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隋-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他终究还是难逃一死,不过这样也好,作为一个武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归宿了。

在弥留的最后一刻,于仲文没有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也没有去想杨侗。他想到的只是如果杨玄感没有造反的话,那么最后那个第一个造反的人会不会是郭孝恪。

“恨不能晚生五十年,与你一较高下。”随着刺穿胸膛的马槊,于仲文口中低喃的自语声也嘎然而止。

下马砍下于仲文的脑袋后,单雄信才一阵晕眩,差点一头栽倒在地上。索性身边的亲兵及时架住了他。才没有让他倒下。

于仲文一死,他手下的兵马很快便崩溃了,在瓦岗军士兵的追杀下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四处逃窜,中军点将台,当李密看到于仲文的人头时。脸上却是露出了几丝伤感之色,如果不是杨广要压制关陇世族,他或许未必会和杨玄感造反,而是会成为大隋的忠臣,但是现在他将亲手葬送他本该守护的王朝。

哦江帝陵,杨侗迟迟没有等到于仲文派人送来的消息,宗庙大殿内。当杨侗听到原本在帝陵外等候的一万瓦岗军轻易地突破了禁军的包围。朝帝陵杀来时,他知道于仲文完了,他也完了,大隋也完了。

压抑的大殿里,呆呆站着的杨侗忽地抬起了头,他的目光如同森冷的刀锋一样扫过了那些惊慌失措的大臣。他知道这些人里,有人早就投靠了李密,或者是和李密暗通款曲。

在一众大臣惊愕的目光中,杨侗一寸一寸地拔出了腰间的天子剑,他虽然输给了李密,可是他也不会让李密好过,这满殿的大臣,他一咋。都不会放过,他要李密得到的是一座空着的皇宫,没有了这些大臣,他要看看李密如何办。

“诸位臣工,先帝下陵,你们便和联一起为先帝殉葬吧。”这时殿外的禁军士兵,再次传来了瓦岗军杀进来的消息,看着想要逃走的满殿大臣,杨侗声音阴沉,带来的心腹禁军士兵更是守住了殿门。

“杀,一个不留。”杨侗像是疯子一样喊了起来,自己更是持剑砍向了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大臣。

“皇上疯了。”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不甘就这样束手待毙的大臣们奋起反抗,尤其是那些武将和武散官。更是和那些禁军士兵拼起了命。没人想陪杨侗一起死,改朝换代,只要他们更弦易张,他们依然会有现在的权势,保住自己的家业,就像他们过去的先祖一样,在南北朝的乱世里,如同随风而倒的野草那样生存。

第二百八十二章魏征和长孙无忌的分歧

具罗西尖潢关。李密攻破涤阳,中原易孝。天下惊动

涿郡城内,原本的临朔宫被改成了汉王行宫,南宫官衙如今已经成了郭孝恪的军政大本营,虽然裴仁基和虞世基前往山东未有消息传毋,但是东都的一连串变故,却也是叫郭孝恪始料未及。

历史上,李密虽然在大海寺袭杀张须陀,打下洛口等粮仓。占据瓦岗,但是始终没有争霸天下的立足之地,而且客占主位,夺了翟让的基业也让他难以真正控制住瓦岗塞那群骄兵悍将。

但是现在则不同,自杨玄感起兵造反北上,李密就带兵南下中原,转战三年,声名是各路义军之首,而且又有祖君彦,王伯当,单雄信为其心腹爪牙,如今打下洛阳,可以称得上是飞龙在天,大势已成。

临朔宫,后殿之内,魏征,长孙无忌,裴世矩,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一众汉王府的心腹谋臣武将俱是到齐,这几日涿郡城内可谓是家家张灯结彩,庆贺两个王妃生子。

两位世子的平安出生人对于汉王府的众人来说乃是天命在汉,就连王远知这个道门大宗师也是亲自道贺。更是为两位世子取名为郭昌,郭兴,寓意昌盛兴隆。

虽然李密夺取东都洛阳,但是对于长孙无忌等人来说,局势并不算坏。起码李渊已占关中,要是洛阳太弱,恐怕无人能挡李渊。

“这是缓骑派人送回来的军报。”郭孝恪到后,却是让身边的苏吉利将宫内秘书监抄写的军报送到了众人手里,洛阳如今的情形比他们想得复杂得多。

拿到军报,魏征,李靖,长孙无忌等人看过一页之后,都是不由愣住了,先前缓骑派人送消息回来,他们只是以为李密在洛阳城内发动宫变。可是哪里想得到竟然是杨侗率先下算借着杨广大葬的机会除去李密,反被李密识破,最后于仲文中计,大军在洛阳城外为李密大败。不过杨侗死前也是够狠,直接杀光了随行的满朝文武大臣,留给李密的只是一个清光干净的朝廷。

“看起来李密也吃了个闷亏。”长孙无忌第一个笑了起来杨侗杀光满朝文武这件事情,不管怎么传,到最后都会算到李密的头上,如今李密虽然得了洛阳,恐怕也是焦头烂额。

听到长孙无忌的笑语,其他人也是笑了起来,李密是当世枭雄,能见到他吃瘪,也是件叫人觉得惬意的事情。

“李密占洛阳,李渊据关中,如今天下大势已经明朗,江南之地,我那故交张仲坚到有了化蛇成龙之势。”郭孝恪朗声说道,因为北府军的存在和他的缘故,原本的历史轨迹已然彻底改变,本来应该搅乱天下数年的小股割据势力根本没有崛起的机会就烟消云散,只有江南之地。仍旧是个纷乱之局,不过有张仲坚这条强龙,恐怕用不了多久,江南的局势亦是会明朗起来。

“王爷,李密如今占据洛阳,当在其安抚东都兵马之前,拿下河北和山东。”魏征开了口,现在北府军已经南下,正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天下人口十有六七在关中,中原,幽辽之地固然兵强马壮,但是争天下到最后拼的还是钱粮,战国之世,秦国之所以能吞并山东六国。乃是商鞍变法之后,秦国行耕战之策,从根本上压倒了山东六国。

魏征开口之后,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齐声附和了起来,如今北府军虽强,可是自成军以来,旋韪而战。没有停下过片刻,过去杨广在时。尚能得天下之物力补给,但如今江南漕运已断,李渊,李密又占据关中,中原,眼下当务之急乃是取的河北,山东,然后修养生息,以待时机。郭孝恪心中自然清楚如今自己麾下的军队已经达到了一个极限,虽然士兵的斗志依然旺盛,但是连续数年不停地征战,再加上从去年开始隋室已经实际上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他再也无法得到来自洛阳方面的补给物资,现在北府军的后勤已经无法再支持大规模地作战了,是时候需要他做出一点改变了。

郭孝恪让苏吉利把自己写好的一叠文书发了下去,他其实并不太懂这个时代具体的政务操作,但是他也不需要去懂,他只需要做好自己的计发,交给魏征他们去实施就好。

当然郭孝恪拥有的知识和经验足以让他能写出足够多的东西让魏征。长孙无忌,裴世矩,房玄龄。杜如晦他们来选择最契合这个时代的措施。

看着文书上并不算太好的字迹。裴世矩他们并没有丝毫的轻视,谁都知道郭孝恪这位自家王爷出身并不算太好,如今能写出这工整的字迹已是常人所不能,更何况他们更在意的是上面的内容。

郭孝恪所写的文书上写了关于均田制,摊丁入亩,唐宋明清的官制和各种税赋制度,其中有些详细。有些只有只言片语,毕竟这三年里他大半时间都在打仗,闲暇的时间不凹曰混姗旬书晒)小说齐伞几…不练武就是专研段文振留给他的兵书战策。等到他想机骡与这些东西时,有些已经记得不太全。

长孙无忌心中越看越惊,他从来没想到王爷胸中竟有如此经天纬地之才,那文书上所记载的很多有关官制,科举,税赋,田毒,户籍等等。都是非得浸淫数十年才能有的心得。

不止是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也是看得入神,这文书上很多记载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是以前从来想都没有想过的。

郭孝恪在文书上不仅写了古代的各种制度,甚至还写了有关计划经济之类的东西,他自问自己没有那个才智可以来决定这个国家,而不出半点差错,所以他需要魏征他们来根据他写的这些东西,找出一条最合适的路。郭孝恪治下,可以说是世家门阀最老实的,不仅仅是因为北府军的威慑力,同时也是郭孝恪实际上在开放科举的同时,也让那些选择支持自己的山东高门得以进入他治下各个州县任官。

毫无疑问,限制世家门阀继续获得在过去自汉末之后所拥有的权势是郭孝恪绝不会更改的主张!而此时在大殿内的魏征等人,也都早就认同了这一点,叛出关陇世族的长孙无忌和魏征一样,都算得上是寒门,而裴世矩虽然是成名已久的世族名臣。可是他和选择投靠郭孝恪的隋室旧臣实际上失去了各自家族在地方上的根基,而如同房玄龄,杜如晦虽是山东世族出身,但是亦非高门大阀。

郭孝恪坐在那里,不发一言,看着魏征他们就着治下各州县将要采用何种田亩以及赋税户口制度,始终沉默着,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裴世矩,温彦博等人之间其实代表了各个阶层不同的声音和想法,他们之间的争吵和妥协足以揉合那些制度,找出一条合适的路出来。

李靖虽然同样列坐其间,可是他并没有掺和到这些国家大事的争论中去,尽管北府军在王爷心中分量最重,可是北府军的各种军纪铁律都能看出王爷并不喜欢军队干政,甚至有意让军队的将领不能参与到各种国事政务中,军队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是专心打仗,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在文书的后面,有一份关于北府军扩建的详细计划,对李靖来说。前面那些什么官制,田亩!赋税,户籍之类只是王爷随手而写,只有关于军队这一块,才是王爷真正花了心血的。

王爷推崇秦汉法家治军,在北府军中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因此军中法家的信徒也不少,而且法家和兵家往往相连,李靖自己虽然算是兵家,可他同样推崇法家。

北府军目前分为前后左中右五个军,只是暂时的划分而已,李靖相信只要河北和山东一拿下,北府军立亥就会大动筋骨,原本就是当作军官培养的那些老兵恐怕会有一半以上分派到各地组建新军。

秦汉时的征兵制度将在被控制的各州县恢复,李靖毫不怀疑那个在五年内建立一支三十万人军队的计划,那不是过去的府兵可以比较的。那是一支真正的军团。

李靖翻着一页又一页,试图找出计划里的缺漏之处,但是当他看完以后,发现王爷在军队的计划上几乎做到了完美,他和其他同僚只需要按照这份计戈小去做就行了,虽然有些气馁,不过李靖依然有种跃跃欲试的**,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实施这个扩军计划,三十万只是一个开始。随着以后和李密,李诽争夺天下。三十万军队将扩大到六十万,直到最后夺取天下以后,整个国家要保持一百万的常备军,以便继续向外扩张。

一个疯狂的计发。需要文官方面无间的配合。否则将会天折,李靖最后放下手里的文书时这样想到。虽然杨广时代,曾经成功地组织起了史无前例的百万大军,用来进攻辽东。但是最后证明那种百万大军根本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威力,最后导致九军在百济境内不战自败。

和李靖一样,裴仁基,徐世绩这些武将一个个都是眼睛放光,他们并不在乎魏征他们争吵的到底该如何给那些百姓分配田地,如何征收赋税。如何鼓励工商,如何开办学堂,他们只知道随着这个计划的实施,他们能带更多的士兵,打更多的仗。获取更大的武勋。

看到魏征他们还是没有争出个切实可行的方案,郭孝恪没有再待下去。他把这座大殿让给了魏征他们那些文臣继续干他们的活,他就像个不负责任的农夫,只管把种子扔进田里,然后问魏征他们要收成。其他的事情不在他的考虑之内。

李靖,徐世绩等一票将领同样离开了争论越来越激烈的大殿那些文官之间的争吵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他们现在唯一在乎的就是那个扩军计划。

大殿外的广场上,忙碌的内侍太监们正匆忙地将杨广时代工部尚书宇文怕最后所建造的巨大沙盘给拼接起来。实际上他们现在所拼接的沙盘

弈旬书晒细凹姗)不一样的体蛤凡)公愤亲弄督造的沙盘的放大版本,涿郡城内。那此御营的出饥花了三个月时间仿造出来的。

杨广死后,对郭孝恪来说,原本跟随宇文化及一起叛乱的御营人马里那些从全国各地搜罗的能工巧匠是最大的一笔财富,或许魏征。长孙无忌他们并不会轻视这些匠人,可也不会太把他们当回事,尽管死去的前工部尚书是天下闻名的建筑宗师。喜欢那些奇淫巧技,但是在同时代其他大臣的印象里,也只是个喜欢摆弄各种奇怪玩意的人罢了。看着几乎占据了整个庞大广场的巨大沙盘,虽然早已习惯使用沙盘的李靖等人还是吃了一大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