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如同现如今明军利用投石机发射而来的这些陶罐、泥罐,其中盛有火油,落地之后即刻四溅,火势大起,由此造成守城一方的伤亡和混乱。其实早年间,明军中便装备有这种火器,不过是“万人敌”的翻版而已,外皮为泥制,重达八十斤,其间灌以火油或者火药,以木箱装盛,守城时士卒合力将其推至城下,引发爆炸和燃烧。早在李自成当年第一次进攻开封时,陈永福便利用这种装备消灭了一万多攻入瓮城的顺军。

如同今日这种情况的,往日也有,但却远远没有现在这种威势,明军的投石机一刻不停的将火罐丢进连山关,整个连山关都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照这样发展下去,不用太久。整个连山关便会化为灰烬,清军的数万人马也会成为烈火中的焦炭。

对此,何洛会倒是准备充足,城中挖有不少的水井,更是预备不少的沙土,一声令下。清军各部士卒着急忙慌的开始四处灭火。

只是吴巴海的死让何洛会心痛不已。麾下目前也只有宁古塔的兵马算是仅剩的精锐部队,统兵大将却在守城战开始之初被活活烧死,这对于军心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宁古塔的部众由谁来统带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踌躇间,城外已经响起苍凉的号角声以及密集的鼓点,这令在场的清军将领都是面色微变,他们清楚这一次前来攻城的可不是什么朝鲜军团,而是货真价实的明军主力部队。

由于之前已经分派了各部守卫区域,将领们不用何洛会发号施令,便已经各自离去安排守城事宜。唯一欠缺的。便是主城的镇将。吴巴海已死,他的副将和几名心腹部下也同时被烧死,现在镇守主城的两万宁古塔披甲人士卒却是群龙无首。

“大人,主城便交给末将吧!”就在何洛会踌躇之时,硕詹却是站了出来。

硕詹,满洲正红旗人,本旗梅勒章京。目前挂职户部,担任参政一职。因为曾参与过崇德元年、三年、五年对于朝鲜的战事,屡立战功。对于朝鲜事务颇为熟悉,因此便被安排在英俄尔岱的麾下,驻守义州,任右翼军主将。

李定国攻略四卫的时候,济尔哈朗、英俄尔岱大败,硕詹的右翼军主力也元气大伤。何洛会主政关外之后,硕詹归于其麾下,但由于其麾下兵将折损严重,其人又难以统带蒙古、海西女真其他各部,因此一直留在何洛会身边参赞军务。

硕詹其人。以军功起家,算得上是正红旗的一员猛将,深得豫亲王多铎赏识,曾经几次三番要将其划归到两白旗去,委以重用。此次如果不是关外战事吃紧,恐怕也早已到湖广军中效力了。目前由他来统帅宁古塔的士卒,倒是颇为合适。

硕詹虽然已经年近五十,但一身勇力还是非比寻常,在军中也有一定威望,由他镇守主城,何洛会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如此,就拜托了!”何洛会郑重一揖。

……

连山关主城牢牢的扼守着北进的道路,依托摩天岭的山势而建,居高临下,夜色中就如同一只蜷缩于天地间的怪兽,只不过如今却是沾染上了片片火光,更是照出了城关之上的百孔千疮。

硕詹抵达城头之后,二话不说,当即亲手斩下了两名救火不力的牛录额真,宁古塔的这些披甲人见了鲜血,这才从被蔓延的火势惊吓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城头上的火光渐渐熄灭,但随之而来却是从山道上缓缓而来的明军攻城部队。

明军黑色、玄铁色的铠甲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的凝重肃杀,和白日间朝鲜军散乱的阵型不同,明军却是划分为数十个方阵,每个方阵约有五百人,沿着逶迤并不宽阔的山道,一步一步向着连山关主城逼来。远远看去,这一次进攻,明军便投入了约两万人。

硕詹却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朱平安、李定国用兵诡诈,这一次攻城却是有些太过愚蠢了。连山关虽地处平原,但身后却是依托山岭,易守难攻,尤其主城更是凭高拒险。刚刚明军以投石机攻击,也是这么多天好不容易给主城城关造成了一定的麻烦,现在,这么多明军拥挤在一起攻击城关,不用说别的,单是城头的十余门千斤红夷大炮便能给予他们巨大的伤亡。

明军的统兵大将要么是疯子,要么就是傻子!要么,就是这背后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阴谋!硕詹很肯定的想到。

可凭着硕詹的头脑,实在是想不透明军到底在玩什么把戏。因此他也只能命令城头的红夷大炮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发射。

李定国坐镇中军,跟随明军中军主力一起来到关前,遥遥看见连山关已经出现在视线之内,随即便将手一扬。

身边的亲卫即刻便摇动手中的灯笼,紧接着,前进的鼓声便逐渐放缓,最后直到数十个方阵的明军全部停下脚步。

于是,天地间便初现了这样一幕奇特的景观。朗朗的月光之下,大地一片皎洁乳白,连山关上燃起的火光,加上城关下明军阵营的灯笼火把,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一般静静的对峙。

两万人的明军方阵,除了来往传令的士卒大声叫喊,其余的方阵竟然是鸦雀无声,这让城头上的硕詹不禁有些胆战心惊,终其一生,何曾见过这样令出如山的明军。

明军在距离关城一千两百余步的距离之外停下脚步,城关上的清军炮手已经迫不及待的点燃了引线,连山关上的几门红夷大炮连续的打响,炮弹却是只能落在不到一千步的距离之内,偶尔会有炮弹弹跳着冲向明军的阵营,但很快便去势已绝,对明军却是构不成什么影响。

硕詹懊恼的一拍城砖,明军果然阴险,就停在红夷大炮的射程之外,不肯再前进半步,这样一来,城头上的红夷大炮还有什么用,

可如此一来,明军却也是无法前进半步啊,难道这大半夜的,明军就是为了来城下转一圈,耀武扬威一番?饶是硕詹想破了脑袋,也猜不出明军这葫芦中卖的什么药。

忽然,明军中一声响箭的尖啸,刹那间,方阵中的明军左右一分,立刻空出一条宽约十步的通道来,层层叠得的人群中,如同箭一般的飞出七八辆双马驾驭的马车来,乌蓬的马车被遮挡的严严实实。依稀可见两名劲装的骑士在前边不顾一切的催动马匹向前奔驰。

同时,明军阵营中,又有数百骑打马狂奔,越阵而出。

硕詹大吃一惊立刻命令红夷大炮开炮,但城下的这些个马车和游骑相对于千军万马,却是过于渺小了。红夷大炮重达千斤,想要异动瞄准谈何容易,还没等放出两轮来,那马车和游骑便已经抵达了城关之下四百步的位置。

现在这些马车和游骑已经停下了脚步,但红夷大炮却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再开炮了。由于自身炮体的重量,红夷大炮便是被炮架固定在城垣之上,短距离的调整射程或许可以,但想要轰击这么近的目标,却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

硕詹一时之间急的抓耳挠腮,四百步的距离,红夷大炮没办法用,弓弩即便换上镔铁打造的重箭,也万万够不着那些明军士卒。滚木礌石更是早已被朝鲜军消耗干净。

而那八辆马车,在停靠之后,身后的游骑也即刻抵达,明军士卒纷纷下马,从乌蓬马车上卸下一大堆的器械来,马车的骑手开始组装,其中一眼可以认出的便是乌黑的炮管,但明显要比红夷大炮的口径小了不少,重量也轻的多,一名明军士卒便可以将其搬下来。

紧接着便是一个样式奇特的炮架,炮管随即被架在上面骑手忙着敲敲打打的固定,骑兵们则继续从马车上搬下几颗并不算大的炮弹。

“虎蹲炮!”一些清军中老卒总算有些见识,一眼便认出了这样物什。但眼前的“虎蹲炮”似乎又和记忆中有所不同。炮管更细,整个体积更小,炮弹更是没办法相比。

就在清军士卒互相猜测的时候,“嗵嗵”,两门所谓的“虎蹲炮”竟然随即开了火。

炮口高高扬起,炮弹落下时,远远地落在了连山关城门之外。

“混蛋!”随着一声口音古怪的喝骂,一名车夫抬手摘下自己的头盔仍在一边,却是露出满头的金发,就连脸上的胡须和眉毛都是金灿灿的。

“再向前移动一百步!既定角度,试放两炮!”

第一百二十七章对阵“猎户”

移动到关前三百步的时候,那些所谓的“虎蹲炮”再度高高扬起炮口,冲着关城上连续射击两轮,这一次的效果便远超刚才,炮弹集中城墙的垛口,四溅飞射的弹片让清军士卒一阵惊呼。

城下的一头进发的新军火炮教官格林却是跳起来欢呼。这种战术对他来说完全是破天荒的头一次,明军中装备的这种虎蹲炮,其实正是由戚继光根据以往的白衣将军炮改造而来的。在对阵倭寇的战争中,尤其是在山岭纵横的地形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连山关依山而建,主城居高临下,加之道路狭窄,明军中的火炮部队已经难以发挥火力的优势。而何长水改造的这种独特的虎蹲炮却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以往的虎蹲炮工艺制作粗糙,火炮膛压不够,因此只能在一百五十步之内使用,但根据朱平安的要求,何长水和孙和鼎却硬是将火炮的射程提高到了四百步开外。由此带来的改变,便是炮口直径和炮身长度较之以往虎蹲炮都要提高了一些,但却依然适合步卒和骑兵携带。

也由此,李定国制定了这个匪夷所思的计划。首先由火炮部队装备特制的火油弹,造成城中守备部队的混乱,接着由格林在步卒的掩护下,带领部下逼近到城垣近处,对主城城关进行轰击。而三百步额距离,则正是满清弓矢达不到的距离,更何况,经过几日的血战,早已查明清军的滚木和礌石已经用尽。

看着手下的炮兵欢天喜地的调高射击角度,不亦乐乎的冲着城头一阵猛轰。格林却是呆愣了片刻,猛然一拍自己的脑袋,“上帝,如此近的距离。还用得着轰击城头吗?”

城头上的硕詹早已经看到格林等人在城下的一举一动,对于明军虽然并不猛烈,但却炮炮直达自己的软肋之处却是无能为力。从皇太极着手修改军制改变战法以来,清军一直遵循的便是步、炮、骑三兵种联合,对于火炮的应用,始终坚信并实践的就是重炮一系。却是完全没有想到,以往明军这种品种繁杂、样式花哨却不实用的火器竟然会有这样的用途。

眼睁睁的看着明军逼近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肆无忌惮的发射火炮,清军却是束手无策,从那一刻开始,硕詹便知道,连山关的陷落就在今夜了。

何洛会、阿哈尼堪等人应该已经在布置撤军的事宜了,那么留给他硕詹的时间也不会太多了。他能做的,便是竭尽全力的为主力多争取一些时间。如此而已。

“猎户还有多少人?”满脸黑烟的部下点算了一下人数,“大概还有六百余人!”

“让他们出城吧,不要开城门,目标就是城下的那群明狗,我不管他们用什么法子,就算剩下一个人,也要阻止他们再度开炮!”

“嗻!”

号令一出,顿时便有几十条长绳顺城而下。城头的披甲人守卒中,便有数百人高声嚎叫着攀附长绳下城。这些人身上的兽皮战甲粗劣不堪,但却是充满斗志,即便是头发已经被烧的焦黄,依然透出一股子悍勇嗜血的气息。

满清军中以红甲、白甲为精兵,各旗三百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真正的白甲精兵其实不过数千人。现在大部分都跟随入关大军南下,其中一部分还加入了护军营,担负着满清皇室的保卫职责,留守在关外的,少之又少。

而披甲人驻守宁古塔苦寒之地。戍守边疆,绝大部分其实都是各族各部归降的兵卒。这些人居于苦寒之地,耐力、体力以及战意其实并不逊色于白甲精兵,而其中的佼佼者便被称为“猎户”。

说是猎户,其实他们狩猎的对象就是人而已。这些披甲人长期与北方的异族游民作战,经验丰富、手段老到,虽然欠缺的是大兵团作战的协同配合,但个人战力如今在关外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多尔衮自幼从军,十四岁便上阵杀敌,曾被称为“萨哈达”,意指“猎人的首领”,便是形容他的丰硕军功,由此可见这些“猎户”在清军中的地位和战力。

“猎户”们脚一落地,便不约而同的取下了背后的长弓,双腿却是一刻不停的冲着明军的火炮阵地杀来。边跑便将箭囊中的铁制重箭取出,双脚疾奔,双手却是配合的相得益彰、迅捷无比。眨眼之间,就在奔出几十步之后,数百名“猎户”已经完成了张弓搭箭的动作。

格林也已经看到顺城而下的清军士卒,随即便明白了清军统帅的意图。可他只是火炮兵的教官,虽然本人也有一定的战力,但并未指挥过明军部队作战,因此身边虽然还有五百多人的明军士卒守卫,一时之间却是不知道该如何调动。

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