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首富-第2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鸣岐不免有些疑虑,国内的普通国债通常都有5%…7016的年利率,压低在3%,那真不知道会有谁愿意购买。

胡楚元淡漠的则道:“你不用多问,我自然有办法!”

刘鸣岐当即道:“学生岂敢对主席有所怀疑,主席之能,远非我等可及!”

胡楚元叹道:“你也不用这么紧张,时过境迂,如今我不过一个就是已经退休的前总统,没有什么可忌惮的。好啦,你回去早点谋划一下,看看是不是将海军方面的计划重新调整一番,新西伯利亚级航母涉及到了大量的新型飞机,我听说还不是特别可靠,暂时继续以雅宾斯克级航母为主也是可以的。”

刘鸣岐还是太畏忌胡楚元,便道:“这个问题还是得让维棠来回答,毕竟是他在主管这些项目的系统研发工作!”

胡维棠微微有点苦笑,道:“父亲,目前的情况还是和我上一次汇报的时候一样,我们在喷气式战斗机的发展上有两个类别,一种是前口式进气,另一种是两侧式进气,对应的是FEI…7和FEI…8两种型号,问题是两者都不太稳定。相比之下,FEI…5的新型发动机也增加到了两干马力,气动布局和综合能力发面都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维护工作也相对简单许多。我相信随着新工作的进展,FEI…7在年底就能比以前更为稳定,拥有超过螺旋桨战斗机的作战性能。”

胡楚元颔首道:“如果是这样当然很好,可若是计划进展的不顺利,那又该怎么办呢?

做两手准备,新西伯利亚级航母可以增建,雅宾斯克级航母依然还是要做为主力型号发展。”

刘呜岐忽然想起来一些事,道:“主席,您看我们是不是可以在雅宾斯克级航母的基础上研究新的喷气式战斗机,我们斜角飞行甲板和蒸汽弹射器的技术已经成熟了,雅宾斯克级航母都具备这两个条件,列装喷气式战斗机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胡楚元稍加思量,道:“可以试一试。”

顿了顿,他又道:“你尽快将这些问题和军事委员会提出来,只要军费允许,不妨做这个考虑。我们在战斗机的研制上还是有着很充裕的技术优势,即便是在螺旋桨战斗机上也有着足够的潜力。”

胡维棠道:“目前在飞机研究上真正走在最前面的还是我们、德国和美国,英法两国也要稍弱一些,据我们近期得到的情报,日本在这方面居然也有些特殊的进展。总体来说,我们在飞机的设计和制造上还是要更强一些,特别是在发动机的研制上,美国方面正在进行两千马力发动机的研究工作,我们则已经量产,两千五百马力的螺旋桨发动机项目也在有步骤的进行,只是我们过于将精力和经费集中在喷气发动机上,对这方面的投入有所降低。”

胡楚元道:“要追加投资,搞军事工业研究就是这样,不要将希望都压在一个项目上,要保留一些余地。”

胡维棠应承一声,道:“儿子明天就给军事委员会重新打一份报告,加强新螺旋桨LXJ…507的研究工作。”

胡楚元续问道:“你说说,日本那边又有什么新动向?”

胡维棠道:“我们在日本军事部分有大量的情报人员,日本目前最大的飞机制造商三菱飞机制造株式会社的一名工程师就是我们的人,据那边传来的情报统计,日本正在研制多款新型战斗机,统一的特点还是奇特,似乎不太注重俯冲攻击,而是侧重盘旋和机动能力,特别是对机翼的翼负荷有很低的要求,而且是非常低,所以,他们的飞机重量被刻意压缩的很厉害,飞机强度也被压缩了,我们按照他们的设计参数做了几架试验机型,感觉在低空和近距离对抗上确实是有优势!”

“哦?”

胡楚元怎么听都觉得是零式战斗机的再出现,日本人终究还是日本人,容易钻牛角尖,也容易在一些很冷门的地方做出成绩。

他稍加思量,问道:“咱们有没有对应的办法?”

胡维棠道:“咱们的舰载机主力型号是FEI…5系列,特别是FEI…502和FEI…503装备的数量比较多,如果和日本战机相对应,恐怕在近距离交战的初期会吃亏。目前,我们已经加强在FEI…5原型机的基础上进行两个方面的调整,一个是继续增加发动机的动力,另一个是缩减重量,适当减少一定的强度参数。不过,即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做调整也很难有真正的效果,不妨重新设计新的战斗机,在飞机的气动布局、发动机、应用材料上同时做新的文章!”

胡楚元道:“可以,这个事情还是让208工程院负责,让军事委员会那边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不妨将这件事做为一个压力,力主研究出比其他国家更为先进的战斗机!”

胡维棠点着头,道:“儿子明白了,父亲,您觉得新的战斗机定着什么编号!”

胡楚元想了一下,道:“让淄博飞机制造厂生产吧,用F…20的编号吧,做为舰载机就用F…202的编号。””是!”

胡维棠点头应承。

此时,大家心中似乎已经明白,F…20和F…202大约就是中国最后的螺旋桨战斗机了。

胡楚元心中自然也是这样想的,舰载机自从开始研制就单独采用FEI系列的编号,只是这一次的情况比较独特,这样使用也无非不可。

他稍加思量之后就和胡维棠道:”让淄博飞机制造厂多用点心,争取设计出一款经典战机,让它们在这一次的空战中发挥出真正的佳绩!”

“明白!”

胡维棠默默点头。

对淄博飞机制造厂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实际上,他们一直都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在江南飞机制造厂和现代飞机制造厂部逐步转向喷气式战斗机后,由于淄博飞机制造厂还在主攻轰炸机和高空高航程的大型战斗机,他们仍然继续在进行螺旋桨发动机和战斗机的研究工作。

(未完待续)第二百九十九章最后的备战

想要采取这么大的新动作,不管是在航空母舰和战斗机方面同时在短时间发力,还不能调用其他方面……特别是陆军方面的研究经费,国内军费必须有新的增加。

胡楚元当天晚上就让胡维棠继续给阜康公司发了份电报,让他们召集其他大商人,尽快在最短时间内募集一笔新的国债,在胡楚元个人名下也调拨十亿中圆捐赠给国家军事委员会。

他已经很久没有发力了,但在这个国家,人们依然视他为国家永恒不变的象征和脊柱。

谁说中国没有皇帝了,他其实就是最后的皇帝。

在他做出决定后,徽商、沪商、晋商和南洋闽粤大商人都迅速认购了一大笔低利息的特殊国债,替国家军事委员会筹集了30七2中圆的秘密军费,加上胡楚元个人捐赠的款额,不过短短一个星期里,这四十亿中圆的新费用就进入李开邺的调度范围内。

胡楚元复出了。

当他忽然开始发力的时候,大家就忽然醒悟了,大家也很清楚胡楚元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复出。

胡楚元秘密抵达福州南巡的消息也在几天后的《江南日报》上发布了,时隔四年,这是媒体的第一次对他的行程报道,而在以前,关于他的行程所有消息都是封闭的,未得允许一概不能报道。

毫无疑问,当这个消息传播开,国内各届都是精神一振。

只要聪明一点的中国人都能明白这个忽然出现的消息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一个真正能震慑世界的人重新开始工作了。

实际上,这个消息很快也被做为最重要的情报传到了大西洋联盟,对大西洋联盟来说,这恐怕更是一个噩梦般的消息。

胡楚元已经是一个79岁的老人,他的复出能有多大的意义?

这一点还无人清楚。

胡楚元其实并不想复出,他已经复出过太多次,可这一次真的不同,他确实忍不住,除非208工程院的原子弹研制工作获得重大突破,否则,中国还没有强大到那种真正可以稳赢的地步。

和以前不同,这一次的中国确实是在逆势而上。

国家军事委员会内部重新做了一个新的调整,设了一个总顾问委员会的新机构,由胡楚元担任总顾问,萨镇冰担任副总顾问,专门负责两件事,一件是直接领导208工程院,另一件是专门负责使用那笔高达40亿中圆的特殊军费。

再担任总顾问之前,胡楚元又去了广州、长江市、莱芜、南昌等主要的军工业基地进行视察,也去了一些部队,仔细的用自己的眼睛去评估整个局势。

最后,胡楚元重新返回资政园。

做为总顾问,胡楚元有自己的办公室,但他不去,他就在自己的资政园大书房里办公。

新的工作也不简单,除了老秘书汤寿潜,他又重新挑选了几名新机密局成员出任新秘书,悄无声息的站在总统府和总理府的背后,为他们做着一些被疏漏掉的工作,无声无息的支持着他们。

有一天晚上,他将李开邺总统和胡维中总理请到了自己的书房,他谈了一句话,这句话对这场战争的影响或许是非常大的。

他说,既然决定开战,那就要追求最大的胜利。

1939年1月22日,胡维庭和胡楚元的特别代表蒋雁行同时抵达德国,给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威廉三世和帝国首相库尔特.冯一施莱谢尔带去了一封来自胡楚元的密信,最终劝说德国暂时不要急着和大西洋联盟宣战,还是以和谈为主,逐步拖延时间。

在信的末尾,胡楚元说了一句话。

他说,请德国的友人们多给我这位想要为国贡献最后一点力量的老人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允许我再做一些事,虽然这意味着对手也将准备的更充分,但我们还是要看清楚一点,时间再拖延半年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

比如说,原子弹。

胡楚元重新出任总顾问后的第一时间就是查阅208工程院内部的核武器文件,情况让他满意,但也不是特别满意,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的还算顺利,可问题还是有的。

从德国那边收到库尔特.冯一施莱谢尔总统的亲自回信,确定德国愿意将再建德意志帝国的时间拖延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后,胡楚元就立刻让国内一直秘密负责核工程的李汝华到资政园汇报工作。

从震旦大学创建的时候,胡楚元事实上就已经在筹备这件事,为此,他不惜一切代价邀请来欧内斯特,卢瑟福、马克思.普朗克在震旦大学设立普朗克物理研究院,此后又陆续邀请了玻尔、卡皮察、赫兹、劳厄、郎之万、海森堡、薛定谔等人。

这些人中,除了海森堡和薛定谔目前被邀请参与核工程外,其余人都不在这个范围内,包括在这个领域更为资深的玻尔。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和胡楚元特殊的关注,中国国内已经培养了一大批在核物理学方面的专家,胡楚元最终选择李汝华担任首席总工,除了李汝华的才华和在核物理学的名声资历外,最重要的是他有着非常丰富的现代管理经验。

58岁的李汝华是福建莆田人,毕业于福州公学,1902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1914年回震旦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1917年同老师普朗克一起发现了量子不确定性,并写出《量子论的物理原理》一书。

如果他不是普朗克的学生,1918年,他或许就可以登上诺贝尔的领奖台,但在国际物理学界,他依然有着自己的地位。

国内目前放射性元素领域有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汤恩铭,还有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庞综铭、窦启瑛,他们目前也在核工业的计划组中工作。

李汝华个子不高,身材也显得消瘦,穿着一身很不显眼的灰色西服,戴着黑框的眼镜。

进了大书房,他就迫不及待的和胡楚元问好道:“主席,您好啊,我们这又见面了呢!”

胡楚元对他还是很熟悉的,只是这几年间,他不再方便和李汝华见面,也就没有多问事。

见李汝华已经来了,胡楚元就放下手里的事情,将正在翻看的资料合起来,走过去和李汝华握手,邀请他一起坐在沙发里闲谈。

等钮舒娴上了茶,胡楚元才和李汝华问道:“巨灵神计划到底进展的怎么样,我对这方面不懂,光看资料和报告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啊,这还是要麻烦你过来和我亲自谈一谈。”

李汝华很恭敬的答道:“在主席面前,我岂敢称麻烦,只要您有事吩咐我过来,我随时都会过来的。”

胡楚元摆了摆手,道:“你远在鄂托克旗工作,工作繁忙,来一趟也不容易,就不要和我这么客气了。说一说吧,进度到底怎么样?”

李汝华道:“回禀主席,我们这边的进展还算顺利,目前已经在进行分离铀235的工作,现有的原子反应堆和分离机设备运转的都很好,中间虽然经历了一些错误和损失,但我认为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

胡楚元微微颔首,问道:“你那边现在有多少人?”

李汝华道:“陆军方面有三干人,行政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