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贼平天下-第2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现在,皇车开道,仪仗威严,沿途都有县兵保护,谁敢前来找死?

不要说是那些山贼和大家族了。就算是蔡文卓和高权,恐怕也没有那个胆子。

在两月后,一行人终于到达了帝都,此时已经到了八月。

回到帝都后,贾恢便前来御书房汇报这一年来的收获。政事等。

“陛下,这一年,我们是大丰收啊,只帝都之地,就产粮三十万旦,加上古西郡,就有五十万旦,这足够我们两年的用度了。”

“嗯,不错。”王旭看了看,将奏折放到一边,他像是对这粮食的事情不感兴趣。

顿了顿,王旭问道:“那个红衣大炮制造的怎么样了?”

闻言,贾恢脸上更是笑开了花:“禀陛下,现在我们的炼钢厂进行了扩建,这数约来,又打造了百门大炮,现在很多将军都在抢,都向兵部提出,讨要这武器,搞的黄权烦都烦死了。”

王旭道:“把这一百门大炮立刻调往河西王城,那里的战事我总是不放心,告诉秦双,这一百门大炮不许出城,就只负责驻守河西王城,如果丢了城池,死罪!”

“遵旨。”说道此事,贾恢神色一震,他也很担心,毕竟敌人有五六十万铁骑啊,不容小觑。

“哦对了,从现在开始,兵器坊不用再制造原来的弓箭了,全部打造强弩,以后我们军中之勇强弩。”

贾恢道:“主公,早在去年时,微臣就已经这样下令了,现在已经制造出了三千多架强弩,都放在兵器库房。”

“嗯,暂时不要发放,等我们的文王钢刀全部打造出来,能换取全部武器时,再将我们所有的士兵通通换一茬。”

将桌上摆着的奏折看完,王旭起身伸了伸脖子,自己一人大步朝文渊阁走去。

“爸爸。”

王旭刚一走进课堂,王曦便跑了过来。王旭将其一把抱起,现在王曦已经六岁了,抱着还真有点吃力。

“参见父皇。”

这时,王祯、王佑、王卓三人一起走来,恭敬的行礼。

王旭点了点头。

这三个孩子都颇懂礼数。还是林阳浩教导有方啊。

三个孩子都各有不同,王祯长得微胖,身体强壮,也是所有孩子中最高的一个,比王曦都还要高上一点,虽然才五岁,但是已经是个小大人了,这样的体格如果练武,绝对是个好材料。

不过王旭不打算让他练武,因为,王祯和王佑都是将来国君的最佳人选,也是朝中所有大臣的希望,奇偶算王旭要求他学武,恐怕贾恢等人也会竭力阻止。

而王佑,就文静多了,一表人才,颇有君王之风,很像王旭,而同时,也像温孟良,十分的谦让,温文儒雅,让人从心底里生出好感。

还有王卓,王卓和王佑一样,两人都是偏向文士型。

而且林阳浩也说过,在这几个人中,王卓的学习成绩最好,也最好学,资质很好,一点即通。

不过王旭知道,如果王卓将来要争位,阻力很大,首先满朝的文武就不会答应。

其实王旭感觉无所谓,都是他的孩子吗,而且王旭也很同情昭阳。

“先生,今天教什么内容啊?”

林洋浩道:“今天教皇子们造句。”

造句?

王旭没什么兴趣,摆手道:“好吧,你们继续上课,朕有时间再来。”

第440章科举(1)

“先生,今天教什么内容啊?”

林洋浩道:“今天教皇子们造句。”

造句?

王旭没什么兴趣,摆手道:“好吧,你们继续上课,朕有时间再来。”

这天。

御书房。

王旭正在批阅奏折,贾恢缓缓而来,他走进御书房后便将丫环们屏退,似乎有什么想说但又很难说出口的事情。

王旭见此,笑了笑:“贾大人,有什么事就直说吧,是前线的军情吗?”

“禀主公,不是。”

王旭厮了一声:“你今日怎么婆婆妈妈的,有事就直说嘛。”

贾恢环顾了一下左右,突道:“陛下,微臣发现了一桩大案,而此案的幕后主使者,很有可能是。”

“你不用说了,朕心里有数。”王旭打断了他的话。

贾恢皱了皱眉:“陛下知道微臣要说什么?”

“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王旭道:“朕只是想要提醒你一下,如果要参奏大臣,需要有确切的证据,否则,最好不说,如果人家告你个诬陷大臣之罪,你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啊。”

王旭一说完,贾恢义正词严:“陛下,为了整肃朝纲,微臣何惧粉身碎骨!”

不等王旭开口说话,贾恢便道:“臣要弹劾户部尚书文卿!”

“前年和傲云天大战,吏部尚书随军出征,科举之事由文卿负责,他借此机会,敛的大量的钱财,帮助学子们作弊,中饱私囊。着实可恶。”

王旭放下手中的奏折,看向贾恢:“你有什么证据么?”

“微臣微臣没有,此事正在调查当中。”

贾恢道:“微臣是在十日前发现的,堂堂科举状元,竟然毫无德学,此事我已经交给都察院办理。不过都察院的人好像无心观察此事,故此,微臣前来请陛下降旨,责令都察院从速办理。”

“这个旨意,朕不能降!”王旭道:“如果你能以一己之力查出大臣作弊,朕一定办,不过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朕是不会怀疑自己的臣工的。”

“贾大人请想一想,文卿为我圣朝奔波劳禄了数年。我岂能凭你这一面之词,而降罪与他,这不是过河拆桥么?”

王旭摆了摆手:“你先去吧,如果没什么事,就不要到这来了。”

贾恢瘪了瘪嘴:“遵旨。”他缓缓退出御书房。

王旭对这件事情漠不关心,贾恢很愤怒,不过仔细一想,他有十分的欣慰。

王旭如此信任自己的臣工。对有功之臣易兴来,实在是大臣之服啊。

不过这样一来。文卿的事倒是有些麻烦了。

对于贪官,贾恢是不会放过的!

御书房中,王旭陷入了沉思。

王旭现在有点犹豫,他也很想把文卿给办了。

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是对的。

其实王旭心里有自己的打算,他并不是不想将文卿给办了,而是舍不得!

为什么说舍不得呢?

几个皇子一天天长大。而他也一天天老去,再过两三年,就三十岁了,这也就是说,他的儿子们即将继承王位。

当然。这是后话,但是这时不得不提起。

试想一下,皇子们登基应该是三十年后了,那是后王旭已经差不多六十岁,而天下应该也平定了,那时候新皇登基,缺少什么?

缺少威望!

王旭文治武功,平定天下,铸造出了很多超越时代的科技,依然是威极天下,可是新皇呢?那时候已经没有了反贼让他去剿,那也就是说新皇没有建立威望的机会。

到那时候,惩治贪官是最好的立威之法。

如果新皇一登基,立刻就办理了文卿,那肯定是威望高涨,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诚服啊,那时候为了建立国家,肯定也是资金欠缺,如果抄了文卿的家,也会得到大量的钱财,这对于圣朝来说,真可谓是雪中送炭。

正是因为以上亮点,所以,王旭很犹豫,不知道该不该把文卿给办了。

不得不承认,文卿敛财是好手,连科举都产于了,都要大捞一把。

三日后,贾恢再次来到御书房。

“陛下,两年一度的科举又到了,韩大人专注与文渊阁著书,无法参与,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贾恢道。

王旭想了想,说道:“就派文卿去,他以前当过科考学政,做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闻言,贾恢一万个反对:“陛下,此事是万万不可啊。”

“上一次的科考,我们已经丢失了很多人才了,河西郡、古西郡很多地方的县级官员都没有真才实学,这一次如果还让文卿插手,那不是更严重了么?”

“你不是正想抓住文卿的把柄吗?这一次我就任命你为监察使,专门负责检查科举有无营私舞弊的现象,如此,你正可监督文卿,一旦抓住他的把柄,朕一定严办。”

王旭缓缓说道。

贾恢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陛下,此次科举是帝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覆盖河西、古西、帝都三地,异常的重要,三郡的县级官员有一大半都要从中更换,所以,微臣是义不容辞。”

“不过微臣有个要求。”

王旭道:“说吧。”

贾恢道:“借张猛一用。”

借张猛?

王旭皱起了眉头:“贾大人,这是可科考,又不是打仗,你把张猛叫去干什么?”

“陛下不必多问,微臣自由妙用。”

不多时,王旭道:“好吧,就依你,接下来的可靠,以文卿为主考,你为监察使,这一次科举,一定要为国家选几个有用的人才。”

“陛下放心,宝安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儒士的摇篮,人才是有,只要文大人不使绊子,我们一定会满载而归。”

王旭笑道:“好吧,你去和文卿准备吧,搞好科举之事。”

夜晚,文卿府上。

房中,只有文卿和贾恢两人。

“贾大人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贾恢暗自冷笑了两声:“文大人,我昨天听到一句话,不知其中意境,今日特来讨教。”

第441章科举(2)

夜晚,文卿府上。

房中,只有文卿和贾恢两人。

“贾大人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贾恢暗自冷笑了两声:“文大人,我昨天听到一句话,不知其中意境,今日特来讨教。”

“何话?”

贾恢道:“原话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什么意思?”

“恕在下愚钝,不知道这时什么意思。”文卿略微一想,便知道了贾恢的意思。

他已经知晓,贾恢可能知道了上次科举之事,不过文卿不害怕,因为他做的天衣无缝,连督察员都查不出来,更不要说是贾恢了。

没有证据,一切都等于零!

“文大人,你、我心知肚明,你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能瞒得过所有人,总有一天,你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贾大人多虑了。”文卿呵呵了两声。

过了一会,沉默片刻,贾恢突然叹了口气,说道:“文大人,科举是国之大事,就算是我求你了,你就不要打科举的主意了。”

文卿哈哈大笑了起来,他看了看屋外,见没有人,突道:“贾大人,对不起了,我已经在打了。”

“不过你抓不到我的把柄,皇上一向信服真理,不会听你这一面之词的。”

文卿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足见他已经把形势看的非常的透彻,深知王旭不会降罪与他,所以,他才敢跟贾恢这么讲话。

“你。”

贾恢无言以对。

文卿笑道:“自古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素,书中车马多簇簇。这科举这么大一份肥肉,我怎么可能放弃呢,呵呵。”

“你那个书中啊,黄锦屋啊,颜如玉啊。车马多啊,都是让人家向你。”贾恢愤慨之余,又停了下来:“哦,我明白了文大人,你是想让那些学子来贿赂你这个考官对不对?”

文卿道:“贾大人可别这么说,你有证据么?如果你要是在皇上面前这样说,我可要告你个诬陷大臣之罪。”

两人的谈话不欢而散,最后贾恢愤愤的离去。

十天后。

帝都科考院。

这里由三个文渊阁的大学士主持,负责科考事宜。属于副考官。

科考院设立在城西,外城。

三个大学士汇聚在屋内,正在商量着什么。

“文大人还没有传来消息么?”

说话之人四十岁左右,名叫凌源,是古西郡的才子,也是上一届的科考人才,是文卿一党的。

凌源一说完,一旁的另一人拿出了一份纸张。缓缓说道:“文大人传来了一首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诗?什么诗?

那人念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素,书中车马多簇簇;这文大人是什么意思啊?”

听完,三人同时皱起了眉头。

“这首诗的大意是劝学子努力进学,文大人为什么要说给我们听啊?”

“这,文大人的意思是?做还是不做啊?”

说话之人名叫刘利。也是一个大学士。

三人商量了一会,最终还是凌源猜出了文卿的意思。

“哦,我明白了,文大人是要我们放手去做啊!”

刘利道:“凌大人何以见得?”

凌源道:“你们好好理理,宝玉、黄金、千钟素。车马多多,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两人恍然大悟,紧接着,三人同时放声大笑起来。

南郊。

这里有一间小平房,房中住着一队兄妹。

“哥哥,粥熬好了,快吃吧。”

房中,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端着一万稀粥来到了哥哥的案桌前。

案桌旁坐着一个帅气的男子,约二十五六岁,他手里正拿着一份竹简看着。

读书人,十年寒窗,当真艰难,他们付出的努力,不必武人少。

“妹妹,辛苦你了,等我以后高中了,一定好好报答你。”

“哥哥,这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