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3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昨日,多尔衮和多铎、豪格的大军就沿路追杀熊廷弼,一直打到锦州城。锦州已然空虚,哪里还能顶得住,被鞑子兵轻松攻陷,熊廷弼只能仓惶逃往山海关。而鞑子不可能直接去打山海关,他也知道,山海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以他的兵力,根本攻不下来,山海关那里,只要有个三两千人,就能守住。所以,他率军攻打宁远,而此刻正在镇守宁远的是袁崇焕。

宁远现在也空了,袁巡抚手下,只有两三千人,但他决不后退,组织兵力,亲自登城守御。宁远城有不少大炮,再加上熊廷弼没来,没把低落的士气带进宁远,在袁崇焕的拼死守卫下,多尔衮整整攻了一下,也没拿下宁远。

夜晚安营扎寨,多尔衮打算休息一夜,明天再一鼓作气,攻下宁远。也就在这天晚上,送信的鞑子来了,将老汗王陵墓被掘的事情,转告给他。

多尔衮听了这消息,立时就傻了,此刻帐内,只有他一个人,他呻吟半晌,才说道:“此事不得外传,你就在我的帐内休息,哪也不准去,现在该怎么办,容我想想。”

“喳……”传信兵哪敢多言,答应一声,就不再放声,他也不敢真的在多尔衮的帐内休息,只是老老实实地站在原地。

多尔衮闭上眼睛,沉思起来,这个时候退兵是可以的,当时放弃锦州,再送信给皇太极,让他放弃战利品回来,那是绝对不行的。如果答应了这两件事,明朝一定还会继续以此为要挟,继续狮子大开口,到时再索要沈阳,索要抚顺,索要铁岭,你给不给呀?可要是不答应,父汗的尸体在人家手里,不能索回,肯定会打伤士气,被族人所不齿。

不过多尔衮终究是多尔衮,代善、阿济格的智慧和他相比,还要差上许多。想了一会,多尔衮终于想出了一个法子。他马上让人取来纸笔,刷刷点点写了一封书信,然后命令送信的信使,现在就换马赶回盛京。一定要把信,亲手交到大贝勒代善的手里。

这天晚上,他就好像没事人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该睡觉就睡觉,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仿佛什么也不知道。

到了次日天明,多尔衮又让人攻了一阵,见没有攻下宁远,在下午时分,便行收兵,撤回锦州。

而这个时候,那名传信兵业已赶回盛京,将多尔衮的信,亲手交到代善的手里。

代善将信拆开一瞧,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心中也是无法抉择,连忙派人去将范文程请来。

范文程赶到代善府上,请安之后,代善立刻将信给了范文程,然后说道:“范先生,这是十四弟的亲笔书信,他的主意是这样的,你帮着看看,这样行吗?”

范文程接过信来,仔细看了一遍,看到最后口中不由得发出赞叹之声,“妙呀、妙呀……六贝勒果然是大才……我不如也……”

多尔衮在信上写的是什么呢?

内容其实很简单,这里简单概述一下:二哥,石头嘴山上的福陵不是父汗的疑冢么,父汗的尸体,不是根本没在那里么,你们慌什么呀。这等小事,还需要给我写信商量吗?你还不赶紧将真相告诉族人,以免族人恐慌,否则动摇军心,这个责任,你可是背不起的。你这边速速将真相告诉族人,随便跟我发到明令,让我率兵攻打辽阳,将辽阳再给夺回来就是。

代善见范文程连声称赞,说道:“先生,难道你也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法子吗?”

“大贝勒,此时此刻,这或许是最好的法子了。老汗王死者已矣,留下的不过是一具尸体,如果将到手的地盘和利益拱手相让,怕是大汗在九泉之下也不会高兴的。老汗王一心为了振兴女真,现在正是我女真如日中天,大展宏图的时候,要是为了区区一副空皮囊,就将老汗王的社稷,拱手让人,老汗王也是不会甘心的。大贝勒,六贝勒的意见,无疑是最好的了,我想大汗在知道之后,也绝对不会再责难大贝勒。要知道,大贝勒已经宣布那座陵墓是疑冢,尸体不是老汗王的,刚刚稳定民心与军心,如果大汗要因此处置大贝勒,那不就是承认老汗王的尸体真的被明军夺走了,稳定下来的人心和军心,也会因此而再生动荡。大汗英明睿智,是绝不会因小失大的。”范文程说到最后,微微一笑,看着代善说道:“大贝勒,您就按照六贝勒的办法做吧,绝不会有事。”

#c。。。

第四卷第四十一章破城

更新时间:2012…7…27:56:38本章字数:4181

电子书下载功能暂停使用!预计需要到下周完成!

第四十一章破城

这就这一天,盛京城的城内城外,张贴了这样一张告示,明军率军滋扰石头嘴山的福陵,想要掠夺天命汗的遗体,可惜他们没有得逞,因为陵墓里的尸体,并非真正的天命汗和大妃的尸体,而是假的。真正的尸体,葬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人滋扰。军民人等放心,天命汗和大妃的尸体,现在还妥善地葬在隐秘之处,外界无人知晓。

女真族人已经有不少听说明军攻入石头嘴山的福陵,将努尔哈赤和大妃的尸体掠走,现在看了告示,一个个是欢欣鼓舞,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多谢上天庇佑,神灵保佑,大汗英明,没有让天命汗的尸体被人侮辱!”

区区一张告示,就将恐慌的阴云全部赶走,一切都烟消云散。与此同时,代善再让人快马入关,给皇太极送信,把这里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天聪汗。并按照多尔衮的意思,发了一道手令,命令多尔衮率兵攻打辽阳。

多尔衮留豪格率领人马,暂时驻守锦州,自己与多铎率兵,赶往辽阳。

多尔衮的正白旗在辽河让苏克萨哈败了七个牛录,再经过辽中一战,也有一定的损失,但和多铎的镶白旗加到一块,还是有一万人的。

兵马赶往辽阳,不日来到西门。他和多铎分兵两路,一路在西门屯扎,一路在南门屯扎,但却没有立刻攻城。不仅当日没有攻城,到了第二天,也没有发起攻击。

没去攻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自己就那一万人,城内毛文龙的部队比他都多,还有大炮什么的,上去攻城,和找死有什么区别。想要围城,人马也不够,再者说,在东门那边就是太子河,河上有毛文龙的战船,东门外的地方,不是城上大炮的射程范围,就是河上战船的射程范围,到那去扎营,和找打有什么区别。

所以,多尔衮根本不打,意图就是困着你,等你没有粮草了,自然会走。

城内的毛文龙见鞑子兵在城外驻扎,既不攻打,也不派人前来谈判,心中难免疑虑起来。鞑子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好吧,你不急,我也不急,你不是想和我比耐心么,那老子奉陪。毛文龙也是不动,安安稳稳地住在城内,看对手能玩出什么花样。当然,毛岛主早已经派人,将夺取辽阳和掠取努尔哈赤尸体的捷报,派人送到山海关。捷报之上,写有自己进入鞑子腹地之后,一些的遭遇和动向。

不提这边,先说毛文龙报捷的奏折送到山海关之时,熊廷弼刚逃回来不两天。如此惨败,又丢了锦州,熊大人都恨不得自杀殉国了。这两天,他一直在想,毛文龙现在怎么样,难道他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出兵袭取赫图阿拉么?要是去了的话,有没有被灭掉,要是没有的话,辽中那里怎么会冒出这么多鞑子?

正在猜想的时候,毛文龙的捷报送到,看了捷报,熊廷弼终于明白了,鞑子根本就没去打毛文龙,纯属战略性放弃,把全部兵力,都瞄准自己这边了,才造成自己的惨败。毛文龙现在夺了辽阳,如果说锦州还在,自己的兵马还在,这无疑是重大的利好,可是现在,锦州没了,辽阳好比孤城,守是守不住的,丢失只是早晚问题,好在毛文龙有水师,想要顺着太子河逃跑,还是没有问题的。另外,毛文龙偷袭盛京,围魏救赵,竟然误打误撞掠走了努尔哈赤的尸体,这可是个重大的收获,凭借这个收获,完全有资格和鞑子谈判,收复失地。一头取胜,一头战败,也可算是将功抵过吧。

熊廷弼将捷报和败报一起送往京师,不过老家伙还是藏了个心眼,让人先送到女婿杨奕山那里,请女婿看过之后,心中有数,再呈递上去。

也就仗着熊廷弼藏了这么一个心眼,那才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折子到了北京,杨奕山看了岳丈的奏折,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将折子上的内容给改了。

杨奕山是怎么改的呢,他是将岳父的主攻,改成牵制、佯攻,将毛文龙的策应,改成主攻。也就是说,他们这次进军的目的,其实不是以熊廷弼为主,而是以毛文龙为主,意图就是夺回失地辽阳,进而偷袭盛京。他们的计划成功了,虽然没有夺下盛京,但却抛了努尔哈赤的坟冢,并狠狠打击了女真人的士气。唯一的遗憾是,被鞑子钻了一个空子,夺走了锦州。

女婿帮着把折子改完,模仿着老爷子的笔迹,签上名字,然后呈了上去。

再说皇太极兵围顺平县,连续攻了七天,七天下来,没有村进,每一拨攻击,都被打了下来。岳托,济尔哈朗都在劝说皇太极,不要在执着这一个小城和为阿敏报仇了,应该迅速扩大战果,朝北京开进。

当时皇太极却没有答应,他现在憋了一口恶气,一心想把顺平县给攻开。阿敏死在这里,这里还只是一座小县城,要是无法攻破城池,给阿敏报仇,士气受损是一方面,明朝内部其他的县城看到,会以为八旗勇士只会骑马,对于攻城是一点法子也没有,到时都争相效仿,拼死抵抗,我女真还怎么抢劫。

而且,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看出城内的明军守城所依仗的,只是火。当时现在,城内纵火的次数明显减少,想来火药和火油都不充裕了,只要自己再加上一把劲,再攻上两天,一定能将顺平县攻克。

在他的执意坚持下,岳托和济尔哈朗也无话可说,继续率军攻城。他们的方法还是老样子,驱赶大明百姓充当炮灰,对于这个方法,鞑子是屡试不爽。即便攻不上去,也能消耗不少城内的守城资源。

城内的情况,正如皇太极所料,火药和火油,就剩下最后一点了,顶多还能用个两三次,城内不少百姓的房子,也都拆了,用拆来的石头,向下猛砸。

这一天,皇太极一改往日只攻一两个城门的打法,下令四门一起发起攻击。南门和西门,还是老套路,驱赶百姓攻城,东门和北门,根本没有调百姓过去,只是让堵在那里的鞑子兵,直接发起进攻。因为,皇太极也担心,押解百姓过去的话,肯定会让城上有所准备,还不如打他们一个突然袭击,或许效果更好。

事实证明皇太极的这个做法是极为英明的,东门和北门突然发起进攻,果然令城上的守军措手不及。这些天来,皇太极一直在南门和西门发起进攻,有的时候,甚至白天黑夜轮流打,令守城的官兵是疲惫不堪。卢象升为缓解压力,从北门和东门抽调了一部分士兵,过来轮换。当时为了避免让北门和东门的敌人看出这边空虚,专门从城内征调了一部分百姓,换上官兵的衣服,帮忙在上面虚张声势。

结果鞑子兵这一打过来,正规军和百姓的差距立刻就显露出来了,鞑子扛着云梯,举着盾牌,向上攻击,普通百姓,放火铳不行,射箭也不行,顶多就是拿石头往下砸。原本这两个城门的火药和火油配发的就不多,因为另外两门吃紧,也先后调走了,没有火来阻拦敌人,光靠大石头和开水、滚油是不行的,几拨下来,烧水和烧油就跟不上节奏了,城墙实在太矮了,顶住了几轮石头,玩命的鞑子兵终于有冲上城池的了。

城上要都是正规军,起码能够爬上来的些许鞑子给灭掉,当时百姓就不同了,看到眼睛都红了的鞑子兵,吓得直哆嗦,被几刀砍下了,就杀出一块空档,掩护着鞑子兵陆续上城。

北门这边,冲上城池的鞑子兵越来越多,通禀的梅勒额真立刻派人向皇太极报信,请求增援,城内的守军也是马上向卢象升请求增援。

不过,都不用等皇太极和卢象升出兵增援,没过多一会,鞑子兵就已经基本上控制了北门,守城的百姓,被吓得是蜂拥而逃,使得正规军也立不住阵脚,跟着向城下逃窜。鞑子兵顺着楼梯下城,当他们想要打开城门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城门洞早被封死了,大石头、沙包,堆得是满满当当。

开不开城门,骑兵就无法进来,毕竟马是不会爬云梯的。城上只能继续掩护后续的官兵向城上冲。北门的鞑子兵,已经憋了好几天了,天天只是待命,养精蓄锐,今天终于有机会发挥,还不得狠狠的大杀一番。

他们上城之后,也不下城池了,顺着城墙,直接朝东门方向杀去。

东门那边,本来勉强能够守住,怎奈北门这边,先失守了,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