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音刚落。一骑却是疾奔而至,到了高坡翻身下马,“禀陛下,东兵忽然出现在一片石,鲁国公所部猝然受袭,兵马溃退下来!”

“什么?”李自成大吃一惊。“东兵何来?”

听到这个消息,众将都是为之一惊,虽然宋献策和李岩曾经多次言及要提防满清支援吴三桂,但众人却是怎么也想不明白,吴三桂和满清鏖战二十余年。他们两者怎么会勾结在一起呢?

就在众人惊愕之际,李岩却是突然问道:“东兵人马几何?”

送信的士卒略一犹豫,随即回答道:“铺天盖地,俱是骑兵,观之至少有三万之众!”

“后续可有援兵?”

“这个……!”

“东兵所掌旗号为何?”

“俱是白旗,其中还有镶红边白旗,但上面俱是鞑子文字,实在是不清楚是东兵哪一部!”

“是正白旗和镶白旗劲旅!”李岩叹口气,“看来多尔衮已经执掌满清朝政了,要不然,也不会倾两白旗兵马南下!”

“林泉!”李自成一时之间也有些慌乱,“东兵此来目的未明,咱么要不要派人过去和他们联络一下,也好平息干戈!”

李岩苦笑着摇摇头。清兵此来绝非偶然,中原混战,像是多尔衮这等雄杰自然不会坐视不理,满清自皇太极开始便对中原之地觊觎已久,多尔衮是无论如何不会错过这样的天赐良机的。

“没有必要了!陛下容禀,清军既然在此时出现,定是吴三桂已经投降报效,两军已然联手,接下来,咱们便要面对的就是他们的联军。贺人龙兵败,错不在他,陛下也不必过于纠葛,咱们还有十万精锐在手,足可以与之周旋啊!”

李自成毕竟也是一时枭雄,仔细想了片刻,自信的表情便又重回脸上,当即哈哈一笑。“林泉所言甚是!”

李岩的脸色却是没有丝毫的轻松,“话虽如此说,咱们也还要以策万全,还是请陛下速速下诏,调集山陕之军进入京畿一带驻防,万一……,也好有所准备!”

李自成故作轻松的摆摆手,“林泉过虑了,朕乃天命所归,万民景,从以席卷天下之师攻略一隅,哪里需要百万之兵卫护京畿。岂不是杀鸡用牛刀了!”

刘宗敏等人随声附和,狂妄大笑。“陛下放心,有臣等麾下虎贲之师在,定能一举歼灭鞑子和吴三桂那背宗忘祖之徒!”

宋献策本想再坚持一下,但李岩却投来了意味深长的一瞥,让他也不自禁的闭上了嘴巴。

……

山海关以东威远堡,清军八旗主力已经驻扎完毕,打探消息的探子如同走马灯一般来来往往,将大顺军与吴军之间的战况不停的送到多尔衮的中军大营。

九月初的时候,皇太极的皇后哲哲因为夙夜悲痛,引发旧疾病故,使得多尔衮和豪格之间的争位之战得以暂时缓解。满清举国上下开始为皇太极和哲哲发丧。

在这样的时机之下,八旗贵族终于确定了立储的条件,便是坚持拥立皇太极的子嗣为帝。当然,这也是在私下里与多尔衮、豪格两人商议之后才决定的,得到了两人的首肯之后,以礼亲王代善为首的八旗贵族开始计议新君的人选。

皇太极的子嗣不少,但皇后哲哲却是只有三个女儿,并无生下男丁。众多子嗣之中,庶出的倒占了大半,只有豪格、福临、博果儿三个嫡子。豪格的生母是皇太极的第二任福晋乌喇纳喇氏,如今早已病故。福临是庄妃所出,博果儿则是懿贵妃娜木钟所出。

多尔衮之所以答应代善等人提出的建议,一方面是因为八旗中反对他的势力大有人在,目前的他还不具备一统八旗的实力,所以不得不暂时妥协。另一方面,则是代善等人已经表示,豪格也将剔除在备选名单之外。

换句话说,新君的人选将在福临和博果儿两人之间选择。

庄妃大玉儿和娜木钟都是来自于蒙古草原的实力部落。大玉儿隶属于科尔沁部,其兄长吴克善目前执掌部落,麾下的蒙古骑兵为满清征战屡立功勋,是满蒙联姻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娜木钟则是阿巴亥君王齐格诺颜的女儿。娜木钟入宫之后,入主麟趾宫,是仅次于皇后哲哲的后宫嫔妃,地位还在庄妃之上。

但代善等人到了最后,选择的却是庄妃的儿子福临来继位。

究其原因,便是因为八旗贵族清楚的知道,娜木钟的身份实在是太特殊了。博果儿有可能即位的消息一传出,蒙古草原各部落,还有八旗中传出来大批的反对声。

因为,娜木钟还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在皇太极之前,她还有一任丈夫,便是蒙古草原上的一代枭雄察哈尔部之主林丹汗。

娜木钟十三岁的时候嫁给林丹汗,被封为多罗大福晋,意为正宫福晋,位列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之首。

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林丹汗便谋划着一统蒙古草原,与女真人抗衡。期间,林丹汗与大明多次联手兴兵,给女真人制造了不少的麻烦。直到皇太极登基,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林丹汗击败。

天聪六年的时候,林丹汗病故之后,蒙古各部分崩离析。娜木钟无奈之下,带领部众向皇太极投降。正是有了她的带动,才有了后来林丹汗的诸位福晋以及继承人额哲相继归附,也将大元的传国玉玺送到了皇太极的手中。

也因此,皇太极在大喜之下,宣布将娜木钟纳入后宫,位列后宫第二位。

可以说,娜木钟的地位尊崇无比,但也是因为她的这种地位,还有她的那位前夫,林丹汗,才使得她的儿子博果儿失去了追逐皇位的机会。

娜木钟在蒙古草原诸部中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察哈尔部落当中更是一呼百应。但就是以为如此,才引起了与满清关系密切的科尔沁部以及八旗贵族的忌惮。

一旦博果儿上位,不仅科尔沁部的地位将受到挑战,察哈尔部落的势力也将逐步渗透到八旗之中,要知道,林丹汗在察哈尔部落中的影响力可是非比寻常,难保不会有野心勃勃的人以此来大做文章。到时候,八旗可是要面对巨大的威胁的。

也因此,八旗贵族在权衡利弊之下,迅速的做出了由福临来继承帝位的决定。

第五十三章对决

这两个月来的经历,便如同在水势起伏的江河上行舟一般,忽上忽下,即便是多尔衮这样的才智,也不免有些头晕目眩。

在了解到皇位在此离自己远去之后,多尔衮心中的失落是难免的。但形势比人强,多尔衮总算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在未掌握大势之前,不顾一切的攫取,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回想起大玉儿在自己耳边说起的一句话,多尔衮心中的失落也淡然了许多。“既然八旗已有决议,你也不必再过于执着。我的儿子登位和你登位又有什么分别?眼下还有八旗的掣肘,不能让你我从心所愿,总有一天,我会让你做不是皇帝的皇帝!”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和大玉儿的似水柔情,多尔衮才下了决心,坚定的拥立福临继承帝位。

帝位的人选尘埃落定,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成为满清摄政和硕亲王,豪格成为掌管宗室的和硕亲王,三人互相掣肘,成为满清新一代的中枢机构。朝臣们都有封赏和升迁,总的来说,也算是皆大欢喜。

九月初六,五岁的福临在八旗的拥立下登基为帝,年号顺治。庄妃大玉儿成为圣母皇太后,执掌后宫事宜。

接下来,便是要筹划入关南下的事情。在两王争斗期间,多尔衮却是没有放下对于中原的关切之心。八月的时候,蒙古鄂尔多斯部便送来了大顺军逼近京师的消息,多尔衮便当即派人前往关内,与大顺军联络,按照多尔衮的想法,以满清兵力,就算不能入关南下。也大可以在这种新旧两朝交替的时候分上一杯羹。但无奈的是,大顺方面却是没有给予任何的回复,这种轻视的态度让多尔衮不由得有些恼怒。

所以,迅速的拥立福临,其中也有多尔衮迫切的想要南下的因素。

好在之后不久,大明平西伯吴三桂便派人前来联络。虽然是首鼠两端的态度,但却让多尔衮看到了希望,就在九月初九的时候,吴三桂的求援书信到了多尔衮的手中,这让多尔衮如获至宝。

帝位虽然尘埃落定,但多尔衮却迫切的需要战功来扩大自己在八旗中的影响力和权势。因此,在多尔衮的支持下,八旗迅速调动了倾国之兵将近十万之众,迫不及待的南下山海关。征南的主帅也理所应当的落在了多尔衮的头上。

在庄妃的建议下。多尔衮摒除了对于洪承畴的看法,将其任命为征南大军的参议一职,随侍在自己的左右,以供参详。正是在洪承畴的建议下,满清大军星夜兼程,只用了十余天的时间,便赶到了山海关附近。

秋高马肥,正是出兵的好时机。八旗上下也是因此而兴奋异常。刚刚吴三桂已经派遣副将杨坤前来联络,请求清军从速入关。眼看着横亘在满清面前几十年的雄关就要不攻而破,众人的心里都是燃起了熊熊烈火。

周围的人喊马嘶,却是没有影响到多尔衮的思虑,他不动声色的看看周边的一众将领,却是淡淡的下达命令,击溃贺人龙所部之后。诸军各归营寨,暂时按兵不动。

这样一来,八旗众将,包括代善等人都是有些诧异。如此的大好时机怎能不加利用?

多尔衮也懒得和他们解释,只是用眼神示意身边的洪承畴代为解答。

洪承畴面无表情的开口说道:“诸位王爷、将军。吴三桂此人时代镇守辽东,其人狡诈善变,先前已经答应归顺大顺,却是临时起了变化。如今的消息真假难辨,我大军倾巢而出,岂能轻身涉险,所以,不妨再看一看情形,等到他山穷水尽的时候,再施以援手,也便与以后能将其牢牢的握在掌中。”

众人恍然大悟,但都有些犹疑。

片刻之后,士卒来报,大顺军一进攻克北翼城,东罗城也有一部吴军向顺军投降,吴三桂主力镇守的西罗城摇摇欲坠,一旦陷落,大顺军将正面面对山海关的城防。

八旗众将顿时呱噪起来,原以为多尔衮会即可下命令出击,但没想到他却是淡然一笑,索性闭上了眼睛。

半个时辰之后,祁充格走进中军大帐,语气中带着一丝颤动:“启禀摄政王,吴三桂,他亲自来拜见了!”

大帐中顿时沸腾起来。

……

崇祯十六年九月二十三,山海关东罗城和北翼城相继被大顺军攻陷,大顺军上下气势如虹,虽然已经得到了清军即将参战的消息,但在一众大顺军将领和李自成的眼中,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大顺军的兵马了。

一大早,西罗城和山海关城池中便号角齐鸣,吴军一反常态的从高墙壁垒之后缓缓而出,就在城外的一马平川上摆开阵型。黑衣黑甲的关宁铁骑也赫然就在其中

大顺军的反应也是极为迅速的,吴三桂能从坚城中倾巢而出,便说明最后的决战已经来临。李自成马上调动了刘宗敏各部,包括自己最精锐的老六营人马出营,就在吴军的对面摆下阵型。

黄罗伞下,金黄色的龙骑猎猎舞动,这让李岩的眉头为之一紧,金秋的时节,北地的风沙时常可见,但原本晴空朗日的天气,却无端刮起这么大的风来,而大顺军又是迎风而立,这不免将会对即将发生的战事产生一定的影响。

“东兵到了哪里?”李自成还是一连自信威严之色,朗声问宋献策。

“东兵扎营在山海关以北十里开外的威远堡,目前尚未移兵!”宋献策回答。

“田见秀、贺人龙两部是否就位?”

“回禀陛下,两军已经在我主力左右两翼准备就绪,随时准备应对东兵的进攻!”

李自成满意的点点头,但还是不放心,又特意加了一句话,“告诉贺人龙,昨日之败,朕不会放在心上,但他这个鲁国公也要拿出些本事来,要不然何以服众?”

“陛下!”宋献策还没有应诺,李岩却是开了口,“贺人龙所部皆为前明降军,虽都曾是边军精锐,但与东兵交战从无胜绩,且战事焦灼之下,常常会胆怯溃退,臣只怕……。莫不如以臣的后营万余人马代替贺人龙部!”

“好了!”李自成颇有些不耐烦,“林泉,你为后营主将,理应坐镇后军,战事但有不利之时,以便支援中军,两翼的兵马足有五万之众,难道还不足以抵挡东兵吗?”

李岩愣了一下,只能无奈的躬身口称遵令。昨日里突袭贺人龙的清军,后来查明的确是两白旗的兵马,统兵大将为阿济格,人数不到两万。对于清兵的增援,李自成虽然有了提防,但却始终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清军即便是增援吴三桂,也万万不会起倾国之兵与刚刚一统北方的、士气正盛的大顺军决一死战,他认为满清也不是傻子,断断不会做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赔本买卖的。

李自成深深的看了一眼对面军中飘扬的“三军司命”的大纛,深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