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吉祥-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您才认识他杨致?几年下来,为您卖命,还不给您添堵,已经算是很厚道了。但让他做个任您搓圆捏扁的乖孩子,恐怕就很难如您所愿了。

徐文瀚听皇帝发了一通牢骚,平静的道:“臣以为很简单。皇上,您只需当作杨致没有回来便是了。”

侍立在侧的金子善听徐文瀚这么一说,登时眼前一亮。皇帝却冷冷道:“是吗?朕还没老糊涂呢!怎会做那掩耳盗铃之事?那厮回都回来了,朕能视而不见么?”

徐文瀚苦笑道:“皇上。其实臣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您只是当局者迷而已。恕臣直言,皇上先前重用杨致,乃是时势使然。您为确保新立太子顺利承继大业,业已苦心筹谋多年,现在无论是国力民心,还是军政大权、朝堂人事,都已不可同日而语。您深知杨致文武全才,可堪重用。臣请皇上细想,如今之势。当真非要用他不可么?或者说是否必须急着用他?臣斗胆臆测,皇上之所以为杨致这般纠结,皆因为此。索性不用或是留之备用,悉凭圣意而决。岂不是更好?”

徐文瀚一番话令皇帝茅塞顿开:是啊!为什么这一回非用杨致不可呢?在满朝文武心目中,都把杨致看作是朕的御用金牌打手。只要那厮回来了,哪怕是什么都不做,本身就是对诸方势力的一种无形的威压与震慑。

皇帝轻松的挥手道:“文瀚说得不错,朕真是当局者迷啊!朕本就已经委屈了你,今日又要为你记上一功。朕可指天为誓。定然不会辜负你的绝世才华!”

徐文瀚淡淡笑道:“皇上谬赞,臣愧不敢当。臣不改初衷,只想一展抱负,方才不枉此生。皇上能给臣这个机会,已是感激不尽。”

皇帝对徐文瀚的这番说辞,最多只信一半,杨致却是信个足实。杨致在闲暇之时,曾经私下里无数次的琢磨过徐文瀚的心思。

这家伙对钱财、对官爵、对权位、对声名,都真真切切的没什么**与需求。如果不是前世记忆中有个明成祖朱棣的首席谋士道衍和尚姚广孝,杨致也会与皇帝一样,绝不相信世上还会有这种人。说白了就是啥都不图,可劲折腾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杨致可以理解乃至予以配合支持,但绝不认同。在他眼里,这样的人堪称奇葩,甚至是神经病。

具体表现在,几年之前岳父沈子通自告奋勇的教导两个外孙,被杨致毫无商量余地的拒绝了。现在两个儿子已近四岁,开蒙教导即将提上日程,沈玉与赵妍想请徐文瀚来教,被杨致更加坚决的拒绝了。把自家孩子教成那副德性,你们开什么玩笑?老子自己来教!

徐文瀚就杨致的任用对皇帝的谏言,可谓公私参半。一来杨致虽被皇帝视为无上利器,但军政大权尽在掌握,确实没必要拿他作法。二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杨致的勇悍机谋早已无须证明,完全没必要傻不拉几的出头被皇帝当枪使。

审时度势,用实力说话,不王而王,才是乱世求存之道。这才是徐文瀚、秦空云、杨致保持高度一致的共识。至于卫飞扬,暂时隐忍待机,等到卫肃一死,带着老娘哪里不能去?

五月十二日,上上大吉,诸事皆宜。

皇帝临朝,当庭颁布圣旨:皇四子越王赵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即日册立为大夏太子。

原本最没希望争储的越王成了最为出乎意料的黑马,没等众臣回过神来,皇帝再度下旨,命宁王赵当、康王赵敢以及朝中四品以上官员,随驾前往太庙祭拜,之后祭告天地,明旨昭告天下。

与此同时,禁军副将王文广奉旨亲率五千禁军进城,分兵驻守新立太子与其余两位皇子以及各位重臣府邸,以为“护卫”。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绝大多数朝臣第一时间的想法。变天了!

第342章我就是我

骤然变天,册立皇四子越王赵启为太子,真没杨致什么事。可别人并不这么认为,皇帝从宰辅重臣到六部尚书,再到诸多芝麻官吏,统统发作了一通。在整个册立太子的过程当中,唯独不碰凶名卓著的杨致。事有反常即为妖,若说没他什么事,谁信啊?

爱信不信。杨致不是圣人,自回京与皇帝摊牌之后,竟然不予理睬,心里多少有几分失落。一想到皇帝那道令他恶心的圣旨,心知自己就是贱的。大夏江山又不是我家的,太子又不是我儿子,犯不着太过操心。

赵启被册立为新的太子,杨致一点都不感到意外,绝不是外人以为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么回事。

回想起来,初到长安,就被皇帝安排以越王亲卫的身份参与禁军将领选拔,“出自越王门下”的这个烙印,只怕很难抹去了。早在赵启撒着欢儿成天瞎玩的时候,秦公那个老狐狸就在终南山下的乡野客栈点明了此事。

除了从小精心培养,能登上储君之位,头脑、胆识、天赋与运气缺一不可。皇帝恐怕从来没有将废太子赵恒当成理想的后继之君看待,早年册立他为太子,只是碍于其嫡长子的身份,与诸方势力妥协平衡的结果。随着大夏国力日盛,皇帝心底这个念头只会越来越强烈。

即使后来卫肃没有鼓动赵恒图谋篡逆,皇帝也会另找借口将他废掉。卫肃实际上是栽倒在与皇帝政见不同又过于天真,废太子赵恒一直只是皇帝手中的赖以迷惑世人的一道幌子,先皇后李氏、太子妃卫氏是最具悲剧性的牺牲品。

明明极具天赋、满腹心机、头脑精明、胆识过人,偏偏无时不刻不是一副嘻皮笑脸的市井无赖样儿。一旦赵启登上皇位,无疑比他老子更为可怕。

五月十六日,皇帝再次下诏。命太子赵启监国,署理一切国政。同时赐封皇次子宁王赵当、皇三子康王赵敢、枢密院太尉陈文远、首辅大学士王雨农并为辅政大臣,共同佐理朝政。

过渡期,或者说是实习期,果然紧随而至。

出乎意料的是。杨致也掺和在里面露了一小脸,打了一回酱油。准确的说,应该是他三个儿子打了一回酱油:……钦封大夏海关总督杨致,尽忠国事。朕心甚慰,特晋爵二等飞虎侯。其长子杨猛赐爵顺平伯,次子杨骁赐爵荣贵伯,三子杨珑赐爵安远伯。钦此。

大夏自开国以来,无功不赏已成定例。想当年突袭军团横扫大漠。一万精兵悍将浴血拼杀,十死一生。领军主将耿超只是封了个三等侯,部将董坚、李为、沈重不过是赐封伯爵。大夏爵位之金贵,由此可见一斑。杨致的三个儿子连路走不稳、话都说不利索,就被赐封伯爵,足见皇帝对杨氏一门是何等恩宠重视!

事实上,皇帝要向外界传达的正是这个信息。看见了吧?这个强势怪物从来都朕的人!只要他身在长安,那就如同是朕悬在你们头上的一柄利剑!不服气?想闹事?谁倒是试试看?

圣旨一到,杨府上下照例是一片欢腾。老爷子杨炎大派利市,人人有赏。欢喜过后。却又在儿子面前碎嘴嘟囔,埋怨皇帝未免太过小气,怎么就舍不得赐个爵位给我,让我老人家也过上一把瘾?

杨致不禁哭笑不得:“老爹,你就知足吧!你以为皇帝的爵位是街肆里买一送一的大白菜,是个人就给啊?如今你是侯爷他爹,三个伯爷的祖父,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那倒也是。”杨炎悻悻的点了点头,随即问起了担心的另外一件事:“越王那小子现在是太子了,这个……日后我还能跟他玩么?”

杨致苦笑道:“能!为什么不能?只不过日后他可能没有太多功夫来找你玩了。”

赵妍自从嫁入杨家后。一直谨慎自处。通过几年的努力,不仅与老爷子、沈玉、朱灵儿相处融洽,在侯府诸多仆婢当中也博得了最为温善贤良的口碑。尽管如此,同胞一母的亲弟弟被册立为新太子。侯府上下人等看她的眼光难免有所变化,情不自禁的多了几分敬畏。

这个年代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侯府上下受杨致的影响,应该算是气氛最为宽松的。如果赵妍不是生为女儿身,依她的头脑心智与性情,绝对有参与角逐储君之位的那个实力。

杨致不是圣人。赵妍当然也不是。胞弟被立为储君,儿子被赐封伯爵,她的心理多少有些微妙的变化。

这日晚间,杨致恰好在赵妍房中歇宿。哄了儿子杨骁睡下,夫妻俩有一搭没一搭的扯着闲话。赵妍不经意的问道:“夫君,不是说义父与王相都在病中么?怎地父皇又命他们辅政了?小五被立为太子,两位皇兄岂能甘心?父皇命他们辅政,又是何意?”

杨致戏谑的答道:“老太尉与王相是奉旨称病,皇上不让他们好,他们就只能一直病着。称病就是为了让他们回避,辅政只是个安抚人心的幌子。皇上也知道你那两个哥哥不甘心,所以才命他们辅政。一来多少是个心里安慰,二来把他们架到前台看起来,不给他们捣乱生事的机会。皇上这是为太子扫除一切可能掣肘的障碍,让太子真正可以自己做主!”

赵妍默然片刻,又问道:“那父皇为什么不用你呢?晋封赐爵,也是为了安抚你么?夫君,你还是上奏父皇恳请调你回京吧!这样的话,我们也能一家团聚了不是?”

高官将帅外任,家眷留居长安,亦是大夏不成文的惯例,实际上有扣为人质的意味。赵妍的话,貌似夫妻之间闲话私房家常,实则是在委婉的劝说杨致:皇帝已经不信任你了,还是回来老实呆着为好。大家都放心。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杨致无论是在山东外海诸岛,还是经营夷州,每每回京谈及于此,都只是含糊一语带过。但他不可能完全阻止外间的传言流入府中,赵妍的劝说是出自皇帝与梅妃的授意也不一定。

如今年轻气盛、意气风发,既有点本事,又有了地盘可作倚仗,皇帝父子、满朝文武谁都不敢小觑。如若就此全然放手,混吃等死是不是太早了一点?与举手投降、任人宰割又有什么区别?

杨致几年不曾回家,原想与赵妍温存一番,被她几句话一说,立马兴致全无。

背转身去叹道:“一家团聚?玲珑与玲儿、珑儿也都要接回来吗?如今天下太平,皇上不须用我,委实可喜可贺。请旨回京做甚?辞官回乡不好吗?你若怕不习惯,亦可留在长安。”

都说听音知意,赵妍听得出来,杨致的话说得极重。你父亲是皇帝,你弟弟将来也是皇帝,很稀罕么?你愿意留在长安就留下,反正我是恕不奉陪了。

赵妍霍然起身,语带哽咽的道:“夫君,你切勿误会!我……我没有别的意思。”

比较而言,赵妍嫁进杨家,与沈玉、玲珑、朱灵儿相比,过程与处境十分尴尬,比谁都委屈。

杨致心中一软,跟着起身搂住她,柔声道:“妍儿,无论你有何想法,我都会尊重你。你我结成夫妻日久,你应该知道,我就是我!”

继而不老实的往赵妍身上摸索道:“你想给骁儿添个弟弟还是妹妹?”

第343章熊孩子

杨致数年不曾回京,一朝还家,三位娇妻美妾,自然雨露均沾。

侯府不缺仆婢,这个年代牛奶尚未普及,奶娘倒是多的是。但在杨致的反复叮嘱下,沈玉与赵妍一直坚持母乳喂养,亲自带着杨猛与杨骁相伴入睡。连阿猫阿狗出乎天性都知道的事,何况人乎?这个道理还用我多说吗?

出于朱灵儿一直未有身孕以及晚间需要照料孩子的缘故,沈玉与赵妍有意无意的让杨致多去她房中歇宿。朱灵儿白皙圆润,又朴实懂事,杨致也乐得正好。

杨致声称自己要亲自教导儿子,但每日除了陪两个孩子逗弄玩闹,就没正经教过他们什么东西。命人腾出几间大房,在后花园专门辟出一处小院,采买大量零食与玩具充置其中。尔后放话出去,街坊四邻的孩子若想来玩,一概欢迎。

这样的免费幼儿园计划,仅只执行了不到三天便玩不下去了。因为闻讯而来的孩子太多了!

幸好老爷子杨炎经验丰富,果断的予以改良:街坊四邻家的孩子,虽然不能不照顾,但也不容假冒。遣派家仆逐家上门予以核实,这部分孩子还是可以免费来玩的。至于其他的孩子,想来也可以,每天收费一百两,包月二千两。我孙子是伯爷,你以为是个人就能跟他们玩么?嫌贵?爱来不来。

饶是如此,每天来的孩子还是太多。老爷子无奈之下,只得无比肉疼的决定,凡是交不起钱的孩子,每日都可去杨府账房领取一份免费糕饼。每日限量一百份,领完为止。

如此一来,杨府每日都是闹哄哄的如同集市。杨致是无所谓,老爷子生性就爱热闹,家里又不缺钱,那就更无所谓了。

但是沈玉与赵妍有所谓。两个孩子是高兴了,街坊四邻高兴了。老爷子是高兴了,可有像你家这么教孩子的吗?

杨致则是不以为然。孩子需要玩伴,来玩的孩子无论高低贵贱、三教九流的都有,让他们一起玩没什么坏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