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烈明-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木什哈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奴才有负主子重托,自觉无颜活在世间,但奴才念着总要等主子回来,将事情仔细说给主子听。如今得偿所愿,奴才再无牵挂,这便下去护着宸妃娘娘!”

木什哈说完这些话,毫不犹豫的拔出腰间的佩刀,用力的在自己的脖子上一划。

鲜血四溅开来。有几滴甚至是溅到了皇太极的衣角上,但他恍然不觉。只是痴痴的看着静静的躺在床上的海兰珠,以及她手中紧握着的一个鸳鸯戏水的图样。

“你便这么走了,连一句话都没给朕留下!”皇太极喃喃自语,似乎刹那间变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身旁的太监、宫女跪伏于地,各个都是抖若筛糠一般。

良久。皇太极“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来,身躯摇摇欲坠。

元忠问询匆匆赶来,见状大吃一惊,连忙抢上前去扶住皇太极的身躯。“主子。您身系满洲万民,还请一定保重啊!宸妃主子在天有灵,必然也不愿见到您如此难过啊!”

元忠颤抖着用衣袖擦去皇太极嘴边的血痕,但却没料到皇太极却是忽然沙哑着嗓子呼喊起来,“来人,将在关雎宫内伺候的宫人、内官,统统给朕抓起来,你们的主子死了,身边无人伺候,你们还不跟随了去!还有那些太医,枉朕对你们百般信任,将宸妃交给你们照顾,你们却害的朕再也见不到朕的爱妃,还留着你们这些人作何用!”

元忠一个激灵,但却是不敢违抗皇太极的旨意,只能招来了侍卫将一众哭爹喊娘、叩头求饶的宫女和太监以及几名太医都绑缚起来。

“元忠,你去监斩,他们都是宸妃生前得用的人,一个也不能少,真不能让爱妃在地下无人侍奉!”

听着这番话语,元忠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陡然升到了脑门处,就连四肢都有些不听话起来,但又不敢呆在这宫殿里,只能强打精神带着侍卫们将一众人等压到关雎宫后面的议和树林中。

“公公饶命啊!”宫女、太监和御医们哭作一团。

元忠探口气,“主子万岁爷已经给你下了旨意,我是万万帮不到你们了,只能安排侍卫们下手利索些给你们一个痛快!”

侍卫们都是两黄旗上过战场的子弟,下手却是干脆利落,元忠的话还未落音,已经有几颗人头落地,顿时惊呼声此起彼伏。

元忠探口气,刚要转过身去,脚踝却是被一人紧紧抓住,那人带着哭腔喊道:“元公公,救我啊!”

仔细一看,却是如今太医院的院使之一,皇太极的心腹,镶黄旗的图兰泰。

元忠歉意的摇摇头,还没说话,图兰泰却是探起身子,冲着元忠说道:“元公公,您去向皇上求情,下官知道宸妃娘娘故去的真正原因!请饶奴才一命,奴才愿意将实情和盘托出!”

元忠一愣,“实情?”

图兰泰连忙说道:“皇上出征之后,将宸妃娘娘安置在关雎宫内,不许外人进入。宫内众人也不得外出,但就在半个月前,蒙古科尔沁部落却是突然有人到访,来人以探视病情为名,虽未进入关雎宫,但却送入宫内一些特产。奴才匆匆之间,看到了来人的相貌,却是依稀记得他的来历,从哪些物品进入关雎宫后,宸妃娘娘也只是用了一些奶干而已,却是不久之后病情便急转直下。因此奴才怀疑,问题就出在这些送进宫来的特产上。”

“此人是何来历?”元忠不动声色的问道。

图兰泰顿觉有了希望,当下便全盘托出,“此人的确是科尔沁草原的蒙古人,但他的姐姐和姐夫却是永福宫庄妃心腹女官苏茉儿的远亲。此事甚少人知晓,但奴才却是机缘巧合之下得知这件事情。如果所料不错,但这背后黑手……!”

图兰泰忽然觉得胸前一凉,滔滔不绝的话语也戛然而止,低头看去,胸前却是赫然插上了一柄钢刀。

“你!你……!”图兰泰大睁双眼,看向握刀的元忠。

“皇上有旨,命你等殉葬,此事何人能救你们,还是安心上路,到了地下用心伺候宸妃娘娘吧!”

元忠大声喊道,又是狠狠的插了数刀,直到图兰泰彻底没了气息,元忠这才擦擦额头的冷汗,长出一口气。

第一百四十一章说服孙传庭

松山大败的消息传回京师,举国震惊,满朝文武一时间也再没有了蹦跶的精神头,同时闭上了喋喋不休的嘴巴。河南大败还不到四个月,傅宗龙尸骨未寒,关外的十三万大军却又折戟沉沙,洪承畴“殉国”。关内关外的战事竟是无一胜绩。

“大明,还能撑得下去吗?”这是萦绕在每个人心头的一个疑问。

崇祯皇帝表现的尤为沮丧心伤,傅宗龙的死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个封疆大吏尽节而已,关内的战场上还有汪乔年、孙传庭、贺人龙等将帅,潼关还拥兵数万,总算还留有希望。

但洪承畴却是不同,自从杨嗣昌去世之后,朝廷中可以独当一方的全才凤毛麟角,内阁首辅周延儒长于政事,却是始终没有将朝廷收支窘迫的情况扭转过来,这让崇祯皇帝在一点点的丧失对其的信心。

可以说,崇祯皇帝对于洪承畴抱有的期望是极大的,同样,松山战败对于他的打击也是无可比拟的。松山一败,只剩下一座内城的锦州和松山是万万守不住了,接下来就是宁远,显而易见,要想凭借这座孤城再现当年袁崇焕创造的奇迹也是极不现实的。最为关键的是,十三万大军折损过半,再想在关外发动攻势,扭转战局便成了镜中月、水中花。满清鞑子的入寇变得更为容易,大明北境已经成为他们来去自如的地区。

两场不容有失的大败,已经将大明推到悬崖的边缘,崇祯皇帝自己都意识到,局面已经无可挽回。

前往松山前线传旨的杜勋奇迹般的跑回了京师,从他的口中,崇祯不仅得到了关于松山会战的一些具体消息。也知道了朱平安的登莱水师支援松山、塔山守军的消息。对于朱平安的擅自行动,崇祯皇帝虽然大为光火,但事到如今,他已经没有了再动朱平安的勇气和魄力。

虽然对朱平安的某些作为甚为不满,但此时的崇祯已经没有了再动朱平安的勇气和魄力,为了保存一丝元气。崇祯皇帝在也顾不上河南、山陕的战事究竟会如何,迫不及待的催促陈新甲和司礼监调动朱平安所部返回山东。

但陈新甲却是极为反对,如今流寇大军正在围攻南阳,南阳可是唐藩的封藩之地,如果万一有个闪失,将再现当日洛阳福王、襄阳襄王的惨剧,崇祯也将背负更大的压力。汪乔年正在积极的招募士卒,扩充军力,并整合原有的兵力。眼看着就要再次出兵潼关,崇祯这个时候将山东军抽走,对于汪乔年一干将帅和军心都会有莫大的影响。

所以,陈新甲对于崇祯皇帝的意思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兵部不用印,这调兵一事还是无法完成。

然而就在此时,关外满清却再次传来了异动。曹变蛟在登莱水师的协助下,率领五千残兵退出塔山。乘船前往山东,而邱民仰却依然带领三万参与部队坚守松山小城。求援的文书毫不停歇的送往山海关和京师,但朝廷是有心无力,宁远和山海关的兵马却是不敢妄动分毫。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主帅多尔衮也知道明军的补给缺乏,于是便采取了分兵长期围困的战略,另一面。则调动武英郡王阿济格的人马南下,打算以战养战,再次劫掠河北、京畿乃至山东等地。

这个消息一出,陈新甲便再也没有了借口,崇祯皇帝更是亲自下了诏旨。责令陈新甲立刻抽调朱平安所部返回山东。山东的鲁王也在这个时候联合山东巡抚方岳贡上疏朝廷,请求调回朱平安镇守山东,避免齐鲁之地再遭鞑子荼毒。

在终于得到了京师传递回来的消息之后,朱平安的心里却是充满了悲凉的感觉。想到今时今日,自己竟然也学会了以这种手段来达到目的,说实话,自己与贺人龙、吴三桂等人又有什么分别的,杨廷麟当日里对自己的评价并没有错啊,自己不过是成为了又一个藩镇而已啊!

傅宗龙兵败身死之后,各路败兵相继撤回潼关,汪乔年以收缴山右八家之资财分发诸军,其中兵力最多的陕军贺人龙所部分配最多。傅宗龙之死是由于贺人龙的临阵脱逃,但汪乔年困于手中无兵,只能寄希望于架空贺人龙,因此秘密贿赂其部下李国奇、高杰等人。在得到朝廷关于派兵救援南阳的旨意后,汪乔年整合了四万余兵力,东出潼关,向南阳进发。

李国奇和高杰等人得贺人龙授意,假意听从其调遣,整顿人马随贺人龙出关,杨文岳、虎大威等诸将也加入出征行列中,朱平安和孙传庭因为屡次劝谏,为汪乔年所不喜,因此被留在了后营,朱平安督运粮草,孙传庭则率领团练军断后。

查抄山右八家让潼关守军暂时得到了一定的补给,这也是汪乔年敢于在傅宗龙兵败之后敢于立刻再次出兵的原因。但朱平安和孙传庭以及杨文岳、虎大威等人却是心里明白,汪乔年的这种做法虽然能暂时将各部笼络在一起,可一旦与敌对决,这种关系的基础能爆出多长时间却是不能令人放心。

汪乔年的主力先行,朱平安所部押运粮草,保障粮道畅通,孙传庭则率领自己的五千团练兵在两翼守护。

谈及目前的战事,孙传庭是一肚子怨言,现如今也只有在朱平安面前才能吐一吐苦水。孙传庭在山陕领兵多年,要不是因为得罪了杨嗣昌,也不至于现如今只是一个从二品的团练防御使,从官位上来说,在山陕、河南的军中地位有些尴尬。贺人龙、李国奇、高杰等大将之前都曾是他的部属,但现如今,却是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的这些手下耀武扬威。

丁启睿的三省总督因为剿贼不利,已经被撤换,但朝廷和崇祯皇帝却没有以孙传庭继任的打算,甚至连汪乔年这个货真价实的文官都得到了陕西总督的位置,可孙传庭却依然在军中扮演着次要的角色。虽然贺人龙陕军将领在人前对孙传庭都保持着恭敬的态度,但因为没有朝廷认可的官位,所以,孙传庭并不能对陕军的事务进行指挥和干涉。

“孙公的忧虑的确是公忠体国,汪总制此次出兵确是担了极大的风险。说句不中听的话,流寇日渐势大,现如今更是用兵颇有章法,猛攻南阳,恐怕便是为了吸引潼关守军东出。”

孙传庭猛地一拍大腿,“平安此言深得我心,谁说不是这个理呢!朝廷各部如今是越打越少,此次河南总兵陈永福也带兵数千、左良玉和朱大典所部也向南阳一带靠拢,不过兵力悬殊,闯贼此举分明便是围点打援之策。汪总制不知兵,却要带兵与流寇决战,焉有不败之理!”

朱平安叹口气,抬起头向旁边的沈恪使个眼色,沈恪心领神会立刻出帐将左右摒退。

晚间的罡风猛烈,是以大帐中也点起了一堆柴火御寒,朱平安信手向火中加了一些木柴,火眼顿时旺盛起来,帐中的温度也有所提升。

“汪总制一旦兵败,想来要接任的便是孙公了……!”朱平安看似不经意的说出一句话来。

孙传庭却是身子一颤,“圣上还会用我吗?”

朱平安没有再说话,只是盯着孙传庭。

孙传庭问完这句话,也是良久无言,好一会这才幽幽叹道:“是了,不用我来收拾残局,还有何人呢?”

“山陕、河南已成死棋!”朱平安冷不丁的又说道。

孙传庭一时间呆愣无言,虽然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但还是点点头。

“京师有了消息,鞑子意欲乘胜寇边,朝廷有意调我山东军回师!今后这山陕、河南的局面就要仰仗孙公了!”

孙传庭时深知朱平安的能力的,对于他所说的消息自然是深信不疑。“真要到了那一天,老夫也只能收缩在潼关一线据守,一面屯田,一面募兵,徐徐图之!”

“朝廷会给孙公这如许多的时日吗?”

孙传庭慨然长叹,“尽人事听天命吧!”

“孙公是个明白人,平安直话直说。孙公欲坚守潼关,朝廷恐怕不会让您如愿,到时候有了变故,平安不希望孙公与敌死战,为国尽忠!”

“为何?”

“冲锋陷阵、马革裹尸,固然是臣子之义,但如今大明将星陨落、人才凋零,潼关失守,京师便再无屏障,流寇可长驱直入。北境或许不保,但大明还有江南半壁,大事依然可图。到时候,如果空有兵马、粮草,却没有了国之干臣,这可如何是好?”

朱平安的话对于孙传庭的冲击甚大,或许在他的内心深处,早已埋藏了以死明志的念头,但经朱平安这么一说,孙传庭却不由得有些动摇。

驰骋疆场这么多年,始终未能全部发挥出自己的才华,这的确是孙传庭内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遗憾之处。这么多年的疆场生涯,却始终没打几场酣畅淋漓的战役,作为始终以大明中兴之臣自居的孙传庭来说,内心的憋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