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首富-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的山县有朋实在是徒有虚名。

所以,他很早就在哈尔滨建立了新的指挥地,直隶兵团布置在盛京、长春一带,青徐兵团布置在哈尔滨,东北兵团则就地解散,转化威三十多个地方纵队,分散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山区中。

杨宗砺这辈子从来没有见面这么漂亮的大雪,漫天飞舞着鹅毛般的雪花,缤纷飘落,一眼望去,整座小城都被大雪所淹没,白茫茫的一片。

从普照寺的永兴塔上向着远处眺望,更是连周边数百里的世界也仿佛被白雪所覆盖。

多么美丽的北国啊!

杨宗砺特别兴奋的在心里感叹着,昨天夜里,国家情报总局给他发送来最新的情报资料,预感日本和俄国确实是有可能在彻底封冻之前出兵,他反而有种奇特的兴奋。

在过去长达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指挥过无数次的战争,可还是第一次指挥这么大规模的战役。

他不觉得中国会打败。

和以前相比,甚至是和日俄相比,国内在军事技术上完全领先一个时代,战争还没有开打,一百多台无线电装置就送到哈尔滨。

在抚顺县,直隶兵团第十师正在集中进行机械化兵团的配备训练,拥有六十多辆机炮装甲车、三十多辆自行炮车和一百多辆卡车,密集的培训驾驶员和操作员。

在盛京(沈阳),围绕着鞍山钢铁厂和机械总厂就地开设检修培训班。

除此之外,各师团都已经更换了Ml0式勃朗宁步枪,这种步枪定型于1897年,曾经小规模装备菲律宾独立军进行装备实验,于1898年进行过一次新的改进,最终定型为M10式勃朗宁步枪。

新型步枪和李一恩菲尔德步枪在枪机构造上有较大的相似性,只是风格简练实用,又吸收毛瑟G98步枪的一些优点,正常拥有十发子弹的弹闸容量,步枪性能总体上和李一恩菲尔德步枪相当,优点是零部件通用性较高,制造难度低,更适合大规模生产。

152mm、105mm、75mm口径的三种榴弹炮,新型的轻重机枪、地雷、榴弹发射器、架筒式班用追击炮、越野车都开始出现在直隶、青徐兵团。

别的不说,光是地雷就有六种规格型号,还有更为先进的遥控引爆地雷,更适合进行伏击作战。

为了防止日本和沙俄使用化学武器,备师团也同步列装防毒服,进行化学武器防范教育,从英国临时引入的芥子气炮弹也悄然出现在弹药储备库房。

此时的杨宗砺最大的感觉就是新武器太多,他和各级指挥员都要迅速的吸收,必须要做到很好的利用,为此,他连续召开了多次会议,秘密在各地山区举行军事演习,帮助各级指挥员摸索新型武器的使用经验。

表面的宁静之下,战争一触即发,杨宗砺已经做好了准备。

雪越下越大,杨宗砺还是习惯性的站在永兴塔上,用高倍数的筒式望远镜眺望着远处,查看附近各个营区的状况。

这几个月里,他通过东北的几条主干线铁路通道,将东北的地形都摸索了一遍,就和当年的教官陆广荃说的那样,一个好指挥员,必须将地形牢牢记在心里。

整个东北的每一处地形都清晰的印在他的脑海里。

因此,他也很清楚哪些地方是绝对不能力争的,哪些地方是可以打拖延战和据守战的,哪些地方是绝对要死守的。

毫无疑问,哈尔滨绝对不是一个能死守的地方。

除了最后的补给中心沈阳,其余的地方,他都打算让出来和日俄大打拉锯战。

这也是胡楚元给他的底线,整个东北都可以做战场,诱敌深入,拉大对手的补给线和防御范围,快速机动的作战,不断打围歼战,消灭对手的主力部队。

夭色渐晚,天空中的雪云更为阴森浓厚,不知道还要下多久。

东北的雪,杨宗砺算是有了些认识。

他正要离开永兴塔,塔楼下面就匆匆跑上来几名警卫兵,和他通报,说是东三省总督张之洞已经到了。

哦?

杨宗砺好奇的一挑眉头,从塔顶层里走下去。

在普照寺后院的总指挥部,他很快就看到了正在和副将商德全询问的张之洞,身穿着朝廷一品大员的官服,头戴二眼花翎,留着花白的长辫子,一脸银髯长须,颇有些仙风道骨的风范。

此时的张之洞已经是六十三岁的老者,可毕竟是直隶人士,看起来还是很高大健硕,身形挺拔,并没有半点老态龙钟的气象,脸色也很红润。

天冷的都快要哈气成冰,杨宗砺快步上前,和张之洞顿足行军礼道:“见过总督大人!”

“哦……!”

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了。

张之洞还是有些不习惯新军的礼节,特别是杨宗砺所坚持的这种军礼,他没有说什么,只道:”天寒地冻的,咱们进屋再谈吧!”

杨宗砺当即邀请张之洞进入指挥部的大屋里,里面有暖炕,进了屋便觉得暖暖的,热乎乎的。

张之洞现在也习惯了,进屋就在炕上坐下来,和在身边坐下来的杨宗砺道:“杨督军,本中堂尽力收到线报,俄国非常不满意我国所列的条约草章,恐有从满洲里出兵的不轨之心,不知杨督军是否有了对应之策?”

“这件事啊……!”

杨宗砺翘着腿,想了想,给自己点上一根卷烟抽着,过了片刻才和张之洞答道:“我不觉得沙俄会从满洲里出兵,即便出兵,意义也不大。他们的远东铁路是东西一起修,西线修到了卡缅斯克,东线则已经修到了伯力……我个人感觉,日俄有可能突然从穆丹乌拉府一路进攻,西线只不过是一种掩饰。”哦?”

张之洞一时不置可否,确切的说,他是被胡楚元请到东三省来坐镇的,目标就是要辅助新军三大兵团打赢这场战争。

请过来督战东北,他没有意见,结果只是辅助,而非督战,真正的督战和统兵之权都集中在一个从未听说过的杨宗砺身上,这让他非常的不满。

精于世故的张之洞,只是从未刻意的表露出来。

顿了顿,张之洞和杨宗砺问道:“那以督军看来,日俄或可出兵多少?”

杨宗砺道:“这倒很难说,只要有壮丁和步枪,即便是日本也能抽调几百万的陆军,根据情报总局的计算,日本目前至少囤积着一百二十万只步枪,本土保留二十万兵力的话,至少可以向东北派兵百万。”

听着这话,张之洞的脸色不免一寒,道:

“那岂不是比我们新军还要多一倍?”

杨宗砺道:“这倒不用担心,纯粹靠这样挤兵挤出来的兵源素质是不够的,特别是在这种级别的战争中。只要给我三年的时间,多的不敢说,我至少也能在东北练出一百八十万的陆军。”

“这样啊?”

张之洞沉默了片刻,又问道:“那督军看来,日俄何时会出兵?”

杨宗砺道:“应该就在近期吧!”

张之洞不由得有些惊讶,问道:“未可吧,如今时值寒冬,再过一个月,东北天寒地冻,补给艰难,此时出兵岂不是兵家大忌?”

杨宗砺则道:“现在也谈不上什么是兵家大忌。我倒觉得,日俄及其可能在这段时间出兵,进入封冻期后,他们就可以就地修整,吸引我军主力集中在佳木斯、穆丹乌拉一带,等到明年开春则一股做气的突然实施歼灭作战……假如他们在此时出兵,那就只有这么一种计划和可能性。”

张之洞不得不点头赞同,道:“杨督军果然是善于用兵之人,本中堂颇感欣慰。’

顿了顿,他又道:“杨督军,若是贼人真的如此设想,我们大可将计就计,暗中伏兵,以逸待劳,全歼贼人来犯之敌,此举必能保我东北国土,更可一战胜之,使贼人复不敢猖狂。”

杨宗砺默默的笑着,道:“这样也不错,只是要等到那时候再说,中堂大人,用兵只能临场决策,具体要怎么打,还得看对手的装备、人员素质和数量。如果对手兵力太多,咱们还是要以据守为主,暂时不急着反攻。”

张之洞微微点头,复又低声问道:“抚顺一带秘密驻师,所用器械多是本中堂闻所未闻之物,且多具奇威,一物可抵强敌数万……!”

杨宗砺忍不住打断他的话,笑道:“中堂大人,我行军打仗二十年,其实也没有见过那些东西,具体有没有用,又要该怎么用,我们都还在摸索之中,暂时不要抱以厚望。武器部是双刃剑,用的好伤人,用的不好伤己啊!”

一听这话,张之洞便道:“督军果然是身经百战之人,如此一来,本中堂就放心了。”

杨宗砺则在心里默默的苦笑着。

张之洞这些人哪里能真正的理解现代战争的要义呢?说了半天,言之无物,谈了半天,谈的都是皮毛问题。

差距。

杨宗砺悄然在心里想,这就是张之洞和胡楚元之间的差距。

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张之洞的内心深处是忐忑不安的,更希望尽早谋求一胜,然后就见好即收,双方的劣势和优势,他也没有看清楚。

胡楚元就不同了,胡楚元非常清楚中国的优势在哪里,围绕优势制定整个大战略,遵循大战略制定细节的每一个小计划和局部计划,按部就班的为了真正的大胜做实事。

差距太大。

此次前来,张之洞就是要试探一下杨宗砺深浅,两入商谈了一晚上,他想问问杨宗砺具体的应对之策,可杨宗砺也没有明说,只是希望张之洞一切都要从长计议。

第二天,张之洞在哈尔滨和阿城一带参观了一圈,确认杨宗砺在练兵的能力真有些过人的长处,全军士气高涨,军纪严明,训练有素,他才真的放心,重新返回沈阳。

等他离开,杨宗砺就通过陆军总参谋部给胡楚元和远在新疆的李开邺备发了一封电报,询问目前真正有可能开战的地区。

中国是国际上的贸易大国,年出口总额占据世界第三位,进口总额占据世界第五位,和中国开战必然会影响到整个世界的经济。

同时,美国是最大的对华出口国,而英国是最大的对话投资国,德国则是和中国进行军事合作最为深入的国家。

没有合适的理由,贸然挑起和中国之间的战争,必然要面临着巨大的世界政治和军事压力。

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在胡楚元复出后,协约国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合适借口,目前还有可能挑起理由的只有俄国,也就是所谓的叶尔羌汗国独立主权问题。

协约国要想开战,第一战场必然在新疆。

对此,胡楚元和总理府陆军部对此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真正的主力兵团就集中在新疆。

随着中俄就叶尔羌汗国和东北铁路问题的谈判最终陷入僵局,俄国对华实施军事打击的野心也随之暴露,战争是真的可能开启了。

所有的战争都是潘多拉魔盒,你不打开,永远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样的灾难和痛苦,所有纸面上的数据、推测都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因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未完待续)第二百三十八章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俄国在厄斯克门和阿勒德卡两个地区的囤兵数量已经达到23万人,分别由北部集团军司令扎鲁巴耶夫和南部集团军司令比尔德格林指挥。;

沙俄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和表面上的嚣张跋扈,外交上的咄咄逼人不同,国内媒体宣传的热血沸腾,扬言不惜流血要捍卫国家利益,要占领远东和新疆不同,他们在军事准备上其实是不足的。

虽然在1900年6月和9月,沙俄连续进行了两次军事征兵动员,在国内增加44万陆军,并从欧洲战线和巴尔干地区抽调了多批主力部队进入厄斯克门组建北部集团军,可在军事装备和物资的配属上,完全是一团混乱,拖沓的厉害。

新疆都已经进入冬天,北部集团军和南部集团军还在申请冬装,临时组建的南部集团军更有近一半的军队还处于有枪无子弹的状态。

根据国家情报总局的统计,即便是主力的北部集团军,表面上拥有3个军和多个独立团,总计12。7万人,实际重装备至今还没有从欧洲运过来,目前仅有134门75mm口径的榴弹炮。

在火炮力量上,所谓的俄国主力还不如法俄一起扶持的叶尔羌汗国独立军,叶尔羌汗国的火炮虽然较为老1日,总数却扎扎实实的超过300门。

情报证明一切,俄国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目前只是想用所谓的强势陆军力量来恫吓中国,他们也不相信中国真的敢打。

至少尼古拉二世个人坚信,在巨大数量和强大实力的沙俄陆军面前,“清政府”那总教不过几十万的陆军根本不堪一击,而且也没有胆量和沙俄帝国开战。

在杨宗砺发电报和胡楚元询问西北战线的情况时,胡楚元正在和陆广荃、李开邺就此事秘密商量着。

胡楚元的意见很清楚,现在就彻底逼迫沙俄爆发所有战争潜力是愚蠢的,但完全可以在沙俄准备好之前,速战速决,先行击溃所谓的叶尔羌汗国。

190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