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经身边的谋士提醒,再加上如今的形势,郑芝龙也瞬间顿悟,这便是读书多少之间的差距,郑芝龙深以为然。

福王朱由崧险些上位使得郑芝龙茅塞顿开。如今这个年头,皇权凋敝,各镇守将,甚至是地方豪族和士绅都想着混一个定策之功,要是让马士英等人成功了,那现在的朝堂可又是另一番模样。郑鸿逵和郑彩两人便等于是将朱聿键当做了一桩生意,反正花钱不多,权当是埋下一些伏笔,说不定迟早有一天便能用得上。

这样的“生意”让郑芝龙怦然心动,接着便是勃然大怒,郑鸿逵和郑彩这两个儒生,没有自己和石井郑氏,他们焉有今天,想不到居然在背后搞这样的小动作。难道他们还想着能有一天,成为定策功臣,混迹朝堂中枢吗?

郑彩主政、郑联管军,还有郑鸿逵在外边奔波策应,这三个人倒是珠联璧合。加上厦门这些年愈发的兴旺,郑芝龙便决意对其动手。

所谓曾德的案子,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郑鸿逵毕竟是自己的弟弟,更何况也并没有真正的反叛,所以郑芝龙并不打算杀了他,只是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削弱高浦郑氏的力量,郑彩两兄弟是万万留不得的。

说话间,门外传来喧哗声,抬头看去,郑芝龙之弟郑芝豹大步从外边进来,一双鹰眼左顾右盼,傲气十足,进入议事厅,将手中一个沾满了献血的包袱双手奉到郑芝龙的面前,“大帅,我军突袭厦门,目前已经控制全城和九龙口,郑联和施大宣不肯领命,被我军当场斩杀,首级在此。郑彩那厮却是见机的快,已经逃回高浦,高浦郑氏一群族老舍命保护,兄弟我也没有办法,只能回来交令,请大帅定夺!”

旁边的郑鸿逵和施福双腿俱是一软,顿时瘫倒在地,施福不由得放声大哭,追问道:“敢问五将军,我大兄的子嗣他们都如何了?他们还都年幼,请大帅高抬贵手,饶他们一条性命吧!”

郑鸿逵却是全身发颤,说不出一句话来。

郑芝龙瞪了郑芝豹一眼,站起身走上前,一脚踢在郑芝豹的身上,“莽夫,我只说捉拿郑彩兄弟,何故伤了施大宣的性命!”

郑芝豹不服,刚要申辩,却见郑森向着自己连使颜色,于是赶忙闭上了嘴巴。

郑芝龙将施福搀扶起来,扶到座位上,“施福不必如此,此事原就与施氏一族无关,大宣受此无妄之灾,的确是我的疏忽。你放心,我一定厚待他的子侄,将其风光大葬,施氏一族也不会受到任何牵连!”

施福满脸是泪,连连称谢。

郑芝豹此时才回报,施大宣被杀之后,施琅和其弟施显却是被人从狱中劫出,带了家眷亲兵乘船出海,此时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

郑森走近郑芝龙,“父亲,那郑彩……?斩草不除根,恐有后患啊!”

郑芝龙思索了片刻。郑彩逃到高浦,这的确是有些不好办了,高浦郑氏和石井郑氏毕竟都是福建郑氏的重要分支,如果逼迫的太紧,引起高浦郑氏的强烈反抗,在导致其他分支出现动荡,确是有些得不偿失了。

现在高浦郑氏的重要据点厦门已经落入自己的手中,掌军的郑联也被杀,只留下一个郑彩,势单力孤,已经再难掀起什么风浪了,倒不如暂时放他一马,平息郑氏其余分支的恐慌,等到以后的机会再想办法将其除掉,这才是稳妥之计啊!

想到这里,郑芝龙长舒一口气,吩咐由郑芝豹、郑森率军包围高浦,并宣布自己的命令,免去郑彩目前的所有官职,软禁在福州总兵府衙门。厚葬施大宣等在此次变乱中遇害的将领,同时委任自己的儿子郑森为厦门的守将。掌管九龙口。

安排好一应事宜,梁立、施福、黄廷等人告辞退出,议事厅中只剩下郑芝龙父子和郑鸿逵四人。

郑芝龙吩咐郑袭将郑鸿逵搀扶起来,又奉上一杯热茶,看着郑鸿逵苍白的脸色,郑芝龙心中却是惬意无比。

郑鸿逵虽然与郑彩兄弟交情莫逆,甚至于私下里搞了不少小动作,但其人却是郑氏中难得的饱学之士,在京师、南京士林中人脉甚广。最重要的是,他还是自己的弟弟,所以,这个人还是要借着用下去的。

还有关键的一点,郑芝龙对于之前郑鸿逵、郑彩兄弟谋划的那桩“生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刻意宽慰了郑鸿逵一会,让其慢慢平静下来。郑芝龙才说道:“之前进行的那些事情,曰渐你还是要将担子给挑起来。义兴皇帝即位之后,朝局并不安稳,这是朝野皆知的事情。我数次向朝廷请战,皇帝却置之不理。这未免让我郑军将士一腔报效之意无处宣泄,难免会动摇军心。”

郑鸿逵深知自己这位大哥的野心,现在所说的不过是个幌子,因此便直接说道:“大哥有什么事情,但请吩咐,曰渐一定全力而为!”

郑芝龙对郑鸿逵的态度很是满意,“唐王那边,就烦请曰渐为我引荐一下,等唐王到孝丰就藩之后,我会亲自前往拜望!另外,还请曰渐再去南京一趟,有些人和事情,需要曰渐亲自去处置!”

第六十四章大事之基

距离朱平安长子朱承佑两岁的生日刚刚过去不到十天,童万钧边带着千里奔波,和弟弟施显、亲兵首领刘国轩逃到了登州的施琅一众人等,匆匆来到了济南来见朱平安。

自从将治所转移到济南以来,便一直未曾安稳过,登州、蓬莱的一大摊子机构,军政两套人马系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重新恢复运转。恰好又逢自己的儿子朱承佑的两岁生日,在张老夫人、孙幼娘等人的坚持下,朱平安又不得不大操大办了一回,让整个济南城乃至整个山东都陷入到一轮狂欢之中。

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童万钧便上门了。

童万钧今年已经是六十岁的年纪,须发已经雪白一片,虽然精神还算健旺,但眼底眉间的老态已经是遮掩不住了。

虽然当年郑森悍然进攻登莱受挫时,施琅在登州不过呆了数月的时间,但童万钧却是和他一见如故,格外的看重,为了将施琅留在山东没少出主意想办法,即便是后来施琅因为家族的牵绊不得不返回福建,但童万钧还是将一身所学和珍藏的水军典籍相赠。

这几年以来,童万钧见到朱平安的时候,总免不了念叨一下施琅这个关门弟子,话里话外的意思也是希望朱平安想尽办法要将施琅给挖过来。

却是没想到,如今施琅竟然自己便主动登门了。

此次福建兵变,高浦郑氏元气大伤,首领人物负责厦门兵事的郑联被杀,郑彩被软禁,施大宣也莫名其妙的死在了乱军之中。历史上原本应该由郑森发动的此次事件,却阴差阳错的成了郑芝龙的手笔。福建郑氏也成了郑芝龙一手遮天的局面。

施琅相比较于数年之前。个子长高了不少,身子也壮硕了许多,他的跟班刘国轩却是在逃出福建的过程中伤了一条胳膊,如今还是病怏怏的,但一双大眼睛却满是兴奋。施琅的兄弟施显变得有些局促,看着自家的兄长进门纳头便拜。便有样学样匍匐在施琅的身后。

看着施琅哭的一塌糊涂,满口嚷嚷着要借兵为父亲复仇,朱平安只能探口气,站起身,将施琅兄弟给拉起来,温言抚慰。如今的郑芝龙可是朝廷任命的南安伯、福建总镇,麾下雄兵十万,战舰数千艘,又岂能是施琅能够撼动的。

“你也不必太过北上。令尊的事情,我已听闻。眼下我与郑芝龙同殿为官,份属大明朝臣,兴兵复仇之事万勿再提。我只是要告诉你一个意思,到了山东,即便是郑芝龙请了圣旨来拿人,没有我的允准,也无人敢动你兄弟家眷分毫。且安心留在这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现如今局势纷乱。你不妨静待时机,总有一日让你报得血海深仇!”

连日里的海上奔波让施琅筋疲力尽,早在被郑森收押在监牢中的时候,施琅便预感到事情不妙,但也没想到会恶化到这个地步。原以为郑森不过是想要公报私仇,大不了要了自己的性命便是。却无论如何也没想到,郑芝龙父子居然想要将施氏一族斩尽杀绝。

要不是潜伏在福建的军情处细作想尽办法施以援手,恐怕自己兄弟和家眷一个也别想活着走出福建。

到了乘船出海的时候,施琅便清楚的知道,天下之大。但也只有山东能容纳自己了。朱平安的一番话,便是显示了他要袒护师施琅的决心,施琅虽然耿直,但也知道,现在就要复仇未免有些不切实际。

朱平安让施琅暂时不要想那么多,先将家眷一行人等安置下来,然后便去童万钧麾下效命,协助他掌管水师,施显和刘国轩也是水军出身,在山东水师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童万钧年龄渐渐有些老迈,童经延目前又在主掌皮岛水师,以后的主要方向是向北攻击。

这往南的方向,不用问,童万钧属意的便是施琅。他这一来,登州水师便后继有人了。

施琅千恩万谢之后,和施显、刘国轩一同离开,出门的时候正遇到匆匆赶来的阴世纲和郭追,施琅三人也是认得两人的,当下便行了礼。退出去的时候,趁着施琅兄弟不注意,刘国轩却是不动声色的向着阴世纲恭敬的点点头,顺手便将一封信函交到了他的手中。

在进入到朱平安书房之前,阴世纲已然是将这封信函匆匆浏览了一遍,见到朱平安之后,立刻便将信函奉上。“大帅,刘国轩的差使办的不错,也不枉咱们花费了这么多功夫将他挖过来!”

朱平安点头认可,“这个人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是个能看清形势的人,难得办事又稳妥得很,是个人才,以后还要重用才是。若不是从父亲那里知道了郑家内乱的消息,我还不知道这背后还有军情处的推波助澜啊!”

阴世纲的脸上没有一点居功自傲的意思,一脸平静的说道:“大帅谬赞了!虽然如今各方的眼光都集中在京师,但福建郑家却始终是咱们的心腹大患,学生也不得不多花些心思啊!”

“更何况,郑芝龙和郑彩兄弟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就算没有咱们在其中的推波助澜,两家迟早还是要打起来的。由此也证明学生当初的担心是对的,郑芝龙不愧是海上枭雄,不动则已,一动则势若雷霆。郑彩兄弟比起他来,可是要逊色不少啊!”

朱平安一面听阴世纲的汇报,一面快速将手中的信函看完,不禁轻声笑起来,“郑芝龙做一个海盗的确有些屈才了,所图非小啊!竟然将手都伸到南京来了!”

“敢问大帅,咱们是不是要在其中做些文章?”

“那是当然!”朱平安斩钉截铁的说道:“既然郑芝龙这么踊跃的跳进来,那南京的事情便交给他去办,咱们静观其变、坐收渔利便是,总不好让他老人家白跑一趟,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阴世纲捻须微笑,“学生明白了,大帅静候佳音便是!”

看着朱平安心情不错,阴世纲有适时的说道:“前些日子,学生和郭主任对关外的人员编制和机构构成又做了一些调查。”

朱平安一愣,“这是军情处和监察处私下里搞得?为什么没有让我知晓!”

郭追有些讪讪,阴世纲却很是从容,“大帅容禀,关外毕竟远离山东,大帅虽然对李定国百般信重,但他也是出身流寇。眼下,关外加上皮岛的兵力已经有数万之众,李定国还挂着一个朝鲜总督的官职,与朝鲜君臣相处的也极是融洽。前段日子,听闻朝鲜国主竟然有意将郡主下嫁,以笼络李定国,虽然是传言,但未必无因……!”

“结果如何?”

郭追这才上前,“回禀大帅,监察处和军情处联手对朝鲜总督衙门进行秘密调查,在其中发现七起贪腐案件,目前取证阶段已经进入尾声,计划于下月初就要开始拿人。”

“不要避重就轻,你知道我问的是什么意思?”朱平安一反常态的严厉起来。

“是!”郭追的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经查,李定国都督在人事任命方面并无任何不妥,甚至连瑕疵都没有。每一名总督府人员的任命,都是严格按照山东都指挥使司衙门的要求和章程进行,相关人等也全部经过军情处和我处的审核。之前说的查出的七起案子,与李都督并无关联。调动兵马方面,每一次军事行动之前,都会向军机处上书报备,临时的军务调整以及战事中临机决断,也都向监察处的军中机构报备,与军中安插的监察员之后的汇报并无半点出入!”

朱平安常出一口气,看看郭追小心翼翼的样子,长长呼出一口气来,“你们也不必忐忑,我虽然信任李定国,但绝对不会任人唯亲。你们所做的,都是应有之意、职责所在。咱们自己定下来的规矩不是摆设,而是实打实要贯彻执行下去的。章程管人,而不是人管章程,两年一期的人事考核不是走过场,更何况如今关外还有那么大的战事,牵涉到数以万计的人马调动和大批的物资运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