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三桂出身于辽东地方豪族。李成梁父子之后,朝廷便加大了对辽东的掌控力度,防止再度出现李氏父子那样一家独大的情况。也因此,辽东的豪族开始依附于朝中的权贵,以实现自保。

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吴三桂,不可避免的便被打上了鲜明的投机烙印。最早。吴家依附于孙承宗、袁崇焕,后来是朝中的温体仁、高起潜、杨嗣昌、周延儒等人,可以说吴家便是靠着在风云变幻的朝堂争斗中不断的改换门庭,以此来维持自身在辽东的影响力。

所以,吴三桂在面对大顺朝取代大明这件事情上,所考虑的自然和李自成不在一个八拍上。在李自成看来。大明已亡,现在的吴家和吴三桂就像是一头丧家之犬,自己抛出橄榄枝,已经是抬举吴家。吴三桂困守山海关和宁远孤城,手中不过数万兵力,拿什么来和大顺军讲条件。就算他吴三桂敢反抗,数十万大顺军雄师一到,吴家还不是要轻而易举的被碾为齑粉。

但李自成可以忽视吴三桂的存在,李岩却万万不能。他所担忧的。正是吴三桂镇守的孤城外,拦阻的那几十万无坚不摧的满洲铁骑。就算要对吴三桂下手,那也决不能是现在这样的情势之下。

平西伯府已经被刘宗敏的部下包围起来,在京师中已经没有更好的目标之后,刘宗敏果断的将矛头对准了自己的邻居。而他的这种作为,李自成不是不知道,但却没有说一句话。也许他也想用这种态度来表达自己对吴家和吴三桂的优柔寡断的不满。在李自成看来,他吴三桂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要么投靠、要么死亡,至少以李自成看来。他吴三桂堂堂一个汉人,总不会跑去投靠关外的鞑子,平白使自己和家族遗臭万年。

院子里,白发苍苍的吴襄和阖家老少都跪在青石地面上,刘宗敏大马金刀的坐在正厅的门前,一双色眯眯的牛眼。不停的游走在吴家女眷的脸蛋上。

“吴襄,你祖居关外,想必家中定是积攒了不少的金银财宝、关外的山货,我大顺朝不日便要对江南用兵,为免骚扰百姓。所以才以比饷镇抚司向前明官员追赃助饷。你等官员这么多年来搜刮民脂民膏,如今也算是洗清罪孽,何乐而不为啊!”

吴襄却是涕泪交流,“刘将军,犬子三桂已经明言要投奔大顺,共扶新朝,陛下也曾诏见老朽,宽言抚慰,言及再不追究吴家之过往,将军又何苦如此苦苦相逼!”

说话间,李岩带了人已然是大踏步的闯了进来,刘宗敏的部下想要阻拦,却被杨翻等人猛然推开。

“李林泉!”刘宗敏勃然大怒,霍然站起身来,他的一众部下也都亮出兵刃,虎视眈眈。

李岩强忍怒气,冲着刘宗敏一抱拳,“刘将军,大敌当前,吴家不能动啊!”

“大敌?”刘宗敏一声冷笑,“何来大敌?我大顺已经攻克京师,四方无不望风归降!我奉天子诏谕,以比饷镇抚司向前明官员追赃助饷,以供军需,便是为了不日南下,扫平前明余孽。你李林泉处处与我作对,我抓什么人,你便保什么人!这是为了什么!”

“刘将军,吴三桂统帅数万关宁军镇守山海关一线,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你现在抄他的家,抓他的老父,不是逼着他与我大顺血战到底吗?”

“哈哈!”刘宗敏一阵狂笑。“笑话,我大顺带甲之兵百万,南征北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在乎一个区区的山海关!他吴三桂有胆子反便是,只要他敢竖起反旗,老子便带兵踏平辽东!”

“关外还有东兵……!”李岩大声喊道。

“那又有何惧!我大顺顺天应命,皇帝陛下武功盖世,还惧怕那关外的鞑子吗?”刘宗敏一说完呢,麾下的军官士卒顿时大声呱噪起来。

面对如此蛮横之人,李岩的一切言辞都如同对牛弹琴,李岩羞怒交加,“既然如此,那我便去陛下那里讨一道圣旨,说什么也不能让将军查抄吴家!”

说完,李岩带着杨翻等人便要离开,但刚走了两步,却猛然间听到一声惨呼,李岩大惊失色,转头看去,却是刘宗敏一刀将吴襄砍翻在地,一脚踏住吴襄的后背,吴襄受创甚重,但却一时未死,只能不停的惨呼。

刘宗敏大声狞笑起来,手中滴着鲜血的钢刀却是高高举起,“姓李的,你去啊,去找陛下为你做主啊!老子跟随闯王十余年,情同兄弟,共历生死。你不过是一个贪官的种,跟闯王和老子根本不是一条道上的人。你尽管去闯王那里编排老子的不是,看他信你还是信我!”

说完,钢刀狠狠的落下,吴襄顿时没了声响。

“杀!给我杀!”刘宗敏额头上的青筋毕露,眼睛布满血丝,“杀完之后,再抄家,掘地三尺,也要将吴家的那些宝贝和金银抄的一干二净!”

说着,刘宗敏咧开一张大嘴,冲着李岩狞笑起来。

看着吴襄一家惨叫着倒下,李岩只觉得遍体生寒,杨翻等人欲上前阻止,却被李岩死死的拦住。

“将军!”杨翻目龇欲裂。

“大事休矣!”李岩暗自叹息一声,转身领着杨翻等人退出吴襄的府邸,身后刘宗敏得意的狂笑声震耳欲聋。

刚出大门,李岩一个踉跄,险些栽倒在地,幸亏杨翻手疾一把扶住。

李岩无力的摆摆手,示意杨翻自己并无大碍,但心情却是悲愤到了极点。入京一个月以来,李岩再也找不到之前的那种纵横驰骋的快乐,相反,每日里的心情都是压抑无比。

平心而论,大顺军鼎定京师之后,高层的决策是有失误的地方,但所幸并无大错。李岩虽然对比饷镇抚司不以为然,但也清楚这是大顺朝目前的无奈之举。

崇祯在位这些年头,国库空虚,朝廷疲敝,可以说,大顺朝接手的便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追赃助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部分权贵、豪族的支持,但却为大顺谋得了千万两的军需白银,这样一来,就能极大的缓解目前大顺军的无银可用的窘境。可以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奠定基础。

但是万万没想到,事情竟然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追赃助饷渐渐变了味道,已经成为大顺军各部将领谋取私人利益的工具,听闻贺人龙在河北每日里仅是杀人便要预备下两百多个侩子手。到现在,告密成风、人人自危,不仅是前明的官员、权贵、豪族对大顺逐渐失去信心,就连寻常百姓也视大顺军为洪水猛兽。这样一来,将来如果稍有挫折,后果便不堪设想。

今日里,刘宗敏因为意气之争,杀了吴襄全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已经昭然若揭了。

想到这里,李岩一个激灵,紧跑几步,翻身上马,杨翻等人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只得纷纷上马,跟着李岩一路疾驰,向着宫门的方向而来。

再度回到宫门外,老远便看见宋献策还是一脸无奈的站在门口,看着宫门不断的长吁短叹。

李岩下了马,上前抓住宋献策的手就往宫里边走去,宋献策吓了一跳,大声问道:“林泉、林泉,你这是何意?”

门前的士卒想要阻拦,李岩却是猛然抽出随身佩戴的宝剑,剑刃一出,寒气逼人,让士卒们也是目瞪口呆。

一名军官连忙跪倒在地,挡住李岩和宋献策的去路,“两位大人,请容小人向宫里通报一声,要不然,小人和这些兄弟可是死无葬身之地啊!”

李岩也不说话,一脚将那军官踢翻在地,随手用宝剑在他腿上划开一个口子,“现在你不必再向任何人交待了,怪罪下来,就说是我李岩仗剑闯宫!”

军官愣了一下,随即露出感激的神色。

宋献策脸色发白,“林泉,你要想清楚,闯宫可是杀头的大罪!”

李岩低沉的回答道:“没有时间了!刘宗敏杀了吴襄,我要向陛下奏报,必须即刻出兵,夺取山海关!”

第四十五章洪承畴之谋

关外虽然混乱,但大明的消息还是源源不断的传回盛京,尤其是在八月初,蒙古鄂尔多斯部派人前往盛京送来消息,大顺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山陕,正在紧锣密鼓的向大明的直隶之地紧逼。

这个消息让一众满清贵族垂涎欲滴,但偏偏又无可奈何。不少人都已经意识到,满清立国以来,最好的一次南下机会就压要临了,但此时,偏偏就是多尔衮和豪格对抗最为激烈的时期。

皇太极驾崩之后,八旗便分裂为两大部分,多尔衮和豪格各执一方,谁也不肯向对方低头。

皇太极莫名其妙的死在了永福宫,死的如此突然,死因更是令人扑朔迷离。虽然当日,庄妃已经当机立断的杀死了皇太极的一众心腹侍卫,但有关于那一晚的点点滴滴还是在不经意间泄露了一些出来,虽然远不能将多尔衮和大玉儿治罪,但却使得皇后哲哲和一大批八旗贵族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

也因此,原本实力稍逊一筹的豪格才有机会和多尔衮一较长短。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满清的内斗看起来就要陷入到旷日持久的状态中。

为此,代善、济尔哈朗、范文程等一班老臣忧心忡忡,原本皇太极猝死,代善便打算趁机恢复八旗共议或者当初四大贝勒共掌朝政的祖制,但他的这种图谋,却是被豪格和多尔衮一眼看穿。在这件事情上,两人却是毫不犹豫的站到了一起。皇太极前后花费了数年时间,才将四大贝勒共治这种祖制慢慢消弭,代善如今却要为了自己重新掌权恢复,笑话,这如何能够答应?

于是乎。原本看来能平息内斗的代善的建议,只能付诸流水。眼看着关内烽烟四起,顺军和明军打的不亦乐乎,但满清却是只能作壁上观,八旗贵族心急如焚,坐卧不宁。

没有办法之下。范文程约齐济尔哈朗、扬善等重臣再度来到代善的府上。

但一众人等见面,却唯有长吁短叹,竟是拿不出一个好主意来。

范文程察言观色,心里叹息之下,便站起身,冲着众人作了一个罗圈揖。“诸位王爷,下官倒是想起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咱们不妨权且一试!”

“宪斗,都这个时候。就不要再客气了,有什么好办法快快说出来,大家参详参详!”一脸焦灼之色的扬善大声说道。

范文程脸上浮现出苦笑,“下官这主意,确不是什么好主意。这几日,为了继位一事,下官也琢磨了许久,忽然想起一桩事情来。关内的汉人江山往来兴替。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远的不说,就说这眼前的明廷。国君崩殂之事,几乎历朝都要面对,但总能找到最为妥善的办法……!”

“宪斗你的意思是咱们不妨学一学汉人的法子?”代善一皱眉。“那究竟要如何学呢?”

济尔哈朗等人闻听范文程如此一说,也都来了兴趣,他这种说法倒是别开生面。想想也确是这个道理,大明江山历经将近三百年。历朝交替之间,虽然总有坎坷,但都是一路顺顺当当的走了下来,像是正德这样没有后嗣的国君,最后都能找到子侄来继承皇位。这中间的平衡、博弈之策的确值得考量一二。

范文程却是苦笑一声,“各位王爷高看下官了,下官也不过是一介生员,投奔大清时,连个功名都没有,如何能谋划这等事情来。下官是偶有所思,咱们大清的博学鸿儒之士少之又少,但并不代表如今没有这等人……!”

代善顿时有些不耐烦了,“直说!”

“是!”范文程清清嗓子,“下官推荐一个人,或许能为诸位王爷解忧!他便是如今被软禁在盛京的,明廷督师洪承畴!”

范文程推荐的这个人选却是令众人颇为意外。洪承畴自归附满清之后,一直未得任用,谁也不知道皇太极煞费苦心的招降这个明廷的督师是所为何来。但现在范文程提起来,却是给众人提了一个醒。

代善仔细想了想,眼下确是没有什么更好的法子,这才同意下来。

半个时辰之后,洪承畴赶来,如今他已经是五十岁出头的年纪,身材较之刚到盛京之时消瘦了许多,已经剃发的额头显得有些泛白,一条并不算长的辫子垂在脑后。

对于代善和范文程等人召自己来的目的,洪承畴显得有些惊讶,但不多时便恢复了平静,推脱说,自己不过是一介汉人降臣,实在是没有资格在立储这种事情上发表意见。但代善等人此时已经是黔驴技穷,只能逼着洪承畴说出自己的看法。

迫于无奈,洪承畴只能答应下来,但却是坐在座位上思虑了近半个时辰,之后,在众人都焦躁不安的时候,忽然开口要来了纸笔等物。

洪承畴铺开笔墨纸张,信手便在之上写下了几个名字,众人颇为诧异,纷纷站起身来观瞧,却是给吓了一跳。

之上赫然写着的几个名字分别是:“多尔衮、豪格、叶不舒、硕塞、高塞、常舒、福临、韬塞、博果儿”。

代善吃惊非小,“亨九先生,你是如何知道这些名字,这些可都是如今有望继承大统的人选,除了睿王之外,全都是先帝的皇子阿哥!”

洪承畴淡淡的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