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兵种合成军队演习-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恢复对基辅的进攻。为防止“红军”预备队靠近,从9月l4月晨起向勃罗瓦雷地域空投空降群。“红军”前线部队司令决定把第45机械化军交第3集团军指挥,并在9月15日击破已突至伊尔品河一线的“蓝军”集群,之后,令第45机械化军协同第6集团军展开进攻。双方的行动是:9月14日全天至深夜,“蓝军”完成了变更部署和强渡伊尔品河的准备工作,“红军”则一面继续防御,一面准备转入反攻。从9月I5日晨起,“蓝军”利用自己的优势兵力,逐渐把敌人从伊尔品河岸压向东方,并于9时30分占领别尔戈罗德卡地域。这时,“红军”第101步兵师渡过伊尔品河,向北转入进攻,并迂回到“蓝军”第24步兵师翼倒。第9骑兵师和配属的第43步兵师也对“蓝军”第2骑兵军展开攻势。“红军”第45机械化军渡过伊尔品河,并在涅格拉希以西展开突击。于是,“蓝军”第5集团军布翼的形势突变,第17步兵军面临被歼危险。

在这种情况下,“蓝军”第5集团军司令决定;第17步兵军停止对基辅的进攻,固守伊尔品河各渡口,第17步兵军主力在古罗夫至希纳、累昌卡、涅格拉希、穆济奇一线,面向西转人防御并固守至第18步兵军到达为止,第2骑兵军在沃尔泽尔别墅(不含)、古罗夫希纳、米拉亚地域集中,准备突击敌摩托机械化部队的翼侧。“蓝军”第45机械化军军长决定:以第135工兵旅掩护左翼以防止“蓝军”第2骑兵军的进攻,以主力(第133和第134机械化旅)打击位于伊尔品河西岸的“蓝军”第24和第44步兵师。但是,“蓝军”第2骑兵军抢先展开了突击,第45机械化军军长不得不调回生力军进行抗击。

战斗行动推演就此结束。9月15日下午,向全体参演部队宣布解除战斗警报。

总之,通过这场有各兵种大量部队参加的大规模的大演习,全面演练了纵深战斗和战役。大演习表明,总的来说,部队在短期内非常顺利地掌握了许多新式武器和技术装备。部队在大演习中的行动都是事先计划好的,但总的来说,大演习的总导演还是力图顾及到双方特别是下层的决心和行动。工农红军副参谋长列维切夫在给这一次大演习写的评语中指出:“尽管大演习前后两个阶段的行动是事先同演习双方仔细研究过的,双方的基本决心也是彼此公开的,但在大演习中仍给双方从连到团留有主动行动的充分余地,实施机动的自由使双方能够很好判断首长的意图和部队的行动。”1936年,白俄罗军区举行的大演习也以参加演习的技术装备的数量之多而称著。这次大演习的总导演是军区司令员乌博列维奇。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和白俄罗斯党政领导人以及外国军事代表团作为客人应邀观看了大演习。参加大演习的有庞大的坦克兵团,机械化兵团和航空兵团,步兵兵团、骑兵兵团、炮兵和空降部队,其中约有8个坦克旅和1个空降旅,总共1300多辆坦克、632架飞机,2276台各种车辆。

大演习的准备工作是在复杂的条件下进行的。当时,在军区刚刚部署一批新的兵团和部队,正在对大多数步兵师、全部骑兵师,机械化旅和航空兵团与部队进行改编,几乎各兵种都在改装新式技术装备。大演习开始前,进行了从连到师各种规模的战术演习,各军举行了四日冬季大演习。民兵部队的干部进行了多日冬季机动集训。部队指挥人员进行了大量作业。各司令部进行了军事导演和首长司令部演习。在大演习中,演练了以下重要的新课目:集团军战役中的遭遇战,冲击并突破防御地带,后续梯队发展战果;消灭机场上敌航空兵的空中战役;空降兵机降;集团军突击群对突入之敌实施反突击并将其包围。

1937年9月,在外高加索军区举行的军区大演习中,演练了山地条件下的战斗和战役。在这次大演习中着重演练了夜间行动以及后勤供应、物质技术保障和医疗保障等。参加大演习的除正规部队外,还有应召的预备役战斗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队。从许多演习和大演习的情况可以看出,演习双方的兵力编成取决于演习和大演习的规模、课目和训练目的。在演练遭遇战斗时,双方兵力大致相等。在演练进攻和防御时,攻方的兵力通常大于防方的兵力。例如,攻方如为一个师,防方就是一个团。并且,双方都是按照苏军的组织方式和战术行动。在单方演习中,战术情况是根据外军分队和部队的战术设置的。参演部队和指挥员在大演习中拥有主动权,能够按照自己的决心行动。他们在战术上表现出的独立性有着巨大的意义。总的来说,大演习促进了兵团和部队的协调—致,检验和制定了战斗和战役的准备与实施的新方法。为了评定部队的行动和使演习接近于实战,制定了一整套调理机关组织方法。

众所周知,俄军和大多数国家的军队只有部队调理员,而这是有缺陷的,因为在双方发生冲突时他们很难在互相之间协调行动。在通信工具尚不完善的年代里,只有通过大演习的导演司令部才能协调好调理员之间的行动,但这样必然会延长双方战斗行动推演的时间。1924年和1926年颁布的《实兵大演习教令》规定了调理员工作的新的组织方法,即不再把他们派到演习双方的部队中去。教令中指出。“把总导演确定的行动地域划分成若干地段……

给每一地段指派一名调理员,并为其配备一个司令部和若干名初级调理员。”当大演习进行到某一阶段时,可将初级调理员临时派往双方的分队中去。例如,当侦察和警戒部队交火时,他们就被派到这些部队的分队,然后,再被派到第一梯队的各个分队,在第二梯队投入战斗时,他们又被派到第二梯队的各个分队。初级调理员辖有一个由士兵和初级指挥员组成的五人小队。但是,由于在参演兵团和部队里设有指挥员调理员和司令部调理员,地段调理员只得在无法充分考虑双方的决心和战斗保障措施的情况下组织双方进行战斗行动推演。

为调理员规定的推演方法也不完全适宜。例如;1924年的教令规定;实施进攻的步兵在离被进攻者10米处,实施进攻的骑兵在离被进攻者75米处停下来,如果一方行动不够成功,也不能令其展开白刃冲锋,而如果事态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上级首长就应下令暂时停止战斗行动,并给双方重新指定出发位置和行动开始时间。

1929年,我军第一次采取了部队调理员和地段调理员相结合的方法。大演习的总导演通过地段调理员、地段调理员通过自己领导的调理机关和部队调理员组织双方的战斗行动推演。这在当时是战术演习和大演习实施方法上的一大进步。部队调理员在演习和大演习开始前被派到分队、部队和兵团。部分调理员被大演习总导演留作预备队,准备完成最重要的或计划以外的工作。这就使得双方的行动推演更有教益,使总导演能更充分地考虑到双方指挥员的决心和部队准备与实施各阶段战斗的实际行动。地段调理员的数量取决于参加大演习兵力多的一方的师的数量。对抗演习中,调理员及其领导的小队的人数,连演习为20…30人,营演习为30…40人,团演习为60人,大演习中每师为100至120人。

由于有一些新的兵种参加大演习,坦克兵、航空兵、防化兵及其他专业兵种的部队(分队)中也需要有调理员。为了领导他们的工作,给地段调理员配备了兵种和专业勤务助理(诸兵种合成军队助理,炮兵助理,防化兵助理,航空兵助理、工程助理、通信助理、机枪助理等),航空兵的调理员不仅要派到航空兵部队,而且还要派到步兵团,坦克兵团,骑兵团和炮兵营,以便评定航空兵对地面部队的行动和使诸兵种合成军队指挥员学会与航空兵协同作战。二十年代,在各次演习和大演习中都指派了大量的政治调理员(直至连),而1929年的教令规定,只在师演习和大规模的大演习中才给每团指派一名政治调理员,领导该团的政治工作和研究政治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在大演习教令和1936年,1939年颁布的大演习调理员细则中,非常详细地规定了调理员的职责和工作方法。他们的基本任务是:保证按照实战要求组织双方进行战斗行动推演,保证所演练的战役、战术课目取得有益成果。他们在研究演习双方指挥员的决心和命令的基础上,确定部队在哪个地段进展顺利或推进受阻,不允许毫无理由地向前推进;设置复杂情况,使指挥员大胆决断、部队坚决行动,组织模拟射击并确定其效果;宣布损失,提出其他必要的补充情况。

各时期的教令和细则都强调指出,调理员应训练指挥员和部队。但是,这种训练不应是口头上的训戒,而首先应是设置有教益的情况和正确评定部队的行动。图哈切夫斯基就这个问题写道:“调理员是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卓有成效地保证取得最佳训练成果。但是,缺乏素养的调理员往往会妨碍合理的实际训练,特别是当他们向演习双方发号施令、缺乏战术意识而又刚愎自用的时候。调理员应当传播基本战术观点.但做到这一点不是靠向演习双方发号施令,而是靠下达补充情况和在各地段根据指挥员决心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大演习开始之前,通常给调理机关5至7天的准备时间,其中,2至3天用于在现地工作。乌克兰军区、白俄罗斯军区及其他军区每年都从民兵部队挑选优秀指挥员长期担任演习和大演习中的调理员。这保证了调理员能熟练履行职责,但也造成指挥员长期脱离本部队、分队。

三十年代,制定演习和大演习计划的方法有了改进。这一时期,已不再象过去那样详细规定部队的行动,而是制定一个简要计划,只规定双方的出发位置和主要训练问题。为实施演习或大演习而向部队下达的文件包括:关于准备与实施演习的指示、双方的任务和作战命令、演习实施计划。此外,助理导演还要制定各兵种和各专业勤务的局部计划。由于演习的规模和目的各不相同,总体计划和局部计划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如何,计划应符合以下要求:对演习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规定演习每一阶段指挥员、司令部和部队应训练的课目和要检验的问题,指明总导演何时位于何地,他直接或经调理员下达给部队的主要补充情况的特点。为了防止自流现象,必须组织强有力的导演工作,但又不干涉双方指挥员的行动自由。要做到这一点,须采用以下方法:演习总导演改变原先设置的情况,下达补充情况,宣布损失情况,模拟敌人火力和航空兵突击,等等。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友邻部队的通报、侦察情报和缴获的文件等,都可作为补充情况。

在演习和大演习昀准备阶段,指挥员,司令部和政治机关做了大量、全面的组织工作。例如,在准备1935年基辅大演习的过程中,导演部详细勘察了演习地域,制定了演习实施计划,向部队下达了关于大演习组织方法的指示,组织分队和部队进行了预演,举行了指挥员,司令部图上军事导演和调理员图上军事导演,调理员出发到大演习现地仔细研究基本训练问题,导演部人员和调理员携带通信器材到大演习现地研究双方战斗行动推演的指挥问题,组建了供给基地,抢修了道路与桥梁,安排了通信器材、供水系统、商业网点、医疗卫生和兽医保障、物质技术器材保障,组织了通信联络,准备了机场。非常重视部队和当地居民中的党政工作。在准备其他大演习时,也进行了这样全面的工作。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演习和大演习持续的时间较短。1926年的《实兵大演习教令》要求:“大演习每日行动的正常时间应是;早晨4至5时开始,中午12至13时结束。”该教令指出,“尽早结束每日行动,就能利用一部分时间在部队和居民中开展政治工作,让部队有时间休息。”

1929年的教令要求:“连和营演习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团和师演习的时间不超过3至5小时……有时可适当把日训练时间延长到10至12小时……有的作业完全可在夜间进行。”在多数情况下,下午或夜间停止进行大演习。战役规模的大演习持续7至l0天。在大演习中,各个情节(训练问题)是根据战役战术情况自然地连续进行的。在大演习的各个阶段之间,允许有必要的间歇时间,以便双方调整兵力和把部队转移到新的出发位置。大演习的每一个阶段则是不间断地进行的,所有训练课目要连续完成。进攻战斗的组织与实施通常是一步接一步进行的(行军,接敌,进攻,冲击,纵深战斗)。很少进行双方直接接触的演习和大演习。在资本主义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