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向我大力举荐于你,本王不才,便请先生暂任我朝内廷大学士一职如何啊?”

冯铨激动的浑身乱颤,就连他身后的一众人等也是兴奋不已。多尔衮表明的态度和李自成完全是两个极端,这一刻,他们再也不管入城的到底是谁,坐在那龙椅御座之上的究竟是何人,只要自己的荣华富贵有了保障,别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

吴三桂笑道:“冯公,内廷大学时可是位极人臣,论品秩还在我朝范文程、祁充格等诸位大人之上啊!”

冯铨却是吓了一跳,慌忙跪下推却,多尔衮笑意融融的将其搀扶起来,“振鹭先生却是折杀本王了,大学士一职乃是诸文武共推,您是实至名归啊!自今日起,京师的安定本王便托付给您和诸位了!”

众人慌忙异口同声的喊道:“敢不效死力!”

就在此时,一起快马飞驰而来,老远便喊道:“我军大捷,和硕英亲王阿济格于庆都大败闯军,阵斩闯军大将谷英!”

多尔衮心腹祁充格将战报接过来,递到多尔衮手中,冯铨等人俱是欢呼不已。

就在众人的一片阿谀声中,多尔衮这才上马率领大军进入内城。

多尔衮一边欣赏壮丽的皇城景色,一边问道:“如今京师的情形如何?”

祁充格面带鄙夷的看看身后那些人等,这才回答道:“禀王爷,今日前来迎候我军不过都是些趋炎附势之徒,大批的前明官绅早已离开京师,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向江南而去,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去了山东!”

多尔衮探叹口气,“中原多俊杰,真正的人才暂时是不会投效咱们的,眼下这些人只不过是咱们笼络人心的工具而已。洪亨九说的没没错,要想招揽南人中的俊杰为我所用,还需要时日啊!”

吴三桂此时也赶了上来,“王爷,那咱们占据京师之后的打算如何呢?南京的伪明朝廷还在一个劲的嚷嚷着北伐,李自成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山东还有朱平安坐拥雄兵、虎视眈眈。咱们还须早作计议才是啊!”

“平西王的看法呢?”多尔衮反问道。

“以臣之愚见,当下要立刻将李自成余部赶出京畿。如今天下群雄并起,李自成虽然新败,但仍是我大清争鼎天下的最大对手,当务之急是消灭他的主力部队,控制山陕、河南。伪明党政不断,将无战心,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朱平安偏居山东四战之地,也不足为虑。只要先将李自成打垮,剩下来的事情便好办了!”

多尔衮点点头,“平西王之策甚合我意,但有一点本王却是与你意见相左!”

“请王爷指教!”

“我满洲最大的对手,不是李自成,恰恰是如今龟缩在山东的朱平安!”

吴三桂和祁充格俱是一愣。

“其中的缘由本王便不再多说了。不过,本王和洪承畴以及英王、豫王都同意你的战略构想。先取李自成、再定江南,他朱平安便是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以一省之地对抗一国之雄师!”

第六十八章曹无伤的忧虑

跨入新的一年,中原大地上迎来了三个不同的年号,满清的顺治元年,退出京畿向山陕而去的大顺的永昌元年,以及偏居江南的大明义兴元年。三个朝廷,面临着不同的局面,也同样面临着属于各自的困窘。

至于已经进入四川,建立了大西朝的张献忠,由于其自身实力和上述三股势力相去甚远,同时又在蜀中闭关锁国,宛如一位山大王的做派,所以便自动被天下人忽视了。

多尔衮将李自成赶出京师,继而衔尾追击,在庆都、真定连续重创大顺军。闯军老营的大将,同时也是李自成的爱将谷英战死,大顺军不得不加快了向山陕撤军的脚步,但清军多铎和阿济格两部左右分击而来,给大顺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在此期间,大顺军之前追赃助饷政策造成的恶果显露无疑。各地原大明的降官降将在大顺连续兵败的情况下,开始成建制的倒向清军的阵营。这一方面是由于大顺的政策使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洪承畴、吴三桂等降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同镇将姜瓖便在洪承畴和吴三桂两人的劝说下,向清军投降,这也直接导致了山西的门户大开。

就在大顺军和清军拼死血战的同时,江南义兴朝廷的北伐之军却在河南寸步未动,河南的大顺军刘洪起、刘汝奎所部坚壁清野,拼死挡住了明军北上的道路。而孙传庭和史可法则只有三万兵马,后勤补给更是时断时续,军中上下怨声载道,要不是孙传庭麾下虎大威、蒋允仪、周仕凤、许成名竭尽全力的稳住军心,以及山东兵马的策应,恐怕北伐志军早已不战自乱。

远在南京的义兴皇帝朱慈烺虽然竭尽全力的支持北伐。但诏令却是根本走不出偌大的宫城。就在去年的十二月一个月之内,朱慈烺接连用皇帝的诏旨免去了赵之龙、阮大铖、钱谦益三位内阁阁臣的职务。阮大铖是当初拥立福王的首脑之一,秋后算账,为时未晚,对于他的下场,众人都是早有预见。但赵之龙和钱谦益的倒台却是令整个朝堂为之震动。

这两个人。都和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更是江南士绅在朝中的代表。他们对于北伐的不合作态度,最终触怒了义兴皇帝,但朱慈烺却是没有意识到,他的这个举动却是招致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由此带来的恶果,便是招致了朝堂之上群臣的不满。先前,郑三俊、方岳贡一力主张的效仿山东,在沿海各地恢复市舶司衙门,由朝廷统一掌管的建议便是遭到了朝臣和士绅们的一直反对。但朱慈烺却是力排众议,坚持要将这项决策实施下去,为此他与朝臣剑拔弩张。除了撤换赵之龙和钱谦益,更是裁撤了一批朝廷官员。

为此,朝臣们不断上疏弹劾郑三俊和方岳贡,即便是在文臣中名声不错的卢九德和王品等内官居中调停也是没有丝毫的效果。

朱慈烺为此心力交瘁。偌大的朝廷,如今连一支三万人的军队都供给不起。新帝登基,不仅国库空虚。就连自己的内帑也是空空如也。江南土地兼并之风严重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各省的土地基本上都归属到了朝臣、士绅、豪商、豪族的手中。也因此,想要用粮赋来支撑整个朝廷的运转都是不可能。

也正因为如此,郑三俊和方岳贡才不得不打算效仿朱平安的做法,为国聚财,没有钱真的是寸步难行啊!但谁也没有想到,朝堂之上和民间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时间来到义兴元年之后。局面并未有所改观,朝局依然是一盆浆糊,但升斗小民却是没心思关注这些,天下虽然大乱,但金陵之地却依旧是繁华如昔。

一大早。仙鹤门外的马道边,姚七便早早的摆出了店面,他这里是入城的交通要道,每日里人来人往,他这座茶寮的生意自然是兴隆异常。

眼见着便要到开启城门的时候,仙鹤门外已经聚集了大批的人潮,此时还是隆冬天气,不少人便挤进了茶寮,要来一碗热腾腾的茶水,总算是能够抵御寒风的袭扰。手头富裕的,便再买几个这姚七茶寮远近闻名的菜肉包子,那更是能驱散浑身上下的寒气。

不多时,城门开启,人潮渐渐散去,姚七总算能松一口气,带着几名伙计忙前忙后的收拾,将包好的包子送上蒸笼,空空的茶炉中灌上滚烫的热水。

忙完了这一切,姚七不由得看看自家后院的土房,大门依然紧闭,里面的人显然还没有谈完自己的事情。

正忙着,一个人影却是匆匆走进了茶寮,姚七抬头一看,连忙快步迎了上去。来者已经有些年岁,却是这仙鹤门外有名的道观太素宫的总管齐嬷嬷。

说起来,其实这太素宫并不是什么真正的道观,整个金陵城的百姓都知道,那是如今义兴皇帝的妹妹坤兴公主朱媺娖的居所。京师陷落之后,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双双殉国,原本说好的驸马爷也投靠了李闯,长公主便成了孤家寡人,万念俱灰之下,便选择了投入空门。但义兴皇帝却是坚决不允,便在这南京城外修建了一座道观,让朱媺娖安心在此长住,排解郁郁之情。

朱媺娖为人谦和,时常周济附近的穷苦百姓,因此深得人望,仙鹤门附近的百姓也都是对其敬重有加,当做神仙一般的人物。

齐嬷嬷走进茶寮,却是气喘吁吁,吩咐跟来的马车稍等片刻,便直接问向姚七,“七哥儿,今日可见了曹公公?”

姚七满面笑容的见礼,“见了,见了,曹公公刚刚入城,还在小人这里喝了茶、用了点心!”

齐嬷嬷一跺脚,当下便出了茶寮,上了马车,一溜烟的进城去找寻曹无伤。

姚七却是看着她走的看不到踪影了,这才叮嘱几个伙计一声,自己则转身进了后面的院子,来到房门口轻轻敲击几下。

房门吱呀一声打开,曹无伤却是从房中迈步走了出来,身后还跟着一人,却是四海商号在京师中的总管阿大。

“曹爷,道观的齐嬷嬷刚刚来找过您,按照您的吩咐,小人回禀,说是您已经入城去了!”

曹无伤点点头,回身冲着阿大说道:“今日便到此吧,有什么消息便派人送到道观来!”

“是!”阿大恭恭敬敬的回答道,看着曹无伤转身要走,却是又开了口。

“爷,有句话不知小人当说不当说!”

“直说便是!”

“是!”阿大这才继续说道:“这次去济南,大帅也是问起您的近况,夫人更是打听的事无巨细,还命小人将一应金银和吃穿用物都送过来,看得出,大帅和夫人都是有些不放心啊!”

曹无伤心头一暖,但眉头却是一皱,“有话直说,不要绕弯子!”

“是!”阿大笑了笑,“南京的局势如今也不太平,小人的意思是,爷不妨找机会劝一劝殿下,与其如此,倒不如搬到山东去,至少大帅和夫人都可以多加照拂,也免得在此……!”

曹无伤摇摇头,“长公主的心思我明白,现如今她是绝对不会离开南京的,皇帝刚刚继位,现在又和朝臣们闹得不可开交,她又怎么能放心离开!”

曹无伤顿了顿,“这也是我今日里来找你的原因,少爷和皇帝水火不容,这些咱们都是心里有数。我毕竟已经离开了山东,有些事情再去找阴先生或者少爷有所不妥,但我看着眼下的局面心中却着实有些不安,所以才请你多费一下心,有什么消息的话尽快通知到道观,我也好早作准备!”

阿大躬身施礼,“请爷放心,阿大的这条命是您给的,您的吩咐阿大一定遵从!”

曹无伤拍拍阿大的肩膀,“行了,你我心里都清楚,但有一点。你是在京师露过面的,很多人都知道你和山东的关系,在金陵不比京师,你一定要千万小心,有什么事情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做便是,切不可轻身涉险!”

阿大感激的一笑,点头称是。

曹无伤转身出了院门,却是看到了姚七正在烹茶,于是喊了一声,“老七,回头将你的茶沫儿给爷送去一些,道观中的茶水却是不合爷的胃口,还是你这里的最有味道!”

姚七顿时苦了脸,“曹爷,您这不是埋汰小人吗?小人这里的茶都是给贩夫走卒解渴用的,道观中要么是御赐之茶,要么便是山东特意送来的上好茶叶,怎么反倒相中了小人站这里的茶沫儿,这要是给殿下知道了,肯定要数落小的不是!”

曹无伤哈哈一笑,“怎么样,爷就是好这一口,废话少说,速速送去便是!”说完,径直打开蒸笼,手忙脚乱的拿了几个滚烫的菜肉包子,边走边大口猛吃起来。

看着曹无伤渐渐远去的身影,阿大和姚七不禁相视一笑,曹无伤虽然现在跟在了长公主的身边,但这性格脾性却是一点未曾改变。

第六十九章面朝大海

太素宫坐落在仙鹤门外五里的青帘山,说是山,其实并不险峻,南面便是环城的玉带河,这一带山清水秀,土地也甚是肥沃,因此达官贵人的田庄多建于此。当初朱慈烺为了稳住朱媺娖,将这里的一所大宅子进行了翻修,改建成道观的模样,并赐下数百亩的良田,朱媺娖虽然不愿如此大张旗鼓,但皇帝的盛情却是不能拒绝的,索性在这里环境清幽,倒是无人打扰。

曹无伤匆匆的赶回道观,直奔后面的漱玉阁,这里是朱媺娖的清修所在,除了曹无伤和齐嬷嬷等几个心腹之人,常人根本不能入内。

自从朱慈烺登基大婚之后,朱媺娖便搬到了这里居住,一晃,已经是将近半年的时间过去。原想着自己总算了无牵挂,可以在此平静度日,但金陵城中发生的一切,却还是不可避免的传到她的耳中。

曹无伤进门的时候,朱媺娖正拿着一卷书册发呆,眼睛呆呆的看着窗外池塘的水面,若有所思。

“殿下!”曹无伤一躬身,轻声说道。

朱媺娖如梦初醒,这才回过身来,“无伤,你回来了!”

“外边的情势如何了?”朱媺娖让曹无伤落座,但曹无伤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