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出一口气。

第八十四章一家天下

唐王朱聿键入主南京之后,江南的局势日渐平稳起来,但黄河以北的区域却是仍旧处在殊死的搏杀之中。

李自成率军推入山西,大同总兵姜瓖杀死闯军的山西守将张天琳和马崇僖,迎接清军进入山西。清军进入山西的主将是阿济格,但真正帮助清军兵不血刃的拿下山西的却是多尔衮麾下的汉军将领吴三桂和洪承畴。

李自成进入山西之后,再一次犯下了不可挽回的战略错误。李自成不时坐镇太原,急招陕西兵马入晋驰援,巩固山西的防线。却是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和众文武率领着顺军的京师主力继续向西撤退。

元月下旬的时候,李自成率部渡过黄河,急匆匆的赶回西安,山海关、真定、庆都等一系列的失利,让李自成和麾下的文武对于清军的战力心存忌惮,仿佛也只有回到自己的老巢西安这才能让他们安下心来。

李自成离开山西时,也留下了一批能征惯战的老将防守山西。除了张天琳和马崇僖之外,长治有大将刘忠镇守,太原则由明军降将原河南总兵陈永福镇守,晋西北保德地区留下了唐通,临汾则由绵侯袁宗第督战,兵力也甚为可观。但李自成却是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如此多的大将各自统兵留守山西,却是没有一位威信卓著的大将统一指挥,兵马虽多,却是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

二月初,清军逼近山西,姜瓖在吴三桂和洪承畴的蛊惑下发动叛乱,杀死顺军大将张天琳,固城明军降将响应,斩杀马崇僖。投靠清军。如此一来,山西防线便顿时破绽百出。

洪承畴在此时派出前明恭顺侯吴惟英之弟吴惟华前往山西招抚各地,短短的一个月之中,代州、繁峙、崞县、五台、静乐、定襄等地都落入清军的掌握之中。

面对此种情面,李自成不得不派出亳侯李过由陕北进入山西增援,而镇守保德的唐通却在此时起兵反叛。截断了太原陈永福与李过所部之间的联系。陈永福孤军守卫太原。虽然力战不屈,但众寡悬殊,还是被清军所击败,陈永福兵败不知所踪,太原失陷。而李过在唐通和清军的夹击之下,也是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回陕西。到了二月底的时候,山西全境陷落。

夺取山西之后,清军上下欣喜若狂。但由于兵力的不足和战线拉得过长,需要时间来进一步巩固刚刚占领和京畿、河北和山西之地,所以,多尔衮很坚决的暂时放缓了进攻陕西的脚步。

在争取缙绅、豪族和前明官员的方面,多尔衮显然是技高一筹,在洪承畴的建议下,他一面大举吸纳前明士林精英和官员,另一面则宣布将所有被顺军夺取的田地和资财全部归还原主。停征崇祯时期加派的辽饷、剿饷和征饷,放免匠户。并废除军户制,将军户士卒改为屯丁,屯田种粮。一系列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清军屡次入寇杀人劫掠的残暴形象,特别是在招募了大批前明文武官员和士子儒生之后,更是很快的便在京畿之地站稳了脚跟。

冯铨就任内廷大学士之后。受命修复前明皇城,感念于多尔衮的“知人善用”,六十多岁的冯铨不顾年迈体弱,每日奔波于皇城之内的各个工地之上。大顺军劫掠前明的金银,有相当一部分都成了清军的战利品。因此修复皇城绰绰有余。

二月十二的一大早,冯铨一如既往的早早起身入宫,刚刚到了乾清宫的附近,便是看到一大批锦衣貂裘的清军官员正站在宫殿之前指指点点。

冯铨揉了揉眼睛,看到多尔衮、多铎、刚林、范文程等人都在其中,顿时心中一喜,连忙快步迎上来。

“臣冯铨叩见摄政王!”

多尔衮一回身,看到冯铨,微笑着将其搀扶起来,“振鹭先生辛苦了,闯贼退出京师时,在皇城中纵火焚烧,紫禁城多有焚毁之处,想不到,这才区区一个多月的时光,振鹭先生居然能将宫殿修复到如今的模样。听闻先生每日里天不亮便来此督工,天黑时分方才出宫,这段时日真是有劳先生了,改日本王设宴,席间一定要多敬先生几杯!”

冯铨诚惶诚恐的道谢,这才回禀道:“王爷,看看眼下的进程,臣约莫再有两个月,皇城当能恢复旧观,到时,王爷便可入宫主持大局!“

多尔衮挑了挑眉毛,对于冯铨话中的暗示并没有在意,却是回过身来,迈步上了台阶,信步走入已经修缮一新的乾清宫大殿。

殿中的石板地已经擦拭干净,数根雕梁画栋的柱子粉饰一新,崭新的龙椅高高在上,一时之间,竟让多尔衮有种眩晕的感觉。

多尔衮向前走去,身后的众文武也是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走到御阶之前,众人停下了脚步,多尔衮却是接着向上走去。

人群中,洪承畴和范文程偷偷的交换了以下眼神,眼睛中的光芒却是变得复杂起来。

多尔衮的手掌轻抚御书案,继而用手指轻轻的划过龙椅的扶手,龙椅上精心雕刻的盘龙熠熠闪光,让人不禁怦然心动。

多尔衮的喉头耸动一下,再回过身来却是已经恢复了一如既往的平静。

多铎负手站在阶下,面容上却是得意洋洋,“哥,何不坐上一坐!”

殿下的群臣顿时变了脸色,齐齐的低下头去,一众心腹重臣却是大声附和起来。

“休得呱噪!”多尔衮面带笑容轻声喝止众人的提议,慢慢走下来。“本王已经低了奏章与皇上和太后,请圣驾抵京登基,坐镇京师。乾清宫乃是天子重地,岂能僭越!尔等休得多言!”

在乾清宫逛了一会子,众臣渐渐散去,范文程和洪承畴也识趣的告退离开,偌大的乾清宫中只剩下多尔衮和一众心腹。

多铎这才说道:“哥,你真要接皇帝来京师?”

“自然是真的,前几日,奏章已经快马送出京师,想来此时已经出了山海关了!”多尔衮满不在乎的回答道。

多铎顿时有些气恼,“哥,这江山可是咱们一刀一枪的打下来的,就这么便宜了福临那乳臭未干的小子!”

“闭嘴!”多尔衮冷声喝道:“这些话岂是能信口胡说的吗?”

“我想不通!”多铎干脆一屁股坐在御阶之上,指着龙椅说道:“如今的大清,要不是咱们兄弟和麾下的儿郎浴血奋战,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的入关,占据京师、河北、山西这么大的疆域。从皇阿玛开始到老四,耗费了多少心血、战死了多少满洲精锐,始终难以进入中原。可咱们兄弟一战就拿下了这么大的疆域,南人不得不俯首称臣,这便是我大清无人能及的丰功伟业。便是坐上那龙椅九五至尊之位,又有谁能说三道四?”

祁充格和宁完我眼见着多尔衮兄弟就要吵起来,两人赶忙站出来打圆场,祁充格将多铎搀扶起来温言说道:“十五爷莫要心急,咱们一直筹谋的大事岂能半途而废,如今虽然鼎定中原,但眼下还未完全的站稳脚跟。汉人讲究名分,一味以武力夺位难免会根基不牢,王爷深谋远虑,所图的是惠泽子孙万代的大业,自然不能操之过急!”

宁完我也补充道:“是这个道理,豪格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还在关外,他们也是辅政亲王,总要先制住了他们,咱们才会有胜算不是?”

多尔衮一皱眉头,“算一算日子,豪格回援关外已经有一个月了,霍五和何洛会那边怎么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祁充格一笑,“奴才现在却是要再劝一劝王爷莫要心急了!李定国兵进辽东,定州、义州相继失陷,关外震动,豪格身为辅政亲王,自然是要全力以赴。这么多人马回援关外,关外诸臣是万万挑不出王爷的半分错处来的,倒是太后恐怕要因此心惊肉跳了。不过王爷放心,咱们的筹谋极为细致,绝对不会出差错,何洛会和霍五又都是心细如发的角色,相信再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有好消息传来!”

多铎却是一下子跳起来,“哥,既然有大事安排,为何不说与我知晓?”

多尔衮没好气的看看自己的幼弟,一拳打在他的胸膛之上,“跟你说?你这张没把门的大嘴巴,早就宣扬的尽人皆知,我敢说与你听吗?”

多铎揉着胸膛,却是呵呵笑出声来。

看着御阶之上的龙椅,多尔衮的眼神渐渐变得肃杀起来。朱平安的猝然出兵辽东,却是坏事变成了好事,要不是如此,他多尔衮也没有理由将豪格这个心腹之患派回关外。

虽然丢掉了定州和义州等地,但如今的情势却是使得太后和皇帝不得不更加倚靠多尔衮。多尔衮大军在中原攻城略地,为满清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这个时候,豪格作为辅政勤王,不得不回到关外,便是与这些丰功伟业毫无关系,另一方面,豪格回到盛京,更是为多尔衮创造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可将其打入万劫不复境地的机会。

只要豪格一倒,剩下的济尔哈朗便孤掌难鸣,到时候,皇帝和太后入关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到了京师,便是多尔衮的一家天下,还有谁能够抗衡?

第八十五章心思易变

盛京崇政殿前身,穿明黄色马褂的佩刀侍卫就像一尊尊雕像挺立在风雪之中,雪势虽然不大,但片刻的功夫,侍卫们也成了一个个雪人,只有不断呼出的白色气息才证明了他们的存在。

寒风打着旋儿吹过殿角斗拱,悬挂的青铜风铃发出轻盈的声响,但瞬间又被风声所湮灭。整个崇政殿的周围,都被一种难以形容的寂静所包围。

暖阁中,刚刚登基不过两年的顺治皇帝福临正趴在火炕的书桌上临摹着字帖,庄妃大玉儿只是穿了一件金色团花的褐色袍,双手捧着个精致小巧的铜制暖炉,一脸慈爱的陪在儿子的身边。

旁边,元忠垂首侍立,看不出脸上是什么表情。就在暖阁的门口,却是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等一众心腹大臣。

索尼的鼻尖上已经沁出细密的汗珠,长时间的跪倒也让双腿有些麻木,但身后的苏克萨哈却是不经意的又碰了碰他的小腿。

索尼无奈只得再次开口道:“太后,这已经是摄政王第三封奏章了,请陛下与太后尽快移驾关内,入主京师!”

庄妃却是没有说哈,任由暖阁中又陷入到令人难捱的寂静之中,好一会,直到福临将字帖描红完毕,庄妃赞许的点点头,这才转身看向索尼等人。

“都起来说话吧!”

索尼等人长出一口气,忙不迭的谢恩站起身来。

“摄政睿王为大清立不世之功,这是八旗从未有过的盛事。但我满洲立都盛京也是太祖皇帝便定下来的事情。如今关内风云骤变,闯逆李自成和前明余孽都还割据一方。我满人与中原相比,人口丁数远远不及,此次能够入关,一举攻克北京。实乃是将士永明,更是列祖列宗庇佑所致。本宫只怕将来万一有些什么变故,我八旗还是要退回关外,这么以来,现在急匆匆的入关不就成了……!”

索尼等人连连点头,在八旗贵族看来。中原之地辽阔,百姓人丁更是百倍于满洲八旗。要不是李自成和大明打的你死我活,满清也未必能这么轻易便挥师入关。现在看来,八旗的确是战无不胜,但和汉人相比,却还是众寡悬殊,怕只怕,这京师虽好,却未必能坐得长久安稳啊!

还有一层意思。庄妃没有明言,但索尼等人却是心知肚明。多尔衮立下这不世功勋,现如今在朝中已经是无人能制,功高盖主的情势已经初现端倪。幼主临朝,在盛京还能有八旗的鼎力支持,如果是到了北京,那到时候,究竟是顺治皇帝的圣旨管用。还是多尔衮的一句话管用,可就不得而知了。

“郑亲王还在家中休养吗?”庄妃不咸不淡的问了一句。

郑亲王济尔哈朗是三大辅政亲王之一。奉命镇守关外,也是目前唯一还算有实力能和多尔衮分庭抗礼的角色。但金州四卫失陷之后,济尔哈朗半边身子瘫痪,由因俄尔岱暂掌军权,他便一直留在盛京休养。

前不久,豪格率军回援关外。总算使得清军牢牢守住了连山关要塞,李定国也暂时偃旗息鼓,不再挥动兵马北上。

听闻庄妃问起济尔哈朗,索尼脸上的肌肉不禁抽搐一下,“回禀太后。郑亲王已经离开盛京,回到了连山关驻守。”

庄妃一愣,下意识的咬了咬嘴唇,却是强自控制住自己没有发作出来。

这些天,多尔衮上奏请求迁都北京的消息在盛京和八旗中传的沸沸扬扬,贵族们却是没有庄妃等人想的那么多,世世代代窝在关外苦寒之地,谁不想到中原的花花世界去养尊处优、花天酒地。因此,八旗贵族们对于多尔衮的迁都请求是难得的一致举双手双脚赞同,不少人已经迫不及待的递上了附和的奏章。

但济尔哈朗在这个时候,不顾病体离开了盛京,其目的却是让人心存疑窦。这也传递出一个信号,济尔哈朗不愿意在这件事情上和多尔衮唱对台戏,他心中如何想无人得知,但至少在这件事情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