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862-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有朝鲜官军军纪败坏,其旧军尤甚。对比东学军的军纪严明,就更让人另眼相看了。

辜鸿铭对此又能说什么呢。他吃的是新秦的饭,拿的是刘暹的俸禄,就要站在刘暹的立场上来处理事情。李朝的太子是皇帝陛下的女婿,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中国的立场始终是稳稳的站在李朝的背后的。

“皇上,全罗道首府全州号称“三南重镇”,在朝鲜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并且全州供奉有朝鲜太祖李成桂的祖庙庆基殿和丰沛楼。朝鲜国王已经急派禁卫军正领官洪启薰为两湖招讨使,率1000名京军和2000归国新军,携枪炮弹药乘坐朝鲜海军的苍龙、汉阳、平江、抚威四艘军舰及五艘海轮船,从海路开赴全州,又命2000名忠清道的驻防新军从陆路攻打东学军。”

刘暹久久不语。手中握着三万五千新军的李朝,论实力完全可以轻松平定这场动乱,可为什么他心里总有些不安呢?

七月底,朝鲜官军的又一场败讯传来了。全罗道观察使金文铉见大批新军来援,以为东学军即将崩溃,便抢先发动进攻,打算立下功劳,免得日后被清算,却没占什么便宜,反折损新旧军五百余人。两日后的拂晓,东学军趁天还未亮,在全州城外的战略要地黄土岘组织了一场袭击,官军大败,死伤800余人,领兵官李璟镐被击毙。东学军在黄土岘战斗中缴获枪支600多杆,大炮四门,炮弹三百余发,武器装备得到改善,士气也大大提高。

“一群废物,废物!”刘暹在zn海破口大骂朝鲜的官军,那就是一群猪。但是这群猪现今的作用对于他的计划来,那是比一群狼、一群老虎,强很多的。

“去电给汉城使馆,让唐绍仪告诉李熙,尽快灭了东学军,以免座大。”

再催一催。让李熙更急,而上的boss一急,下面的领兵将领就急,可军队、战争都不是急的事儿,一急,再稳当的局面也会变得面目全非。

刘暹现在催李熙,就是要朝鲜急,以此来给东学军一点便利。毕竟要东学军闹大,闹得让李朝更加丧失人心,就必须打败这次朝鲜组织的进剿。一场有轰动性的起义,要是连一次官军的进剿都支撑不下来,就太滑稽了!

第六百八十九章南巡河南

该到秋收的时候,刘暹带人南下巡视河南。

粮食,始终是新秦朝堂放在心头上的头等大事。即使现今暹罗这个稻米出口大户也落入了新秦的餐盘当中,国内粮食的产量依旧牢牢牵引着朝堂上至皇帝,下至小官的心。

刘暹时隔多年,又一次巡视河南。不让河南的地方官员们负责接驾,一应开销都出自内帑。皇帝下来走一走,看一看,需要的不是官面文章,而是眼睛看到最真实的情形。

中间他还去郑州和洛阳看了看驻守在这两地的那两个机械化混成旅。这是新秦15年开春时候组建起的最早的一批机械化部队。

卡车、拖车、装甲车、坦克车,从士兵赶路,到后勤输送,再到战备托运,一切都是机械化完成。这两年里,从这两个混成旅中走出了五个将军,全被提拔为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一线指挥官。

这里是仅次于北京南苑的机械化部队军事主官的培养基地。

刘暹从两个混成旅的演习中看到了一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昂扬气势!这两支部队没有辜负了两年前刘暹为它们的题词——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之下,皇帝的心情当然是非常惬意的,在惬意中甚至还带着一点儿得意。得意中更多的还是自信,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他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这颗心!坚信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击垮所有的敌对力量。坚信自己会以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引领这个国家走向世界巅峰。

如今的地球,大英帝国的霸权正在摇摇欲坠。一超多强的局面就要化为群雄并起。中国就将踩着整个西方文明世界的尸体,走向至高的宝座!

就带着这样儿惬意的心情。刘暹踏上了继续南巡的征程,去豫中、豫东南地区视察。检查一下秋收的成果,特别是周家口的合作农场。刘暹在周家口耽搁了足足一天时间。见了个熟人——徐世昌,召开地方座谈会,夸奖了杨万同。因为字儿没骨没神儿,刘暹就不献丑留下墨宝了,但跟杨万同合影留像,也够这座近来发展越发兴盛的农场当‘门神’的了。

陪同刘暹南巡的还有多个内阁、中枢大员,此次河南之行,工业、水利、农业,是三个重要方面。这三部尚书自然都在的。然后是对应的内阁大臣。

现在国家的部门是越分越多了,从最初的十二三个,那时是个个入阁,到现在的二十多个部以及数量差不多的但级别差了半级的司局,内阁大臣就只能选择性提拔了。一个个人头顶上从一部尚书变成了农林水牧大臣、文部科学体育大臣、国土交通运输大臣等等。现在农林水牧大臣吴大澄就陪在刘暹的身边,这人手下就管着农业、林业、水利和畜牧四个部门。

而此次南巡的队伍,也总共使用了五列火车,首尾相连,浩浩荡荡。这气势也是颇大的。

现在,刘暹就坐在中间一列火车的一列车厢里,拿着从河南巡抚手中拿到的河南农业报表,正一页一页的细细研读。可离他不远的吴大澄却没把心思放在手中一式一样的报表上。他正烦心着来年选举的事儿呢。

眼看着时间就一路奔到年尾了,第四任内阁的候选也要来临了。这一任内阁的首辅早就尘埃落定,那是非张守炎莫属。但是次辅呢?李鸿章肯定要退休的。次辅的人选就跟一块流油的肥肉一样被所有有资格的人都盯着了。

在说还有内阁大臣呢。

换了内阁首辅。内阁的大臣们也一样要换。前者是举国公认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后者也是比之前清军机大臣更加有地位的国之柱石啊。

首辅、次辅注定只有少数几人能够期望的。内阁大臣的受众面就广的很多了。已经入阁的,希望能保住自己的位置。然后再有小进步;没有入阁的,自然就希望能够跨进那道门槛,也享受一下被被人恭敬为‘阁老’的滋味。

吴大澄是苏州吴县人,是江南所出的为数不多的中枢重臣之一。当然,他也是前清遗臣。在内阁中一直紧跟李鸿章左右。这人有才华,在金石上,书画上都有很高深的造诣。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但也通庶务,跟很多才华横溢,却也只是在文化上优秀的官员有很大不同。

他为人认真负责,留心细节,并且在治河方面有研究。他之所以能入刘暹的眼,然后一路高升进入内阁,那就是因为吴大澄在淮河、黄河治理过程中,出力甚多。

两年前沈葆桢病卒,吴大澄进入内阁,一年后补农林水牧大臣职位。

吴大澄对于次辅的位置当然保着希望,但他知道自己真的没有那个可能。不管是功绩还是资历,都太浅薄了。这次能登上次辅宝座的人很可能是皇帝的那个表弟——霍广成。李楹李老大人年岁也差不多到点了,并且他那小女儿被皇上点为太子侧妃,家族后继有望了。

如此,吴大澄就不由的要哀叹前清降官一系人员凋零了。先是沈桂芬,后是郭嵩焘、刘典、阎敬铭、沈葆桢,一个个大员相继凋零。现在李中堂也到点了,更新换代的时候真的到了。

今后还在朝堂上支撑着前清降官,支撑着湘淮声名的,就变成自己和潘祖荫了,外加两个个不偏不倚的孙家鼐和张之洞。潘祖荫也是苏州吴县人,可惜跟湘淮系关系不厚。而湘淮一系在外的刘坤一、刘铭传、曾国荃、袁保恒等封疆大吏,看皇上的意思却是不想让他们回京的。同样的云南三岑,岑毓英已经病亡,他弟弟岑毓宝现任广西巡抚,儿子岑春煊又跳到了侍从室,虽然官位最显赫,声名最大最高的岑毓英已经死了,可岑家跳上岸了。今后岑春煊就是侍从室出身,谁也不会把岑家与前清降官再搅和到一起了。

吴大澄很惆怅,但他内心的惆怅如何比得了李鸿章呢。李鸿章道光27年中进士,至今四十六个年头,太久太久的时间忙活在官场和权势上了。现在他年龄七十,可身体尚好,就要必须致仕,彻底的退出权利的舞台了,偏偏他老伴儿死的不是时候,不仅吹飞了孙女的太子妃宝座,还吹飞了俩儿子的官帽。现在的李鸿章,在家中长吁短叹的时候越来越多了。

月底,刘暹折返北京的时候,又去了一趟陈州府【河南周口市】,这里的项城县就是袁大头的老家。他被叫做袁项城,就是基于此。同时徐世昌也是在这里跟袁大头认识的。袁大头那个时候还没进入军情局,待在家中无所事事,两个在原时空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重要一笔的人物,就在豫东南这么的相遇了。然后一见如故!

现在,袁世凯早已经是军情局的干将了,徐世昌打拼多年,也坐上了一县之长的位置。比起历史上同期的他们,官职当然是小了许多了,却对应的此时的中国是那样的美妙。

刘暹在陈州【河南淮阳】祭祀了人祖伏羲。这里有一座太昊陵,是当年朱元璋建立的。一应建筑都是对和了那时的南京明皇宫——缩小了尺度比例。

陈州的太昊伏羲陵还是有些名头的。人族伏羲公认的出生地是天水,那里的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规模并不算小,面积有二十亩地。但对比陈州这里的太昊陵就小巫见大巫了,太昊伏羲陵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

如果是前明时候,每年的祭祀之时,规模浩大,天水和陈州两地都由朝廷颁发祭文,采用太牢规格,一年两祭之,一祭三日,隆重神圣。但到了清代,自然就简化了祭祀程序,仪礼简略。

刘暹倒是没有重新恢复这两地儿国祭的意思。那天水的传承祭礼还相当的完整,陈州这里就退化的太多了,据徐世昌说,完全就是一个大号的庙会,完全没有了《诗经。陈风》里的描述。

刘暹也不认为恢复了这两地陵庙的国祭,对维护民心,凝聚民意有什么旁的好处。看现今之华夏,刘暹得国纵然比不上朱重八之正,可添上刘暹抗外的功勋,那也就不差多少了。这样强盛的国家要还不能让海外华人归心,让国外华侨凝聚,那样的‘华人’、‘华侨’不要也罢。

但人从这里过了,刘暹不来对人祖爷敬献一炷香,也有点说不过去。洪武四年的时候,朱元璋是亲制祝文致祭的,明清两朝52次皇帝御祭,这些都是压力啊。

献上三牲,然后刘暹敬了三炷香。“人祖爷在天有灵,就保佑我带领中国走向世界第一吧。”把自己从21世纪拉到这里来的那位神圣,也肯定是这样想的吧。

刘暹从来都是敬鬼神而远之的。

然后复置守陵户五,设庙祝,复陵园内的岳飞庙,诏示陈州地方三年一祭,牲用太牢,造祭器。

对的,这太昊陵内还有一个岳飞庙,里面也有四个铁铸跪像。前清时候,这里被锁了。

祭祀完太昊陵,刘暹又去陈州府境内的鹿邑县,去拜了一拜老子的上清宫,这里是老子故里。然后打道回府!

没有拦驾喊冤的,没有告御状的,有微服私访,可没有游龙戏凤的。

第六百九十章英明神武的皇上

回到北京的刘暹迎来的就是又一年的年底总结,并且今年还是第三人内阁任期的结束,统计数据不仅要对应去年的留底,更要跟五年前的老前辈来做一下比较,同时间拿出来亮相的还有张守炎五年前上台时宣讲的工作计划。可以说,这是一次对首辅的工作评比!

这是一件绝对的大事。整个中枢各部委衙门都陷入了紧张的忙碌之中。刘暹不担心张守炎会因此出丑,中国这五年来的发展他心知肚明,不说能远超张守炎当年的‘工作计划’,超额完成是绝对不会假的。然后让他不高兴的事儿追星赶月的就来到了他跟前,又是一批大臣上表修陵!

刘暹已经年过五十了,依照现下人较低的平均寿命,十年前刘暹下令修建陵寝,都不会惹人诟病。但刘暹不想再走之前的老路子,以他的思想来看,修建一座明清帝陵那样庞大的坟墓太奢侈了。难道要自己开一个延承旧式的头儿,等到百年之后的新世纪,新秦后代帝王也人人修一座如此这般的陵寝?那时候必会惹来物议的。

他想搞简单一些,在北京找一个好风水的地方,规模就按照现在那些高官大员的样子来建一处也就行了。但地方要大,后代帝王怎么样且不说,他作为开国之祖的陵寝一定是要有重臣大将陪着的。也给后人做个榜样不是,杀一杀当今的厚葬之风气。

而一座如他所想的陵寝,绝对是不为现在国情可接受的。刘暹也不用四五十岁就急着修陵。

“唯立功德,可以不朽!”

黄帝、炎帝也没有特意的去修筑陵寝。现今规模庞大的黄帝陵、炎帝陵是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