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媺娖的胸膛剧烈的起伏,她没想到朱平安能说出这么一番直白的话语,不禁默认了自己对于义兴皇帝之死袖手旁观的事实,更是对自己“不忠”的所为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忏悔和羞愧。

但朱媺娖又不得不承认,朱平安所说的,都是无法辩驳的实情。现如今,早已经不是什么盛世华年,乱世之中,皇帝和普通人还有什么差别,甚至于连百姓都不如。两次国破家亡的经历,已经让朱媺娖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身处乱世之中,为了自己的生存,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呢?

扪心自问,朱平安对于崇祯一脉,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甚至于在永山寨朱慈烺以刀剑加颈的时候,朱平安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大逆不道或者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而朱慈烺却是步步紧逼,最终在酿成苦果的时候,也让自己身陷绝境。

“殿下可还记得?”朱平安缓缓说道,语气中包含着无尽的柔和,“殿下当日坚持要留在南京的时候,臣和内人曾经多次劝谏,南京乃是是非之地,以殿下的性子长留于此,只会令自己心绪不佳。倒不如留在山东,海阔天空,等到有一日天下平定,这如画的山河,何处不可以去得?”

听着朱平安的言语,曹无伤不禁将目光投向身边的朱媺娖,此时他也忽然发现,朱媺娖的眼中忽然流露出一丝向往。

当日在春来阁,曹无伤精疲力竭的将朱媺娖从废墟中救了出来,自己的脸庞也被烧伤。虽然之后,曹无伤想尽一切办法为朱媺娖疗伤,但朱媺娖的一双腿却还是落下了残废,现在,她的腰部以下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感觉,甚至于连自己的便溺也要曹无伤从旁侍奉。

从朱媺娖自昏迷中醒来之后,她整个人就变得和以前判若两人,整个人开始变得狂躁、忧郁,甚至于连对曹无伤都不假辞色。曹无伤很清楚她心中的症结在哪里。也因为如此,让朱媺娖将所有的矛头都对准了袖手旁观的朱平安。在她看来,南京之乱后,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朱聿键和朱平安父子,加上朱平安在整个变乱中的消极态度,更让朱媺娖对其极度怀疑。

而曹无伤自己,在内心深处也对朱平安产生了些许不满。变乱之前,阿大便在南京城中,曹无伤虽然心思并不十分的细腻,但也清楚朱平安在这背后做了不少的谋划,说不定,南京之乱就是朱平安为了辅助自己的父亲上位而策划出来的一幕闹剧。但为何不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给自己,这一点让曹无伤对于朱平安也有些埋怨。

如果不是这样,朱媺娖也不会变成现如今的模样,从这一点上来说,曹无伤便将过错归咎到了朱平安的身上,也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今夜他和朱媺娖当街刺杀朱平安的一幕。

但令曹无伤没有想到的是,朱平安却宁肯自己受伤,也不愿见到自己流血,这让曹无伤瞬间明白,他还是当日里那个偷偷潜入马厩中给自己送吃食,自己挨打便会飞身上前替自己挨鞭子的朱平安,这么多年,他其实一点都没有变。

至少,对于他曹无伤来说,就是这样。

曹无伤轻轻拉着朱媺娖的手臂,“好了,今日咱们刺杀也刺杀了,该说的话也都说了,不管是不是咱们想要的答案,总算心中弄了一个明白。你在太素宫修行这么长的日子,也总该放下这些事情,为自己好好打算一下了。天下这么大,有我陪在你的身边,咱们何处不可以去,又何必将这些不开心的事情放在心上、徒惹伤悲呢?”

第九十章求贤若渴

曹无伤和朱媺娖静悄悄的离开了,就像是他们来时一样无声无息,谁也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包括朱平安在内。

不管对于他们两个人怀有多少的愧疚,但朱平安自始至终都没有认为自己做的是错误的。朱慈烺不可能容忍朱平安功高盖主,朱平安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两个人迟早将会面对的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现在,朱慈烺死在了马士英的手中,也避免了朱平安的手上沾染上皇族的鲜血。这个结果对于朱平安来说,已经是最好不过的了。

虽然朱平安已经严密封锁了消息,但曹无伤和朱媺娖闹出来的动静着实不小,已经有人将消息第一时间送到了唐王府中。

唐王府如今今非昔比。当日里,义兴皇帝赐下的这座宅院,已经明显不能满足即将登基为帝的朱聿键的需要,作为一国天子,他也将拥有一个规模很是庞大的班底和文武班子,在这一点上来说,朱聿键麾下的文武数量和人才的质量是当初的朱慈烺远远不能比拟的。

郑芝龙即将荣任南安侯和福建总督,身上还背了诸如太子少保之类的荣衔。由于郑鸿逵等人成为朱聿键的心腹班底,福建郑氏在朝中的势力将很快的膨胀起来。

作为朱聿键和郑芝龙之间联络的关键人物,郑鸿逵便是将今晚发生的消息送入唐王府的人。另外,进府的时候,他的身后还跟着另外一个人。

郑鸿逵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很小心,极力避免将南京之乱牵扯到郑氏一族。他很清楚朱聿键的性格脾气,如果被他知道郑家居然和马士英这样的乱臣贼子搅和在一起,那么他对于郑家的看重将就此打住。郑鸿逵所要做的,便是将这件事情归咎到朱平安的身上。

作为朱聿键的挚友。郑鸿逵也能感受到目前朱聿键心中的那种矛盾的心情。从亲情上来说,长子朱平安一路搏杀,数次拯救他于危难之中,还在其登上帝位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对于这个长子和他已经过世的母亲,朱聿键的心中是怀有感激和愧疚之情的。

但在储君之位的选择上,朱聿键却是将感情一股脑的倾注到了自己的嫡子朱琳源的身上。

朱平安虽然能干。但他的母亲却是出身低微,以往患难之时,朱聿键会毫不犹豫的将自己所拥有的都交给长子。但今时不同往日,如果立朱平安为储君,那新建立的朝廷在理法的根基上便隐藏了诸多的隐患。

再有一点,王妃曾氏也不会容忍这种情况的发生。她跟随朱聿键颠沛流离多年,还诞下了嫡子,如今守得云开见月明,却要她放弃自己儿子的储君之位。这让她如何能够接受?

最关键的一点,朱琳源从小被朱聿键夫妻抚养,一家三口之间的感情,远远不是朱平安这个长年在外的长子所能够相比的。朱聿键对于自己嫡子的喜爱和宠溺,郑鸿逵了如指掌。

“你是说,坤兴公主殿下还活着?”一身蓝色龙纹交领袍服的朱聿键将手中的清茶放在桌上,很是意外。

匆匆而来的郑鸿逵在朱聿键连让了两次之后,这才在下首位置坐下来。点点头,“回王爷的话。千真万确,五成兵马司的巡夜士卒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后来总兵府和路振飞府邸的护卫将道路阻隔,等闲人等都被赶了出去,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长公主殿下如今是个什么情形。便不得而知了!”

朱聿键的眉头不自然的紧皱起来。长公主和曹无伤居然会刺杀朱平安,这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当日里义兴皇帝的被杀,的确是与朱平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想不到,朱平安为了辅佐自己这个做父亲的登上帝位。竟然铤而走险,牵扯到这样的谋逆答案中了。

看出朱聿键的恼怒和不安,郑鸿逵连忙上前说道:“王爷放心,总兵府和路振飞他们势必不愿意将这件事情张扬出去,咱们也大可不必过于担心。知道这件事情的人等,臣已经做了相应的处理,确保不会走漏出去!”

朱聿键赞许的点点头。还没登基,如果惹来这样一身骚,的确是大大的不美啊!还好郑鸿逵应对及时,总算没有出了什么纰漏。

见目的已经达到,郑鸿逵便没有再将这个话题延续下去。历朝历代,立储一事总能牵扯到朝堂之上的无数明争暗斗,虽然残酷,但却是家族崛起的千载难逢的良机。

今日之事,不过借题发挥,在朱聿键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日后这颗种子还会不断的生根发芽,直到最终让立储的天平完全的倒向郑家所支持的朱琳源。

作为在高墙禁锢时便常伴左右的挚友,朱聿键对于郑鸿逵的信任完全超出了一般的君臣之谊。而郑鸿逵不仅在福建郑氏中具有高卓的地位,更在朝堂之上交游广阔、长袖善舞。因此,朱聿键确定的文武班底中倒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于他的建议。

郑鸿逵也没有辜负朱聿键的期望,在推荐朝臣的时候并没有任人唯亲,而是根据其人品性、才学,量才而荐。比如说,黄道周、史可法这样的公认的品行高洁的大臣,便与郑家没有什么瓜葛。当然,朱聿键也是懂得投桃报李,与郑氏交好的苏观生、黄鸣俊也一并入阁。

其余的阁臣,曾樱、朱继祚、李光春、林欲楫都为东阁大学士,分别为兵部、礼部、工部和户部侍郎。

原本山东和江淮方面都推荐路振飞和赵光忭入阁,但郑鸿逵却是发动了士林和一批官员予以反对,最终,朱聿键同意任命路振飞为淮扬总督,继续掌管漕运。而赵光忭则依然留在山东。

为此,郑氏很是兴高采烈了一番,自认为在和山东方面第一次争斗中大获全胜。就连郑芝龙都为此亲自设宴,宴请郑鸿逵等一干族中子弟,以示庆贺。

今天夜访唐王府。郑鸿逵除了刚刚回禀的事情之外,却是还有一件事情要禀告朱聿键。

朱聿键一听,却是笑了起来,“曰渐要举荐贤才,又何必非要在这个时候,明日里。众臣还要商议事情,到时再提岂不是更为合适嘛?”

郑鸿逵却是换上了一副肃穆的表情,“此人为天下之才,曰渐不敢怠慢片刻,因此这才仓促登门求见,恳请王爷务必要大用此人!”

看到郑鸿逵这幅表情,朱聿键也收敛了笑容,同时心中也在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让郑鸿逵这样的重视。

“此人在崇祯朝时便已经被崇祯爷看重。当时原本要大用,不过是其后闯贼攻陷京师,此人不得已流落到了江南!义兴朝时便已入阁,只不过,一身所学未能施展,先帝便蒙难。南京大乱的时候,马士英等人逼死了郑阁老,又在满城搜捕此人。足以见对此人的忌恨。”

郑鸿逵一边偷眼打量朱聿键的神色,一边不紧不慢的说道:“说来也巧。南京变乱时,此人恰好被我郑家的手下所救,得以逃过大难,曰渐也是近日才得知此事,因此便一力将其请到了王爷的府上,恳请王爷考校其才学。委以重任!”

郑鸿逵这么一说,朱聿键却是忽然想起一个人的名字来,“莫非是……!”

郑鸿逵一笑,“王爷所料不错,除了他还能有谁呢?”

朱聿键一愣。随即大喜过望,“如此贤才,本王当亲自出迎啊!”

等到朱聿键和郑鸿逵一前一后出了花厅,却看见一人早已在二门处等候,一身青色的儒生袍服,头上仅是束着网巾,虽然天空上已经飘起了雪花,此人却还是站在廊下,看着不远处的荷花池的睡眠,若有所思,眉宇间的忧虑之色一闪而逝。

“可是清泉公亲至?”离着老远,朱聿键便迫不及待的喊出声来。

方岳贡转过身来,面前的朱聿键只是一身家居的交领罩袍,但看向自己的眼神却是热切无比,当下缓缓施礼,“罪臣方岳贡叩见王爷!”

朱聿键抢上前来几步,一把握住方岳贡的双手,“本王有幸得见清泉先生,真是三生有幸。若是提前得知先生到来,本王便应当出府亲迎,如今却是怠慢了、怠慢了!”

方岳贡的心头拂过一阵暖意,唐王朱聿键贤良忠义,果然名不虚传,但一眼又看到郑鸿逵的身影,方岳贡的心中却又是一沉,随机又低下头去。

郑鸿逵呵呵一笑,“王爷求贤若渴,想来今日是难以入眠了,下关不才,斗胆请王爷备下酒菜,咱们小酌几杯如何?”

朱聿键连胜称妙,当即便吩咐邹靖马上准备酒菜,增设火盆等取暖之物。

见到了方岳贡,朱聿键确是心情大好。方岳贡声名在外,早年崇祯对其的评价便是“此人身负首辅之能,当为一代名臣!”

只可惜后来,闯贼大军攻陷京师,身为山东巡抚的方岳贡未能入京一展身手。

义兴皇帝继位之后,郑三俊头一个举荐的人便是方岳贡,两人联手推行新政,虽然后来被群臣百般阻挠,但其才干却是令百官不得不钦佩有加的。不说别的,单说义兴朝国库空虚,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执掌户部的方岳贡却按照义兴皇帝朱慈烺的旨意,供给孙传庭的北伐之军大半年的时间,要不是他在背后统筹谋划,全力支持,恐怕孙传庭的两万大军根本走不出南直隶之地。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方岳贡曾任山东巡抚,曾经参与过朱平安在山东的新政,对于山东系统的运作可以说是朝臣中最为了解的一个人。

朱平安的山东自成体系,从百姓到各级官员,甘心依附于朱平安,甚至不愿到别处任职,是以朝廷对山东的新政也是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