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鸿逵深思熟虑之后,和陈鼎交换了一下意见,这才说道:“应该不会,这个时候惹出乱子来,对他朱平安也没有什么好处啊?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白,这些天还着人将太祖爷的亲笔实录送到了小王爷那里,这其中的用意已经昭然若矢,朱平安此时挑动争斗,只能是成为众矢之的啊!”

郑芝豹则是双手直搓,“兄长,不能再犹豫了,咱们郑家何时吃过这么大的亏,如果不反击回去,今后还会有谁将咱们放在眼里。再说,这次的事情是山东军挑起来的,就算到了金銮殿,咱们也占着理啊!”

话音刚落,家丁却是匆匆来报,应天府府尹袁昌志和江宁县知县联袂上门来访。

郑芝龙此时心烦意乱,明知这两个人一定是为了状元楼的事情来访,但又好避而不见,毕竟现如今这府中灯火通明。

袁昌志和江宁县知县匆匆进来,依照礼制给郑芝龙见礼,确实没有提及向元崇的事情,而是直接将一份诉状递到了郑芝龙的面前。

“侯爷请看,这是山东朱总兵刚刚派人送到县衙和府衙的,说是,今夜有狂悖之徒,辱骂他和他过世的母亲。并且说明,现如今,天下都知道他是唐王一脉的子孙,唐王殿下马上就要登基为帝,这狂徒却如此辱骂他们母子,分明是未将朝廷和皇族放在眼中。一同送来的还有今晚与那所告之人名为向元崇一起饮酒听曲的众人的口供,而且都已经画押,供认不讳!朱总兵请求应天府依律惩治此人!”

听了袁昌志的话看,郑芝龙不觉有些吃惊,一旁的郑芝豹却是大声喊叫起来,“朱平安这是恶人先告状!他打伤了咱们的人,还将人抓到他们的府上,不用问一定会滥用私刑。现在倒好,他倒打一耙,却是将咱们先给告了。”

在场的郑芝龙、郑鸿逵、陈鼎、郑森等人不是郑芝豹那样的武夫,自然是已经听出了袁昌志话中不寻常的意味来。一眨眼的功夫,朱平安已经拿到了不利于向元崇和郑家的口供,并且将诉状递到了应天府,这样的高效,却是证明了今夜的事情是朱平安早有预谋。

不管向元崇有没有辱骂朱平安母子,今夜的事情显然并不是一场冲突那么简单。这背后朱平安在酝酿着什么,众人都在冥思苦想之中,但却是怎么也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袁昌志和江宁知县却是很为难,朱平安的诉状他们不敢不接,但事情显然又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袁昌志和江宁知县都是郑家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遇到这等事情自然是要前来知会一声,但他们两个也留了一些心思,朱平安和郑芝龙之间的争斗万万不是他们这样的人可以掺和其中的,于是乎,他们在来郑府的同时,已经将消息传递到了未来的内阁首辅黄道周那里。

“侯爷!”袁昌志凑到郑芝龙的身边,“陛下的登基大典就在眼前,眼下京师中也刚刚安定下来,实在是不宜再起事端,侯爷深得陛下信任,倒不如便由陛下和内阁来从中调解此事,才是稳妥之道啊!”

第九十四章早有定论

郑芝龙却是没有采纳袁昌志的建议,在他看来,现在向朱平安低头,即便是偶然的表现出自己一方的软弱,就会被天下人误以为郑家是怕了朱平安。其实朱平安不过是一个没有继承大统希望的庶子,将来充其量不过是一介藩王,大明皇权祖制,藩王便是软禁的代名词,只有全力针对朱平安,才能得到文官集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现如今的皇帝陛下也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因此,郑芝龙没有犹豫,立刻点齐了家兵家将,浩浩荡荡数百人趁夜就往朱平安的府上要人。

袁昌志虽然心急如焚,但却没有能力左右郑芝龙的想法,只能是马上派人通知黄道周以及诸位内阁的阁员。义兴之乱刚刚平息,新君就要登位,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再出什么乱子了。

今天的南京,注定要度过一个不眠之夜。状元楼的事情已经如同扎了翅膀一般飞遍了南京的每一个角落。周之藩的锦衣卫和大内的东厂番子调动频频,兵马司的士卒沿街戒备,朝野之间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朱平安的府邸这里来。

但郑芝龙根本就没有见到朱平安的影子,刚刚到达总兵府街巷口的时候,便被张定边的两百骑兵挡在了外边,两百骑兵静静的隐身在夜色之中,人马悄无声息,但这种稳如泰山的气势却是让郑芝龙等人不得不停下了脚步。

“前边可是张统领?”郑芝龙暂时压下怒气开口问道:“本侯有要事求见朱大帅!”

张定边的坐骑一声长嘶,在骑兵阵前走了两个来回,看清楚了郑芝龙的模样,这才一拱手,“侯爷大驾光临,我家大帅也知道是所为何事。我家大帅也曾明言。些许小事,侯爷大可不必亲自前来,向元崇辱骂我家大帅及仙逝高堂,犯了大不敬之罪。我家大帅乃是皇族,辱骂他便是辱骂天子。所以,我家大帅已经按照朝廷法度。对其进行了惩处!”

说完,张定边手一挥,身后的人群中却是走出一个身影,手捧一个木盒,大步向郑芝龙走过来。

一看到那木盒,郑芝龙的瞳孔便是一缩。郑森等人纷纷策马上前,想要将来人挡住。

郑芝龙定睛一看,却是一皱眉头,挥手斥退众人。那身影越走越近,却原来是个身穿青衣的少年。

看那少年,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宽额头,大眼睛,却是已经束发,头上的发髻整整齐齐,面色沉静。却是看不出一丝慌乱的意味。

“你是何人?”郑芝龙看那少年在面前站定。

少年捧着木盒微微颔首,“小人周昌。目下是大帅身边亲随,逢大帅将令,将此物献于侯爷!”

郑芝龙的眼睛瞬间眯了起来,眼角不由自主的抽动两下,手却按上了自己的佩剑。“盒中是何物?”

“回禀侯爷!盒中乃是向元崇的首级!”周昌沉声回答道。

“啊!”郑芝龙一声大叫,随手便抽出佩剑。猛然砍落下来。周昌却是不避不让,站在原地纹丝未动。

“咔嚓”一声,众人惊呼声中,木盒一分为二,向元崇血淋淋的首级从木盒中滚落下来。

周昌却是反应机敏。手掌一翻,已经将首级的发髻抄在手中,仍然是双手呈递到郑芝龙的面前。“侯爷保重,向元崇毕竟是您麾下部属,如今虽已伏法,但人死事空,还请您不要慢待了他的尸身。对了,后院门外停着一辆马车,上面载有向元崇的尸身,请侯爷派人收敛!”

周昌不卑不亢收完了这一番话,面无表情的看向郑芝龙。

郑芝龙却是险些吐出一口鲜血,旁边的郑芝豹却是怪叫一声,已经带着麾下的二十多名心腹策马杀了出来,“朱平安小儿,竟敢擅杀我麾下大将,我绝不与你善罢甘休!”

但张定边麾下的骑兵却是整齐划一的操起了手中的机弩,一番齐射之下,郑芝豹一干人等便是纷纷倒下,弩箭的目标都是瞄准了他们身下的战马,除了跌落在地的擦伤和碰伤,竟是没有伤到他们分毫。

郑芝豹却是不依不饶,作势还要挥刀前冲,但郑芝龙却是喝止了他们。

此时,黄道周、史可法、苏观生、黄鸣俊等人也已经纷纷赶到,见此情形心中暗暗叫苦,便欲上前解劝。

但郑芝龙却是摆了摆手,“诸公,我郑芝龙虽是武夫,但却懂得进退分寸,马上便是新君即位大典,我郑家绝不会在此时让陛下难做。来日方长,今日之事,我郑芝龙记在心上,日后总有清算的时候!”

郑芝龙这一番话却是让黄道周等人长出了一口气。

郑芝龙却是打量一下面前的周昌,点点头,“不错,你这少年倒是颇有胆色!”

周昌一行礼,“大帅还有些话要小人转告侯爷。这些日子以来,京师中有不少关于咱们府上的闲言闲语。这背后谋划的人显然是存了不可告人的念头,我家大帅有言在先,凡是针对他的流言蜚语,他可以不计较,但如果要是涉及仙逝的高堂,那便请不要怪他手下无情。这些天咱们总兵府也没闲着,早早派了人手下去访查,已经抓了不少参与此事的人,其中一些人和郑家都有脱不开的干系,大帅让我转告侯爷,向元崇只是第一个,接下来,这些人等都是如此的下场!”

说完,周昌一转身,径直返身回到张定边的阵中。

张定边遥遥拱手,“天色不早了,侯爷想要的人,咱们已经交还过去,咱们和侯爷的事情也算有了首尾。侯爷是朝廷栋梁,日理万机,还请早些回去安歇吧!不送!”

张定边率领骑兵沿着街巷缓缓后退,狼狈不堪退回来的郑芝豹却是不依不饶,“大哥,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朱平安今日如此羞辱我等……!”

郑芝龙却是怒气填胸。脸色一片铁青,郑森和郑鸿逵却是一左一右靠上来,“父亲,今日之事莫不如就此打住,来日方长,等到小王爷确立储君之位。那朱平安便是大势已去,迟早便是咱们的掌中之物,何苦现在就与他拼个你死我活!”

郑鸿逵也说道:“大兄,今日内阁阁臣都在此处,陛下却是直到如今没有一道诏旨前来,便是暗示我等要暂时息兵罢战,大典在即,朱平安的用意便是要激怒咱们,搞不好还存了延迟大典的念头。咱们万不可因小失大啊!”

郑芝龙盯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总兵府,好长时间才从鼻子中哼了一声,冲着不远处的黄道周等人拱拱手,这才拨转马头,带着一众麾下部属慢慢退去。

黄道周、苏观生和黄鸣俊等人彼此对望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舒展的意味。黄道周轻抚长须,看向郑芝龙背影的眼神却平白多了一层忧虑的神色。

苏观生和黄鸣俊等人纷纷向黄道周告辞离去,一众人等竟是没有一个人和站在一旁的史可法打招呼。

史可法负手而立。也没有理会众人的冷落,看到此间事情已了。默不作声的冲着黄道周一躬身,便欲转身离开。

“宪之,坐老夫的马车一起回去吧,老夫还有几句话要问你!”黄道周却是突然开口道。

史可法一愣,并没有拒绝,跟在黄道周身后上了他的马车。而他自己的坐骑,则由家人牵着跟在马车之后。

北京陷落之后,身为南京文武之首的史可法处置不当、优柔寡断,被马士英等人裹挟,不得不统一拥立福王为帝。这也为后来发生的义兴之乱埋下了伏笔。不得不说,史可法个人的失误造成了之后一连串的恶果。

其人也被朝臣们所唾弃,曾经侍奉福王朱由崧也成为他个人身上的最大污点,其后,马士英等人变乱的时候,史可法和孙传庭也未能及时回援,不得已投奔睢州的岳锦峰。这一连串的经历也使得朝中的文武对其避之不及,把他当做了不祥之人。私下里,居然还有人称之为“三姓家奴”。也因此,史可法现如今虽然贵为阁臣,但在朝中却是形只影单,根本无人理会。

黄道周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比之史可法要年长十余岁,师从袁可立,其人“严冷方刚、不偕流俗”。崇祯朝时,便屡次犯颜直谏。崇祯十六年的时候,便辞官归还故里,直到朱聿键入主南京,这才又邀请其重返朝堂,担任首辅主持政务。

对于史可法前期所犯的一系列错误,黄道周都看在眼里,但就是因为经历这如许多的变故,黄道周才愈发感觉到现在的史可法和从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旁人或许察觉不到,但身为首辅的黄道周却在这些天之中,有着深切的体会。

马车缓缓而行,黄道周微阖双目,清晰的说道:“宪之,今夜之事你怎么看?”

史可法端坐在黄道周的下手边,根本没有思考,便直接回答道:“以学生看来,乃是朱平安造势而已!”

“哦?”黄道周睁开双眼,“立储以嫡,造势又有何用?”

“学生不知!”史可法没有隐瞒自己的想法,“但以学生对朱平安的了解,他绝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其实细细观之,长久以来,朱平安所谋划的,不过是为唐王一系正名而已。可他究竟要度过眼前这一关,说实话,学生也很好奇!”

黄道周心中称奇,但脸上的表情依然没有什么变化。“那宪之对立储一事看法如何呢?”

“唐王世子之位,孝烈皇帝早有定论,现如今又何必争论呢?”

史可法的这句回答才让黄道周大吃一惊。

第九十五章臣有异议

锦衣卫周之藩一直带人在暗中观察着郑芝龙和朱平安的动静,当周昌气定神闲的将向元崇的首级呈递到郑芝龙面前的时候,周之藩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作为朱聿键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周之藩深知目前南京的形势是何等的复杂。登基大典在即,如果朱平安和郑芝龙之间爆发了不可收拾的争斗,那对于即将建立的隆武朝廷将是致命的打击。

好在,千钧一发之际,郑芝龙总算没有被怒火冲昏了头脑,及时的罢手收兵,这让暗中捏了一把汗的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