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间的时候,曹无伤在朱平安的府上用了晚饭,但是因为还要回去长公主的府邸,所以并没有饮酒。席间,曹无伤却是告诉朱平安,朱媺娖也是得知了邢沅的事情,现下邢沅已经带着昭仁公主回到长公主府上,但还是一直在将养箭伤。

朱媺娖与邢沅在大内深宫中作伴两年,彼此间已经成为无话不说的好姐妹。虽然木语菱已经是朱平安的妻子,但看到邢沅如此苦恋,朱媺娖还是觉得于心不忍,深受感动之下,昨日已经是写了一封亲笔信到山东蓬莱,请求木语菱接纳邢沅,让她能有一个好归宿,也免得陪着自己孤老深宫。

朱平安一听,脑袋顿时大了两圈。

饭还没吃完,外边已经是下起瓢泼大雨,半个时辰之后,下人前拿来禀报,说是有客来访。

众人都是纳闷,朱平安在南京这段日子,除了方岳贡、巩永固、孙传庭等一些熟络之人,旁人却都是知道朱平安这段时日不见客的规矩,因此平日里门可罗雀,根本没有人来拜访。再说,这外边下着倾盆大雨,是谁在这个时候上门拜访。

下人奉上一个布包,说来人将这个递进来,说朱平安一看便知。

朱平安接过来,打开一看,却是一愣,一块布帛包裹着一块铜牌,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表面看起来光可鉴人,正中间却是一个端端正正的“唐”字。

看到了这块铜牌,朱平安自然明白了来访宾客到底是何人,一旁的阴世纲和曹无伤也是心领神会,当下便遣散了院中的家人,朱平安等人则亲自迎接了出来。

大雨如注,天地间恍然一片,偏门敞开,门外静静的停着一辆马车,一个人身披锦缎雨披,怀中似乎还抱着一个孩童,就这样等在门前。

朱平安的心头却是猛然收缩了一下,顾不得雨水扑面,快步跑到门前,作势便要下拜。

那人却是一伸手,“不必那么多俗礼,快快进去,免得被人瞧见!”

朱平安答应一声,撑开雨伞,曹无伤却是抢步上前,接过那人怀中的孩童,怀德在身后撑伞避雨,一行人径直入府到了朱平安后院的书房。

到了书房,那人解下雨披,朱平安这才大礼参拜,“父王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朱聿键一面挥手让朱平安起身,一面接过阴世纲奉上的棉巾擦去脸上的雨水。“你不登门,我只好亲自来见你了!”朱聿键笑着说道。

曹无伤抱着的孩童却是忽然格格笑了起来,看到朱平安投来诧异的目光,顿觉有些不好意思,抱紧了曹无伤的脖子,竟是努力的向他怀中挤去。

“这是……?”朱平安很是奇怪。

“这便是你的幼弟,朱琳源。琳源。还愣着做什么,你不是一直吵着闹着要见你的大兄吗?他便是,还不跨快见礼!”

朱琳源已经是将近五岁的年纪,眉眼间和朱聿键颇为相似,但性格看起来却是有些柔弱,听朱聿键这么一说。反倒有些扭捏起来,抱着曹无伤的脖子不肯撒手。

朱平安走近两步,将朱琳源从曹无伤的怀抱中接过来,朱琳源却是有些羞涩,但还是鼓起勇气叫出了声,“兄长!”

算起来,朱琳源与朱平安的长子朱承佑的年纪倒是差不多,看着朱平安满脸笑意的端详自己,胆子很快大了起来。不一会便与朱平安熟络起来。“兄长,我想去登州参加讲武堂的童子班,等你下次去打鞑子的时候,我便能跟着你一起去了!”

众人不禁莞尔。

朱聿键笑着叹口气,“这孩子从邹靖口中得知了山东的事情,竟是吵着要去从军,说是一定要跟随兄长杀鞑子去!”

朱平安怜爱的摸摸他的小脑袋,“行。小弟要去,我一定安排!”

朱琳源顿时兴奋起来。但随即又有些失落,“可母妃是是不会让我离开家的!”

朱聿键咳嗽一声,向朱平安使个眼色,朱平安便命怀德带着朱琳源到旁边的厢房玩耍。

奉上一杯热茶,曹无伤等人也退了出去,屋中只剩下父子二人。

“到了南京这么久。为何不去府上见我?”朱聿键喝了一口热茶,问朱平安。

朱平安苦笑一声,“父王,你还能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吗?先帝和如今的陛下这些个旨意,不就是让我们父子互相猜忌、排斥嘛!我去府上拜望的话。不仅徒惹王妃不快,恐怕陛下都会多想,到时连父王都要受到连累。我本打算的是,等到父王去孝丰就藩,到时我再去看望。却没想到父王此时竟然过来了!”

朱聿键心领神会的点点头,“要不是这场豪雨,我也想不出什么机会可以过来。今日,你母妃入宫,帮助宫里准备皇上大婚的事宜,我才临时起意,带着琳源来看你。说是这个道理,不过,我还是担心,你会因为你母亲的事情记恨于我。“

朱聿键长出一口气,“说来也就是年纪大了,这些年总是想起以前的事情来,你母亲没有福气,没有熬到云开月明的这一天,要不然,今日的王妃,便一定是你的母亲。不过,你也不要记恨你的母妃,她也不容易,刚一成婚,便跟着我被监禁在高墙之内,吃了不少的苦头,女人嘛,总是……!呵呵,你懂得的!”

朱平安笑了起来,“父王如今不过四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春秋鼎盛的时候,怎么算是年纪大呢?王妃的事情,我早已不放在心上,如今我也有了妻室子女,自然更能体谅她的想法!父王便不要再耿耿于怀了!”

挺朱平安这么一说,朱聿键顿时轻松了许多,转而将话题转移到朱平安的身上。“以后你有什么打算?还是要回到山东去?”

朱平安点点头,“如今我在陛下和朝臣的眼中,便是桀骜不驯的藩镇,呆在南京迟早会惹来祸患,还不如早早的回山东去。等到朝廷决定誓师北伐的时候,我便从山东出兵策应!”

朱聿键也是深以为然,他也清楚,朱平安赤手空拳自己打下了这么一份家业,不管是谁,包括朱慈烺在内,他都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全盘交付出去,就算他答应,他麾下的那些骄兵悍将也不会同意。、一切也只有等江山再度一统,大明中兴之时再做打算。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

朱平安却是忽然想起一件事情来。朱慈烺登基大封百官,其中还包括了对福建郑氏的封赏。郑芝龙已经从福建参将署总兵,擢升为正式的福建总兵官,他的部下林察、陈鹏、杨耿、陈辉等大将也都俱有封赏,郑鸿逵也得以被任命为镇江总兵。

朱平安旁敲侧击,从侧面提醒朱聿键,郑氏如此费尽心机的接触他,并向南京渗透势力,一定是有所目的,朱聿键必须要多加防备。

但朱聿键却是不以为意,自认为和郑鸿逵是至交好友,再说,他只不过是一介藩王,郑氏万万不会有什么图谋。

不过,朱聿键倒是说起一些事情,却是关于郑家内部的,按照他的说法,郑家最近或许要有大乱子了。

第四十九章三抢施琅

相比较之下,朱平安的军情处在福建方面的力量就薄弱了许多,关于郑家的了解很多还是来自于朱平安自己脑海中后世的那些历史知识。在他的印象中,郑芝龙彻头彻尾便是一个控制欲极强、极度自负的角色。包括郑森,也就是郑成功性格中的很多缺点便是来自于他的父亲。

当然这也源自于郑氏在东南沿海和东亚海贸生意中的一手遮天。从颜思齐手中接过了海上盗匪集团的首领位置,之后的“十八芝”便确立了郑氏,尤其是郑芝龙在海上的主导地位。崇祯元年,郑芝龙投靠朝廷。

这十余年来,陆续剿灭了李魁奇、杨禄、杨策、钟斌、刘香等大大小小的海盗势力集团,完成了海上势力的整合和一统。期间顺利的程度,令人发指。这也造就了郑氏父子目空一切、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但现在看来,郑氏显然也不是铁板一块。据朱聿键所说,郑氏目前便有分裂的危险。

其实,福建郑氏支系甚多,其中实力最为雄厚的莫过于郑芝龙的石井郑氏和其族弟郑彩的高浦郑氏。郑彩其人,并不属于郑芝龙当年的“十八芝”小团体,却是郑氏一脉的后起之秀。他和其胞弟郑联都是海商出身,在郑芝龙统一海上的战争中投奔而来,却是很快便站稳了脚跟,同时又在郑氏内部不断扩大自身的实力。在郑芝龙被封为福建总兵的同时,郑彩也成为福建的都指挥佥事。仅次于郑芝龙之下。

高浦郑氏以九龙江出海口为大本营,掌控了与日本之间将近八成的贸易,凭借着这一点,也拥有了足以和郑芝龙家族相抗衡的资本。

郑彩兄弟雄踞厦门,实力日渐庞大。这也引起了郑芝龙的警惕。福建郑氏原本便是一个各个郑氏支系家族汇聚到一起的团体,郑芝龙因为资历和实力占据龙头的位置。但这并不能保证他的儿子郑森能继续抱有同样的权势。郑彩和郑联兄弟的崛起,便使得郑芝龙很是忌惮。

郑鸿逵在和朱聿键的交谈中,便隐晦的提出了对于郑氏内部目前情势的担忧。郑氏部将也分为两个阵营,平日里多有摩擦,看来郑芝龙和郑彩之间也迟早会有一场龙虎之争。

朱聿键还提起。郑鸿逵曾近说起福建泉州府晋江的施氏一门,便在郑芝龙和郑彩的争斗中受到影响,家主施福忠于郑芝龙,听命于郑森,但其族兄施大宣却是和郑彩往来密切,本来同为福建郑氏效力,不分彼此,但现在却是不得不要兄弟对立。

前些日子,福建还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郑军中左先锋师施琅的部下曾德因为触犯军法。但他曾经是郑森的亲卫,因此托庇于旧主之下,但施琅却是秉公执法,将其军法从事,斩首示众。

本来的一件小事,却是让郑森勃然大怒,误以为这是郑彩势力在向自己挑衅,也因此引发了郑芝龙和郑彩之间新的对抗和争斗。郑森在郑芝龙的默许之下。以擅杀大将为名,派兵拘捕了施琅以及他的父亲施大宣、兄弟施显。以此向郑彩反击。听说,现在已经闹得是不可收拾。就连郑鸿逵在其中斡旋,都是没有丝毫的效果。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平安却是对这件事情暗暗的上了心。原本,郑森和施琅的恩怨是发生在郑芝龙降清之后。却没想到现在却因为郑芝龙和郑彩的对郎提前爆发出来,显然,因为这次的事件,施琅就要与郑家彻底决裂。这岂不是朱平安趁机在此招募施琅这员水军大将的最后机会吗?

送走了朱聿键父子,朱平安当即便找来了阴世纲。命其马上派遣得力人员前往福建,想方设法,无论如何要将施琅父子营救出来。

……

八月二十二,就在南京城锣鼓喧天、普天同庆义兴皇帝朱慈烺的大婚之喜的时候,北京城的大顺军却也同时开始了调动,他们的目标便是六百里开外的山海关。

刘宗敏诛杀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以及满门,霸占了吴襄、吴三桂父子京师府邸的家产和女眷。李岩拦阻不及,只能据实禀报永昌皇帝李自成。

李自成虽然在后宫中的脂粉堆中流连忘返,但听到这样的消息也是吓了一跳。他不比刘宗敏那样的莽夫,深知山海关和吴三桂对对于新兴的大顺政权的重要性。在李自成的内心中,还未将关外的满清当做一等一的敌人来对待,他总以为,明清之战已经是前朝的事情了,大顺新立,与满清无冤无仇,总不至于一下子就到了开战的时刻。

可山海关毕竟是关内与关外之间的屏障,吴襄被杀,吴三桂已经不可能再投降大顺,要么是死守孤城,做前明的忠臣烈士,要么便是投靠满清,除此之外再无他路。但山海关一天在别人的手上,大顺朝的江山和基业总是坐得不安稳,李自成还是能深切的明白这一点的。

因此,在京师盘桓了一个多月之后,李自成终于振作起精神,决定御驾亲征,一举拔除吴三桂这颗前明留下来的最后钉子,完成一统江北河山的伟业,接下来便可以纵兵江南,鼎定天下。

表面上看来,盘踞于山海关宁远一线的吴三桂的实力对于现在的大顺朝来说,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宁锦之战结束后,辽镇兵马丧失了部分精锐,同时也失去了宣大兵马的支援,等于是孤军奋战。

而大顺朝刚刚夺取京师,士气正旺,兵马瞬间膨胀到百万之众,虽然大部分的部队驻守山陕、河南、河北,但在京师却依然有十余万之众。

因此,在李自成、刘宗敏等大顺将领看来,拿下山海关实在是易如反掌、再简单不过。

李自成一声令下,大顺军便立刻开始行动,但在京师一个月,从军官到普通士卒,却是都积攒下了不少的资财。军令以下,顿时便是怨声载道,大顺军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正规整编,各部将令混乱不已。因此,足足闹腾了五六天。这才开始整军出发。

贺人龙占据河北部分区域,李自成不敢等闲视之,加上贺人龙其人跋扈异常,手中又掌握着四万多前明降军,因此李自成是万万不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