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扼守浙江龙泉、景宁的吴三桂大将程建威也被大学士张国维、兵部左侍郎朱大典、户部左侍郎宋之普的联军紧紧缠住,压力日渐增大,连续派出信使向吴三桂求援,换而言之,吴三桂在北面的屏障即将崩溃沦陷。

清军在福建的优势一瞬间损失殆尽。吴三桂这才发觉,朱平安手中的确是没有多少筹码,但他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竟然将广东和浙江的抗清力量全都整合起来,之前所谓的那些散兵游勇、义勇民壮,竟然成了扭转战局的关键,再加上朱平安麾下精锐的水师和一少部分陆师,福建的局面就这样轻易便被扭转过来了。

正面从海上而来的陆师士卒不多,施福麾下的步卒也不多,但吴三桂却是再也不敢冒险了。南北两路都有兵马包抄过来,再不撤退,可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果然五月初的时候,江西袁继咸也再度起兵,从西面向福建进逼而来,焦头烂额的吴三桂仰天长叹,这一次又被朱平安给算计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形势变得愈发的艰难。程建威所部在浙江联军和明军的夹攻下全军覆没,施琅和张名振合兵一处,加上施福、郑森的各部兵马,实力已经不逊于吴三桂,延平、泉州、福州各府相继收复,吴三桂的大军只能龟缩于汀州、邵武两府的狭长地带。广东的永胜军也在步步紧逼,五月初八攻克永定,打开了汀州的南大门。

五月初九的时候,夏国相所部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冲出重围抵达归化城,与吴三桂的主力会和,原本的四万兵马到现在只剩下八千多人,经历这么长时间的交战,吴三桂所部的粮草补给也变得越来越艰难,早先在浙江缴获的大批资财早已见底,明军的围剿也让清军的处境雪上加霜。

一见到吴三桂,夏国相不禁痛哭失声,但吴三桂却是不知该如何劝慰他。不知是他们两人,如今清军上下都弥漫着一种无路可走的绝望情绪。当年引清兵入关,跟随多尔衮纵横天下的时候,绿营众将也没想到过会落得今日的下场,曾经的豪情万丈如今烟消云散,这才发现不过是春梦一场,莫非这就是背宗忘祖的报应?

麾下的第一谋士方光琛也彻底束手无策,短短的十余天,穷尽心力之后,依然是无可奈何,方光琛的头发都变得花白起来。东西南北都有明军兵马包围过来,清军控制的地域变得越来越小,迟早有一天会陷入到弹尽粮绝的地步。方光琛纵有天纵之才,此时也无计可施了。

湖广的兵力匮乏,清军主力要么跟随洪承畴进入蜀中,要么跟随博洛被困在南京城下,剩下的便全都在吴三桂的麾下,这个时候,还不能向哪里求援。

中军大帐之中,众人相顾无言,营帐之内,静的连落下一根针来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忽然之间,众将的末席忽然想起一个犹犹豫豫的声音来,“王爷容禀,小将倒有一个方略,就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吴三桂和众人循声望去,却是一个矮小精悍的身影走了出来,身上的精钢甲胄已经有些破损,但一双眼睛却是闪着炯炯的精光。

“原来是曹帅!”吴三桂露出一丝苦笑,“当下咱们是同坐一条船,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罗汝才是在南平之战后投靠吴三桂的,郑芝龙身死,郑军各部群龙无首,罗汝才被清军包围不得不归降投顺。吴三桂看到他,就好像是看到了自己一般。

要说这罗汝才,经历也算曲折。在大顺军中,被李自成和张献忠压制了十年,李自成称帝,他惶惶如同丧家之犬,只能隐居在英霍山中,听闻期间倒是想主动投靠明军,但明廷却是对其不信任,最后想要乘乱在湖广干出一番事业,不成想此时清军却大军南下。

罗汝才只能选择当时风头正劲的郑芝龙投靠,但在郑军中却是低人一等,直到潜山一战,他拼死断后,这才让郑芝龙发现了他的价值。但好日子没过多久,郑芝龙又死在了南平,他只能又投靠了清军。谁成想,现在竟然又陷入到绝地之中,说起来,倒是和吴三桂的经历有几分相似之处。

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罗汝才清清嗓子,“王爷说笑了,‘曹帅’一名乃是当年流贼军中的戏言,小将万万不敢当。当下我军四面皆是强敌,粮草补给也即将告罄,小将也深以为忧。不过,当年小将部下有一文吏,名唤吉珪。早年曾游历天下,在福建、广西之地呆过数年。小将也是听他说起,这福建汀州府与广东交界之处,群山纵横,山势陡峭,寻常人不敢深入。但他却是从当地人口中得知,其中有一条山路可以经由武平进入江西长宁。”

说到这里,罗汝才抬起头来,看向吴三桂,一旁的方光琛却是猛然间跳起来:“你的意思是说,可以避开明军的围剿,跳出汀州府,直驱江西?”

第四十三章“贻误”战机

罗汝才点点头,方光琛思索了片刻,忍不住冷笑一声,“避开袁继咸的兵马进入江西又如何,明军照样可以攻入江西,继续追击。到时我军又当如何?”

罗汝才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反驳方光琛的话,而是将眼神投向居中而坐的吴三桂。

吴三桂咳嗽一声,“廷献,且容曹帅把话说完,事到如今,你我都是一筹莫展,不妨听听众将的良策!”

吴三桂开了口,方光琛自然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带着一丝嫉恨的眼神悻悻的坐回到原位。

按照吴三桂的吩咐,罗汝才将吉珪领进中军大帐,刚给吴三桂见礼,方光琛却是又说道:“原来你便是吉珪,听闻你当初在曹帅帐下与其弟罗汝亮交厚,这次罗汝亮以莆田为献礼,投靠了朱平安,你却怎么又回到了我军之中,莫不是存了别的心思?”

方光琛的话声音高亢,一时间让帐内的众将议论纷纷,吴三桂的脸上也露出狐疑之色。

吉硅不慌不忙的冲着方光琛一拱手,“还请王爷和廷献先生明察,吉硅出身草莽,总算粗通诗文经史,幸得罗将军信重,委以参赞军机之责。这么多年以来,风雨相随,不离不弃,吉某感喟莫名。遥想当年罗将军统帅革左五营于英霍山中,何等的窘迫,吉某尚且一心追随,今日又怎忍心离他而去呢?是以莆田陷落之后,吉某费尽千辛万苦这才逃脱出来,便是要与罗将军生死与共!”

吉珪的一番话说得众将连连点头。倒也是这个道理,世人皆知,罗汝才身边只有吉珪一名谋士,这么多年以来都是相处的极为融洽。两人互相扶持,说是君臣,其实便是交托生死的至交好友。

吴三桂赞许的点点头,“吉先生说得极是,廷献也是谨慎一些,你千万不要介意。适才曹帅言及你有脱困之计,不妨说出来大家参详一下!”

吉珪连忙躬身施礼,又客气了两句,这才将自己的方略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

江西袁继咸,虽然总掌全省的军政民事,但麾下的兵马却是来自于江西各卫,战力稀松平常,此次能够果断出兵堵截吴三桂的西进之路,想来也是得了朱平安的建议。

吉珪当年在福建等地游历之时。曾经在偶然间得悉一条可以快速进入江西的山路,只不过因为山高林密,很少有人经过,因此也就不得而知。但此次,吴三桂大军却是可以利用这条山路直插江西,从明军的包围圈中跳出来。

接着便可以趁江西兵力空虚之际,沿韶州、肇州一线迅速突进,穿过江西。猛然间攻入广西。

吉珪指着帐内的舆图侃侃而谈,“广西一地虽然稍显贫瘠。但却背靠云贵,进可攻退可守,足可以让我军闪转腾挪。之前的前明桂王朱由榔在梧州起兵自立,以他的才干还未能掌握广西全境。尤其是,广西一带多当地土人部族,性情彪悍。难以驾驭,我军进入广西之后,便大有可为。”

“明廷如今的南京还在攻守之中,想来朱平安也不愿将广东、福建、浙江的兵马都投入到追击我军这方面来。他的当务之急是解除南京之围,整顿江南。而大清还有数十万可战之兵。将来的天下大势还不知要走向何方。我军便大可以趁明清交战之际,立足广西、云贵之地,休养生息,以待天下之变。做最坏的打算,将来无论是明清谁得天下,想来也都愿意和王爷坐下来谈一谈归顺的条件,这么一来,王爷不就稳稳的立于不败之地了吗?”

“好!妙计啊!”吴三桂忽然从座位上站起来,原本的颓丧一扫而光,整个脸庞上都闪动着兴奋的红光。

方光琛却说道:“王爷,这样是不是有些太冒险了?从福建到广西何止千里之遥,咱们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一个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的境地啊!”

罗汝才向前一步,大声反问道:“难道咱们便在这汀州之地坐着等死吗?”

众将骤然间看到生机,立刻都喧哗起来,夏国相更是叫的大声,“王爷,咱们不能坐以待毙,留在福建是死路一条,去广西说不定还能重获一线生机啊!”

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轻拍方光琛的肩膀,“廷献,吉先生的方略甚是精妙。明军万万想不到咱们会直插袁继咸的背后,只要咱们进入江西,就凭那些驻守的卫所兵马,如何能够抵挡咱们的百战精兵,倒是咱们的补给也有了着落,何苦留在这汀州一线苦守?”

方光琛顿时无言,只能黯然的退下来。

一时之间,吴三桂的心情变得大好起来,笑着看看吉珪和罗汝才:“吉先生大才,不知先生是否有意在本王帐下屈就呢?”一旁的方光琛顿时变了脸色。

吉硅却是一躬身,“王爷看重,吉某实是不敢当,吉某早年已经发誓,此生仅追随罗将军一人,还望王爷海涵!”

吴三桂一愣,随即赞许的点点头,“罗将军效力我军,那吉先生便也是为本王效力了,本王的确是有些唐突了!”

随即,吴三桂站直了身体大声发出军令,“本王命罗汝才为先锋,吉珪先生为随军参赞,带领大军由武平山路直插江西,本王自领中军,夏国相所部殿后,明日一早,全军向西挺进!”

……

汀州府的古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兵营,从漳浦登陆的施琅所部,以及从泉州府赶来的张名振、郑森所部,包括施福率领的数万郑军如今全部都集中在了这里,等待着向吴三桂发起总攻。

广东的永胜军在击败了杜尔德之后,也在日夜兼程,目前兵锋已经抵达象洞附近,对吴三桂所部形成了包夹之势。

但袁继咸的江西军却还是进展缓慢,一直没有最新的消息送来。这让郑森和施福等人不禁焦急万分。要是袁继咸不能及时赶到,截断吴三桂的退路,那岂不是会让这十余万兵马白白的从眼前溜走吗。

尤其是郑森,郑芝龙和郑芝豹便死在吴三桂的受伤,国仇家恨让其对吴三桂恨之入骨,这些天除了不断的私下派出人手打探袁继咸所部的消息之外,就是频频的登门拜访张名振和方岳贡,要求他们尽快出兵,务必要死死的拖住吴三桂,不能给其可趁之机。

一大早,郑森便带着手下的甘辉、周全斌等人急匆匆的来到张名振的中军大帐。张名振如今是朱平安亲自任命的闽粤兵事总督,郑森虽然不满,但如今人在矮檐之下,也不得不暂时忍气吞声。

不过郑森时时的提醒自己,福建是郑家经营二十余年的基业所在,要是这样拱手让人,那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这些天,他也在不断的接触施福,毕竟施福手中还掌握着数万郑军的精锐,郑森现在最大的弱点便是手中兵力太少,没有人,哪里来的话语权,当务之急是尽快将施福笼络到身边,将他的数万精兵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张大帅!”郑森等不及帐外的士卒通报,便急匆匆的一头扎进大帐之内。

走进大帐后,郑森的身形却是微微一滞,大帐中,除了方岳贡、张名振、施福之外,自从到达古田之后这一会未曾谋面的施琅、施显兄弟却是也赫然端坐于其中。

众所周知,郑芝龙父子当日里为了对付高浦郑氏,突袭厦门,不禁杀了郑联,施琅的父亲施大宣也被郑芝豹误杀,要不是逃得快,施琅兄弟也难逃毒手。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当年施大宣的死,郑森也难逃其咎。今日里见面,也难怪郑森有些尴尬。

一看到郑森进帐,施显却是一下子跳起来,右手便情不自禁的按上佩剑的剑柄。甘辉和周全斌等人也是吓了一跳,连忙护在郑森的身前。

施琅却是不动声色的一把拉住了施显的手臂。“大兄!”施显怒目而视。

“坐下!”施琅沉声说道。

长兄开口说话,施显虽然满腹怒火,但也不得不悻悻的放开握着剑柄的右手,恨恨的坐回自己的座位。

张名振的脸上一直保持着笑容,看到施显坐回原位,不由得赞许的点点头,又将头转向郑森。“延平伯今日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郑森稳稳心神。上坐的方岳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