,何成梁便陪着乔允升到处走了走。乔允升是何成梁自出京赴任以来见到的第一个官员,不由得和他热情的攀谈了起来。

何成梁了解到乔允升是洛阳人士,言语中,何成梁觉得乔允升也算是一位经历丰富,颇有能力的官员,不由得大生好感。乔允升也觉得何成梁短短时间把清丰治理的井井有条,可见也是胸有沟壑,审理案件也算是条理清晰,也很热情的和何成梁应对起来。不多时,二人已成忘年之交。

待了两日,乔允升便打算回保定了,于是何成梁提议把他送到清丰,因为他正好要回去看一看。

赶到清丰,正直晌午,牵着马,何成梁正和乔允升走在街上,有眼见的人已经发现了何成梁,不由得大喊道:“何大人回来啦,何大人回来啦!”不一会儿,人群便把何成梁围住了。

对此乔允升很是吃惊,何成梁也是有些诧异,不过他仍是和百姓们打招呼问好,百姓也是熟络的和何成梁唠着家常。一旁的乔允升却深有触动。

不一会儿,人群让开了一条缝,几位老者捧着一块写着字的布来到了何成梁的面前,对何成梁道:“大人哪,你怎么走了连个招呼都不打啊,要不是听宋知县说起,咱们还不知道大人已经高升了,呵呵!”

“呵呵,当时本官想着反正做开州知州还是管着清丰,而且相距不远,不想让大家挂心了,不好意思啦”何成梁挠挠头,笑着道。

众人亦是哈哈大笑,这老者接着说道:“大人高升,本应祝贺,只是黄白之物怕是污了大人的眼,于是乡老们商量着给大人送把万民伞,感谢大人在清丰一年多,就让阖县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本想亲自送到州城去,谁曾想刚制好伞,大人就回来啦,请大人收下我等的一片心意!”

说罢连同这位老者,人群都要跪下来,何成梁却故意把脸一沉,道:“莫惹本官不高兴,本官说过,尊重与否,不在形式,难道本官刚走,再见本官这规矩就忘记了不成?”

“小老儿愚昧了,呵呵,大人勿怪,还请大人手下我等为大人亲手制的万民伞!”老者说罢便把手中的伞递给了何成梁。

何成梁接过了伞,却觉得这伞是那么的沉重,饱含了百姓太多的希望。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