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了;紫金梁也是要直接带过去的;毕竟这个战俘;身份太特殊了。

一刻钟之后;众人在两百军士的护卫下;来到了太平府城门外。

苏天成首先下马了;他已经看见了;南京两大营的军士;矗立在城门外;站在中间的唐世济和张泰宁;满脸笑容。

“下官帅诸位同僚;拜见唐大人、张将军。”

“苏大人;本官和张将军;在此等候多时了;你们立下了大功啊。”

唐世济和张泰宁的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他们是万万没有想到;江宁县巡检司的将士;能够立下如此的奇功。

苏天成连忙介绍身边的熊子健等人。

唐世济和张泰宁;都是熟知熊廷弼的;得知熊子健是熊廷弼的儿子;嘴里连声说好;介绍刘铁汉的时候;苏天成特意说了;紫金梁就是被刘铁汉生俘的;至于说邓辉;苏天成也专门说了;大军前往英山县;就是邓辉的主意。

张泰宁毕竟是武将;他首先来到了紫金梁的面前;这个名震一时的流寇首领;究竟是什么样子;是不是人家描绘的三头六臂。

成为了阶下囚的紫金梁;早就没有统帅的气息了;剩下的就是一种麻木和淡然了。

太平府已经摆好了酒宴;不过;这个时候;还不是吃酒的时候。

渠清泽带着大军;终于到了府城外面。

众人跟随唐世济和张泰宁;进入了太平府府衙;府城内;看热闹的人;挤满了大街两旁;大家都想看看;紫金梁究竟长什么样子;至于说剿灭紫金梁的江宁县知县苏天成;早就被百姓描绘为关公再生了。

不少的百姓;看见了长相英俊年轻的苏天成;都是发出来了感慨;看见了略显平凡的紫金梁;也是有些失望。

不少的人;跑出城外去了;外面看押的;有五千俘虏;这些都是流寇啊。

府衙大堂。

唐世济终于拿出来了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兵部尚书、直浙总督、参赞军务唐世济;南京守备勋臣张泰宁;江宁县知县苏天成;江宁县主薄渠清泽;江宁县巡检司巡检孙元坤、副巡检刘实亮、副巡检罗昌;功臣刘铁汉、邓辉;押解匪首紫金梁;速到厩。”

苏天成马上苦着脸了。

这一下好了;要到厩去了;回到江宁县的rì子;拖到牛年马月去了;估计回到江宁县;正月已经过去了。

不过;众人能够跟着到厩去;那一定是有奖赏的;这也不亏。

隐隐的;苏天成有些担心;江宁县只有那么大;该怎么来安排这么多的功臣啊;要是将这些人扯散了;可不是好事情啊。

宣旨之后;苏天成和渠清泽两人;跟随唐世济和张泰宁;来到了三堂。

“苏大人;渠大人;本官和张将军商议过了;江宁县巡检司的将士;征战辛苦;可以直接回到江宁县去;也好与家人团聚;至于这五千俘虏;两大营军士具体负责;暂时押解到南京京营;等候皇上圣旨;其中流寇的主要将领;遴选出来;一并押解到厩;此番到厩去;江宁县巡检司挑选两百名护卫;加上骁骑营所有的军士。”

“唐大人;张将军;下官有些担心;马上就要开始chūn耕生产了;下官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出来安排的。”

“呵呵;苏大人想到的可真是多啊;这些事情;江宁县不是还有官吏吗;你做好安排就可以了;皇上的圣旨;已经到了两天了;可不能继续耽误了;准备一下;明rì我们从太平府直接出发;前往厩。”

吃饭安排在酒楼。

经过了这一次的征战;苏天成感觉到;自己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有到过酒楼了;几乎习惯了行军打仗的生活了;贸然回到这和平的环境里面;还有一些不适应。

城外的军士;早有人专门安排了;府衙和县衙的所有官吏;几乎都动员起来了;加上府城的各大酒楼、客栈;连续不断的往城外运送酒肉。

巡检司和骁骑营的将士;依旧不敢饮酒;这可是军规;没有得到军令之前;谁也不敢违反。

南京两大营的三千军士;正式接手了对俘虏的看押;孙元坤亲自来下达命令;众位兄弟可以放开来痛饮美酒的时候;大家才开始兴高采烈的饮酒。

这一切的情况;唐世济和张泰宁都知道了;唐世济微微点头认可;张泰宁很是高兴;拍着苏天成的肩膀;极力赞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第二百一十章廷议

正月十六;大朝的rì子。

紧赶慢赶;苏天成一行;正月十五到达了厩;住进了官驿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喘气;立刻得到了通知;正月十六卯时参加大朝。

大朝在太和殿举行;每年也就是那么几次;厩七品以上的官员;悉数都要参加的;人数多了;太和殿里面;当然是站不下的;文武官员;按照各自的级别;在鸿胪寺官员的引领之下;站在大殿的外面。

这样的滋味可不好受;正月十六;正是严冬季节;běijīng的气温本来就低;站在大殿的外面;没有一副好身体;还真的有懈不住。

可见这当官;虽然说威风;但也要遭受一些折磨的;也难怪官吏都有着不一般的承受能力。

朱由检心血来cháo;居然要唐世济等人;带着紫金梁等人;到太和殿来献俘。

自崇祯四年西澳大捷以来;朝廷面对流寇;屡屡围剿不利;流寇的声势;越来越大;后金也是蠢蠢yù动;攻占了新修建的大凌城之后;愈发显得嚣张了;两相夹击;朱由检显得疲惫不堪了。

看着银子如同水一般的流出去;各地都是叫苦连天的;包括南方诸省;什么遭遇了灾荒;什么恳请免去多少的田赋;还不是看着府库的银子有些多了;就想着自家的小金库了。

征伐和赈灾;花费了大量的银子;可效果依旧不是很好;朱由检也知道。有些官吏;看见银子了。什么都不顾了;也不怕掉脑袋了;上下串通;贪墨银子。可这些问题;没有暴露出来;他也没有办法。

chūn节的时候;出现了英山大捷;苏天成带领江宁县巡检司、南京骁骑营和安庆卫的军士。凭借着不足五千的军士;居然歼灭了紫金梁率领的一万一千多的流寇;活捉了紫金梁;这是巨大的胜利;可以最大限度的鼓舞军心士气。

要知道;紫金梁是三十六营流寇的组织者;流寇最大的首领啊。

接到了奏折之后。朱由检兴奋的几乎一夜未睡;如此的大捷;当然要大张旗鼓的宣扬。

苏天成等人半夜起身;跟随者唐世济、张泰宁;来到了紫禁城外。

他们一行是特殊的待遇;从官驿出发。就有京营的军士;严密守护;一千人看护着紫金梁;以及紫金梁的五十多个兄弟;沿路也是五步一岗。三步一哨;估计苍蝇都飞不进去。

来到紫禁城外。众多的大臣都在等候;他们却可以跟随内阁大臣;进入到紫禁城里面;在建极殿外面候着。

终于到了卯时三刻;苏天成感觉到;自己都要被冻僵了;凌晨是最冷的时候了;偏偏他还要老老实实的站着等候。

熊子健等人;心情不同了;能够来到这紫禁城;见到皇上;他们早忘记了寒冷了。

苏天成没有那么大的兴趣;见不见皇上;都是一样;今后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鸿胪寺的官员过来了;带着众人;朝着太和殿的方向走去。

看护紫金梁等人的护卫;早就换成了锦衣卫了。

就算是立功了;可按照品秩;苏天成依旧是站在太和殿的外面;隔着老远;至于说渠清泽等人;站到了最后面去了。

伴随着太监高呼皇上驾到;所有人都跪下了;跟着前面的官员;三拜九叩;其实连朱由检的人毛都没有看见。

半个时辰之后;内阁首辅周延儒走到了大殿的门口。

“皇上有旨;英山大捷;令南晶部尚书、直浙总督、参赞军务唐世济;南京守备勋臣张泰宁;江宁县知县苏天成;江宁县主薄渠清泽;江宁县巡检司巡检孙元坤、副巡检刘实亮、罗昌;有功将士熊子健、刘铁汉、邓辉献俘。”

马上有鸿胪寺的官员;带着众人;朝着太和殿走去。

锦衣卫押解紫金梁等人;跟在后面。

当然了;俘虏也是讲资格的;紫金梁才有资格进入太和殿;其余的都是看押在大殿的外面;等候处置。

苏天成再次见到了朱由检。

他有些不敢相信的是;朱由检居然将英山县一战;定为大捷。这在他看来;根本不算什么的;紫金梁不过是遭遇了诸多的挫折;走投无路之下;想着劫掠英山县城;被自己算准了;所以遭遇大败的;和那些两军对垒的搏杀;不是一个档次的。

奏折是由唐世济宣读的;这不关苏天成什么事情。

接下来的廷议;就是关于如何处置紫金梁等人了。

这是献俘的程序之一;彰显朝廷的威严。

处死紫金梁;众人没有异议;毕竟是流寇最大的首领;不可能赦免;但在处理紫金梁下属的问题上面;出现了问题。

唐世济率先发言了。

“皇上;臣以为;流寇大多是驿卒、饥黎、难民;本是良民;只不过因为饥寒交迫;食不果腹;故而造反;为体现我大明怀柔之心;臣建议;仅处死匪首紫金梁;余者可赦免;以此来分化瓦解诸多流寇;让他们明白皇上之苦心。”

朱由检赞许的点头;接着;周延儒和温体仁;都发表意见;表示赞同了。

苏天成感觉到了不对;按照这样的处置方式;有重大问题;若是紫金梁手下的五十余骨干;都赦免了;无异于放虎归山;留下了巨大的后患;这些人;绝不会做良民;出去以后;一样会造反的;他们的想法;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不愿意过平静的生活了。

而且;这些人都是有号召力的;若是南京羁押的五千俘虏;也一律赦免了;可以预计;不就之后;另外的一个紫金梁;马上就出现了。

苏天成有些后悔;早知道这样的情况出现;当初就应该斩杀这些骨干。

眼看着众人都是赞成了;朱由检准发话了;苏天成顾不上许多;开口说话了。

“臣不赞同如此的处置意见;臣以为;不能够赦免;紫金梁以及紫金梁的骨干;悉数应该斩首;不可姑息;否则就是养虎为患;为害我大明。”

在太和殿里面;苏天成是没有资格发言的;他说出来这番话;所有人都愣住了。

有给事中准备出来弹劾。

傅友亮率先出列了。

“臣以为;苏大人说的有道理;虽然在大殿之上;不该随意开口;可苏大人是为了朝廷;臣赞同苏大人的意见。”

众人再次感觉到吃惊了;不久之前;傅友亮曾经弹劾苏天成;现在又支持苏天成了;这是什么道理啊。

苏天成看了看傅友亮;接着看了看周延儒;若有所思的低下头了。

看着辩论即将开始;朱由检终于发话了。

“苏爱卿;你为何出此言啊?”

“臣有两条理由;第一;碗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流寇确实是驿卒、饥黎、难民;本是良民;造反之初;因为饥寒交迫;无法生活了;这可以理解;可一旦他们形成了势力;习惯了四处劫掠的生活;他们的心xìng;已经发生了根本xìng的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平静的生活;时时刻刻渴望获得权力;甚至想着自立为王;威胁我大明的江山;若是有机会;他们必将再次造反;朝廷的赦免;不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必将再次成为我大明的心腹之患。如此情况下;再和他们谈论朝廷的恩惠;无异于对牛弹琴。”

“第二;对待敌对势力;依靠的是铁血手腕;绝非怀柔政策;如今我大明;外有后金的sāo扰;内有流寇作乱;朝廷应该用不一般的手腕;降服内乱;臣的建议是;对那些作乱的流寇首领;以及他们的骨干成员;格杀勿论;绝非用怀柔的政策。近些年灾荒连连;皇上仁慈;认为流寇都是我大明的子民;饥寒交迫;无奈之下造反的;臣深切体会皇上仁慈之心;但流寇已成气候;他们攻破城池的时候;可否想到了皇上的苦心;可否愿意释放我大明的官吏;没有;他们都是赶尽杀绝;连家眷都不放过;此等的贼子;绝非善类;不可轻饶。”

“综上所述;臣以为;对紫金梁以及其骨干成员;全部斩杀;南京羁押的五千流寇;视情况区别对待;那些贼心不改之徒;照样是格杀勿论。”

大殿里面;引发了嗡嗡的议论声。

朱由检陷入了沉思之中;的确;朝廷采瘸柔政策;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效果很不好;杨鹤就是因为贯彻这样的思路;结果致使流寇降而复反;被免去三边总督。

“臣以为;苏大人的理由是成立的;朝廷采瘸柔政策;本是皇上仁慈;可流寇贼心不死;不体谅皇上的苦心;拿了朝廷的银子;转过身后;依旧造反;我大明的官吏;惨遭他们的杀戮;我大明的子民;遭遇他们的蛊惑;如今的灾荒;依旧存在;若是放虎归山;这些人继续造反;必将给朝廷带来更大的麻烦。”

周延儒居然站出来了;赞成苏天成的意见。

见到这样的情景;温体仁不甘示弱;也开口说话了。

“臣以为;苏大人的建议;确实可行;对待流寇;不能够心软;不能够留下后患。”

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苏天成有些迷惑了;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周延儒和温体仁两人;本是死对头;怎么都赞成自己的意见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第二百一十一章江宁营

朱由检下旨的时候;脸上有不忍的神s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