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达、朱以海被监禁、刘之存兄弟死于非命。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班底顷刻间被一扫而光,他们可倒好。一个跟随在朱平安身边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个则窝在了登州,大气不敢出一声。现在可倒好,两个人一起出现,还顶个屁用!

“不见、不见,两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本宫哪有兴致见他们两个!”

一众东宫属臣也是骂声不断,生生便是要将两人用唾沫星子淹死的架势。

前来送信的宦官却有些迟疑,“启禀殿下,王公公和杨大人却是和朱总兵一道来的,还带了不少兵马。看情形……!”

“什么!”朱慈烺腾身而起,“他朱平安是要来逼宫不成!呵呵,他终于按捺不住,要出手了吗?”

朱慈烺怒极反笑:“父皇说的没错,误国者,皆群臣也!”

送信的宦官却是没想到朱慈烺会有这么大的反应,自己说话却是被朱慈烺生生打断,也不敢随意开口,只能耐着性子等朱慈烺满脸是泪的发泄完毕,瘫在椅子上喘粗气的时候这才犹犹豫豫的开了口。

“殿下,朱总兵却是言道,请殿下和诸位大人尽快收拾行装,咱们这就要出发前往南直隶了!”

“一派胡……!”朱慈烺刚要继续大骂,却是一下子愣在了当场,“你说什么?”

“朱总兵说,咱们要尽快南下!”宦官匍匐在地,生怕说错了话落得一个杖责的下场。

正堂中一下子寂静下来,众人不可置信的相互看着,一时间谁都不相信这竟然就是现实。

朱平安要护送太子南下!开什么玩笑!久山镇的变乱时,朱平安已经不再遮掩自己的藩镇作为,监禁了藩王和监军太监不说,还将太子的心腹斩杀,现在这个时候,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知道应该紧紧的掌握住太子这个可居的奇货,号令天下才是。这朱平安抽的哪门子疯,怎么会突然转了性,要放太子南下监国,继承帝位?

好一会,众人没有一个人敢说话。李士淳年纪最长,实在是忍耐不住,干脆站出来建议,朱平安既然来了,太子不妨见一见,反正现在也是无计可施,倒不如听一听他说些什么。

不一会,杨廷麟、王品、朱平安等人进来,朱平安的身后还跟着大队的亲卫,而进入正堂的,则只有怀德、王金发和沈恪等寥寥数人。

朱平安率众人大礼参拜之后,站起身来,脸上浮现出奇怪的神色,径直问道:“太子殿下为何还不收拾行装?先帝的旨意是让殿下从速到南京监国,如今已到山东三天,殿下为何迟迟没有发布南下的诏令呢?”

这一句提问,险些让朱慈烺喷出鲜血来,但却偏偏是有苦说不出。难道是我不愿意南下吗?一到山东你便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这如今无兵无粮,还没有钱,怎么去南京?

“卿意如何呢?”朱慈烺只能装糊涂。

“现下形势危急,福王朱由崧大逆不道,竟然在权臣的怂恿下,意欲自立为帝。江南士绅百姓不明真相,竟然也一众附议。臣以为,太子殿下应尽快赶赴南京,继承国本,以定人心!”

“朱总兵说的没错,那咱们何时出发啊?”李士淳不阴不阳的回答道。

“太子的车马仪仗,臣早已准备妥当,登州市舶司的内帑银也已经装车完毕,随时可以出发!”

看着朱平安说的言之凿凿,朱慈烺却是吃了一惊,“你真的让本宫去南京?”

杨廷麟满腹的悲苦无处倾诉,面对太子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殿下不必怀疑,朱总兵说的都是实情。山东抽调精兵一万,这两天已然是集结停当,殿下今日便可以动身南下!”

朱平安点点头,“殿下或许还不知道,先帝委任的五省总督孙传庭大人已经率部一万抵达沈丘,即将进入南直隶,湖北兵备道黄公辅大人也已经带兵前往南京,淮阳巡抚路大人的兵马也集结完毕,虽是可以调动护送太子南下。臣也打算将太子将赴南京监国的消息传递到南京去,朝臣和百姓一定会看清事实的真相,拥护太子登基的!”

一番话让朱慈烺和东宫属臣瞬间激动起来,想不到还有机会南下监国,朱平安说的这些消息看来都是实情,一定是各地的忠臣猛将得知太子驾临山东的消息,纷纷响应,给了朱平安莫大的压力,给他不得不做出护送太子南下的决定,也好为自己整一个定策第一勋贵、宗亲的名号,抱住山东的权力和地位。

朱慈烺按捺住激动不已的心情,心胸顿时无比敞亮,夸奖了朱平安几句。眼下回到南京才是最重要的,山东的局势已然是这样,万难更改了。朱平安以藩王世子的名义执掌山东,眼下没办法轻易改变,但只要自己在南京站稳了脚跟,顺利登基,他朱平安也不过是一个地方的藩镇。将来,等到大事已定,集全国之力对付一个藩镇,还不是易如反掌,且由他先快活一些时日便是。

“那王品和杨先生呢?你们是否随本宫南下呢?”朱慈烺看看王品和杨廷麟。

“奴婢愿随殿下南下!”王品苦笑一下,随即坚决的回答道,全然不顾朱平安有些不虞的神色。他也知道,朱平安肯放太子南下,是绝对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的,虽然明知道朱平安对自己格外看重,极力挽留,也清楚朱慈烺此去南京,未必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但王品感念朱慈烺的恩义,是绝对不会丢下他弃之不顾的。

“启禀殿下,杨大人目前就任山东总参谋部,事务繁忙,臣有很多事情要仰仗他,所以,暂时他暂时不会跟随太子南下!”王品跑了,就不能再放走杨廷麟,朱平安连忙抢先说道。

听了朱平安这句话,杨廷麟气的险些跳起来,但太子却是投来冰冷的一眼,随即挥挥手,“这件事情,你们看着办吧,朕不会强求!”

正是这一句话,让原本还打算极力拒绝朱平安,从而跟随朱慈烺去南京的杨廷麟,心头仿佛是瞬间被浇上了一盆冷水,再也没有说话的力气了。

“但山东巡抚方岳贡,本宫是一定要带走的!”朱慈烺还记着崇祯的叮嘱,特意加了一句,他忽然有种错觉,好像自己在和祝平安讨价还价一般。

说道方岳贡,朱平安却是没有办法了。这个人属于认死理的家伙,虽然能力一流,但却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子,在山东只能是屈居朱平安之下,所以他早就收拾好了行礼,一门心思的跟随太子朱慈烺去南京。

所以,朱平安只能无可奈何的答应下来。

第四十二章大义之名

朱平安率众离开之后,朱慈烺兴奋的难以自已,久山镇的挫折和南京拥立福王的阴霾转眼就被抛到了脑后,激动的在正堂中走来走去。

见到如此的情形,李士淳不禁有些摇头叹息,太子和先帝崇祯还真是父子血脉,竟然都是如此的急功近利,喜怒皆形于色。

“殿下!”李士淳忍不住劝谏道:“朱平安之所以这么做,想来无非是各地督抚给予他的压力甚大,如果强留殿下在山东,南京福王一旦站稳了脚跟,那他可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太子殿下也不必这么宽慰,接下来到南京去,还有很多想象不到的棘手事情!”

朱慈烺却是有些糊涂了。在他自己看来,只要太子的名号一出,南京方面自然是万人景从,到了南京之后,便可以开始自己所谓卧薪尝胆、中兴大明的宏伟计划,只要到了南京,便是龙如大海,还会有什么棘手的事情?

说实话,出京之前,李士淳也抱着和朱慈烺一样的想法。天家贵胄,太子储君,还会有什么比这更为高贵和令人尊崇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从崇祯号令天下勤王却无人响应开始,这大明便已经开始变得面目全非了。朱平安不过区区一省总兵,却将太子等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生死只在他的一念之间。

南京的形势就会更好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福王朱由崧得到了包括文臣、勋贵、内官的全力支持,最重要的是还有刘良佐和黄得功这两个江南实力最为雄厚的军镇的支持,朱慈烺想要一到南京便会掌控大局,未免有些,有些太幼稚了些。

听完李士淳委婉的劝谏,朱慈烺也是沉默不语。照他这么一说。自己这不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了吗?

李士淳的意思归根结底,就是一定掌握兵权,至少当初崇祯安排朱慈烺在山东夺取兵权的初衷是绝对正确的,这年月,手中无兵。真实寸步难行啊!

李士淳察言观色,用眼神示意朱慈烺将姚明恭、吴伟业等人都遣散出去,这才小心翼翼的说道:“其实,臣倒是有一个法子,可令殿下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万余精兵,只不过……!”

朱慈烺眼前一亮,“老师有话不妨直说!”

“这个……”,李士淳犹豫了好一会,这才痛下决心。双膝跪倒,“请殿下恕臣无理!”

李士淳忽然大礼参拜,让朱慈烺吃了一惊,连忙起身将其搀扶起来,“老师何故如此,您与本宫名为君臣,实则如同家人一般,如果不是您一路照拂指点。本宫焉有今日的生机?”

李士淳却是战战兢兢,“臣此议着实是有些令殿下。令皇族蒙羞,但如今形势已经是如履薄冰,因此就算是殿下治罪,臣也不得不说了!”

“老师但说无妨!”

“殿下适才可是听到朱平安话中提到一个人?”

“何人?”

“总督五省兵马的孙传庭!”

“老师的意思是,咱们可以与他联络……!”

李士淳断然的摇摇头,“臣说的并不只是这个意思。太子殿下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如果京师未曾失陷的话,想来便要大婚了。”

朱慈烺一下子攥紧了拳头,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李士淳,他立刻便领会了李士淳的意思,李士淳却是低着头。虽然心中忐忑,但还是借着一股血气之勇将话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说了出来。

“臣与孙传庭有些交情,先帝也曾评判过此人,此人虽然性子执拗,不晓变通,但其人却的确是一员忠臣,可以重用。潼关之战,说到底是时势使然,并非孙传庭一人之责。”

“孙传庭虽然兵败,先帝也曾为此大发雷霆,但并没有因此削夺他的官职。直到今日,他还是朝廷任命的五省兵马的督师,其人在军中的影响力还是一如既往,如果殿下能重用于他,相信会有不少人因此归附!”

“但毕竟今时不同往日,要想牢牢的掌控住孙传庭,须得双管齐下。一方面授以权柄,另一方面则要以恩义结纳,臣听闻孙传庭有一女,年纪与殿下相仿,人才相貌都是上上之选,如果殿下能……,那孙传庭必定戮力报效,不敢轻慢!”

李士淳偷眼看看朱慈烺的反应,不等朱慈烺说出那些话来,便立刻接上来,“臣也知道我大明的祖制,储君婚姻,都是以小门小户之女为首选,便是为了以防外戚做大,但如今形势逼人,咱们也不得不事急从权了!”

李士淳的一番话说完,朱慈烺呆呆的坐在椅子上,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

……

济南的总兵府中,仇泽、张耀先已经带领麾下众将等候多时,朱平安和杨廷麟等人回来,仇泽、张耀先便是喜气洋洋的上来参拜。朱慈烺在久山镇上宣读的那份旨意,已经像是插了翅膀一般飞遍了各个角落。

仇泽虽是大老粗一个,但张耀先却是文武兼通,旨意背后蕴含的意味自然是领会的一清二楚。

自家的大帅居然是宗室的身份,虽然大明的宗室数百年来,不过是圈养、无能的代名词。但事易时移,现如今的年月可是只看手中的实力。大明北方都成了大顺军的地盘,江南一带又是各自为政,南京乱哄哄的争位夺嫡,反而是山东,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而且是财大气粗,兵甲冠绝天下,割据一方,甚至是争雄天下都不再是奢望。

因此,仇泽、张耀先这带兵武将的心中便同时泛起了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在每个人的心中都飞速的滋生着。

包括沈恪、张定边、王金发这些朱平安的近臣,和仇泽、张耀先等人见面时,都是飞快的交换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眼神,脸上的兴奋表情显露无疑。

这一切都被杨廷麟看在眼中,心中不禁暗自叹息。太子的这一手,不但没能削弱朱平安的权柄,反而是令他的一众部下的凝聚力更为加强,适得其反。

朱平安首先便宣布了要护送太子南下的决定,没想到却遭到了手下众将的一直反对。大家伙刚刚看到希望,没想到朱平安却要将太子拱手让人,放虎归山,众人自然是一万个不乐意,但现在有没有办法将一些话挑明来说,于是只能是一味的反对。

在场的众将,除了杨廷麟之外,全都是朱平安的心腹之人。朱平安命人将议事厅的大门紧闭,安排亲卫严密看守,这才看了看众人,不由得笑了起来。

“行了,不必藏着掖着了,有什么话说在当面,这才几天不见,一个两个的怎么都变得扭扭捏捏起来了!”

一句话让众人都笑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