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3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夜幕苍茫、天下雄关,再度回归大明的山海关和平时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它的主人却是再一次变了模样。

万历年间,山海关设总兵府,一直到崇祯帝驾崩,期间一共历任二十三任总兵官。名将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包括洪承畴和吴三桂都曾在此起居八座,号令辽东。作为大明镇守辽东的中枢。山海关却是未曾完全起到屏障的作用,八旗曾经不止一次突入中原。给大明百姓带去了难以磨灭的伤痛,而今,大清八旗却要在这里走完最后一程,历史的确是开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玩笑。

总兵府西侧的关帝庙还是打扫的一尘不染,包括北邻的孔庙,历代山海关的主人都可以保持了对于武圣关羽的尊敬。多尔衮也不例外。

城外的厮杀声和炮火声渐渐止歇,多尔衮心里清楚,最后一战的帷幕正在缓缓拉上,大清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他自忖已经付出了全部的才智和努力。奈何天意不属大清,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现在,他只盼望,硕托、祁充格、阿达礼能够完成他最后,也是唯一的心愿,帮助他兑现对自己爱人的承诺。

如此一来,多尔衮也能安心的走上黄泉之路。

也不知道在关帝庙的三义阁中呆了多长的时间,猛然抬起头来,窗外却是已经到了晚间。院子里摇曳的灯火,寂静无声的环境,忽然让多尔衮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这并不是什么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

“王爷!”霍五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似乎有些低沉。

多尔衮站起身,缓步走到门前,双手拉开三义阁的大门,霍五一身灰衣,就站在廊下不远的地方。“王爷,有客求见!”

多尔衮微微一怔,口中却是顺口问道:“何人?”

“王爷见了面,自然知晓!”霍五出人意料的并没有正面回答多尔衮的问题,这令多尔衮隐隐约约仿佛察觉到了一些什么,但是又无法揣摩清楚。

霍五转身走到三义阁院落的大门处,双手推开大门,门外竟然是一片火把,清清楚楚的可以看到,站在外面的竟然是难以计数的黑甲红缨的明军士卒。他们的脸上、铠甲上、征袍上都是硝烟的痕迹,但每个人的脸庞上却洋溢着一种难以形容的自豪和骄傲。

当然,更多的还是一种好奇,很显然,明军士卒的军纪森严,虽然没有交头接耳,一个个的却是纷纷将好奇的眼神投向多尔衮。

刹那间,多尔衮的心中一片雪亮,但奇怪的是,此时他的心中却是平静如波,不起一丝波澜。

霍五去了不多时,便匆匆回转,却是带了一群人进来,都是明军中精锐的打扮,身上的轻甲一看便知价格不菲,为首的一个眼睛小的不像话的军官一进门便盯着多尔衮看个不停。而他身后的士卒们却是抬了桌子、板凳、两壶酒和几个食盒进来。

手脚麻利的将一桌酒菜安置完毕,一行人等却是快步又退了出去。霍五垂手侍立在一旁,多尔衮信步走到桌子旁边,径直在西边的位置上坐下来。

“原来你一直就是明军派来的细作,我却是走了眼,这么多年,你也是不易,居然在这龙潭虎穴安然无恙!”多尔衮略带戏谑的说道。

霍五只是沉声回答了四个字,“各为其主!”

多尔衮点点头,“朱平安是当世枭雄,你的眼光没有错,况且,你毕竟也是个汉人!”

话音未落,门前已经是出现了一个身影,就在大门前,在众亲兵的侍奉下,卸去身上的铠甲,大步走到近前。

“来了?”多尔衮也不起身,微笑的看向站在眼前的朱平安。

“来了!”朱平安也是淡淡的回了一句,一抖衣衫的后摆,坐到了多尔衮的对面。

霍五手执酒壶,为两人面前的酒杯斟满酒水。此时,大门已经再度关闭,小眼睛的中年军官带着六名侍卫,分散站在酒桌的四面,一声不出,就如同站在黑暗之中的雕像。

“来为我送行?还是来看看我最后是什么样的模样?”多尔衮一举酒杯,一饮而尽。

朱平安也酒到杯干,点点头,又摇摇头,“倒是兼而有之。如果不是我,或许如今的天下就已经是你的囊中之物了!”

多尔衮轻声笑了起来,“巨鹿时见你,便觉得你很自信,现在看来,却是有些自大了!”

朱平安笑着再度摇头,“你明白的,我不是这个意思!原本我也没打算和你见面,我预想的是,你会最后搏一把,轰轰烈烈的死在战场上,我感觉这样才算是你真正的归宿!”

朱平安示意霍五再斟酒,“可是,你还是让我有些吃惊,夜袭我大营,这样做法有些像是自杀,完全不像是你的风格。可后来,曹变蛟找到了一些东西,我才算是明白你心里的想法!”

多尔衮举起酒杯,手却是忽然一抖,酒水撒出来不少,接着他便看到,一队明军士卒抬着一具棺椁走进了院子。

多尔衮猛然站起身来,沈恪等人连忙欺身上前,手按在刀柄上。

“你又何必这样,何苦为难一个逝去之人!我只是想完成她最后的心愿,将她送回科尔沁草原。现在整个天下都将属于你,你难道连一块墓园的土地都不舍得吗?”

朱平安没有欺身,而是静静的喝完了杯中酒,“无情未必真英雄,就冲着这一点,我很钦佩你。一个男人如果连自己心爱女人的愿望都不能满足,就算是掌握了天下,也不过是一个孤家寡人而已。老实告诉你,你的做法,我很欣赏!”

朱平安的话让多尔衮有些糊涂,怔怔的站在桌子旁。

喝完了三杯酒,朱平安站起身来,仔细看了看灯火下的多尔衮,“此战之后,天下重归大明一统。满人我也没兴趣斩尽杀绝,但今后绝不会再有什么八旗,也不会再有什么满洲,这一点,我要清清楚楚的告诉你!”

“从今以后,满人的历史将彻底改变,它只能作为和我华夏的一个分支存在继续下去。或许经年之后,满人和汉人已经再没有什么区别,彻底成为一体,无法分割,这就是我的目的!”

“我把庄妃的棺椁带来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你已经走完了你应该走的路,好好的陪着你的女人吧,这一点我会成全你们。明天一早,我会安排人送你们回到科尔沁草原,从此以后,你们再也不会分离!”

霍五悄无声息的换上一壶酒,又在多尔衮的面前摆上一柄镶金嵌玉的短刀和一匹白绫,但双手却是微微颤抖。

朱平安转身大步走向门外,多尔衮却是忽然抬起头来,冲着他的背影一拱手,口中轻轻说出两个字:“多谢!”

朱平安带着霍五等人走出三义阁,身后的大门缓缓关闭,群星闪烁的夜空中,一轮明月慢慢浮上天际,将柔美和煦的月光洒向整个大地。

第七十二章必有捷报传来

第二天一早,明军士卒便将多尔衮早已冷透的尸身装殓起来,和庄妃大玉儿的遗体一起,装上马车启程送往蒙古科尔沁草原。多尔衮的自尽,也标志着满清这个曾经席卷天下的庞然大物从此退出了争霸的历史舞台。

看着两辆马车的十余名随从慢慢的消失在山海关北门之外的茫茫原野中,朱平安的心里却涌上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大清就这样完了,带着勃勃的野心,彻底从争霸天下的舞台上消失,这一刻,朱平安分明有一种身在高处的寂寥感觉。

十载的光阴,朱平安从南阳唐王府的一介庶子,变成了如今执掌天下的枭雄,其中一步步走来的喜悦、心酸、愁绪和兴奋都像潮水一般,不断冲刷着他的心灵。

崇祯皇帝驾崩之后,义兴之变、弘光之乱,让朱平安顺利的清洗了大明朝堂之上的反对势力,满清的异军突起,也让福建郑氏一蹶不振,时至今日,已经再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他登上至尊之位的脚步。

抵达山海关之前,已经有不少部下直接或者间接的在朱平安面前说起继承帝位的事情,其中也包括了不少讲武堂出身的军官,就连肖元腾也一连来了两封书信,虽然没有明说,但朱平安一看便知,其中或多或少就有李定国的授意。

表达出这种意愿的,当然不止李定国一人,就在朱平安进军山海关,山陕战事接近尾声的时候,杨廷麟也派李来亨星夜赶到军中,所表示出的意思,和李定国大同小异。“当今天下,唯有殿下能够鼎定乾坤!”这样一句话能从杨廷麟的口中说出,确实殊为不易。其他的如岳锦峰、仇泽、洪大海等老部下则表达的更为直接。

自从郑芝龙裹挟皇室退至福建之后,隆武皇帝朱聿键影响力便一落千丈,对于郑氏的纵容和退让,让隆武朝廷险些覆亡。这期间。一部分朱聿键的心腹被杀、被俘,留下的不过是方岳贡和黄道周寥寥数人而已,现在,方岳贡已经归附朱平安,留在福建主持大局,剩下的黄道周等一干儒生文官所具备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虽说目前秦王朱琳源已经渐渐长大,皇后曾氏又在背后不遗余力的为自己的儿子摇旗呐喊,吸引了一部分想要投机的官员,但大部分人的双眼却是看得清清楚楚。这大明的天下已经尽数属于朱平安的掌控之中了。

嫡庶之争早已经没了任何意义,朱平安的身份被崇祯的一道遗诏和懿安皇后张嫣确认无误,没有人再有胆子来说嫡庶之分这等事情。但世上却是本就不缺这不甘居人下的人们,总是会有一些亡命之徒潜伏在阴暗之处等待着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阴世纲、邹靖留在南京,迎奉朱聿键还朝,两人不约而同送来的消息也都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这一点。侥幸逃生,却失去了福建老巢的郑森如今便全力支持秦王朱琳源,其余的老臣黄道周、黄明俊和苏观生也站在他那一边。这些时日。郑森又召集了不少旧部,被封为忠孝伯。手中的掌握的兵马也恢复了一些元气,虽然与朱平安相比有天壤之别,但仍是不可小觑。

屋子里没有几个人,但却都是各方督师派来的心腹之人,李来亨代表了杨廷麟,李定国和肖元腾更是亲自参加议事。其他的曹变蛟、周昌、沈恪更是一直跟随在朱平安身边的亲近部下,再有一个,就是从南京而来的怀德。

听完众人的议论,朱平安摆摆手,“这些不过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郑森离开了福建,郑氏一门便注定要凋零下去,就算他召集再多的人手,没有财力的支持,照样是无根之水,难成大事!”

朱平安指指桌子上摆着的舆图,“辽东战事已毕,剩下扫尾的事情便由李定国去处理。朝鲜、蒙古中不乏野心勃勃之辈,具体该如何操作,大可以和军情处联系。八旗战败,咱们俘获的满洲子弟中,还有一些是可以用的,例如索额图、冷僧机、班布尔善等人,像是这些人便交给肖元腾,洗脑的功夫没有人比得上你,要让这些人彻底的融入咱们之中,至此之后再无八旗的一点痕迹,由他们带动整个辽东的女真各部,将来都要成为我大明军中的一员。还有噶里、德吉哈那些人,不妨多给些好处,以后治理辽东都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李定国和肖元腾躬身答应下来。

朱平安站起身,用手掌重重的拍了拍舆图上四川的位置,“洪承畴、李国翰、巴颜还拥兵十余万,就盘踞在蜀中,对于他的处置,我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头绪,你们有什么好的法子?”

“我军刚刚平定江南,各部兵马急需休整整编,况且蜀道艰难,这个时候如果急于进兵,恐怕会……!”李定国说道。

两个月之前,张献忠在洪承畴和大明义兴朝四川总兵曾英、川陕巡抚樊一蘅、云贵总督王应熊三人组成的联军夹击之下,已经再难重现往日的神勇,两月之中,五战五败,只能退守成都。要不是清军和明军又展开混战,恐怕此时张献忠已经覆亡多时了。

朱平安看了李定国一眼,李定国连忙低下头去,他的心思被朱平安看得一清二楚。李定国与张献忠毕竟有一段父子之情,当年在大西军中,张献忠对于四个义子,最为喜爱的也正是李定国。李定国留在山东之后,张献忠还曾派人四处打探他的下落,只是后来,李定国名震天下之时,张献忠却再也没有了动作。显然也是并不想因为彼此之间的立场,让李定国在其中两面为难。

而李定国也念及这段情分,并没有留在关内作战,而是直接到了辽东与清军角逐,这些年来,始终小心翼翼的避免和张献忠有什么交集。这一切,朱平安都心知肚明。

李定国刚刚那番话只是下意识的说了出来,从内心来讲,如今天下大势已定,他实在不愿意看着自己的义父身陷绝境之中。

“殿下恕罪!”李定国径直跪在了朱平安的面前,还没说话,双目已经微红。

朱平安俯身下去将其搀扶起来,同时将一份密报递到他的眼前,“这是刚刚才收到的消息,虽然还未证实,但应该错不了!”

李定国一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