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中枢一木匠-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商量好的。

可他哪里知道,名单上都有谁,岳肃是一点也不知道。岳肃微微一笑,说道:“原来是为了这事,只是不知道吏部拟的官员都有谁,我想先行看看。”

“名单现在顾首辅手中。”方从哲的脸上也是微笑。

顾秉谦的脸上也挤出一丝笑容,将桌上的名单提了起来,等岳肃来取。心中却在冷笑,“真是能装模做样,难道上面有谁,你会不清楚么?”

岳肃走过去接过名单,然后走回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开始慢慢翻阅起来。

这种拟定官员的名单,是不允许光写名字的,还要写上籍贯、学历、工作经历。因为最后还要呈给皇上看,要是光有个名字,皇上一天哪知道那么多官员都是做什么的。

岳肃当官日短,当然也不太清楚这些官员都属于哪个党派,不过一看到如此详细的介绍,很快就了然。派往河南、直隶、山西的官员,籍贯大多是山东、湖广、浙江的,虽然也有一部分是其他地方的,但估『摸』着,也应该是依附三党的官员。派往山东的官员,虽说籍贯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京的官员,其中有言官,还有各部的主事、郎中什么的。

看完这些,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岳肃还能不明白么。不过他的脸上毫无表情,只是淡淡地说道:“吏部是怎么选得人呀,现在山东有教匪作『乱』,这个节骨眼派这么多言官过去当地方官,妥当么?起码要选一些知兵的过去才对,否则一旦遇到教匪攻城,如何抵御?”

岳肃这话一出口,简直大出顾秉谦所料,老家伙还以为岳肃假装看两眼,就会赞同,眼下既是如此,自己怎能不顺杆上。顾秉谦当即说道:“岳大人所言甚是,山东现有教匪作『乱』,剿匪才是当务之急。派往山东的官员,多是言官,毫不知兵,这个时候过去,岂不是派不上用处。”

方从哲冷眼旁观,见岳肃这么说,气的是暗自咬牙,心里想着,“岳肃啊岳肃,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我这是要铲除阉党在京的言官势力,你打岔什么?有熊廷弼出马,教匪必败,多那些言官不多,少那些言官不少,你到底打什么主意?”

随即,方从哲看向岳肃,淡淡地问道:“那不知岳大人以为,当派哪些官员补上山东的缺比较好呢?要知道,现从外省调派官员前往,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还不如派京城的官员。”

岳肃不紧不慢地说道:“方大人说的有理,我看就从直隶这边选能干的官员前去吧。这样,现在就传话到吏部,让王尚书过来议事,顺便将北直隶从三品以下官员的档案与候补进士的名册带来,咱们从中选拔可用之人。”

他是内阁大臣,东阁大学士,自然有权利调吏部尚书入阁议事。尤其是他现在的说法,对阉党一方十分有利,顾秉谦怎能不配合。“岳大人高见,来人啊,快去吏部请王尚书到此议事。记得告诉他,要将北直隶从三品以下官员的档案与候补进士的名册带来。”

顾秉谦一表态,另外两位阉党的阁臣也立刻说道:“岳大人高见。”

阉党一站到岳肃这边,方从哲也没了脾气,很明显的四比三,自己再说什么也没有用。而且,还有一点特别重要,那就是不管是魏公公也好,岳大人也罢,都是皇上最为信任的。一时间,方从哲仿佛感觉到一阵危机,那就是如果少了岳肃的支持,自己怕是连东林党都不如。

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只能站出来表示赞同岳肃。

很快,吏部尚书王洽来到内阁,同时还带来了北直隶从三品以下官员的档案与候补进士的名册。

没有什么废话,大家伙将档案一分,开始翻阅起来,寻找“合适”的人选。

都有谁合适,岳肃心中最为有数,要选的人,就是自己的门生。

文震孟,苏州吴县人,天启二年进士,翰林修撰;黄道周,漳州漳浦人,天启二年进士,翰林编撰;蒋德璟,泉州人,天启二年进士,翰林编修;张四知,沂州费县人,天启二年进士,翰林检讨;陈演,嘉定井研人,天启二年进士,翰林编修;卢象升,常州宜兴。天启二年进士,户部主事;方岳贡,襄阳谷城人,天启二年进士,户部主事;傅冠,南昌进贤,天启二年进士,翰林编修;倪元璐,绍兴上虞人,天启二年进士,翰林编修;徐石麒,浙江嘉兴人,天启二年进士,工部营缮主事;祁彪佳,绍兴山阴人,天启二年进士,候补官员;张国维,金华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候补官员;孙元化,苏州嘉定人,举人出身,兵部司务……

这一个个名字,全被岳肃记录下来,除孙元化外,皆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岳大人的门生。之所以将孙元化挑中,档案上有一项记载,专司火炮。

岳肃对历史不是十分了解,他并不知道,倘若没有他的出现,上面的这些人,在十年之后,同样会成为大明帝国的柱石,一半以上都当过内阁大臣。当然,也是参差不齐,有的是庸才,有的能臣,还有的是汉『奸』。但现在,岳大人是不知道的。

“就将这些人调往山东吧。”岳肃记录之后,出声说道。

别人还在装模做样,见岳大人说话,顾秉谦第一个说道:“不知岳大人挑中了哪些官员。”

岳肃毫不隐晦,直接将这些官员的履历逐个念了出来。当听完他的念读,不管是顾秉谦,还是方从哲一伙,马上明白了岳肃的用意。这是你岳大人有心培植实力,提拔自己的门生。

现在去山东赴任,虽说不是什么好差事,但也是分人的。新任的辽东经略是熊廷弼,岳肃保举的人过去,不但没有什么危险,而且跟着熊经略这种久经沙场的老手混,剿灭叛匪是迟早的,凯旋之后,行赏,哪个不沾些功劳。再以此加以提拔,日后都是前程远大。

第七十二章内阁选才

第七十二章内阁选才,到网址

第三卷第七十三章兵逼济南

更新时间:2012…6…237:04:56本章字数:4711

第七十三章兵『逼』济南

岳肃的心思,内阁诸臣都是明白的,可一个个都不好表示反对。方从哲不想因此和岳肃起冲突,这样一来,还拿什么跟阉党斗,别看魏公公现在惹不起岳大人,但对付自己,应该还是有把握的。顾秉谦同样不敢,你要说不同意,那也行,就按照吏部呈上来的办理吧,把你下面的那些言官全都打发到山东去。岳大人保举的人,到山东能有好出路,你顾大人的手下,到了山东地方之后,估计整天都得提心吊胆,担心教匪打到门上。

所以,这一次,内阁空前地达成一致,赞成岳肃的提议。

吏部这边报上的是前往山东的文职官员,内阁核准之后,送到司礼监,转呈皇上批示。很快,兵部那边也将派往山东的武将人选送来过来,其中包括总兵、副将、参将。

对于新任山东总兵,内阁分歧很大,在争执难解的情况下,又得请岳肃出面决定人选。谁也没有想到,岳大人又做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让原山东总兵程来茂复职,戴罪立功。可以说,这是一个最为英明的决定。

眼下北京城里能打仗的武将,是没有几个,有资历能担当总兵的,没有真没事,有本事的又没有资历。岳肃琢磨来琢磨去,还是觉得程来茂最合适,他对山东熟悉,而且又是戴罪之身,为保『性』命,必然竭力而战。

让程来茂复职,阉党当然没有意见,方从哲也不好说什么,也只能这样定了。

至于分守参将的人选,岳肃做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建议,提拔六扇门总捕头邢鹰出任。六扇门总捕头一职,不过是六品官,参将是三品,这一下子就提了六级,而且,等到战事结束,行赏,起码也能升个副将干干,这简直是大大的提携。

因为是参将,又是岳肃保举的,大家也没有意见。确定之后,联名报给皇上。

重新填补官吏,这是眼下一等一的大事,到了朱木匠那里,马上得到批复——准。

事态紧急,当然没有时间让那些调往山东的官员做太多准备,略做收拾,第二天领了官凭便行上任。不过他们还是比较聪明的,没有单人上路,而是跟着熊廷弼的大军一起出发。熊经略在皇上那里领了王命旗牌,率军三万直发山东。

与此同时,教匪大军正朝济南靠拢,很快便可抵达。

“头,教匪快要打来了,咱们快点撤吧。”

济南城中的一所大宅院中,六十多名黑袍人集中在一间大厅之内,在他们对面,站着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这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杨河。杨河扫视了一眼对面的一众黑袍人,说道:“我等隶属东厂,专责监视山东一带的官民动向,守土之责虽不在你我之身,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眼下济南城中缺兵少将,赵巡抚独撑危局,我等若是在此刻离去,他便再无帮手。这样吧,我也不强留尔等,愿逃回北京的,可现在离去,杨某绝不强留。我意已决,愿登上城楼,助赵大人共御教匪。倘杨某侥幸不死,咱们北京再见!”

“大人……”

到东厂当特务的,也不是说都是些社会闲散人员、流氓无赖,大多都是军户出身,和杨河相处日久,对他的豪气甚是佩服。眼下杨当头都这么说了,有谁还好意思走,马上有人单膝跪地,大声说道:“愿随大人为国守土!”

只要有一个喊的,其他的人就不便再行退缩,很快,厅内所有黑袍人全部跪倒,“我等愿随大人为国守土!”……

“弟兄们,快快起来!”杨河上前一步,将一名番子搀起,随即说道:“我杨河没看错人,弟兄们皆是忠肝义胆。现下教匪即将兵临济南,赵巡抚怕是已经上城,组织军民抵御,我等现在立刻前去与他汇合。”

“是,大人!”

作为东厂的番子,自然各个有马,众人出了大厅,在马厩牵出坐骑,飞马出院,前往东门。

教匪快要打来的消息,早已传遍大街小巷,百姓们惶恐不按,好在巡抚赵彦也非等闲之人,派遣差役、兵卒安抚百姓,维持秩序。同时城门,吩咐不管何人,倘无巡抚行辕大令,断不可放出城去。

杨河他们的宅子距北门较近,这也是因为京师在北,有什么事,出城送信方便。他率人打算直奔东门,那是教匪大军赶来的方向,可出门没走几步,就看到无数百姓扶老携幼朝这边赶来,由于人数较多,马都跑不起来。

北门封闭的消息,杨河也有耳闻,不过东厂腰牌所至,天下谁人敢拦。见百姓都向这边赶,杨河纳闷起来,翻身下马,截住一个青年,大声问道:“城门不都已经关了吗?你们朝这边跑做什么?还不老实回家待着。”

青年见杨河是骑马的,而且边上还有一群和他同样服饰的人,别看不识身份,也能猜到是大有来头的,吓得战战兢兢地说道:“我们听说,监军老爷去了北门,想来是要从那边出城。教匪马上要打来了,我们也不想在这等死,所以想趁监军老爷出城的当口,跟着逃出去。”

“大敌当前,他还敢跑!”听完此言,杨河大怒,飞身上马,一转马头,大声说道:“跟我去北门!”

往北门走的路上,四下可看到往那里聚拢的百姓,马队跑不起来,杨河心下着急,忍不住抡开马鞭,朝行人抽打,一边打还一边大喊:“我们是东厂缉缇,尔等全部散开道路!”

东厂的名头,再加上马鞭,沿途的百姓吓得连忙躲闪,但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断定,这些东厂的番子,也是赶着出城逃命的。

杨河带人快马赶到北门,此刻的北门是『乱』作一团,外围是扶老携幼的百姓,城头和城门处有官兵把守,而在中央,传出尖锐的喊声,“都不要命了么,咱家的山东监军,快点把城门给我打开,否则的话,休怪咱家对你们不客气!”

“公公,不是小的不给您开门,实在是巡抚大人下了死令,说没有巡抚大令,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出城。而且公公您也看到了,在您后面还有那么多百姓,城门要是一开,他们还不得一拥而出,到时巡抚大人追究下来,小的实在吃罪不起啊……”守城的千总可怜巴巴地说道。

“咱家现在还管得了那些,叫你看门,你就给我开门。告诉你,即便是赵彦见了我,也得给咱家我规规矩矩的,更何况是你!我数三声,你赶紧给你打开,若还是不开,莫要怪我带人打出去了!”那太监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骑马在外圈的杨河听的清楚,他晓得事态的严重,要是周边没有百姓,监军太监单独出逃,也算不得什么,可眼下这么多百姓围观,朝廷监军率先逃离,势必影响士气,百姓们也会争相跟着逃走,教匪即刻就到,一旦听闻,从北门攻城,那可如何是好。

想到这里,杨河抡起皮鞭向前抽去,大声喊道:“让开、让开!”

几马鞭下去,挡在前面的百姓纷纷散开,转头观看,见是这么多骑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