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启潜率领四万多关宁军屯驻在鸡泽,就在顺德与广平两府之间,摆明了架势,如果清军再度逼近,他便立刻可以从容退到山东或者南下大名,要想让他这只惊弓之鸟参战,真是比登天还难。

目前的宣大军团实有军力两万人。刨除老弱病残。尚有一万五千可战之兵。这还没有算上朱平安的两千中都人马。退到三府的这些时日,姚东照很快便招募到总数高达三万之众的民军,但经过朱平安的筛选,其中真正可以作战的只有六千人。

而其余的人等。朱平安在和姚东照商议之后。将其全部编作民夫营。专门负责为大军运送粮草和兵甲器械。一时间,三府之地上,到处是遍插着红旗的民夫。推着简易的小车,将百姓本就不多,却慷慨捐献出来的粮食一点一滴的运送到宣大军营中,就像是一队队归巢的蚂蚁,将一切有用的食物都汇集起来,运回巢穴。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卢象昇一拳猛击在木几上,“恰逢大荒之年,三府之地本就贫瘠,这些年屡遭流寇和鞑子洗劫,百姓困苦不堪,能将手中的粮食送到军中已属不易,但咱们这三万人马的人吃马喂,堆积在一起便是不小的负担,长期以往,百姓也会坚持不住的!”

朱平安算算日子,如今已是十二月月中,鞑子来势汹汹,这一分兵,将河北之地搅了一个天翻地覆,这已经连续五天没有收到京师的消息了,也不知朝中到底计议如何了。之前筹备的种种,便是为了能让朝廷出兵解救宣大军团,但历史究竟会不会改变,即使是朱平安做了这么许多准备,但事到如今,谁也没有把握!

杨嗣昌如今只手遮天,深得圣眷,单靠一些民间舆论上的压力,是万万打不垮他的。所以,朱平安才想尽办法找来了周延儒,所押的赌注,也不过是这位前阁老心中熊熊燃烧的权欲之心,可他能不能占据优势,扭转朝廷的决议,现在依然是未知数。

就像卢象昇所说,退守三府只是权宜之计,最终还是要面对清军的正面进攻。范氏在河北的据点被一一拔除,多尔衮的暂时失去了消息的来源渠道,于是,他便用了这个笨拙但是却极为实用的办法,一点点的积压明军的生存空间,逼迫着明军与其做最后决战。朱平安不得不承认,多尔衮这一点很高明。卢象昇受困于身份地位,是不可能离开河北的。

有一点必须清楚,如果决战之时,援兵迟迟未到,那卢象昇还是逃不脱历史的宿命,就算是朱平安,恐怕也难逃厄运。

不行,绝对不能坐以待毙,无论如何,一定要让高启潜的关宁军动起来。

“督帅说的对,清军四处洗劫,一是为了粮草,一是为了压迫我军,力求与我尽快决战!咱们死守在邢台不是长久之计……!”

杨廷麟也是满面愁容,听见朱平安这话,顿时便发作起来,“办法!办法!咱们现下需要的是办法,这些个消息这几日军议已经说了无数遍,再说亦是无益!”

虎大威所部近日曾向巨鹿一带移动筹集军粮,接连在晋州、任县都吃了闭门羹。当地官吏只知死守城池,拒绝向宣大军提供粮草,甚至连城门都没有开,只是用篮子垂下千两白银,直接将上门而来的虎大威部打发了事。结果在任县一带又与进攻隆尧之后南下的豪格所部相遇,激战一场,损失不小,就连虎大威的胳膊上都中了一箭,这几天都是以白布裹着胳膊,吊在胸前。

气咻咻的将面前的热水一饮而尽,虎大威也是一拍桌子,“娘的,这什么时候是个头,督帅,倒不如和鞑子面对面的赶上一场,也省的在这里半死不活!”

杨国柱老成持重,赶忙解劝。

朱平安也不和杨廷麟争辩,只是等几人都说完了,这才缓缓站起身,“督帅,事不宜迟,是时候在京师的局势中加把火了!”

卢象昇踌躇片刻,艰难的点头同意。“本官在军中十数年。想不到最终竟要用此等手段换来生机,真是……!”

朱平安缓步来到杨廷麟面前,“伯祥先生,为宣大三万将士的生死计,您是时候到京师一行了!”

……

李如靖这些天格外的心烦意乱,这种心情从未有过。自小随义父张献忠起事,也算南征北战,虽然年岁不大,却已是经历过几十场厮杀的老卒。想想在义军中的岁月,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那真的是无忧无虑。

然而到了高墙卫的辅兵营中。每日听一众军官所言,以及朱平安的潜移默化,李如靖却忽然间学会了思考,义军的生活虽然快活可却似乎少了点什么。

就像现在的这种军营生活。虽然艰苦。可心中却是异样的满足。难道这就是朱平安所说的“责任”?以及“军人”和“国战”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躺在帐篷中的草甸上,李如靖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旁边的几名兄弟包括瞎子早已是鼾声如雷。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总是张献忠对自己的恩义和爱护之情,自己这一出来便是几个月,也不知道义父他老人家此时怎样了。

忽然间,李如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张献忠本欲连兵一阵风王金勇,东进江淮,却被朱平安一手破坏,自己原本来就是报那一箭之仇,怎么现如今却婆婆妈妈起来。

李如靖努力的回忆当时在朱平安面前所遭受的失败,还有大哥李可望被朱平安打伤后的惨状,希望以此来一点点的激起对朱平安的仇恨,可酝酿了好半晌,却是一点效果也没有。

李如靖不由得有些颓丧,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能对仇人激不起一点仇恨之心呢?

李如靖狠狠的猛击自己的脑门,暗骂自己不争气,一咬牙,将手边的佩刀和弓箭抄在手中。无论如何,今日总归是要尝试一下刺杀朱平安,不然是在对不起将自己抚养成人的义父。实在不行,那边是朱平安命不该绝!自己离开便是!

一有了这个念头,李如靖便不再犹豫,尽力使自己不再去胡思乱想,偷偷穿戴整齐。两名手下还在别的营帐,再去找他们难免会惊动其他人,还不如自己去尝试一下来的稳妥。

朱平安每日晚间总有巡营的习惯,不管刮风下雨,这总是不会更改的。之后,便会在亲兵的护卫下回到自己的大帐,这时候,也是他身边防守最为松懈的时候。

李如靖用黑巾蒙上面孔,偷偷的溜出辅兵营,向着朱平安的中军营摸过来。

到了中军营附近,李如靖却不敢贸然进入。在高墙卫这么长时间,李如靖知道,朱平安的中军营防卫异常严密,口令随时更改,一旦对不上,便会被当场格杀,朱平安身边的两大亲兵首领王金发和张二狗一个勇猛过人,一个却心思缜密,都不容易对付过去。

但经过这几天的观察,李如靖却发现了一个漏洞。在朱平安中军大帐的背后,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山包,山包上林木茂密,因为山包旁边便是卢象昇的督标营,所以这里防守不算很严密,只要占据树木的最高点,便有机会以暗箭刺杀。

李如靖顺利的爬上了一颗古树,以繁茂的枝叶为掩护,偷偷的观察朱平安大帐的情形。

大帐依然是灯火通明,朱平安却依然没有睡,帐帘一挑便从里面走了出来,看样子是打算活动一下身体,几名亲兵散在四周,但没有一人发现山包上的情形。

天赐良机,李如靖缓缓的搭上一支重箭,慢慢的拉开弓弦,却发现自己微颤的双手手心全是汗水。

山上的李如靖便和山下的朱平安开始长时间的僵持。

箭头牢牢的锁定了朱平安,李如靖有自信,这样的距离,自己完全可以百发百中,一箭射中朱平安的要害。但几次想要拉开弓弦,李如靖却又泄了气。

就这样,小半个时辰过去,直到朱平安疏松筋骨完毕,回到大帐中,李如靖依然没有出手。

大帐中的灯火熄灭,四周归于沉寂,李如靖颓丧的的放下手中的弓箭。

此时,李如靖的身后却忽然伸出一只手,在他的肩头轻轻拍了拍。

第九十八章决战之前

“如果你刚才射出那一箭,现在你已经是个死人了!”面前的瞎子顺手将酒囊丢给李如靖,平静的说道。

烈酒入口,是关外的烧刀子,看来是瞎子这两天的斩获。自诩从不杀人的他,这段日子已经至少射杀了十余名鞑子,箭箭封喉,毫不留手。

“你不是不杀人吗?”李如靖直到瞎子应该没有恶意,否则,他刚刚绝对没有机会躲过瞎子的偷袭。

瞎子将酒囊从李如靖手中拿过来,猛灌一大口,直呼痛快,继而咂咂嘴巴。“我杀的那些都不是人!”

李如靖忽然开心的笑了。

瞎子指指李如靖,“你知不知道,刚刚我躲在你身后的时候,心中很怕你会射出那一箭。因为,我很害怕要动手杀曾经同生共死的兄弟!”

瞎子的表情很认真,“是真心话,我真的很害怕!”

“放心,这一次也算是对我自己有个交待,之后我不会再找朱平安的麻烦!”李如靖懒洋洋的躺在枯黄的草地上,将身上的皮袄又紧了紧。“可是,你总该告诉我你是什么人吧?”

听到李如靖的回答,瞎子顿时笑了,笑的很灿烂,脸上每一条皱纹都随之绽开,露出满口亮闪闪的白牙。

“总有机会知道的!现在,你只要记住,我叫瞎子,是你的兄弟,这就足够了!”

……

多尔衮大军的前进速度极快,不到五天的时间。已经推进到龙平、任县一带,四路大军齐头并进,一起向邢台挤压而来。

为避免被清军合围,卢象昇果断下令东进巨鹿,与鸡泽高启潜保持掎角之势,共同抵御清军的进攻。

“终于还是来到巨鹿了!”朱平安不免有些感叹,历史的惯性使然,不管之前作出多少的努力,卢象昇还是来到了这个他宿命终结之地。朱平安赶到一股巨大的无力感袭来,筹谋这么多。只是希望能够获得一个迥异于历史的结果。希望这次好运能站在自己这边。

北宋大观二年,黄河决口,巨鹿古城被漳河水淹没,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将城池瞬间吞没。除了三明寺塔还露出一截之外。整座城池消失的无影无踪。直到明初洪武年间。才开始着手重建巨鹿城。

历经数百年风雨,如今的巨鹿城依然是沧桑无比,巨鹿地处平原。以条石砌城墙不现实,因此,如今的城墙不过是以墙砖砌成,虽然齐整,但防御力却不高。

巨鹿城属于明制中的县城,规模很小,不足以屯驻两万余大军,因此,卢象昇便将督标营和民军留在了城内做守城之用,而杨国柱则率领蓟镇兵马在城北扎营。而朱平安则与虎大威的陕西军马合兵一处,驻扎城南,以成掎角之势。

大军东进的时候途径南和,南和为河北之地有名的富庶之地,土地肥沃,河流纵横,加上姚东照不遗余力的帮助,大军仅在南和一地便征集到八千石的粮草,加上各地民夫送来的粮食,足够大军半月之用。

这个时候,任谁都明白,与清军决战的时候就要到来了。

虎大威所部陕西兵马合计有三千余人,于朱平安部驻扎在一起,负责城南防线。短短两日之内,围绕大营的拒马、壕沟等已经铺设完毕。陕西兵马贫瘠,军中装备极为低劣,各种火器更是样式繁多,但却陈旧不堪。

虎大威倒是干脆,知道自己部属的装备不如中都军马,便索性将火器等装备全部交给了朱平安来挑选,反正他们手中储存的火药也不多,用完了,这些个东西纯粹就是摆设。

朱平安也没客气,两军合兵一处便是要同心协力,要不然分分钟便会被清军突破。

朱平安让麾下的匠户对虎大威军中的火器进行了挑拣,去掉已经不堪使用的,最后整理出来鸟枪两百杆、抬枪十五杆,虎蹲炮十门,佛郎机炮只有两门。剩下的迅雷铳、一窝蜂、五雷神机等几十门,也都可以派上用场。按照这些装备,从理论上来说,已经足够覆盖一里到一百五十步左右的正面来犯之敌,再加上朱平安从凤阳带来的各种火器,两天之内足可以保证清军寸步难行。

虎大威将所有操控火器的士卒也交给了朱平安统一管理,战事之初,就要靠他们和朱平安的火枪营士卒配合,阻挡清军的第一轮进攻。排在最后的便自然是步卒和骑兵了,不过说老实话,明军的骑兵在这场战事中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

一旦南北两道防线被突破,那也就只有退入巨鹿城死守了。要不然便是分路突围,可卢象昇应该不会这么做。

杨廷麟已经在七天之前赶赴京师。虽然内心中和卢象昇一样不认同朱平安的手段,但事关数万士卒的生死以及卢象昇的命运,杨廷麟也不得不憋着一口气接下这项任务,因为毕竟只有他最熟悉京师的环境,而且他还是东宫一系人马的中坚力量,这些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十二月十八,清军的前哨部队已经在巨鹿一带出没,与明军的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