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聖僧鐵記-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⒓有猩鸫蔚冢饺胝薪饷摕o疑。 

'六'六度 

(一) 布施度慳貪; 

(二) 持戒度毀犯; 

(三) 忍辱度瞋恚; 

(四) 精進度懈怠; 

(五) 禪定度散亂; 

(六) 般若度愚痴。 

修觀音法,成觀音境(成就於觀音),故當行六度,自行化他,行菩提道,行於利樂有情。大行大慈六度法是不可分割偏廢而修的,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則不能攝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則難以進修定慧;忍辱而不精進則道業難成;精進而不忍辱則魔障難消;禪定而無智慧則固執不通;智慧而無禪定則凡情易動。因此我們要大發菩提心,學菩薩行願,廣修六度萬行,直至圓成佛果。諸佛菩薩均依六度及諸法而成正覺,故我等若成觀音正覺,必依行入法,方可與佛同處法性合一。 

此時:行者靜思三業今晝之日可否上應 

'七'金剛薩埵 (修咒七遍) ‥ ‥ ‥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嗡   班雜爾   薩埵薩麻雅 麻努巴那雅 

班雜爾  薩埵得羅巴帝叉  只卓美巴瓦 

蘇埵卡約美巴瓦  蘇波卡約美巴瓦  阿努 

拉埵美巴瓦  薩瓦期地美布拉雅叉  薩瓦 

噶麻蘇咱麥  資當洗央古嚕吽  哈哈哈哈 

火  班噶灣薩瓦答他噶答  班雜麻美木雜  

班雜巴瓦  麻哈薩麻雅  薩埵阿  吽呸 

Om  Ban Tzar  Sa Do Sa Ma Ya  Ma Nu Ba Na Ya 

Ban  Tzar  Satt Do De Lo Ba Di Tsa  Tzu Tzo Me Ba Wa 

Sutt Do Ka Yo Me Ba Wa  Su Bo Ka Yo Me Ba Wa 

A Nu La Do Me Ba Wa  Sa Wa Chi Di Me Bu La Ya Tsa 

Sa Wa Ga Ma Su Tza Mai     Tzi Dan Si Yan Gu Lu Hon 

Ha Ha Ha Ha Huo   Ban Ga Wan Sa Wa Da Ta Ga Ta 

Ban Tza Ma Me Mu Tza   Ban Tza Ba Wa 

Ma Ha Sa Ma Ya     Sa Do A     Hon Pe 

  

注:文以下為正修入觀,每一節隨誦隨按步作觀,每節完後,將已作誦觀回溯一次,時間多少習常而定。持咒時需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於咒語的音聲上,並努力體會它的神通力,大部份修觀的時間需花在持咒及修習下述的無色定上(看熟後注文不念)。 

二、正行 

'一'  (皈依)  念四皈依四遍  (四皈依) 

諸佛正法眾中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諸功德   令我成佛渡眾生 

(念皈依發心四遍) 

四皈依 

南無古汝白   南無布打耶 

南無達摩耶   南無桑嘎耶 

'二' 

我等眾生滿虛空       頂有白蓮及明月 

其上一 於中現       至尊拢哂^世音 

潔白光明散五彩       含笑悲憫視眾生 

四手上二成合掌       下二(上升)各執晶珠與白蓮 

絲綢寶飾嚴其身       胸覆鹿皮頂寶冠 

冠上端坐阿彌陀       雙腿盤作全跏趺 

背靠一輪清淨月       彼為皈依之真性 

  

作供養 (持八供咒七遍) 

八供咒 

嗡   阿港   巴當   布白   都白   阿洛格 

更得  勒微得  下打  扎底雜吽  娑訶 

0m   Wor Gan  Ba Dan  Bu Be  Du Be  Wu Lu Ge 

Gen De  Le We De  Sha Da  Tza Di Tza Hon  So Ha 

'三'想我及眾生同聲祝丁 。ㄕb七遍) 

我今頂禮觀世音  全無過患之拢摺

寶埽鼭嵃诇Q無瑕  頭頂嚴飾圓滿佛 

雙目悲憫視眾生  悲性雄中得解脫 

'四' 

如是一心祈懂叀  ÷}者寶埽F光輝 

盡除妄想穢業相   處境悉成極樂國 

眾生身口意三業   皆成菩薩身口意 

色聲法塵盡成空   一切唯是無分別 

  持心咒 (多多益善,持咒得成就之境時,仰諤大法王將會於三昧中傳以耳傳修咒) 

心咒 

嗡嘛呢叭咪吽    捨 

持觀空咒 (七遍) 

觀空咒 

嗡  桑巴瓦 打   沙瓦打馬   沙巴瓦埵行 

                                             

0m    San Ba Wa Sho Da   Sa Wa Da Ma   Sa Ba Wa   Sho Do Han 

'五'(反觀自性照見三輪體空,無有作者、受者及所作者) 

'六'起身 

我相他相皆拢w   聲音悉為六字韻 

意是大智之樞紐 

  

'七'    

但願由於此功德    我德速成觀世音 

遍渡一切諸眾生    同登彼岸盡無餘 

現生金剛部圓滿    悉皆等位觀世音 

決定速急滿願咒(七遍) 

滿願咒 

達雅他   嗡 班雜爾 予已雅阿瓦補達拉 娑訶 

Da Ya Ta   Om   Ban Tzar   Yu Yi Ya O Wa Bu Da La   So Ha 

  

每日修加正二行儀軌四座或二座,咒定和無色定定力較好的行者,可每日廣座或三五日、三五月一座,意為出定時間長短而定。因為有的行者工夫甚深,一修持即坐上幾月乃至半年才出定。 

回上頁




主解正行釋義 

(此文十分熟悉後可不念) 

一、皈依 

這一節修法所表達的是修學佛法的兩個主要動機:受皈依和發菩提心。在任何佛教修法之前,行者都一定要表現這兩個意念,事實上,它們在修學佛法的進程中,是不可少的。受皈依(修法文中的頭四行)是正式聲明行者的最後皈依處或最高理想是師、佛、法和僧,換言之,行者決定以師、佛、法和僧作為他最終的楷模,直到自己成佛。受皈依的時候,行者會記得師為三寶總相,師代表佛傳法。佛是一個確實圓滿正覺的人,他對於所有的佛教徒都是一個最高的啟示。所謂法,即是佛所闡釋的最高奧義、哲理和方便,即了生脫死之法度,而以經藏為其代表。僧伽就是拢姷募瘓F,換言之,即是一切企圖發展心智以期登入佛地的拢凉嵄娚目偡Q。如此之師、佛、法、僧是佛教徒所修重而示以最高敬意的。 

在誦四皈依的時候,行者須觀想他四周圍繞著他的父母、朋友、怨仇,乃至一切眾生無不與他同坐一處,同受皈依。在這一切眾生之前的空中,有上師、佛菩薩、代表法寶的藏經和僧伽,觀想拢吆捅娚梢栽鲞M行者受皈依的誓願力。 

第一次受皈依,大都是在上師前為之,受了皈依就等於正式走上了佛道,在此之後,須常常背誦四皈依文,尤其是在每次修法之前為不可少,以提醒行者毋忘他的最終目的和最高理想,全在於心裡面的真罩狻!

發菩提心(即第一節第三、第四兩行文字)是受皈依必然的結果,而為佛法中最重要的觀念,這段文字是說行者盡一切努力求悟,都是為了要利益眾生,所謂一切努力,包括所有的佛教修學方便,諸如布施、助人、讀經、修習禪定等等,皆是行者於實行這些方便之時,如申明所作一切皆為了成佛度眾生,即可構成一強大的願力,可使瀰漫於一切隨之發生之事物之間,而使他們發生變化,發了這菩提心,可使行者不至將修習佛法的努力虛耗於私利的獲得上而造成重大的錯铡!

在實際開始修法之前,先須觀修加行。首先想見輪迴世間的無量眾生所受的各種痛苦。佛教將眾生分為六類: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及地獄眾生,一般認為每類眾生自有他自己的生存領域,但從另一觀點去看,即在人類(經稱人趣或人道)中也可以看到這六種生存型態存在。 

天住在物伲奶焯醚e,但他們的心智甚少發展,他們在生命將盡、發現自己的弱點時,大為震驚而痛苦萬分。阿修羅生性嫉妒好諍,終生鬥爭不已,洠в袡C會對精神方面的問睿饕惶接懀豢赡苌钊虢鉀Q。畜生生性愚笨,缺乏清醒明白的智能,他們一生為生存而掙扎,也常被迫為其他眾生作奴。餓鬼的欲望永難滿,因為它們本性吝嗇,所以雖然終生不停的尋求衣食,卻似乎只能難得獲得些殘羹剩餚、破衣敞衲。地獄眾生完全受他們自身的憎忿所控制,因此受盡種種極殘酷的凌虐和深鉅的痛苦。人類中雖然也都有某種程度的這類問睿麄冇凶銐虻闹橇Γ顾麄兣紶柲軌驈倪@痛苦而無結果的掙扎中跳了出去,而產生出世的智慧,因此人道是最方便可於中修行佛法的地方。想想世間眾生之多,超品人類的數目不知凡幾,便可知生而為人實在是一種稀有難得的幸事,但是在人趣中仍不免有病、無明、求不得苦和死亡等主要的問睿!

雖然我們能夠察知身外有痛苦存在,但每一個人並不一定都能親身體驗到極度痛苦的衝擊,不過只要想一想痛苦存在的廣泛性,便不難激發一個人的慈悲心,使他興起拯救眾生的宏願。我們須體會到發展智慧的重要性,以期有效的拯救一切眾生,俾得在心與境兩者間都能造成一真正的轉變,能夠了知智慧與慈悲之必源,可以加強行者修法的決心,並認知生而為有智健康的人,此種機會十分稀有難得,應當充分加以利用。 

二、現相階段 

行者現在開始正式修法,這一節稱為現相階段,因為它逐步敘述觀想時觀音菩薩形相出現的過程。 

開始時行者先再度觀想虛空中充滿無量眾生,這無量眾生彌漫於宇宙中每一個角落,行者想像他們都坐在一處廣大的面積中,和自己一起靜坐修法。 

行者觀見這些眾生的頭頂上有一朵八瓣的白蓮花,蓮花的根生在這些眾生的頭裡,從頭上的天頂穴(頭頂額門處)伸進去,花瓣的尖端平托著一白色的月輪,和打坐用的坐墸嗨疲珮O為平坦。 

在這月輪上忽然出現種子字捨字,具體形態正文法本中已裕鳎@一個字為諸佛慈悲智慧精粹之所在,觀想此字立於月輪之上,面向前方,其色潔白而極為光明,其光受強烈的悲性所激盪,幾乎呈為茫齽邮蕉檎杖钪妗!

接著這種子字又自動的轉變為拢^音菩薩的法像,觀音的膚色潔白光明有如秋月,體放五彩光輝,作白耍t黃綠諸色(這五彩代表構成世界五種原素),其光遍及全宇宙。菩薩面現微笑,雙目含慈俯視世間一切眾生,他有四隻手臂,兩臂合掌當胸作祈稜睿@是對無量諸佛致敬的姿勢;在外側的左手握著一朵美麗的蓮花(菩薩的象徵),而外側的右手則握著一串水晶的念珠(象徵無休止的悲心)。 

觀音菩薩身穿傳統的菩薩穿的絲綢製成,上有金鏽織的圖案瓔珞,有寶石、耳環、項鏈、手鐲、腰帶、腳鐲等,左肩披一塊鹿皮以象徵他對一切眾生的大悲心,他的頭髮織成辮子繞在頂上成為一個髻,其餘的則散披著,他頭頂寶冠,在冠的前方有一小尊紅色的阿彌陀佛,是觀音菩薩的上師,也屬於這一系譜,幾乎所有的觀音像頂上都有一尊阿彌陀佛,以表示對這位重要的佛陀的尊崇和傳承。 

觀音菩薩採金剛坐姿,兩腿交加,右腳置於左大腿上,左腳置於右大腿上,他的背靠在豎在他身後的另一個白色的月輪上,這月亮象徵慈悲的清涼光輝,用以克服貪受的痛苦熱惱。 

本節的最後幾句話是要教導行者,要他明白他頭上的觀音菩薩並不是一個觀想所生的幻象,而是真實的觀音自身,行者須想像這菩薩是一切諸佛(即值得行者皈依的對象)的智慧之精英,如此觀的形象即成為最高的佛性,具有無比的威力而且能與行者直接交感。 

三、向觀音祈丁

以下幾行文字是傳統的稱頌觀音的祈段模渲袑⒂^音菩薩的重大德行作了一個總結,文中圓滿佛即係指阿彌陀佛。行者一面記住前此所作的種種觀想,一面須讀誦這俄灦啾椋似矶文所表達的是對菩薩深邃崇高心境的尊敬和崇仰,這種心境與行者自身以及在生死中輪迴不已的一切眾生的混亂而充滿貪欲的心情恰成一對比,因此行者應懇切祈請菩薩予以護佑及加被。 

四、變化及持咒 

前文所述之懇求及切願均表示行者已準備成熟,到達施慧的階段了,因此菩薩的心中油然起生協助生死苦海中一切眾生的念頭,他的身體開始放光,照耀整個世界,這光能掃清世間因我們無明過失而造成的一切虛幻的痛苦問睿盎靵y,行者想像整個外境(物理世界)均為光明所照及,立刻所有的物品都變成最美麗與最有意義,換言之,都變成了極樂淨土(阿彌陀佛及觀音等善知識所居之處)的裝飾品。舉個例子,行者打坐的房間變成了一座適於覺者居住的水晶宮,同時世間一切眾生也都因被此光所照而起了變化,使得他們的覺性大為發達,他們的身成了觀音身,所說的話都成了觀音的六字真言,而他們的思想也都呈現為自發的菩提心。 

易言之,所有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都轉變成一個覺者境界中的世界所應有的形態,菩薩的光將我們的妄心滌蕩淨盡,使得一切世界的對立性全部銷熔,一切色聲思想都成為無分別而與空性成為不可分離,心境到達如此潔淨的境地時,行者可以開始持咒了,持咒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