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庆静静的站在一旁,悄然无声。

……

刘宗敏的死在大顺军中并没有引起多少的波澜。刘宗敏的跋扈、专权和嫉贤妒能已经在顺军内部臭名昭著。甚至于连田见秀、袁宗第等老营的将领都对其颇有微词。他落到如今这个下场,很多人竟然是额手相庆。

李自成的罪己诏也如期而至。但如同刘宗敏的死一样,在顺军中却是根本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事实上,大顺军内部的人心已经散了,再想聚拢起来,同仇敌忾,早已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了。

更何况。李自成将全部的过错都推到了刘宗敏的身上,这一点也是让很多人极为不满的。大顺朝从当初的纵横天下、所向披靡,到现在的一蹶不振,被清军追着屁股打,这样的结果难道是刘宗敏一个人能够承担起来的吗?

李自成的使者也在同一时间带着他的诏旨奔赴四川和永州。但张献忠和罗汝才还没有消息传来。郑芝龙的大军已经兵分两路,开始想都承天府和岳州府发动了猛攻。

郑芝龙大军分为两部,一部为其弟郑芝豹,副将萧拱辰,领军走咸宁、崇阳一线,直扑岳州府;另一路则由郑芝龙统帅主力,避开枣阳、桐柏的白旺所部,攻击都承天府。

这样的部署,也是为了避免陷入到白旺和河南刘汝奎两部的夹击之中。驻守汉川一线的则是顺军的刘体纯、党守素、蔺养成等部,他们刚刚经历了山陕之战,士气低落、兵马疲惫且建制混乱,加上当地地形,河道纵横,有利于郑家水师行动,因此,郑家大军一路势如破竹。

与此同时,按照与郑芝龙的约定,陕西的清军多铎一部也趁机向勋阳府进逼,当地的贺锦所部节节抵抗。一时之间,整个湖广大顺军控制的疆域四面受敌,风声鹤唳。

“张献忠、罗汝才的兵马呢?不是说了要起兵增援的吗,为何到如今都没有见一兵一卒!”暴怒的李自成径直掀翻了面前的御案。

众将却是面面相觑。郑芝龙的三十万大军如同泰山压顶一般攻击而来,如今的局势却是让顺军也为之心惊肉跳。谁也没有想到,郑芝龙居然投入了这么多的本钱,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倾巢而出,看样子不将顺军连根拔起他是绝对不肯善罢甘休的。

相比较而言,如今的顺军却早已今非昔比,还没接敌,已经有大批的士卒投降逃散,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景陵、潜江相继失守,通往襄阳府的大门洞开。

这样的局面下,张献忠和罗汝才还会派出援兵前来参战吗?

君臣束手无策之际,张献忠的使者谋士潘独鳌却是姗姗来迟。但他却没有带来想象中的一兵一卒。

“回禀闯王!”潘独鳌一开口,就让李自成和他麾下的众将便是一皱眉头。大顺朝已经建立,虽然不过一年,但李自成的永昌天子却是已经做了两年之久,潘独鳌居然还以“闯王”相称,分明是未将如今的大顺朝放在眼里,言下之意便是将大顺与大西朝廷放在了平等的位置上。

“大西王本来已经准备发兵十万救援湖广,但清军满达海一部却是在紫阳一线蠢蠢欲动。另有前明的保靖州宣慰司的兵马活动频频,因此,为保蜀中,大西王只得暂时按兵不动!”

“不来了?张敬轩不来了吗?”李自成颓然问道。

“不只是我大西军一家!”潘独鳌偷眼看看李自成的表情神色,心中却是拿定了主意。“威德将军一路,恐怕也难以出兵了!”

“什么?”李自成大惊失色。虽然心中对张献忠和罗汝才两人恨之入骨,但骤然间听到两人不发援兵的消息,李自成还是变了脸色。

这两家的兵马不到,仅凭大顺军独自面对清军和郑芝龙大军,如何能够坚守,这湖广已经是李自成最后的一块地盘,河南虽然还有刘汝奎和刘洪起,但河南却是各自为王,朱平安的部下和李岩都在那里驻扎,李自成怎么敢进入河南暂避风头。

湖广沦陷,李自成还能到哪里去避难?

看到李自成的窘迫的惊恐,潘独鳌的心中却是畅快非凡,来之前,他和张献忠计议已定,如今李自成已经是山穷水尽,但他麾下的兵马却着实令人眼馋。李自成无路可走,那张献忠便给他一条出路,料想他已经别无选择,只能按照张献忠的安排乖乖上路。

“闯王勿忧!”潘独鳌特意停顿了片刻,等到李自成焦急万分的时候这才开口,“如今明清两路大军夹击,闯王与我大西同属义军血脉,都处在重压之下。为今之计,只有两家合兵一处,才能共抗外敌!”

潘独鳌的声音越来越大,腰板挺得也越来越直。

“大西王建议闯王不妨统帅兵马向四川一线退却,暂避敌军锋芒,我大西可让出大宁、大昌、奉节一线供闯王大军驻扎,暂时休整。蜀中道路难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贵我两军一旦合兵,无论是大明或是大清都将束手无策。之后,我军才可休养生息,等到兵强马壮之日,再杀出蜀中,共图大业!”

潘独鳌的侃侃而谈,让李自成和麾下众将再度陷入到沉默之中。过了良久,李自成这才点点头,“大西王的美意朕了解了,便请先生先去驿馆歇息,容我等君臣商议之后,再作打算!”

潘独鳌却是得意洋洋,料想李自成君臣已是走投无路,除了入川别无选择,当下便告退出门。

潘独鳌走之后,高一功连忙劝谏,“陛下,千万不可入蜀啊……!”

李自成叹息一声,“朕何尝不知啊!张敬轩这是落井下石啊!他在四川经营多年,怎么如果按照他的安排,到了蜀地之后,一应给养事宜全都要看他的脸色,要不了多少时日,只怕咱们顺军便全给他吞并了!”

李自成一脸愁容,这些时日以来的焦虑愁思已经让他殚精竭虑,鬓边已经隐隐显出斑白的颜色。

“只是,不入蜀的话?咱们还可以推到哪里去呢?明军和清军有备而来,步步紧逼,我军却是连粮饷都已经告罄,怎么能够坚守湖广呢?”

“陛下!”李过越众而出,“眼下还有一条出路,只是一旦选择,我大顺军将回复到往日的艰苦时日,臣请问陛下,是否还有雄心壮志恢复我大顺昔日的威势。如果陛下能够像当年一般,身先士卒、与咱们同甘共苦!那我等愿意扶保追随陛下,即便战至一兵一卒,也绝无二话!”

第一百一十一章什么人?

李过的提议便是向西南撤军,现下这种情势,退往贵州倒是一个不错的方略。贵州处于西南边陲,虽然贫瘠,但地形复杂多变,历朝历代,对于贵州的统治和管辖力度都远远的逊于中原各省,加之民族众多,因此变乱层出不穷。

崇祯朝末年,随着中原局势的动荡,加上吏治**这个愈演愈烈的老问题,贵州的局势也随之变得复杂和骚动起来。崇祯十四年的时候,朝廷曾经委任吴芳涟作为巡抚督抚贵州,但由于中枢的方略不定以及卫所兵制的崩溃,使得局势不禁没有得到改善,相反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朝廷也逐渐失去了对于贵州的控制。

如今,像是赤水卫、毕节卫、普安卫、新添卫、铜鼓卫这些偏远的卫所已经名存实亡,实际的掌控权都已经落到了当地各族土司的手中。

因此,以大顺军目前的兵力,如果向贵州进军的话,如果能与当地各族土司衙门积极联络,倒是未尝不能在当地站稳脚跟的。假如李自成能够改变自己的方略,励精图治,掌控贵州的话,大顺也能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休养生息、恢复实力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白旺经营湖广期间,与湖广西南的永顺宣慰司、散毛宣抚司、忠峒宣抚司等当地的土司各部相处的极为融洽,这也为大顺军向西南撤军提供了一条便捷、安全的通道。

眼下尤为关键的是,时间不等人啊。仓促退入湖广的大顺军建制混乱,从将领到士卒完全没有从一连串的失利阴影中走出来,军心厌战,这样的状态怎能抵挡满清和明军的两路夹攻。

明军南路郑芝豹的兵马已经抵达大通湖,郑军水师数百艘舰船扬帆待发。郑芝龙的大军也已经攻克应城,前锋甚至已经逼近京山。而北面多铎的人马在攻陷吉阳关之后,已经隐隐对竹山一线的顺军形成了包夹之势。

这样的局面,逼得李自成不得不下大了向贵州撤军的命令。于是,在襄阳喘息未定的顺军主力,不得不再次踏上了奔逃的道路。

作为殿后的主力、李过统领着麾下的两万兵马会和当地的白旺所部。掩护大军南撤。

李过和白旺也很清楚,死守襄阳,已经是死路一条,也因此,李过在李自成出城之后,接手襄阳府防务的那一刻,便对麾下全军发布命令,不愿留在襄阳死战的士卒,包括将领。大可以现在就各自散去,主将绝对不会以临阵脱逃的罪名惩处。镇守襄阳,将面临南北数路敌军的夹攻,李过和白旺也不愿意让麾下的士卒白白送死。

但命令发布之后,李过麾下的老营左营和白旺的原襄阳驻军却是无一人离开,两人感慨唏嘘之余,立刻便开始对于防线的布置和修筑。

而李自成也找不出了许久未曾穿过的皂袍、披风斗篷以及标志性的闯王毡帽,重新披挂在身上。希望借此一身装扮能够找回曾经的好运。

大顺军的十万大军由襄阳作为起点,开始了南下的茫茫艰辛旅程。其中的战兵不过四万。其余的则都是顺军的家眷,男女老少,扶老携幼,一起带着忐忑的心情跟随着顺军大队向着一个并不熟悉的地方前进,队伍浩浩荡荡,行军速度也慢的出乎意料。

主力的缓慢行进。给阻击部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加快速度,已经到达大通湖的郑芝豹所部就将直插施州卫,截断大顺军主力南撤的路线。局面变得万分紧急。

无可奈何之下,李自成只得忍痛抛下六万多顺军家眷和大批的辎重、车马。带着两万多精锐老营士卒向着西南方向狂奔。

十五天之后也就是八月二十二,李自成中军终于抵达渔洋关,施州卫的崇山峻岭近在咫尺。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完全顾不得处处烽火的湖广地盘,顺军各部将领都在为李自成的撤退争取时间,施州卫五梁下峒司的使者也已经来到渔洋关与顺军汇合,他将带领顺军沿着五峰山的山间小路进入施州卫,只要进入施州卫的大山深处,身后便是有再多的追敌,又有何惧。

一路的狂奔,让顺军上下疲惫不堪,老营本身的编制也变得混乱不堪,李自成所部需要在进入施州卫之前,对所有的部队进行一次重新的整编和休整,才能确保接下来的行军顺利。

但收到的军报却是让顺军上下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何腾蛟和袁继咸已经合兵一处,突入常德府,大顺军常德守将不战而降。何袁联军已经从南面威胁到岳州府和施州卫的安全。

李自成惊恐万状,不得不在到达渔洋关的当天,便再次下令立刻向施州卫五峰山开拔。

刚刚抵达渔洋关不到半天的时间,大顺军士卒好不容易喘上一口气,却是又接到了进兵的命令,一时之间叫苦连天、怨声载道。但在将领的催促和威胁下,士卒们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再次披挂起来,整军出发,但行进速度却是大打折扣。各部号令混乱,乱糟糟的出了渔洋关,等到进入施州卫的重重山岭之间后,更是混乱不堪。将领找不到麾下的士卒,士卒找不到自己的主官,各部各营混杂在一起,追兵未到,顺军老营这边自己却是首先乱了起来。

高皇后是跟随李自成戎马半生的妻子,久在军营,虽然同样疲惫,但还是一路咬牙跟随了下来。李自成出襄阳的时候,下令将从京师带来的妃嫔、姬妾等全部斩杀,以此来表明自己决意振作、东山再起的决心。

等到达五峰山山区的时候,李自成的身边也只剩下义子张鼐、高皇后以及两千多老营的亲军。因为山高林密,其余各部明明就在左近,但却是失去了联系,但因为仓促进兵,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李自成只得派出大批的探马信使。按照不同方向搜寻,通知各部各自前行,在五峰石宝司的治所峰山城汇合。

一直到了夜半时分,在五梁下峒司的使者和向导的一再建议下,惊魂未定的李自成这才下令扎营休息。麾下的士卒将领如蒙大赦,来不及卸甲喂马。便就地倒下,片刻功夫便鼾声大作。

高皇后却是并没有休息,带着一众女营的亲随,忙着升起篝火,烧热水,为李自成已经将士们洗漱饮用,检查伤卒的伤口情况。

李自成仅是在营帐中睡了一个多时辰,便在梦中惊醒,之后却是无论如何再也无法安睡。于是便索性穿戴好了衣衫。出了大帐。

一直守卫在帐外的义子张鼐猛然惊醒,连忙站起身躬身施礼,“陛下……!”

一出大帐,便看到帐外的树丛间、草地上横七竖八躺着酣睡的大批士卒,一扭头,又看到自己还在篝火之间忙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