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陆权强国-第4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良弼既反对起用袁世凯,又反对革命,冀图“以立宪弥革命,图救大局”;十一月,袁世凯进京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调冯国璋任禁卫军统制,良弼被夺去统领禁卫军实权;十二月,授军谘府军谘使,兼镶白旗汉军副都统。袁世凯对良弼,说来早年也有些知遇之恩,但以良弼的满臣身份,注定不会感恩戴德。当时如奕劻、那桐这样,贪袁世凯之财,畏袁世凯之威,或明哲保身,或颟顸昏昧的满人,已是充斥朝野,良弼则独持异议,疑袁最深,反袁最力,坚称“亡清必袁”。

袁世凯怂恿朝廷接受南北议和之后,这良弼便察觉到了袁世凯怕是生了二心了,尤其是唐绍仪自作主张接受了南方的‘共和制度’之后,他更是将这件事情也怪罪到袁世凯的身上了。

于是便密谋联络整个旗人贵族,拉拢了不少如小恭王之流的宗族皇室宗亲,并在1月12日,良弼与溥伟、铁良等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俗称“宗社党”),妄想集结整个宗亲贵族们手上的力量,反对南北议和与清帝逊位,反袁保清。昨个,顶着北方招讨使头衔的同盟会暗杀团名将——彭家珍在总结了前段时间暗杀袁世凯的失败经验之后,决定对良弼再一次下手。事实上从前几天开始,彭家珍便安排了眼线一直盯良弼的举动了。掌握了他每日的行踪之后,昨天得知良弼等27日将在集内庭计议军事以对付南方革命力量,并且已经同日俄等洋人碰面数次。恐持久生变加清廷跟洋人达成合作协议的同盟会北方支部终于下定决心要对他动手,而彭家珍主动请缨,做了暗杀的执行者!

25日晚,彭家珍取炸弹及手枪返寓所,嘱咐同志立刻前往天津避难,当夜自留宿友人,意在免致出事。26日天还未亮他便换上了一身军官服,藏妥武器,出门雇车。为防敌探,并不直奔良弼宅第,却到金台旅馆,持良弼在沈阳的心腹崇恭的名片登记住宿,声称有紧要军情去见“良大人”。然后换乘金台旅馆马车到良弼光明殿胡同新宅,候良弼未回,驱车往耆善府,未远即逢良弼归来,乃下车先堵在良宅大门外,良弼至,即自报崇恭求见。良弼闻声打开车门下车要见他,未想到下了马车之后看到来人身材不如崇恭高大,惊呼“不好”!彭家珍却没给他任何机会随手掷出炸弹一枚,把良弼炸成重伤,不幸的是,一块弹片从下马石回弹进他的后脑,当场牺牲。良弼虽然遭了重伤,但是本来却不该那么快死去的,只是这一段时间来被良弼跟他组织的宗社党闹得十分头大的袁世凯知道了他遭暗杀并受重伤的消息之后顿时大喜,暗中吩咐他之心腹赵秉钧买通了为良弼治疗的一名中医,将给他调补吊命的一位补药换成了药性截然相反的东西,结果导致他在二十六日晚上因血流不止导致失血过多逝去。

袁世凯、良弼、载泽最近一直被北方报纸称为北国清廷三支柱,可惜载泽老迈又跟庆亲王奕劻乃是死敌,根本无力支撑清廷局面;袁世凯乃是汉人出身,又老奸巨猾,一见形势对清廷不利便欲转换阵营,不为清廷所信任;三人中就只有良弼对于保清廷出力最多,如今他这一根支柱一道,只怕用不了多久,宗社党的一帮贪生怕死、见利忘义的旗人贵族们就要作鸟兽散了吧!

李汉拿捏着手上的申报,一瞬间,他便想到了许多东西。良弼一倒清廷再无可用之将,又加南方最近都在鼓吹北伐,只怕用不了多久清廷就要不甘不愿的接受‘退位’的要求,正式结束对这个国家几百年的统治了吧!

那么,他是不是也该准备了?清廷一旦退位,北边的那位就将窃夺革命果实了。以那人的心机跟手段,还有自己这段时间来的表现,他十分怀疑历史上西南王蔡锷遭遇的事情将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即北边的那位极有可能会选择利用各种手段将他调离四川、前往北京,那么……他该如何应付呢?

居危思安、思则有备方可有备无患、安方可安。

正是因为这种顾虑,27日下午李汉便重新向德奥使团,准确说是奥匈使团扔出了橄榄枝,撇开了德国使团,同前任奥匈驻华公使顾钦斯基带领的奥匈使团秘密碰面!

第二日晚上八点,重庆临时军政府驻地。

奥匈帝国全权特使顾钦斯基的马车在军政府驻地卫兵的导引下,缓缓驶入了重庆临时军政府驻地的大门。

自达抵达重庆之后,这已经是顾钦斯基第四次踏足这里了!在前三次同这座巨大官邸的主人交涉的过程中,他跟德国特使非但没能获得任何的好处,反而被美国人后来居上,竟然先拔了头筹。吞了下四川军政府公布的四条铁路修筑计划之中难度较低也是最长并且能够创造最多经济价值的一条铁路!

这,无疑令他跟德国特使格尔斯克憋了一肚子火气。要知道德奥两国特使团在抵达上海之后便秘密的达成了共识,为了对抗在湖北、四川有着巨大利益跟影响力的英日等势力,将由德奥这两个同为日耳曼人民族的兄弟国家共同联手争夺对李汉这个新崛起势力的影响力。当然,两个国家都想将李汉跟他统治下的四川和大半个湖北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因此决定先打压一下李汉的傲气,让他知道了自己的分量之后,两国才能从他身上获得最大的收益甚至特权!

可惜,英日俄等几国的确如他们所想那般,分不出太多的精力,也拿不出更多的利益拉拢李汉,于是两国特使团便一再压低了早前制定好的计划草案,准备跟往常一样联手从李汉身上狠狠刮上一层油水,却不想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十几年来在华发现陷入步履维艰之中的美国竟然从他们早就内订的蛋糕上,狠狠割下了一大块,吃掉了!

三千万美元,顾钦斯基头痛了!这么一大笔资金,那位野心勃勃的年轻总督还能不能再瞧上他的底牌呢?他现在有些后悔自己在接到了李汉的邀请之后,下令封锁了消息,撇开了德国使团自己前来了!

进入了驻地之后,马车停了下来,顾钦斯基下了马车,今天同他一道而来的共有六人,都是奥匈特使团的成员。在警卫的引导下,几人步入了李汉的会客厅之内。此时,他早已收起了原先对于李汉的小觑之心。在昨日通过现任驻华公使纳色恩发回国内的报告中,他沉吟了许久,用‘拿破仑’这个在欧洲有着特殊意义的名字来形容李汉,寓意已经十分的明显了。他认为李汉跟他的势力崛起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事情,而在未来,这一位很有拿破仑风范的年轻总督,将会对这个国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因此,他认为之前国内裁定的对华方针跟底线都已经过时了,他在报告中请求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尽管,他已经得到了‘全权特使’的身份!

“帝国的主要注意力都被集中在欧洲和西亚等环地中海地区,好处是在发生战争或特殊情况时,帝国军队可在第一时间捍卫帝国在外一切特权,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帝国不但需要面临来自贪婪北极熊的竞争、高卢雄鸡的觊觎,更要兼顾应付我们的盟友德意志帝国跟小伙伴儿意大利对于神圣罗马帝国故有地区的兴趣。欧洲强敌环绕,帝国面对诸多强国的环视,因此很难再获得一次飞速的发展机会。但是在远东,这个自去年十月便开始混乱起来的地方,这个拥有着超越帝国二十五倍领土的富饶地方发生了革命,更难以置信的是革命起始于英国传统的势力范围——长江流域内”顾钦斯基在报告中如此写道,“革命开始之后,虽然革命党人一再向英法等国表示善意,但是面对着自己的利益可能遭到损害,英法等国傲慢的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革命党人的善意,他们选择了北边的那位沉寂了三年的袁大人,并愿意出资扶持他,以帮助他获得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然而英发等国包括我们的那位兄弟国家都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那位袁大人的实力短时间之内无法完全摧毁已经占领了整个南方十数省的革命党人。所以这个远东第一大国的混乱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直到那位袁大人的势力超过南方革命党之和!”

“在革命党人之中,有些留学日本,对于这个东亚第一强国表现出令各国不安的亲切;也有亲近英美等国的党人,他们或希望国家的未来是君主立宪或希望能实现共和,但是很少有革命党人表现出对沙俄、德国以及帝国的亲切感。很显然,北极熊这些年来通过一次次的吞并,从这个国家割走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个国家革命党人的眼中,它只有可能成为敌人。德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一流的陆军、第一流的海军跟工业,但是因为十二年前的那一场战争,这个国家永远不会忘记挑起战事的主盟国是德国;可是相比较这两个国家,帝国未在远东获得跟帝国一样的影响力,这无疑是历年来帝国在华政策失误的一个重大讽刺,我认为帝国对华政策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这个年轻人表现出了足够的智慧、能力跟野心,短短四个月内掌握一个面积几乎相当于帝国的统治区,同时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对帝国的亲善,我认为这个年轻人很值得帝国大力扶持,这也许将是帝国打破如今帝国在欧洲大陆的不利局面,从远东摄取更多的营养来反哺帝国!”

毫无疑问,在远东待了几年,亲自经历了这几年来这个远东第一大国每况日下的衰落跟躁动,并且甚至亲身经历了武昌乱起之处一个多月时光的顾钦斯基无疑要比国内的那帮政客们更加了解远东。同时,回国述职的这段时间内,他也重新审视了这几年来帝国的情况,发现帝国现在的局势竟然跟他几年前离开前往远东担任驻华公使时没多大变化,甚至更加混乱了起来。

在其他国家都迈着大步前进的时候,帝国却仍在原地踏步走,无形中帝国已经跟其他国家包括俄国都拉开了一段距离了!

再加上奥皇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的身体老迈已经成为了帝国一大不安的因素之一,而皇储斐迪南大公虽然能力不凡,但是经验却还不够老道。这一次的巴尔干事件,正是由奥皇放权,由他经手主持的,本来只是为了磨练磨练他,并为他获得更多的威望,却不想差一点引起了帝国跟北极熊之间的战争。为此,国内已经有不少不满的声音了!

内忧加外患,这是他对于现在国内局势的分析,顾钦斯基认为必须尽快为帝国在远东找寻一处‘金矿’用源源不断的利益来暂时压下帝国内部的忧患,并且强大帝国自身才是现在最该多的事情!

因此,在昨天接到了李汉秘密派人传来的邀请之后,他便撕毁了之前他的随从人员们所指定的几份不具有可行性的计划,重新草拟了一份,而今天,他认为帝国必须要从这位年轻的东方总督身上,获得更多的可能!

对于这一次的碰面,他十分的期待。

第四卷帝国东升第408章铁甲舰下水

弘光十九年二月,位于长兴岛的江南造船厂戒备森严,每个上班的工人都要接受军队的严格检查方可进入,对于军队的进驻和检查,工人并没有害怕之情,每个人脸上反而扬溢着兴奋的神情,仿佛过节一般,整个厂区早已打扫的焕然一新。

江南造船厂成立仅仅三年,实力却不弱,船厂工人高达二千三百多人,其中一半工人是从各个船厂抽调技术骨干,其余一半则是由船政学生培养了数年的生员。

大明的教育发展已经进行了十年,每年投入一直保持在岁入一成左右,去年教育经费高达二千万两,基本上每个乡都建有官学,官学在校生员已经达三百多万,这么多的读书人出路自然不能都去当官,太学之外,大明陆续兴建了数十所大学,百所技校。

顾名思义,大学是综合性学校,技校则专授百工,大明经历过京师被破的惨痛教训,士子思想产生了激烈的振动,此时正是各种新思想激烈交锋之时,虽然依然有守旧的成分,却并没有如后世经历满清百年文字狱打压后腐朽不堪,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人更是对于各种杂学情有独钟。大学这种综合性学校很快被士子接受,令士子非议的技工学校,不过,这些技工学校招收的多是无法考入太学、大学的寒家子弟,他们纵使反对也无济于事,倒是宋应星因为发明蒸汽机封爵之后,技校吸引力大增,不少原本对技校不屑一顾的士子也放下身段报考。

如今大明百余所技校每年毕业近万人,这些学生一毕业就被船厂、钢厂、机器厂、织造厂等工厂以高薪延请,虽然不如官员体面,对于这些出身寒门的子弟来说何尝不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何况有宋应星等人前例在,焉知日后就一定比不上官员。

江南造船厂戒备如此森严,今天不但是皇上亲自来船厂视察的日子,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