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明-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部的官员。

礼部郎中李至刚,明洪武初荐侍懿文太子,初授礼部侍郎。因事谪戍边关,不久召回,工部郎中。再补河南参议,又调任湖广参议,后因罪下狱。永乐帝即位,左右称其才,遂以为右通政,参与等修纂《太祖实录》,不久改任礼部尚书。永乐二年,兼左春坊大学士,直东宫讲筵,与解缙一同进讲。解缙主修《永乐大典》,李至刚亦多所裁定。后被人弹劾,弹劾者与解缙又关,李至刚降为礼部郎中。

这一次解缙倒台,同为太子党的李至刚终于抓住机会,弹劾解缙。因为众多官员为解缙送行,永乐帝借李至刚的弹劾再贬解缙,很明显是再也不想见到解缙的意思。

如果解缙是受到汉王一党的弹劾,那还好说。可现在问题出在了太子党内部,还是颇有资历的李至刚身上。这下太子党内部阵脚大乱,也不知道该如何解救解缙了。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言以对。

大人的烦恼跟小孩无关,王千军与朱瞻基正在看安南新送来的战报,看得是热血沸腾。永乐四年十二月,明军经激战,又克安南东西二都,安南吏民崩溃,各州县纷纷纳款于明军,张辅辑吏民,抚降附,分遣别将李彬、陈旭掠地,来归者日以万计。胡氏父子进退失据,乃悉焚宫室,亡命海中,继续与明军为敌。永乐五年,明军水陆并进,清远伯王友等率军渡过自注江,攻破筹江、困枚、万劫、普赖诸寨,斩首三万七千余级。安南将领胡杜聚集水师扼守天险盘滩江,张辅命降将陈封攻击,大败之,尽夺其舟,遂定东潮、谅江诸府州。明军主力追击至木丸江对岸下寨,胡一元之子胡澄以战船三百艘来战,明军迎头痛击,斩首万级,擒其将校百余人,溺死者无算,江水为赤。张辅在咸子关筑城,命都督柳升镇守。

前线送来的都是胜利的好消息,想到明军在安南的攻城略地,两个还没有上过战场上的孩子只能靠想象来感受那攻城略地,斩将夺旗的豪迈。想象那上万敌军聚集起来的首级,还有那变红的江水。“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汉朝陈汤的名言正是现今大明朝的写照。

“接下去,就看咱们的大明统帅新城侯张辅用多少时间抓住胡氏父子,彻底荡平安南境内的叛军了!”喝着小太监送来的热茶,吃着宫里的点心,很是悠闲。

“大明必胜!新城侯张辅不是赵括,也不是李景隆,他是我大明的岐阳王李文忠!只是,千军,平定安南之后,皇爷爷接下去会怎么做呢?!陈天平已经死了!”

王千军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身边有小太监伺候着,王千军不敢多嘴。可就在此时,突然有人大声地说道:“寻访陈氏子弟,将安南的王位还到正统继承人的手上,恢复君君臣臣的儒家正道。在帮助陈氏国王安定国内后,大明军将全部撤出安南,不取一文一粮一地,安南国将世世代代记住大明之恩情,永为大明之藩国。成为这才是天朝上国之道,才是仁者无敌!”

来的是位儒家文官,一听他的言论就知道了,天朝上国,仁者无敌,自欺欺人罢了。仇恨可以让人记住一辈子,恩情却可以随意忘记。为了利益,什么仇恨,什么恩情都不重要。

“汝玉先生好。只是,如果陈氏亲族都被屠戮,那我大明又该如何?!”出于尊重,朱瞻基站了起来向来人问好,王千军当然也跟着一起站了起来。

“那就寻找陈氏外戚有血缘之人,举贤任能,将安南还给安南人。安南乃是洪武皇帝所规定的不征国,《皇明祖训》中就写道: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详。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依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皇太孙请切记此言,兵乃不详,仁义才是不战而胜之道!你就是皇太孙侍读王千军吧?不知道小子对本官所言有什么见解?!不妨说来听听!”

永乐帝以靖难清君侧为名起兵,以《皇明祖训》为宣传工具,打下江山后又靠《皇明祖训》来宣扬自己所得皇位的正统。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作茧自缚,朝中的一帮官员反过来也用《皇明祖训》来限制皇帝,王千军此时岂敢对《皇明祖训》有任何评论。

“小子受教了!”这就是王千军的回答。

见王千军如此的回答,来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最后竟然是“哼”了一声就离开了,看来对这一次来的结果很失望,很不满。如果不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估计这位大儒一定会抓住机会好好教训一下王千军的。

人走了,王千军才问道:“他哪位?”

“东宫右春坊右赞善王汝玉,宿儒。教导我程朱理学的就是他。千军,你今天似乎很好说话啊!”想到这,朱瞻基突然笑了。

王千军摸了摸自己的头,无奈地说道:“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只是有一句话我希望皇太孙你记住。洪武皇帝的天下是打下来的,当今皇上的天下也是打下来的!”

天下是打下来的,什么仁者无敌,什么天命所归都是屁话,都是打下天下用来安定民心的手段而已。王千军虽然没有明说,但脸上的冷笑却已经点明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只回答了一句:“文人之虚,不如武人之实!”

仁者无敌,仁义之师!永远都是儒生们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借口罢了。一个仁慈的天朝上国,在短时间内的确可以得到诸小国的称颂与夸奖,这是当然的。因为大国不去打小国,小国当然开心了,还要想办法赚大国的钱,捞大国的好处。只是,当大国衰弱,小国变强大时,什么深厚友谊,什么长久交往,都是屁话,都没有攻城略地,劫掠屠杀重要。

你不抢,你不做坏人,别人就会去抢,去做坏人,靠杀戮与掠夺来强化自身。几百年后的欧洲就是这样强大起来的,而中华大地在备受欺压中,却依旧在缅怀着过去的仁义与友谊,可叹,也可悲。早知如此,何必装什么仁义,何必装什么天朝上国,还不如去侵略,去屠杀,去掠夺来得实在!

东宫没王千军什么事了,太子党一帮人还在想对策,道衍也没来,忙着修书收尾呢。东宫外,了空正等着王千军,这些日子了空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保护王千军。为此,了空还拿出了沉重的铜锡杖,一根由全铜打造的锡杖,不管砸在谁身上最少也是半条命。杀人对上过少林寺习武的了空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除魔卫道,少林寺十八武僧就是先例。

可当王千军出来的时候,了空正在帮守卫东宫的侍卫诊脉。一群侍卫聚集在了空的身边,了空说什么他们就记下什么,实在记不住的,就让会写字的同伴用笔记下。当兵的人,别看一个个身体强壮,可实际上内疾很多,一身都是麻烦的小毛病。难得碰上了空这么一位不用给钱,医术还不错的善良和尚,不怎么有钱的侍卫当然不能错过机会。

只是,当王千军走出东宫的时候,一切也就结束了。侍卫们守好自己的岗位,王千军则骑着马跟了空离开了。这么成天被人跟着,被人保护着,王千军还真不习惯。可偏偏现在的他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就算以后长大了,平常跟在身边的人之会更多。权势越大,得罪的人越多,也越是怕死。

走着走着,在没什么人的地方,突然蹿出了三个人,站在了王千军的面前。王千军急忙拉住马,了空也是一脸戒备,手中的铜锡杖随时准备出手。

“锦衣卫南镇抚司三人奉命前来护卫!”对方在第一时间亮出了身份,腰牌是真的。

王丛云虽然只是锦衣卫的百户,一个小官。但他有很多兄弟,所以要从锦衣卫南镇抚司里调人来保护独生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好兄弟的独子有危险,当然要出把力互相帮助。

想清楚了这三人的来路,王千军点了点头,抱拳说道:“多谢了!”

正文第十五章解缙倒台(下)

永乐五年三月安南叛军残部搦战于富良江,张辅与沐晟夹岸迎战,柳升以水师横冲其阵,大败敌军,斩首数万级,因天旱水浅,安南兵纷纷弃舟逃走,明军追至时江水忽然大涨,遂乘胜急进,安南兵大多被歼。五月,明军追击至日南州奇罗海口,安南军队残部全军覆没,胡氏父子仅以数舟逃遁,明军在当地百姓协助下,擒获胡一元及其子胡澄,随后又擒胡汉苍和伪太子胡芮,全部槛送京师。明军出师仅一年,就大获全胜,消灭了篡位的胡氏政权,得府州四十八、县一百八十、户三百十二万。

仗打完了,可事情还没完。那就是打下来的安南四十八州府,一百八十县,三百十二万户该怎么办?!为了征讨安南,大明也付出的极大的代价,将士客死异乡,西南各省人力、物力、财力损耗巨大,就这么白白送出去,送给一个没见过面的陈氏后人,这如何让人甘心。

只是,朝廷一开始打着就是为安南陈氏讨伐胡氏叛逆的旗号,这才得到了安南百姓的人心,朝中的文官中也有很多官员认为让安南自治是最好的解放方法,这才是天朝上国的仁者无敌,也顺应了《祖训录》内提到的不征国的说法。

无奈之下,永乐帝只能先让张辅先在安南寻找陈氏子弟,看有什么适合的人选。至于陈天平在南京城留下的血脉,就这么暂时消失了,永乐帝并没有把事情做绝。

在张辅寻找陈氏子孙的过程中,张辅向朝廷报告说,安南当地耆老百姓一千一百二十余人在军营请愿:“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为内郡。”

这样的消息,的确会让人怀疑。但是,王千军并不认为这一切都是张辅弄出来的戏,因为军中除了有监军太监外,更有随军的文官,用来记录各种战功与战报。这些文官可不跟武将们一条心。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张辅也没必要冒这个险,来演这么一出戏。

叛国者,每个国家都会有,更何况安南本来就是中国之地,只是后面独立过去的,安南境内有很多的汉移民,还有很多内心向往强盛明朝的人。这些人现在在安南也算是一股势力,一股希望安南能够回归大明的力量。虽然这股力量并不是太大,但已经给了大明足够的借口。

民心所向,这就是永乐帝所需要的。永乐五年六月,朝廷正是下诏,改安南为交阯,设立布政司、都指挥使司和按察司,并设立府州县等机构,自汉唐之后,安南又一次成为中国领土。

只是开疆扩土的成就感并没有让永乐帝兴奋多久,永乐五年六月底,徐皇后病倒了,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太医们束手无策,连佛道两家派来的圣手都没有办法。如果不是徐皇后拦着,愤怒的永乐帝早就下旨,处死几名办事不利的太医了。

徐皇后感受到自己时日不多,一道懿旨召燕梓与王千军进宫。燕梓是徐皇后看着长大的,也是徐皇后亲自主婚的。当年北平城之战,燕梓为她挡下的那两箭她一直记得。所以徐皇后一直命人照顾着燕梓,但也因为燕梓的倔强,徐皇后没有给太多东西。她现在就想再看看燕梓几眼。

至于王千军,徐皇后有自己的用意,一个就要死去的母亲,最放不下心的还是自己的丈夫、儿子。她的丈夫,她的三个儿子都是英雄人杰,更是皇帝、太子、藩王!可就是这样,才让徐皇后的内心充满恐惧。

看到徐皇后的病容,原本那位英姿飒爽,充满自信与魅力的巾帼英雄已经不在了,只剩下一个正在跟老天争夺时间,身体瘦弱满脸蜡黄的女人。燕梓实在忍不住,几步来到了徐皇后的病榻上,跪在地上哭了起来,哭得很伤心。

王千军也跪下了,母亲跪了,儿子哪里有站的理由。看到燕梓那伤心的模样,徐皇后在宫女的伺候下勉强坐起来,摸着燕梓那哭泣的脸蛋说道:“这还是那个身穿盔甲,守护在本宫身边,身中两箭面不改色,斩杀敌军校尉的燕梓吗?!乖不哭,小王没有辜负你吧?如果是他惹你生气,本宫就让皇上打他的板子!”

小王,也就是王丛云。当然永乐帝想杀王丛云,徐皇后本来不想救的,因为王丛云辜负了燕梓。可最后,在燕梓的哀求下,徐皇后才为王丛云说情。

看徐皇后如此的冷静,燕梓也不能再哭下去,抹干了脸上的眼泪,破涕而笑道:“他敢,他真敢惹我生气,我就让一家人都不理他,让他睡柴房。家外的事他做主,可家里的事我做主。雪沁也很听我的话,就是当年丛云救的那个女人,她到现在都不敢怀孩子,就怕影响千军的仕途。”

燕梓的强势让徐皇后很开心,若论到疼妻子,爱妻子,南京城内还没几个人比得上王丛云。可是,即便是这样,燕梓依旧要跟其他的女人分享王丛云,因为这就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