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事如易+番外 作者:三月果(起点vip2015-02-19正文完结)-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兆苗在楼梯拐角探头探脑,见楼下没什么人,对余舒一招手,两人兔子一样钻出了载道楼。 
   
  那正站在书架下整理卷轴的驼背老叟扭过头,看了一眼两人跑出去的大门,一双老眼昏花呆滞,咳咳了两声。 
   
  *** 
   
  二楼上,只剩下纪星璇和赵柳儿两人,她们把丰顺年间的卷子翻了个遍,都没有找到要找的东西。 
   
  赵柳儿咬着手指碎碎念叨:“怎么回事啊,师父明明是说,云华易子当年大衍考的那一份卷子就夹在丰顺年间,难道是我听错了?” 
   
  纪星璇并未吱声,看着罗列在书柜上的一摞卷册,稍加思索,便又一本本寻着标有年月的签头细数,这一统计,便发现了问题—— 
   
  “少了第十八年的卷宗。” 
   
  “啊?少了一卷?”赵柳儿急忙凑上来看。 
   
  纪星璇将手中卷册递与她,踮起脚环顾四周,视线落在不远处地毯上的一处褶皱,脸色忽变,大步朝着楼梯走去。 
   
  “诶,你上哪儿啊,不找了吗?”赵柳儿在她身后叫道,见纪星璇不应声,只好胡乱将卷宗塞进书柜里,小跑着追上她。 
   
  两人下了二楼,纪星璇站在楼梯上,环视楼下,寻见了正在整理书籍的老人背影,三两步并作下楼,疾步上前: 
   
  “秦伯,刚才可有什么人到载道楼来过,上了二楼?” 
   
  老叟慢悠悠转过身,两只浑浊的眼睛似已看不清楚人,掀着眼皮,仔细瞅了瞅纪星璇,歪过头,一手搭在耳朵上,大声问道: 
   
  “你说什么啊?” 
   
  纪星璇低下头,声音放慢了些,提高了些:“我是问您,刚才有没有人上过二楼?” 
  老叟这回听到了,“哦”了一声,慢腾腾地回道: 
   
  “。。。没有。” 
   
  说罢,咳咳两声,就又转身去干活。 
   
  赵柳儿拉拉纪星璇的手臂,紧张兮兮地问道:“到底怎么啦?” 
   
  纪星璇沉声道: 
   
  “那份卷子,应该是被人先一步取走了。” 
   
  “啊?!” 
   
  *** 
   
  冯兆苗领着余舒,跑出载道楼老远才停下来,拍着胸口喘气道: 
   
  “好险、好险,要是被臭丫头看见我,还不倒了大霉,我就说早晨起来怎么眼皮一直跳呢。” 
   
  余舒也扶着栏杆歇脚,回过头看着那湖边设立的藏书楼方向,目光若有所思地闪动,心中是疑非疑,是惑非惑。 
   
  除非是她眼花,要不然这世上还有一块一模一样的石头,否则刚才她看到的那一颗,必是景尘当时送给她的黄霜石了。 
   
  但是它怎么会落到了纪星璇的手上?难道是自己在义阳城遗失后,被她捡了去吗? 
   
  这么说也不是不无可能,仔细回想,她遗失黄霜石那几天,余小修还往纪家去过,好像是听说纪星璇从京城回家来了,日子大差不差。 
   
  可是,怎么就会这么好死不活地让她给捡到了! 
   
  余舒百般郁卒,瞧瞧人家这运气,再瞧瞧她的,人家是随随便便就捡了宝贝,她倒好,连当初得的是什么东西都不清楚,就给稀里糊涂地弄丢了。 
   
  现在可好,叫她怎么把黄霜石重新要回来? 
   
  直接找上纪星璇,和她讲明白,说“你捡了我的东西,现在还给我吧”,这样十有八九是行不通,她长有眼睛,单看纪星璇用红绳子穿了那颗珠子,并且随身戴着,就知道她是个识货的,就算不知道黄霜石的来历也知道那是好东西,若不然堂堂易学纪家四小姐,怎么会胡乱带个小石子在身上。 
   
  怕就怕她识货,这世道上拾金不昧的人能有几个,就算是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纪小姐万一是个品性高洁的,宁肯物归原主,自己也没法子证明那石头就是她丢的啊。 
   
  再说,前不久纪星璇找她讨教六爻断法,她还耍弄了人家一回,谁知道这纪四是不是同她一样小心眼爱记仇,不借机刁难她就是好的了,还给她,做她的大头梦去吧! 
   
  冯兆苗看着余舒一个人在那儿摇头又叹气的,还以为她是在可惜不能多看几卷考题,便安慰道: 
   
  “没事儿,你明天再过来,我还带你进去。” 
   
  余舒听了这话,心思一动,问道:“这不保险,万一再遇上今天这样的情况,还不够吓人的,不能你在书楼里取几份卷宗,带出来给我借阅吗?” 
   
  冯兆苗想也不想便把头一摇,“那怎么能行,你有所不知,太史书苑里的藏书是绝对不许外带的,连楼子都不能出,一旦被抓住了,这学就别想呆了,不然我还费周折带你溜进来干嘛,直接把那些卷宗找出去给你看就是了。” 
   
  “原来是这样,”余舒了然地点点头,心想这太史书苑的规矩还挺大,难怪偌大一座书楼无人看管,只一个老头打扫,不怕人偷书,原是因为有这么严厉的处罚在,只要偷一本书被发现就要退学,这可真够呛的。 
   
  “咱们走吧,睿哥说不定已经在外面等你了。” 
   
  “好。” 
   
  跑到这里,离大门没多远,冯兆苗将余舒送出去,薛睿还没到,正巧冯兆苗遇见了熟人,被人拉扯着去喝酒,余舒看这小孩儿面色犹豫,就知道他想同人去玩儿,便主动提出让他先走,约好了明天早上再来。 
   
  冯兆苗一走,余舒没有一个人在这冷风天里站在门口傻等,而是上了对面的茶楼,午饭没吃,这会儿觉得饿了,要了一壶热茶和点心,伸手去怀里掏钱袋子的时候,却摸到了一卷纸。
   
  她赶忙掏出来一看,然是她在书楼里顺手塞进怀里的一本卷宗,因冬天衣裳穿得厚,出来竟把这事儿给忘了。 

  “唉!”余舒伸手拍了下额头,盯着桌上的卷册发难,冯兆苗同人走了,她一个人又进不去太史书苑,这棘手的东西只好明天再还回去了。



    第205章    一张卷子

    余舒在茶楼坐了一刻左右,薛睿的马车便在街上露头,她放碎银子,跑下楼上了他的马车,车里还是薛睿一个人。

    “怎么样,有无所获?”薛睿问道。

    “嗯,能看到历年考题,我把握又多了几分,同冯公子说好了明日再来,”余舒点点头,没有将怀里那册卷宗的事告诉他,心想着明天再来偷偷塞回去。

    薛睿道:“我明日白天有公事,不能陪你,派顶轿子到城南去接你。”

    “不用这么麻烦,我自己来就是了,我认得路认得人,你还怕我走丢了不成,”余舒看着薛睿,忽然发现他身上衣服换了,她分明记得他早上穿的是一条水墨底子的,这会儿却成了一件青蓝色的礻彡,腰间那条明晃晃的银钩带也换成了黑色的革带。

    便指指他身上,调侃道:“你这一天两三套的换,也不嫌麻烦吗?”

    薛睿低头看看身上,清了清嗓子,若无其事地解释道:“早上那件脏了,只好又回家一趟。”

    说着一边执起茶壶,倒了杯水递给她,转移了话题:“尝尝,是上回你夸过的茶叶,我带了一包出来,待会儿你拿回去喝。”

    “好,”余舒不知那茶叶金贵,应声后接过茶杯,小啜两口,却鼻尖地嗅到一小股异于茶香的清雅香气,怪怪的不是味儿,又啜一口,闻闻气味,便发现这异香不是茶味,而是杯子上沾的味道,换句话说,是薛睿手上的味道。

    她慢饮着茶水,抬眼悄悄打量薛睿,不难发现,他不只是衣裳换了,发髻也似重新梳理过,那对簪扣不是白天见到的样式。

    垂下眼;余舒的嘴角在杯子后面轻撇了一下。
。。。

    余舒回到家中,余小修和景尘都在,她考虑过后,觉得有必要告诉景尘她今天见到黄霜石的事;于是就趁着做晚饭的时候,把余小修支到厨房里生火烧水,拉了景尘回屋,关上门,一转身冲他伸出两根食指:

   “景尘,现在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你要先听哪个?”

    景尘看看她两手仲出的食指,抬手指了指左边,“好的。”

    余舒收起那根手指,笑嘻嘻道:“我找到你送我那颗挡厄石在哪儿了。”

    景尘先是惊讶,却没急着打听下落,而是伸手指了指她还在竖着的右手食指:“那坏的呢?”

    余舒脸顿时垮下来:“那石头在别人手里,人家不一定还给咱们。”

    景尘道:“在谁手里?”

    “你不认识,”余舒两手抱臂;背靠着门板,声音发愁道:“我看对方应该是认得你那挡厄石是个好东西,才随身带着;只是我同那人有些矛盾,真去讨要,她八成不会归还,得想想办法。”

    “还有这样的人么,”景尘皱眉,“那该如何是好?”

    “你问谁呢,”余舒失笑,看看他正经的模样,忍不住逗他,拉拉他宽大的袖摆;愁眉苦脸地道:

    “你上回不是还同我说,要我有什么麻烦事就告诉你吗,还说会帮我出主意,那你现在就替我分忧解劳,想想怎么把挡厄石讨要回来吧。”

    闻言,景尘眼神一变;点点头,正色道:“那你别急,我来想想。〃

    “好。”余舒低头偷笑,倒是真好奇他会想出什么办法来。

    景尘并没思考多久,便有了主意:

    “你将那人约出来,讲明之后,他若不肯归还,我便出手将挡厄石抢回来。”

     〃。。。。。。〃

    “不好吗?”

    余舒眼角一抽,这馊主意,哪儿好了:“这是抢劫,被人家告官,我们是要蹲牢房的。”

    景尘道:“本来就是我们的,物归原主罢了。”

    余舒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是空口白话,得要有人信啊,今天我们跑到别人面前,说那石头是我们的,向人家讨要。明天再有人跑到我们面前,说那石头是他的,我们也要给人家吗?”

    景尘想想,确是这个道理,神情略显沮丧。

    余舒拍拍他臂膀,安慰道:“没事儿,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先吃饭,反正现在是知道挡厄石在哪儿了,总比一无所知要好。”

    “嗯。”

。。。

    晚上吃过饭,余舒烧了半锅热水把碗刷干净,早早洗漱后,便一头钻进屋里,拿出今天无意从太史书苑藏书楼夹带出来的考题卷宗,继续翻看。

    左右一时半会儿想不到法子讨回黄霜石,先做别的正经事要紧。

    这每一年大衍考的卷宗,都有六科题目,有时是笔试,正如易理一科巅辩证,而有时是考时试,正如面相一科会选二十人让考生相面,应题作答。

    卷上不光记载着当时题目,还附赠一份学生卷子,笔迹不一,卷子上有朱笔勾圈,一个“中”字,显然,这卷子的主人即便不是每科三甲,也定在百元之内。

    她现在手上这份卷宗,是丰顺十八年的卷子,算一算,历过两朝皇帝,已相去将近四十年,难怪纸张薄薄的蜡黄一片,有些地方都模糊了。

    一册卷宗,统共就有二三十页,易理的部分,余舒只是大略扫了几眼,便翻过去,直接跳到她感兴趣的算学一科,仔细阅读。

    这份考题出的相当有水准,难度虽然是比不上几百年后的高考程度,可胜在题目整体水平均衡不倚,二十道题,竟然没有一道是放水送分儿的,有几道的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就是余舒来做这份卷子,没有一两个时辰的工夫,那也绝对完不成,这还是在不计算准确程度的情况下。

    “不愧是大衍试啊。”余舒先后看了几个年份的卷宗,心知不易,不由生出这样的感慨。

    不过也有让她偷着乐的地方,这算学一科的考题,似乎并不用将解题过程写在卷子上,因为她看过几张学生考卷,都只写了结果,如此正合了她的心意,不然她还真怕写上解题过程,被阅卷的考官误认为是胡写乱画。

    余舒心想着待会儿把这几道题目做做看,手一翻到下一页,见是星象一科的卷子,就留了心。

    这一科目她是必会考的,想当初在义阳城,青铮道人手把手教她辨认三恒、四象、二十八星宿,每晚上地观星,脖子天天抽筋,总不能白瞎了那番苦工,就算大衍试藏龙卧虎,能人辈出,考进百名的机会不高,她也要一试。

    这丰顺十八年的星象科考的是时试,卷宗上记载,腊月十五日夜,七百三十九名考生聚在东华亭观星,录星闻事一个时辰,并有司天监下斗星司的一十八名官员同时观星录事,以其为准,之后挑选出录最多,而事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