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伐-第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重。

最后一个法子,洪过的方法更简单了,反正现在都是使用纸币,也就是“交钞”,干脆,用直接在这一年加印一部分交钞出来,用以支付朝廷的部分开销,这就完事了。

所有朝臣一致认为,还是最后一个办法最为省事而且妥当,应该选择加印纸币。不过,既然洪过是三司使,虽然有奏本送来中都,实际上最后拍板的,还要洪过才可以,所以,金国朝廷还要看洪过的态度到底如何。

很快的,从海州传回消息,洪过反对金国君臣的选择。

笑话,什么加印交钞最为简单,这不就是恶性通货膨胀么,用完全没有准备金的纸币,去购买老百姓手里的物品,就等于是拿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换别人手里的货物,没有限制的发行纸币,最终的结果就只能是让交钞最终变得比开屁股纸还不值钱。洪过是要建设一个富裕的金国,不是弄成民生凋敝,最终只能依靠不断对外抢劫,来弥补开销的强盗王朝。

有了这个想法,洪过断然否决了金国君臣的决定,他之所以给出三条建议,实际上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要将三条一起施行,单独施行任何一条,都无助于解决金国朝廷现在的困境。

很快,到了十月中旬,洪过就筹集到了四百多万贯的现钱,通过海路解送中都,由于他实现解释过方法,那些金国朝臣虽然对洪过的法子并不奇怪,但是这时间之迅速,也让很大一部分廷臣暗自乍舌。

这种暂时解决财政困难的法子,还只是牛刀小试,就好像是从一个水洼里舀出一瓢水浇灌土地般,对他来说,如何将这个水洼变成一口深井,让这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才是洪过真正要面临的难题。

第二六三章洪过的改革(下)

第二六三章洪过的改革(下)

洪过发展经济总的思路就是拓展工商。所以,他第一个措施,就是将临洪镇开辟为榷场,不过这里不与南宋进行陆路贸易,而是接待从各国前来的海船,与其同时,他用计时工资的方式征发大量民夫,在临洪镇兴建码头港口,同时,将与临洪镇一海之隔的东海县也划入自己统辖,在东海岛上也开工修建码头货仓。

此时的东海还是海中的一座岛屿,并未如后世的连云港一样与陆地连接成一体,岛屿上虽然与陆地联系不方便,但岛屿有岛屿的好处,作为临洪镇附近的大岛,东海正好成为了临洪镇的副港,大大增加了临洪镇港口的吞吐能力。

光有码头可不成,洪过借助向商贾借钱的机会,拉住了各地大小商贾,由他亲自现身鼓吹,请这些商贾来临洪镇发展商号海船。同时对能够向其他国家出口的商品,洪过一律实行鼓励和优惠,这种优惠包括了减免出海时候的市舶税收,对于购买海船不予以征税等等,更加关键的,洪过不仅请求这些商号加大对外的贸易,同时希望他们能开更多的工场。

金国占据北方后,很多当年北宋时代的矿场都荒芜掉,洪过将这些荒芜的矿场标示出来,又找出了当年北宋的资料,圈出矿场的产量,将矿产的开采权分年头向外拍卖。事实上,这些矿场虽然在金国的名册上显示其已经荒废,其实很多都是被私人占据,在偷偷的开采,若是有金国强力介入的话,恢复生产的花费通常并不大。

因此,洪过的拍较成功,很快得到了几十万贯的收入,被他直接投入到临洪镇码头的工程之中。

将这些商贾的潜力仔细的挖掘过后,洪过就无法继续要求更多,这些商号之所以如此痛快掏钱,其中很多人都是洪过在高丽的合作伙伴,有高丽的例子在,他们比较容易相信洪过,但是,如果洪过继续要求更多。就会影响到高丽的稳定,那里是洪过的大后方,他是怎么都不会让自己的动作影响到那里的。

金国的工商到底不如南宋繁荣,现在这么挖掘一番后,已经是有些见底了,虽然临洪镇一片繁荣,但是在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着无以为继的局面,是以,很多人躲在后面,或是为洪过捏了一把汗,或是暗自偷笑,等着机会站出来好好收拾姓洪的小子。

就在这个时候,洪过突然给完颜亮去了一封私信,其实信是两封,送入后宫后,分别送去了完颜亮的面前,以及皇后徒单氏的桌子上。

没人知道信上到底写了什么,只不过,第二天就从后宫悄然驶出数辆马车,来到中都的洪家商号,卸下了许多箱笼。那些箱子上都贴着后宫的封条,而且重量极沉,每个箱子都需要两个壮小伙子,才能勉强抬动。

中都本就是个藏不住秘密的地方,后宫这种举动虽然秘密,但是到了当天晚上掌灯时候,中都内大小官员家中就在盛传,后宫的皇后皇妃们,竟然也掏钱要去临洪镇作生意,说是用投资的名义,后宫之中每个人,从皇帝太后到皇后皇妃都参了份子,凑出来足足十万贯的巨资,要送去临洪镇的三司衙门。

事情一传出来,中都那些大小官们就动了心思,不冲着赚钱,光是皇帝也亲自参与,他们这些做官的是不是也应该拿出点来,过去临洪镇掺合掺合?

既然有人动了心思,很快的,在中都洪家商号的门前,就排起了长长的人流,都是管家的服色,有押着车子来到,也有揣着交钞的,甚至还有拎着银锭的。

至于数目么,执政大臣自然不会太少,就比如那位皇弟完颜衮,张口就是一句“让姓洪的替我赚钱?这种好事没得找啊。去,拿五万贯,老子过年就去找姓洪的分钱”。得,就这么一句,执政大臣们的有一万的,有拿三五千的,最多的是李通,竟然拿出来四万贯,他才当了宰相多久,这个数目悄然传出来,让京城大小朝官为之侧目。

其他的各部尚书侍郎还好点,一千多贯总是拿的出来,至于其他的京城朝官,拿钱的时候就多了心眼,拿少了没什么意思,拿的太多,又怕被御史弹劾,索性按照官俸口俸拿出一年的俸禄出来,不多不少,谁也挑不出毛病。至于那些御史,彼此商量了一下,又请示了各自的坐师执政大臣,就不掏钱凑这个热闹。免得被人日后说起他们失去了言路的公允。

掏钱最多的,实际上是那些金国的宗室贵族们,他们名下的田产都是有数的,完颜亮改革宗室田产制度,他们只能每年坐等着收银钱,根本插手不得田庄管理,偏偏家里人口多讲排场,属于典型的坐吃山空。现在有路子赚钱,虽说不大保险,但是,后宫和皇帝都参合进来了。怎么看都不会有太大风险不是?所以,洪家商号光是从这些宗室贵人身上,就受到了四五百万贯。

打开了完颜亮送来的箱子,洪过愣了一下,里面装的满满的都是金银珠翠,又翻看完颜亮的来信,信上金国皇帝嘲笑了下洪过,说自己到底是金国的皇帝,富有四海的人,怎么会在乎区区十万贯,什么装石头充数,这等伎俩他干不出来。

折上书信,看着一边发愣的姚腾蛟,洪过挥挥手,示意将皇帝的钱抬下去,一体充入账面。

从中都的官员贵戚身上榨钱,只是洪过掏钱手段的第一步,下一步,翻开了通检推排的账目,洪过下令,给山东两路拥有田亩在千亩以上的人家下令,勒令在年内开办一座工场,五千亩以上的人家开两座,万亩以上的除了两座工场,还要掏钱买海船一条,必须下海去经商。

“这个……”被洪过抽来的韩思古面露难色,可以想象,洪过这个政策一旦推行,会有无数人起来抵制,“东家,考虑清楚啊,他们这些富户是不会同意的……”

猛地合上账簿,洪过冷笑起来:“不同意好啊,对抗朝廷法度,就是谋逆大罪,我直接抄他们的家,让他们看看。是我的刀子硬,还是他们的脖子硬?”

说话时候,洪过脸上浓重的杀机,令韩思古不禁打个寒颤,他已经许久没有感觉到洪过身上的杀气了,突然之间,又仿佛回到了在汾州的那些日子,那个时候的洪过就好像现在这样,锋利的仿佛一柄尖刀。

洪过的命令一经发布,果然在山东的东西两路激起了强烈反弹,山东的富户主要还是宋人,这些人在金军到来后臣服了女真人,有些人甚至是靠着帮助金军打宋军,才弄到了今天的财富,从脑子里传统的田土思想上,他们宁可把钱都砸在土地上没什么太多收入,也不愿意去将银钱放到经商上面。

洪过可不管这些,正好三司衙门下面新招募的士兵训练出来,当即命令军队赶赴山东西路的兖州,只因那里有一个地方叫做曲阜。

这次山东富户闹事,一致推举曲阜孔家出来当头目,谁让曲阜的地也不少,在万亩以上,而且现任衍圣公孔拯爵位显赫,不推他出来挡着,还到哪里去寻这么一个足够硬的刺头?

洪过才没工夫亲自去曲阜,直接给韩思古加了一个三司衙门推官的名衔,派这个瘸子带上三千兵马去了曲阜。那孔拯乃是孔子五十代孙,过往的大官见得还会少了,哪里能看得上一个瘸子?韩思古送拜帖进门,竟然连个脸都没露,直接派个管事出来,冷冷的将韩思古打发走。

这曲阜半个县的土地都是孔家的,孔家的院落简直就像是个大城堡,曲阜县令见到了孔家的家主都要跪下磕头,尤其是孔家在金国也得到了册封,孔拯是堂堂的公爵之家,怎么会看得上一个不入品的瘸子?

韩思古冷笑起来,带着从人缓缓退出曲阜县城,往下的事情就由不得他了,一切交给刘铮了。

那刘铮本是天王寨子弟出身,自小在山上长大,对孔家的敬畏没那么深,见到韩思古脸色不善的出来,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哪里还管一边的曲阜县令惶急的脸色,大手一挥,提兵冲进了曲阜城。

孔家大门紧闭,墙头站着好些个家丁,紧张的望着齐唰唰跑来的士兵。见到这种情形,刘铮倒真希望孔家谁过分紧张,能射一支箭出来,那个时候,有无数人证的情况下,他就可以毫无顾忌的下手,抄掉整个孔家了。

只可惜,孔家的人虽然狂傲但不蠢,至少孔拯还不至于愚蠢到,公然与三司衙门的护兵对抗,那样的话就是公然造反了,他们孔家怕是会有玉石俱焚的大祸。

当刘铮带兵来到孔府门口,好像城门一样的大门大开,孔拯的一个儿子大喇喇走出来,质问刘铮为什么带兵冲撞孔府,孔府可是有朝廷敕令的,岂是一群当兵的可以任意妄为的地方。

刘铮才懒得去同这么个纨绔子弟搭话,傲然转身,请出了身后的韩思古。韩思古一亮手中命令,冷声道:“查账,查孔家去年税额不足,特来清查。”

那个孔家的公子当即跳脚叫出来:“这里是孔家,历来免赋税……”

韩思古才懒得去听,示意刘铮可以动手了。刘铮立即对手下的兵士努努嘴,那些士兵上去一脚将孔家的公子踹翻,然后飞快的冲进了孔府。

孔府上下的家丁也没了注意,不知道是否应该拦阻,有的刚要上去拦阻,立即被一声断喝吓住了——“三司衙门办案,阻拦者以谋逆论”。

这声咋呼将所有人吓翻了,这下子孔府上下都清楚了,洪过这是要来真格的,可不是吓唬吓唬那么简单了。那孔拯再想出来分说,韩思古和刘铮谁还会搭理他,正好一把赶到一处偏院去看管好了。

到了偏院里,孔拯吃惊的发现,整个孔家的大小亲眷都给塞了进来,男女老少的或坐或站,足足三四百号人,将个偏院塞得满满,连个转身的地方都欠奉。

至于那些家丁仆人丫鬟老妈子的,都被刘铮带来的官弄到别处,按照服侍人物在孔家的地位高低区分出来,然后就是一个个的过筛子挨着个的讯问。在这个时候,洪过早已在高丽培养出一批人手来,讯问时候也不打也不问,学足了后世的办法,专门使用精神折磨,用来撬开被讯问者的嘴,却不在身上留下半点伤痕。

才四五天光阴,就有十几个孔家的仆人吃受不住,开口吐出了他们知道的一切,这一问,可将在场的曲阜县令吓了好大一跳,这孔家平日里道德文章做的华丽,却没想到,背地里还有这么多龌龊事,扒灰勾搭叔嫂都是小儿科了,光是私下里的人命官司,就被问出四五桩来。

曲阜县令头上冷汗直流,按照这些仆人说的去起尸,好家伙,何止四五条啊,一气挖出来十来具白骨,这下子可将曲阜县上下官吏吓蒙了,到了这个份上,他都不知道要如何是好了。

曲阜县令想将案子推给韩思古去审,哪里想到韩思古早得到了洪过支唤,对孔家这些烂事绝对不管,一起交给官府“秉公”处理,至于三司衙门的护兵,只是去挖孔家的“漏税”问题。

曲阜县一开始审问孔家的案子,虽然只是在二堂秘密询问,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这个风声就传入了山东两路豪门的耳朵中。这些豪门富户,有几个屁股上完全干净的?现在的洪过连孔家这个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