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862-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家家风很质朴,事实上除了五百亩地和一片山林外,方家的家底也是较薄。看起来就似一般的小地主一样,很易蒙骗宝庆的那些狗腿。

方家并不是王贵生唯一的选择,王霍两家的近亲中真正的穷人没有,但像方家这样的家境和家风的。还有几家的。

刘暹发达后很注意老家的亲戚,他不会让他们继续过苦日子,但是谁敢打着他的名头在地方上为非作歹,那也决不轻饶。这些年下来,刘暹不出五服的远近亲戚都表现得十分优良。如王家、霍家这些真正的至亲,修桥铺路,济穷抚困,还给刘暹在老家里赢得了不少光彩。

方家已经是相当近的亲戚了,并且两个男丁先后战死在疆场。纵然他们自身的职位并不很高,才能不算得出众,但方家在刘暹心中绝对是记挂着的。方大猷只要愿意,教导队中始终有他的一个位置。

不过王贵生还是忽略了人性的不安感。他是刘暹的老舅。刘暹老娘活着的时候对这个小弟,那就不是一般的亲,刘暹老爹也把他当自己的亲兄弟。到了刘暹这,虽然人的内核换了。但刘暹可没表现出丝毫疏远这个舅舅的意思啊,连自己的婚事都是王贵生出面的。王家的几个表哥表弟、姐夫。没妹夫,才能不出众,不像姨夫家的两兄弟,现在都独当一面了。也加入到军中,被放在后勤部队里,人虽没锻炼出来,现在都回汉中盯着工厂,或做起自己的生意来了,但哪一个头上顶的不是三品、四品的顶戴?并且始终挂着秦军系统里。所以王贵生看刘暹,根本没有一丝的距离感,自始至终都是亲的很,他根本不担心有一天刘暹不跟他亲戚了,关系疏远了。王贵生感觉中的‘亲情’,跟方家这种远亲大有不同的。

方老太在两个儿子战死后,可以安心的等一年、两年、三年,但是方大猷没成婚的时候,她心里头就已经着急了。时间是消磨一切感情的最好工具,她怕自己孙子成婚育子的时候,刘暹已经把她方家给忘了。

毕竟六七年时光了,刘暹自己也离汉中四五年时间了。

所以王贵生今天找上门来,方老太是一万个愿意。军情处,不能放到明面上,这有什么,这样才是上位者真正的心腹。锦衣卫一样,那才好呢。

方大猷本身在得到王贵生的保证——‘媳妇绝对没事’之后,也一口气认下。连方家媳妇,虽然内心很是忐忑,但是祖母和丈夫都认同的事情,舅爷又下了保票,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吃亏受辱,事关自己丈夫的前途和方家的门楣,她也是怀着担忧认下了。

于是,一个局就在华阳镇铺开了。

华阳镇,因傥骆道而兴起的一座城镇。后世的时候,从镇子再往北就是长青国家森林公园。

在洋县的各乡镇当中,华阳镇的繁荣是首屈一指的。因为华阳镇本身产的稻米和枣皮,在整个陕南和川东北都闻名的,再有镇子外的大山上遍布药材,这里算是汉中的一处药材产地。第三,就是同治十一年的时候,这里发现了一处石英矿。

如果是在大清朝别的地方,石英矿根本半点作用都没有。但是在汉中,在有着玻璃、水泥、铸造等近代工业汉中,石英矿算是找到了用武之地。也因此,华阳镇一溜小跑的走到了洋县所有乡镇的最前头。

已经进入到冬季,台湾还依旧单衣呢,汉中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酉水结了不厚的冰层,行船已经不能了,石英石的外运就又回到了马车陆路之上。也因为让华阳镇的市井比之前更热闹了几分。

虽然华阳镇出产着石英矿,但是因为这里缺煤,玻璃、水泥、铸造等行业根本没在这里发展。所以华阳镇本身玻璃、水泥等物件的售价,并不比县城便宜。

热闹的华阳镇中流动人口是很多,几个服色鲜亮的汉子进了镇子也根本没人去注意,直到他们悄悄的扯着人问来话,这才引得周围人张望过来。

“谁是矿上的主家?这我哪能知道。不知道!”

“矿场没有官府的批准?是私采盗挖的?这我哪能知道,不知道!”

“矿场没交足税钱?不知道,我一个小老百姓,做个苦工,哪知道这个!”

如果屡屡是这样的问话在华阳镇里还引不起百姓商贾的关注,那当地的老百姓就太见多识广了。

宝庆这帮狗腿,几次碰壁,为人避之不及,还引得周边百姓指指点点。个个怒火中烧。“他娘的,老子就不信挖不出点东西来!”为首的汉子发狠了说。

但已经做好了局的军情处,怎么会不给他们指条路呢。就在几个人等的不耐烦的时候,一个转机出现了。一个吊眼无赖汉贪图两块银元,给这些人指了条路。

“看到没有,那小两口,镇东方家的人,他家的山林就挨着矿场,听说最初那矿山就是他家的林地。找他问问绝对能清楚。”然后又说了说方家人的来历,当然是隐瞒了方家与刘暹的关系,只说是秦军子弟,但正壮年的当家人死在新疆已经许多年了,现在方家就是个没了顶梁柱的小地主而已。

为首的汉子斜眼看过去,正见到方大猷和他妻子在前面走着,身后跟着一个随从和一个婆子。“嗨,这小娘子长的还够俊俏!”

无赖低头哈腰的退走,走不两步就拐进了一个胡同里。一脸的赔笑立刻变成了冷笑,“不知死活的东西,看你们能不能活过今天。”

狗腿慢慢跟了上去。他们在的地方正是华阳镇的中心,是整个镇子最繁华的地方,人来人往,人流穿梭密集,太显眼了,这些人并不准备在这个地方就做活儿。他们就跟着方大猷小两口,一直往镇子东走去。

华阳镇当初的镇墙已经给推了。面积大了,镇墙影响发展,而且随着热武器的出现,镇子那单薄的围墙所能起到的防御作用,几乎没有。推平镇墙的时候,倒是全都同意。更有些镇子里的士绅说笑,那镇墙连他家新修的水泥墙牢靠都没!

为首的人目光还在打量着镇子里的左右,那沿街的店铺和一栋栋样式一样的房屋,他的眼睛就感觉不够用一样。自从进入汉中府以后,这汉子觉得西安城跟汉中府比起来,汉中这里更像是省城。

刚刚正过脸,就听到身边响起一阵抽气声,像是见着了神仙一般。汉子抬头,脖子立刻是一僵,大脑里完全都只剩下璀璨到极点的宝光。方大猷妻子手腕上带着的一串水晶宝石链子,晶莹剔透,阳光下熠熠生辉。

汉子的眼睛完全被闪花了。只是市井帮闲出身的他,没见过大世面,真正的宝贵玩意儿也不是他这种人有眼福见到的。所以这串要是变卖的话,足可顶得上三四千两银子的水晶宝石链子,就已经把他给晃晕了。

午时阳光洒下,被这链子闪射四处,隐隐透着彩光。

“他娘的,这样的好东西,不知道这小娘子的公爹从哪里抢来的。”

身边的同伙梦呓般地呢喃道:“那是宝石啊还是珍珠?这待值多少银子啊?”

“老大,干他这一票,咱们就发啦!”贪婪的声音惊醒了所有人。

一道道目光集中在了为首人身上。他脸色变了几变,最终从嗓子眼里发出一声狠叫:“哥几个换装扮,干了这票!”

一伙人钻进一个胡同里,很快的,几个头戴官帽,身穿号衣,挎着腰刀的官差就赫然现身。

第三百七十二章民变兵乱

“你想干什么?胆敢抗拒官差?活得不耐烦啦?”

呛啷一声,出鞘的腰刀在方大猷脸前虚砍而过,方大猷似乎整个人都被镇住,然后腰间被一脚狠狠地踹倒地上。接着三个官差就一哄而上,围着方大猷一阵痛殴猛打。方大猷整个人都要不行了。

去牵马的同伙过来了,官差看到华阳镇的百姓已经围了一圈,唯恐事情再有变化。当即再将方大猷提起,跟方氏一块被绑上了马背。接着一伙人上马就闯出了镇子。

“大哥,这女人抓来作甚?把链子夺了不就行了。那宝贝价钱能值三五十个这样的娘们。”

“都知道个屁。宝爷平素在烟花巷子里弄惯了,这样的良家才是更有味道。”为首之人伸手掐起了方氏的下巴。“只要把这等货色送给宝爷吃了,咱们掏走点东西,他也才不会计较。”

……

方家在华阳镇是一个宗族,虽然实力不大,势力也不强。但纠集一些人手绝对不缺,而且其中几个还是百战余生的老兵。

这伙人刚刚窜出华阳镇,一群二三十骑就打马追了出来。一个个不仅掂的有刀,更垮的有枪。

华阳镇外十多里,清脆的枪声响起。

“你们是什么人?胆敢阻挠官差办事?”一个狗腿子鼻孔朝天的喊话还没落下音儿。一把左轮手枪对准了那官差的脑袋,黑沉沉的枪管就指在官差鼻梁前不到一尺处,那家伙顿时愣住。

可还没等人反应来。随着手指的扣动,轰的一声爆响。官差脑袋真如被铁锤猛然砸烂的西瓜,整个噗哧爆裂开。喷出大团红白碎物脑浆。

洋县华阳镇发生了百姓打死官差的大案。一时间立刻被传的沸沸扬扬,等到汉中府城的宝庆接到消息时,汉口的报纸都已经把消息捅出来了。而很快的整个事件的经过,就也被大公报给报道了出。

区区巡抚门下一走狗,走狗底下的一群狗腿子,就敢无视法度,更不将刘暹、秦军放在眼里,对秦军的遗属子弟,胆敢如此妄为。是谁给他们如此大的胆子?

除非大清朝真的乱的不可开交了,否则这样一气打死官差八人的大案,也会轰动一时。而现在的大清朝国运比之咸丰帝时,是还有所上升的。自然更不会被地方遮掩埋没了。

自洋县县衙起,到汉中知府衙门,然后李楹也不拖延,立刻上报西安。整个事件用时很短,刘暹抵到福州时,消息早已经传遍全国了。

裕禄本人当然是恨得要死。而秦军呢。群情激愤,一股怒火在所有人的心头激烈燃烧。

谁也不想自己死了后,家里的老母孤儿竟就被几个不入流的赖皮辱没。老子拼死拼活为大清朝卖命,拐回头来家里的人还被朝廷的走狗的走狗欺辱。这命还能卖吗?卖的还有意思吗?

本来刘暹在北京遇刺,秦军上下就窝着一肚子火。现在好了,华阳镇事发了。秦军的怒火就更加炽烈了。人人都想到了自己,自己可不比方家。是侯爷的亲戚,如果事情落到自己头上。那汉中府的判案会这么偏向吗?

李楹案子断的干净利索。错误全推到了那帮狗腿子身上,方家的人只落了一个群情激愤,义民昭彰。三个带头的被打进了大牢,判了两年。可谓是偏袒的不成体统了。

但是普通的秦军士兵可自认自己没那么大的脸面。而且所有人都清楚,汉中的李大人乃是秦军一系的人,方家又是侯爷的亲戚,当然照顾多了。但自己普通小兵绝对不可能如此的,顶多是有份情面。而且今日的秦军并非只是汉中的人啊。如果是海南、广西、河南、四川、湖北、台湾呢?秦军在文官上的力量可是薄弱的很,自己若回老家了,遭遇欺凌,下场似乎是可以预见的。

事情若只是让它自行去衍化、发酵,就跟清廷想刘暹遇刺一事一样,时间总能把一切消磨。但秦军军中有教习,秦军军中有军情处的人,两下起手,稍加引导,秦军内部对清廷对八旗子弟的意见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虽然仅仅如此,还根本不够刘暹要达到的目的。可作为一个先手,刘暹完成的已经很漂亮了。他在全国百姓面前,在民间舆论上,很成功的将自己置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这种情绪还需要继续的加厚,等到明年战舰归来,刘暹起兵的时候,总算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借口。

中国人讲究师出有名,刘暹就算不顾及自己的后世名声,也总该想一下秦军中将士的内心吧?他这样做的原因,不仅是为自己在舆论上不落下风,更是要统一己军内部的思想,做到同仇敌忾,而不是一开始就大批的出现作战不积极,行动不迅速,甚至是做逃兵、或反戈一击的事情。

秦军上下对满清的恶感会在今后的时间里一点点增加。只要秦军内部不出现问题,那刘暹的胜券就满满的。

……

光绪元年十一月中。廉州守城营,广东北海镇下辖。

“整编,说的好听,还不是想把我们这些老人给赶出去!”驻军营地里,一群守城营的大小武官们满脸愁怨。

刘暹发起了疯来。所钦州隶属廉州,表里一体,既钦州将设海港,廉州陆军亦要整顿编练,以应将来之不便。明了明的向朝廷要整个廉州府嘛。而朝廷当然是给了的,不否则这群守城营的军官这么会现在愁眉苦脸呢?

“如果整编后能够给兄弟们一条活路也就算了。那新军虽然苦了些,但是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我老陈也就勉为其难的去当这新军。可是你们也看到了,秦军的人把声势闹得那么大,准备好了人接我们的班,这新军里全是他们的人,哪里还有我等的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