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明-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藏在身上的木偶被拿了出来,压在了多邦城的木雕上。这是一个手工粗糙的木雕,王千军可没小太监们的好手艺,但多少看得出王千军拿出来的是什么。一头大象,大象上骑着人,这是象兵!

机灵的小太监赶紧将王千军刻的象兵拿到了朱瞻基的面前。看着眼前的大象,朱瞻基把玩在手上,王千军可不是一个习惯开玩笑的人。所以朱瞻基问道:“这是什么?!安南的杀手锏吗?!”

“象兵!也就是大象,西南特有的巨兽。曹冲称象的典故里就有说过这种巨兽,当年孙权进贡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与其属下都没见过如此巨兽,大象的腿就有大殿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如此巨兽在中原地区当然只是传说,可在西南却是常见之物,西南蛮族有饲养大象的习惯,平日里用来运输,战时用来冲锋陷阵。一人控象,象背上可战数人,或用弓箭,或用长枪。马匹恐惧象群,一般刀剑长枪也很难伤到大象,当年黔宁王沐英平云南时,就碰到由百象组成的象群,最终以火炮劲弩死战破之,生获三十七象,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

王千军说了这么多,为了让朱瞻基吸收,估计停了一下。王千军吃上几块东宫的糕点,味道极佳。趁朱瞻基思考的时候,王千军指了指盘子上的两样糕点,小太监们就知道王千军要做什么了。

这也不是没有先例,王千军就经常让小太监们将一些糕点打包带回去,说是要让家中的母亲尝尝味道。对于王千军的这个无礼要求,朱瞻基一点意见都没有,认为这是王千军的孝行。只是朱瞻基不知道的是,每次打包回去的糕点,除了燕梓跟刘雪沁品尝外,一半的糕点都由王千军亲手送进了李虎涵的小嘴里。

“要破象兵,必须事先做好万全的准备。世上没有不败之精兵!千军你的意思是说,连战连捷,士气高昂的背后是骄兵狂将,所谓骄兵必败,仓促攻城,我攻入城内的明军将士一旦受到安南象兵的突袭极有可能大溃败。如此一来,城内的安南军便可以依仗象兵之威,紧追城内的溃兵,以溃兵冲散城外军阵,大败我大明军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安南叛军又为什么不早点动用象兵,而是等到我大军集结于多邦城下?!”

象兵巨兽的可怕,朱瞻基想象得到,但他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象兵的出现,只认为安南叛军不过是一群人数众多,但装备极差的乌合之众罢了。象兵的出现让朱瞻基心乱了,天下是朱家的,他的父亲是太子,他是皇长孙,大明未来是他的。如果明军败了,向大明纳贡称臣的诸小国一定会有样学样。

只是处变不惊是皇者必学的,朱瞻基也不会这么轻易认输,这才反问了这么一句。王千军吃下了一块糕点,回答道:“巨兽虽强,也要有足够的地方施展。就眼前这房间,也只能塞进两头大象。安南的前两道防线都是依靠地利来守,象兵施展不开,也有骄纵明军的意思。战场上为了赢得胜利,一部分的牺牲是必须的,就如我们现在所玩的,每一个木偶便代表着上万人的生命。历朝历代的江山,都是打出来的!”

再次看了几眼手上的象兵木偶,又看了看棋盘上的木偶,朱瞻基又问道:“前线明军,真会像我一般轻敌吗?!”

“这要看统帅大军之人的性格如何了?两军交战,看的不仅是双方兵力的多少,武将与士卒的勇猛,计谋的高超,更要看主帅的为人与性格。兵力再多,将士再勇猛,计谋再高超,碰到一个李景隆也没用!”虽然有些对不起李虎涵,可是李景隆这个反面教材真的很有用。

“唔……”朱瞻基一阵思考,纸上谈兵的赵括太久远了,可李景隆这个反面教材却是众功勋们经常谈论的,靖难功勋们教导着儿子无一不是以李景隆为戒。

看朱瞻基思考得那么痛苦,一帮小太监又急了。一半人在朱瞻基身边说好话,一半人给王千军打眼色,要是王千军惹恼了朱瞻基,倒霉的只有他们这些当奴才的。

“新城侯张辅绝不是李景隆之辈,他是河间王张玉之子,靖难之役中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初次统帅三军,张辅必以李景隆为戒,因为他不能败!他败了,其父一生英明都会付之东流,大明也不能败,败了国威何在?!如果我是张辅,必会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所以,安南的象兵击不垮我大明将士,大明必胜!”

朱瞻基的自信,王千军感受到了,这也算是小小的王者之气吧。一帮子小太监在一旁拍手叫好,王千军点了点头,这场论战已经没必要继续下去了。

“多邦城一破,安南东西二都亦破,胡氏父子难掀大浪。后面就看我明军要花多少时间杀死或者是活捉胡氏父子了。今天就到这吧,太晚了,我也该回家了。”

自从王丛云被任命为锦衣卫百户,王千军为皇太孙侍读后,王千军经常是东宫、寺庙、王家三地跑,今天晚上说好要回家吃饭的。

没有胜负,因为明军必胜,这是演兵的结果,也是历史的结果。只是,这只是开始而已,打下安南,却守不住安南,一次又一次地镇压南安叛乱,最终还是无法将安南守住,这不得不说是明初的一大遗憾!不过距离最后放弃安南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王千军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明军必胜!但是,千军你的确给了我一个惊喜,所以工部新送来的雁翎刀你可以拿走,我试过一把,的确是吹毛断发,锋利无比!”

朱瞻基实现了他的承诺,王千军拿到了他想要的雁翎刀。明代兵器中,王千军最喜欢的就是雁翎刀,一种骑兵近战砍杀的腰刀。冲锋用狼牙棒,近战用雁翎刀,这是明军骑兵的基本配置,王千军家中就有两把王丛云当年所用的雁翎刀,都是靖难之役中跟随王丛云南征北战的血刀。王千军试过一次,用王丛云的雁翎刀全力砍练习用的木桩,一刀就将手臂粗的木桩砍倒了。当然,王丛云用的雁翎刀绝对没有王千军从东宫拿的这把好,怎么说这把也是出自工部名匠之手,是工部送给东宫所用的。

拿着东宫打包来的点心,腰间挂着赢来的雁翎刀,骑着王丛云送他的老马,王千军在马上晃晃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老马识途,根本就不需要王千军操纵,自己就会沿预定的回家路线前进。

如今的王千军已经十四岁了,身体逐渐有了大的变化,某些地方早上醒来也渐渐有了感觉,只可惜李虎涵还小,道衍也要王千军严守童子身练功,不然的话,王千军早就变身成狼了。

十四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在京城的富户里,十四岁早熟的公子哥早就推倒身边伺候的贴身丫鬟了。有的家里玩不够,还由家奴带着到外面**,窑子里的妓女可是十分喜爱这些多金又要伺候的公子哥。

就在王千军胡思乱想的时候,前面突然有人拦住了他的去路,来人张口就问:“你就是王千军,锦衣卫百户王丛云之子?!”

挡路的有三个人,领头的就是问话的人。不过他那一身装束,怎么看都不像是当官的!

正文第十三章东宫谈兵(下)

王千军拉住了老马,看着来人他在思考,他最近有得罪什么人吗?好像没有吧?王千军最近可是低调得很,除了东宫陪皇太孙读书外,几乎没做什么事,也没去参合什么。

可是,来人明显是冲着他来的,这一身装束虽然不像是当官的,可气势却高于一般的小官,有些来头。官场朝堂就是这么的麻烦,你不去惹别人,别人却来主动惹你。

“问你话呢?!你就是王千军吗?”对方的语气很重,一点都不把王千军放在眼里。王丛云虽然只是个锦衣卫百户,但交往的都是靖难功勋,来人也是一样不在乎。

无奈之下,王千军只能在马上抱拳道:“我就是王千军,不知阁下是谁?!找我有何事?”

语气先客气点,怎么说也要把对方的身份弄清楚。不过王千军的这种语气对来人来说,可是十分的不尊重。对方脸色马上就气了变化,语气不善地说道:“果然够狂!怪不得连我家主人的警告都不放在眼里!”

奴才,警告?!王千军一下就想到了一个人,那人就是解缙,因为最近警告他的就只有解缙。怪不得来的奴才这么狂,宰相门前七品官,虽然明朝不设丞相,但解缙可是当朝文官第一人,内阁第一人,身份已经相当于丞相了。

“原来是解大人家的仆人,还真是失敬。不知道这位怎么称呼,找我有什么事吗?”做人要低调,可跟一个当奴才的低声下气,王千军忍不下这口气。

“哼!本人乃是解家二管家,我家大人命我传话给你,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请注意你的身份!听到没有?!”

又是解缙的警告,王千军还真是无语。解缙这个文人,他还真想塑造一个他希望中的皇太孙,文人总是幻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控制皇帝。可谁又知道,站在高山之上的解缙就快要从山上摔下来了。

“哦,原来是二管家,你带的话我都知道了,让解大人烦心了,我知道该怎么办了。那么,我告辞了。”王千军应付着就想要离开了。

可王千军才刚刚踢动老马,解缙的二管家却高声说道:“不识礼仪的小子,这就是你见到长辈的态度吗?下马,牵马走过,这是你必须懂的礼制!”

下马?下马威!一个靖难功勋之后,一个管家奴才;谁才应该懂礼仪,守规矩,显而易见。在这个年代,文士武人,士可杀不可辱!王千军要真下了马,无论是他的师父,还是他的父亲都不会原谅他!

怒了,王千军怒了。锋利的雁翎刀就在自己身上,座下是年老的战马。王千军笑了,因为他马上就要检视自己这些年苦练的成果了。这些年来,苦练马术与武艺,双手都是死茧,屁股也被磨大了,手粗好握刀,屁股大好骑马,双腿用力一夹,年老的战马开始冲锋!

解缙家的二管家,其实就是解府的主要负责人,大管家平日里忙着打理解家在各地的家产。平日里,朝廷上的很多官员,想见上解缙一面都要通过这位二管家,哪怕你官再大,为了有通报的机会,也要赔尽笑脸,说尽好话,把奴才当上级伺候,喝茶钱、喝酒钱是少不了的。别看一个个官员在小老百姓面前人五人六的,到了解家二管家这,也得自降身份。

原本,解二管家以为自己这次传话只是件小事,王丛云的事他也听说过,结论就是一个白痴,有权优势了什么女人弄不到手,偏偏为了个一见钟情的女人连官位都不要了。这父亲是白痴,儿子也是白痴,都好欺负,说不定还能敲到点好东西。可是,王千军根本就不把他当回事,这才闹着要王千军下马。

但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王千军不仅没下马,更是纵马而来,在解家二管家惊慌的一瞬间,王千军手上那把锋利的雁翎刀砍断了二管家头冠,断发散了一地!

惊慌之中,王千军收起雁翎刀,留下一句话便离开了:“我乃靖难功勋之后,你只是解大人家的一个奴仆而已,岂有让我下马之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断发只是给你一个教训!乖,回去给你胡萝卜和苹果吃,呵呵。”

王千军话中的后半段当然是跟座下的老马说的,战马始终是战马,老了也有杀气,也能冲锋陷阵。作为犒赏,吃点苹果跟胡萝卜也是应该的。

跟解缙家的二管家亮刀子,这可不是什么小事,即便当时只有极少的路人,这事还是传开了。但在解缙与王家的特意低调下,这事一开始也没闹得沸沸扬扬,对解缙来说,这是一件丢脸的事,要报复也要从长计议,用别的方法报复王家。而对王家来说,解缙是他们暂时惹不得的人,道衍也是同样的态度,其实他也看出了解缙的仕途时日不多了。、

但是,让双方当事者没想到的是,此事竟然传到了汉王的耳中。得到了这么一条有趣的消息,汉王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冷冷地说道:“姓解的真当他是宰相了?!一个小小的奴仆竟然欺压到靖难功勋子弟的头上了。王丛云再无能,他也是靖难功臣,与孤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先生,这事你怎么看?!”

在汉王的身边,出了伺候的侍女外,还有一名书生打扮的人,手持着一把铁扇子,坐在汉王身边微笑不语。

书生不说话,汉王撇撇嘴,继续说道:“不过这王千军是道衍的徒弟,而当日金忠反对孤成为太子明显是受道衍指使,现在他们狗咬狗,与孤何干?!先生是这个意思吗?”

书生这时摇了摇头,说道:“汉王千岁,非万不得已,不可与道衍为敌。道衍此人,依旧是皇上最信任的谋士,在没有掌握大局前,还请尽量忍耐。道衍此时,也非太子一党,虽为太子少师却远离官场,这让有些人错误的以为这头病虎老了。但老虎始终是老虎,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