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沿路追击。

在他们走到黄陵县的时候,流寇就已经进到山西,等他们走到山陕交界的地方时,流寇都打到太原了。杨奕山正在发愁无法追击的时候,圣旨来了,命他率军驰援太原。杨大人终究只是三边总督,山西不是他的辖地,无旨擅自越境带兵,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见到圣旨,杨奕山心中大喜,马上让曹文诏、吴家省为前部,率军两万,直扑太原。他亲率三万人马,在后跟进。

他的部队,要走临汾,北上太原,当前部人马来到祁县的时候,就被流寇发现。得知陕西的兵马过来增援,王自用又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发兵抵御。

还是老规矩,经过抽签,由李自成、张献忠、大天王高见、油里滑、丫头子、黑煞神、曹操罗汝才等七营人马前去抵御。

这七位仁兄,李自成和张献忠就不用多加介绍了,只说一下罗汝才。这家伙的外号叫做曹操,那为人可真是应了这个外号,狡诈多端、反复无常,当初洪承畴将陕西流寇打的抱头鼠窜之时,他就率部投降洪承畴,以“受抚”之命,休养生息。后来听说王自用在沁水会盟,即刻便反了,带领人马赶往山西,与王自用汇合。

这次抽签,选中的七位老兄,三个是硬茬,总计人马能有九万余众。

这头人马刚派出去,西边又来消息,延绥巡抚陈奇瑜率领人马杀来了。

陈奇瑜怎么来的这么快,这主要还是因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陈奇瑜的兵马,大多集中在榆林,这可是九边重镇之一,榆林距离太原不过四百里,陈奇瑜几乎是接到圣旨,就率领四万人马赶来了。

听说陈奇瑜也率军杀来,王自用可流寇都有些懵了,现在已经是南、北、西三面受敌,而且居中还有太原,这要让官军里应外合,那不得被一勺烩了。

但现在逃跑,明显是不行的,因为高迎祥、刘国能等人正在北边迎战;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已去南边迎敌,居中的大部队要是跑了,岂不是太不讲江湖义气。自己这个盟主,也没法当了。

于是,王自用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抵御陈奇瑜的作战方略,还是经过抽签,最后决定,由老回回马守应、李晋王、不沾泥张存孟、革里眼贺一龙、张妙手、白九儿、八金刚等七营人马去对付陈奇瑜。

这七营人马,人数可着实不少,总共能有十一二万。

城下的流寇频频调兵离开,城上自然看的清楚,吴如梦马上断定,一定是朝廷的援军来了。圣旨上说了,三边总督杨奕山、延绥巡抚陈奇瑜、宣大总督吴思南分三路进兵来援,流寇三次向不同的方向调兵遣将,想来是这三路人马都到了。

吴如梦心中大喜,如此一来,太原城的压力减轻不说,围歼流寇,也是指日可待。他找来太原总兵,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作战方案,希望能够配合城外援军,给流寇沉重打击。

太原总兵显得很是无奈,城内就这么点兵马,围城的流寇,还有将近二十万,咱们哪能帮上什么忙。

吴如梦却不这么以为,当下说道:“流寇人马虽多,但大多都是贫民百姓,老弱妇孺也在其中,能有什么战力。再者说,他们能裹挟百姓,前来攻城,咱们难道就不能率领百姓出城御敌么?反正都是百姓,有什么可怕的?这样,我这边就张贴榜文,招募百姓前来助战。但凡来的,每人赏白银二两。”

“吴大人,这么做怕是不妥吧,城内保不齐会有流寇派进来的细作,一旦让他们混到军中,搞不好会影响大局呀。”太原总兵说道。

“你放心,即便是有混进城的,又能有多少,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他们照样得跟着咱们走,你当能有多少百姓,会心甘情愿的造反,还不是因为没有饭吃,才铤而走险么。而且,咱们也不招太多,一两万足以,咱们山西被流寇这一闹腾,也损失不少人马,应该补充一下。要不然,我看全当是招兵了吧,不管是城内百姓,还是从外面逃进来的百姓,吃不上饭大有人在,让丁壮投身行伍,也免得他们走歪路么。这样一来,连那二两银子不都省了。”吴思南微笑地说道。

“吴大人的这个主意,实在是高,流寇大多都没有经过训练,新兵不训练也没有什么关系,人数差不多,就能将他们震慑住。流寇从沁水打来,一路之上,攻破州城府县,山西也损了不少人马,估计吴家省去陕西,也不能少损失。咱们提前补上,朝廷想来也不会说什么。”太原总兵附和道。吴大人可是岳大人抬举的官,决战之时,补充点人马,应该也不算什么,只要剿灭流寇,还是大功一件,自己也要跟着沾不少光呢。

“正是如此。”

第四卷第一百零五章伏杀

更新时间:2012…7…271:55:18本章字数:4757

第一百零五章伏杀

紧跟着,吴如梦立刻派人在内城张榜安民,招募士兵。就像吴如梦说的,吃不上饭的人,大有人在,去跟着流寇干,哪里比得上加入朝廷官军,一时间,报名者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没用上一天的功夫,就招募了上万丁壮。

能这么快招到这么多人,这也是拜流寇所赐,因为流寇到来的消息一传扬开,周边的百姓纷纷逃进太原城,太原城内,现在有的是人。

到了第二天,更是夸张,征兵处忙都忙不过来了,总兵大人让手下多开了好几个征兵点,吴如梦又帮着出主意,从新兵之后,挑选识字的,负责帮忙招兵,给了小头目干着。如此一来,成为小头目的新兵更为积极,忙前忙后,把征兵秩序弄的是井井有条。这一天下来,差不多招了两万人。有了这个人数,吴如梦和总兵大人都比较满意,同样觉得,已经够数了,不用再招了。毕竟官军不比流寇,是有编制的。

太原城里有兵仗局,兵器还是有的,直接提出来,发给新兵。号服不够,那只能凑合了,先来的有,后来的,就先穿便装凑合吧,等以后再补发。反正兵临城下,也管不了那许多。

他们这边紧锣密鼓,准备配合援军对流寇进行大力清剿,再说另一头。

迟文俊在杨兴兵败,被流寇追杀了好几里地,死伤惨重,跟在身边的只剩下千把人。好不容易又多跑出去七八里地,见流寇没有追来,才长吁一口气。带着人马,就地休息起来。

身边没有粮草,好在士兵们累的,也没有吃饭的精神头,倒在地上,就大睡过去。迟文俊也有些疲惫,但他不敢睡觉,此次兵败,自己回去怎么和总督大人交待呀。

他靠在道边的树上,心中无比难过,这是自己第一次带兵打仗,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么个结局。

天早已黑了,望着天上的星斗,迟文俊惆怅不已。隐约间,他突然听到不远处有脚步声传来,脚步声比较杂乱,他当时下了一跳,连忙招呼手下的士兵起来,做好逃命的准备。

很快看到了人影,当看到过来的人时,迟文俊才松了一口气,过来的人,并不是什么追兵,而且是流寇打散了的残兵败将。

见到自己的人马归队,迟文俊的心情反倒好了一些,剩的人能多点,回去也好见总督大人不是。

这一夜,不时地有败兵赶回,人数越来越多。官兵打仗不一定很强,但逃跑的素质,那可不是一般的强,尤其是迟文俊带着的官兵还是边军,不管是战斗力还是逃跑的本事,都要强过一般的部队。到了早上,迟文俊差点人数,收拢的部队,已经能有六七千人。

这里距离流寇还是比较近的,迟文俊不敢久留,肚子饿也得忍着,总比丢了命强。他率领部队,继续逃命,这一路之上,竟然又遇到不少败兵,而且人数还不少。

看到这么多败兵竟然跑到自己的前面,迟文俊是又憋气、又高兴。一口气走了四十多里,身边的兵马已然过万。有了兵马,迟文俊也算有了底气,可没有粮食,这个时候,大家伙是真的走不动了。

可就在这节骨眼,对面有骑兵赶来,人数不多,只有七八骑,不用猜,一看就知是后军探哨。

迟文俊赶紧把人喊过来,询问后军据此有多远,探哨回答还剩下不到三十里,听了这个回答,迟文俊心中大喜,连忙告诉探哨,快快回去给大帅送信,这里的弟兄们都快饿死了,快点来增援啊。

吴思南、司马乔禹正带着后军沿路而来,他们的行军并不慢,一天六七十里,现在长蛇山的地界。顾名思义,既然叫长蛇山,那周边的山肯定要像长蛇一样漫延。长蛇山延绵七八里,山并不高,但丛林茂密。

他们山下的大路行进,这功夫,突然有探哨回来禀报,说迟文俊打败,损失大半,现在正于前方二十里处休息,因粮草全部落入敌手,已两天没有吃东西,请大帅快去驰援。

吴思南一听这话,差点没气吐血了,他没好气地说道:“告诉他,本督今日要在此地安营扎寨,要想吃饭,自己过来。”

“是,大帅。”探马答应一声,就要转身离去。可这时,却听一人喊道:“慢!”

探马连忙停下,吴思南则是转头一瞧,看到说这话的,原来是司马乔禹。吴思南忍着性子,说道:“司马将军,有什么事吗?”

“大帅,前军大败,致使我军损伤惨重,流寇新胜,士气必然大增,敌众我寡,倘若力敌,怕是难以取胜。末将以为,此时此刻,理应智取。末将有一计,不知可行否?”司马乔禹温和地说道。

“哦?”吴思南并不会打仗,但是一向有知人善任之能,司马乔禹是岳肃提拔,他也认定,这人有些本事。现在一听这话,眼睛一亮,连忙说道:“司马将军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大人看此处地形,山峦如一字长蛇漫延,正是设伏的好地方。末将以为,我军伏于山中,将流寇引到此处,到时突然杀出,定能杀流寇一个措手不及。流寇多是乌合之众,势必难以抵挡,此战必收全功。”司马乔禹说道。

“嗯,不错、不错……”吴思南连连点头,说道:“怪不得岳大人保你做着宣府总兵,确实有些本事。就这么办?只是,不知派谁前去诱敌呢?”

“大帅,前面不是有吗?”司马乔禹指着前方,微笑地说道。

“你是说让迟文俊?”吴思南说道。

“正是。大人可拨些许粮食过去,但不要太多,有点就行了,让他们就地埋锅造饭,并将计划知会迟文俊。流寇不知我们援军已到,如看到炊烟不远,势必赶去追杀迟文俊。到时迟文俊只需率部往这边逃跑,待把流寇引来,也就成了……”司马乔禹说到最后,不禁笑了起来。

“妙、妙……”

流寇取得大胜,以他们穷追猛打的性格,少不得要沿路追杀迟文俊。先前追出几里,大家实在饿了,只能停下吃饭休息。待到第二天天亮,部队才继续追击,迟文俊他们逃的不慢,流寇人多,行军速度也不会太快,所以双方一直保持着七八里的距离。

说实话,流寇也不知道官兵跑到什么地方了,他们的马总共也没有多少,八个营加起来,也就两千多匹,少的也就百八十匹,像高迎祥这种多的,也就四五百,而且,流寇部队中的马,一般都是当头的来骑,大小头目有马,并没有什么正规的骑兵。充其量就是给探哨配几匹马。

流寇倒是派探哨去查探官兵的动向,一路之上,都有被打散的官兵,一旦碰面,肯定得打起来,探哨少了,还真不管用,如果倒霉,让官兵连马都给抢了。所以双方一直都保持着几里地的距离,流寇也不知道官兵到底跑出去多远。甚至还以为,都跑的没影了。

黄昏时分,流寇本想停下休息,忽见前方升腾起炊烟,正常来说,大军造饭的时候,炊烟一起,都能吹出好几里地。同样也能说明,前方的部队,并不太远,也就几里地之遥。

流寇大喜,也不休息了,拔腿急追,七八里路,要是快速行军,用不了太久,赶到之时,官兵已经开始吃饭,见流寇追来,吓得是包头就跑。流寇最擅长就是打这种顺风仗,各营头领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伙官军消灭,所以下令拼命追赶。

一追一跑,一口气奔出十几里,天色已然大黑,正是戌时。流寇见天色太晚,今天赶了一天的路,明显有些不想追了,刚停下来休息,不过片刻,前面逃跑的官兵掉头杀回来了。

“杀呀!”“冲啊!”……

见官兵杀回来,流寇也不敢再休息了,只能迎上去,双方刚一接触,官兵转头又接着跑。流寇大怒,这回也不想着休息了,又继续追下去。

追了几里地,就来到长蛇山所在。道旁山林茂密,一到此处,高迎祥就觉得不好,连忙叫自己的兵马减缓速度,并通知其他各营也不要继续追了,以免中了埋伏。

然而,流寇大军不是一家说的算,八营兵马各自为政,呼啸向前,传令、指挥也十分费劲,想要通知其他头领,哪有那么容易。其他各营照旧向前追击,也就刚先前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