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反贼平天下-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么?”

其实就算不给钱,百姓也会前来服役,因为王旭已经免除了他们所有人赋税,帮官府种地,应该没人反对;再说了,也没人敢不来!

王旭道:“我们钱财无数,要那么多做什么,有用么?”

“告诉服役兵,只要他们好好训练、屯田,我一月给一两银子!”

一个士兵一月给一两,二十万人,一年才几百万两白银,这对于王旭来说,不算什么,大不鸟多卖点文王仙酿而已,如今缺少的,仍然是粮食,有了粮食,一切都好说。

“主公,那可是两百多万两白银,就这么发出去么?”贾恢睁大了双眼,这百姓服役,一人一年就是十二两银子,这都快赶上县令的俸禄了,一个县令一年才四十两银子。

王旭神色坚毅:“想让百姓心甘情愿的干活,就必须要发放银两,如果搞强迫,那和胡灵有什么区别?两百万两白银多么?你自己去户部查查,看看我们有多少钱。”

“是是是,就听主公的,主公真是贤明啊,事事都为百姓作想。”贾恢微笑道。

房间中,拍马匹的官员一大堆,听见贾恢如此说,都跪了下去:“文王贤明!”

“文王贤明!”

王旭懒得看这些人的嘴脸,转身拂袖而去,很快便走出了军机处。

帝都。

金銮殿上,皇帝已经从晶水行宫走出,不出来不行了,再不出来连江山都没有了,才短短的两年时间,南郡、清源郡、古西郡、北郡、河西郡吴郡都成了反贼的天下,帝都朝廷已然名存实亡,只剩的半壁江上,而且,这半壁江山之中,还有很多的造反队伍频繁出现,也许下一刻,又会有一个王旭冒出来,到时,帝国就真的危险了。

金銮殿中,许多文臣武将分列两旁,傲云天出列道:“陛下,老臣请命,出兵讨贼,不浇灭各地反贼,誓不还师!”

傲云天去年一战打的不错,连东郡杨家都被剿灭了,此刻说话更有份量,皇帝点头道:“大将军少安毋躁,讨贼之事暂且不提。”

皇帝转性了,以前王旭刚刚造反时,他是整天吵着要平定天下,如今反贼四起,他倒是不忙了,一时间,文武百官都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意思。

“杨丞相何在?”皇帝威严的声音传来。

杨明岳出列道:“微臣在。”

“你把昨晚给朕说的方案说一遍,朕觉得,不妨一试。”皇帝道。

杨明岳扫视了一眼殿中所有人,尤其是看向傲云天时,在他身上停留了几秒,缓缓道:“当今天下,战乱四起,帝国国土就犹如人头上的虱子,是怎么抓也抓不完的。”

“故此,就不抓了!改平叛为招抚!”

杨明岳话音刚落,傲云天便大吼了起来:“老家伙,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何为招抚?”

第294章军政民生(5)

杨明岳话音刚落,傲云天便大吼了起来:“老家伙,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何为招抚?”

“招抚的意思就是,收降,允许贼军们投降帝国!”

杨明岳毫不示弱道:“南、北、西皆有强大的贼军出没,王旭、胡灵、朱环三家反王拥兵数百万,短时间内根本不易剿灭,故此,我们要先稳固自己的力量,将吴郡、东郡、宝安郡、帝都各地的反贼全部收降,他们愿意降的,我们就收,不愿意的,就已雷霆不及掩耳之势将其扑灭,如此,不出数月,我东面三郡将彻底牢固,也好抵御三王。”

对于这种言论,皇帝以往是绝对不会赞同的,但是此刻,他被杨明岳说服了,而且非常后悔,当初是不该那么固执,如果同意陆阳投降,恐怕如今又是另一种局面了。

此刻,金殿之中议论之声大起,有反对的,有支持的,几乎快要吵起来。

“万万不成,这些贼军们败坏纲常伦理,祸国殃民。”

“就是,一日为贼,则终身是贼,死有余辜,朝廷剿还剿不尽呢,怎么还招抚!招抚就等于向贼兵们认输!”

杨明岳脸色微沉,大声道:“正是因为剿不过来,才要招抚的嘛,微服之余,加以恩扶。”

傲云天道:“不可,招抚等于养虎为患,如此下去,我帝国江山将毁于一旦!”

“陛下,老臣请战,率兵出击。臣保证,两年内消灭三王!除此大患。”说到最后,傲云天朝皇帝跪了下去。

皇帝轻微笑了笑:“老将军起来吧,你虽信心满满,恐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三王岂是那么好剿灭的;昔日余渊老将军率五十万精兵西征。不也损兵折将而回吗,那时贼军还不算强大,可是如今。”

皇帝没有再说下去,但是大殿中所有人都知道。

胡灵,可以说在三王之中实力最大,拥兵百万,战将千员,粮食更是用之不竭,而且。随时都图谋攻取东边的吴郡。

接下来是王旭,虽然兵力不如胡灵,但是招降了雪域人,骑兵数不胜数,整体兵力五十万上下,都是常年征战的精兵,不可小觑。

最后一个朱环,原本兰关一侯爷。如今占据北郡,佣兵三十余万。和王旭、胡灵同气连枝;如果要真的打起来,朝廷和三王之战,不一定能占据上风。

杨明岳出列道:“陛下,老臣议,如今不但要招抚各地反贼,更要在吴郡派兵驻防。否则数月内,胡灵必定东进,届时,吴郡危矣。”

杨明岳如此一说,皇帝也反应了过来。当即断喝道:“此事就不用再议了,就按丞相所说,改剿贼,为招抚!给天下的所有反王都宣一道旨意,让他们归顺朝廷。”

“吴郡、宝安郡、东郡、帝都各地敢有不遵旨者,就地剿灭,此外,传旨余渊,整军二十万驻守吴郡边界,防止胡灵来犯!”

皇帝说完,众臣拜服,傲云天犹豫了一下,最终叹了口气,接受了这个现实。

如今的朝廷,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了,国威军威具丧,能保住剩下的一某三分地已属不易,想要彻底剿除反王,难啊。朝中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不过傲云天还有少数的武将却是极力主张出征,就包括余渊,他也是想一雪前耻,可是如今,皇帝不答应,如之奈何。

半月后,西都。

接到朝廷的招抚圣旨,王旭高兴的哈哈大笑,他立即召集文武百官,承乾殿议事。

等所有人都到齐了,王旭从香月手中接过朝廷的圣旨,打开道:“这是朝廷今早来的圣旨,我给大家说一下他的大概意思。”

“皇帝老儿说,封我为,平西王,仍然保留文王爵位,世袭罔替,镇守西面三郡。而且,我还有可靠情报,朝廷也给胡灵和朱环下了一道圣旨,分别封两人为镇南王、扫北王。”

王旭呵呵笑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韩书画出列道:“这代表朝廷开始怕了,终于向我们低头了,料想,数年内、乃至十年内都不会轻易像我们用兵,我们可以安心发展内政,等时机成熟了,再和朝廷决一死战!”

王旭哈哈笑道:“不错,朝廷开始像我们挤眉弄眼了,还招抚呢,本王答应他,不过,不上朝、不见架、不受任何调遣、不上缴任何钱粮。”

贾恢道:“主公,你还少说了一句,朝廷兵马不许来西都驻扎,否则是为宣战,将一战到底。”

“不错,正是此意。”王旭笑道。

其实就是接受朝廷的封赏,换取短暂的太平,这对于朝廷和王旭乃至三王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可以安心的发展,不用担心受到对方的攻伐。

当然了,随时想打了也行,王旭本来就是反贼,根本就不会拿这招抚圣旨当回事,归降了和玫瑰香是一样的,要打直接出兵。

还有帝都的皇帝也是一样,他要是向讨伐三王也是一样的,只需下旨让三王进京,如三王不奉命,则是反叛,便可出兵,意正,理正!

“还有一件事要告诉大家。”王旭微笑着看向大殿中的众人,道:“本王决定,给你们涨俸禄。”

王旭话音落,所有人皆高兴了起来,笑的合不拢嘴;他们等这句话已经等很久了,就像张猛吧,战功卓绝,职位高葱,可是呢,除了工部分配的那一套府寨,还剩下什么?要钱没钱,要家没家,总之,啥也没有。

其他将领也都一样,战场上拼搏了这么久,连个媳妇都娶不上,就好比闵岭吧,穷的啥也没有,平时连吃饭都是在军营里吃公家的,都不回自己的府里吃,这哪里像个独领一军的正牌将军。

王旭也是听说了这一点,才下定了决心,反正自己银子多,倒不如都发出去,好兄弟,讲义气嘛,人家帮你打天下,是该得到封赏,只有有了钱,官员们才能娶妻、生子、过上好日子,专心办事。

不过王旭想的是,不能给多了,否则,以后如果真的平定了天下,那每年的钱粮消耗,谁抵挡得住,那时候又不能再降下来了。

第295章军政民生(6)

王旭也是听说了这一点,才下定了决心,反正自己银子多,倒不如都发出去,好兄弟,讲义气嘛,人家帮你打天下,是该得到封赏,只有有了钱,官员们才能娶妻、生子、过上好日子,专心办事。

不过王旭想的是,不能给多了,否则,以后如果真的平定了天下,那每年的钱粮消耗,谁抵挡得住,那时候又不能再降下来了。

王旭道:“具体涨多少,还要六部商议之后才能决定,就算是养廉银子吧;对为官清廉者,加以褒奖、鼓励。”

“文王英明。”

行礼之后,大殿中所有的大臣都互相恭喜,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大大的喜事,养廉银子,这不但是能得到钱,还是一种荣耀,可以证明自己清廉为官。当然,也有一种不缺钱的贪官,这种人就看不上这区区几百两银子,但是他注定没有好下场,因为有叶雄在,迟早能把他给揪出来。

所以,在王旭手下为官,最好不要贪!

会议结束,韩书画、文卿留下,其余人皆散去。

书房中,王旭示意两人坐下,然后有让香月奉了茶。

王旭道:“文大人掌管天下的户口、田地、税收等,可知古西郡如今有多少人口?”

户部尚书文卿道:“禀文王,雪域郡三百五十万人口,河西郡三百八十万,古西郡一百四十万,总计人口八百七十万。”

文卿。以前是周毅的丞相,自从投降了王旭,便一直兢兢业业,户部尚书作的很好,王旭对此也很高兴。

不过文卿一说完,王旭便皱起了眉头。古西郡虽然底盘不大,但是一百四十万人口也有点太少了,由此可见,这两年的大战,使得很多百姓都怕了,不敢在到此生活。

虽然王旭的政策很好,但是也要有命享用才行,帝都和古西郡紧挨着,说不定哪天就打起来了。只要是个聪明人,就断断不会定居古西。

“本王的意思是,贴出安民告示,就说文王已投靠朝廷,古西郡永远不会再有战事,让离去故土的百姓们早日归家;还有,即日起,免除三郡所有的赋税。”

王旭此举。可谓是实实在在的收买人心,说的好听点是为百姓作想。贤明;说的丑一点,就是抢人,这两道告示一帖出,周边郡县的百姓肯定踊跃前往古西,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也是王旭的计划之一,观天下局势。短时间内是无法再有战事了,那既然如此,就抢人吧,只有将古西郡的人口涨上去,才能更好的耕种、才能富有起来。再则,河西郡是个大郡,三百多万人口太少了,如果能吸纳北郡的人口,那不但能消弱敌人的力量,又能增强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文王,这怎么使得啊,微臣这还正想启奏,赋税收的太少了,我们应该适当的加增赋税;如今户部的银子、粮食每日像流水一样,却不见进账,长此以往,何以支撑啊。”文卿道。

这一点王旭也知道,不过他不担心,微笑道:“我们现在有多少钱粮?”

文卿从袖筒内拿出了一本账册,道:“这上面是三郡所有的钱粮,请文王过目。”

“你就直接说,多少白银、多少黄金、多少粮食?”

文卿道:“白银两千三百万两,黄金四十万两,粮食六十万旦。可是文王,这。”

王旭挥手示意文卿安静,旋即道:“不用可是了,这么多的钱粮,用的完吗?何必还要收百姓头上那一点点的钱?”

久久未语的韩书画微笑着开口道:“文王,这账不能这么算,我三郡人口近八百七十万,就算按人头税没人每年交一两银子,那也是八百万两,不是个小数目啊。”

韩书画说的也不无道理,钱多了总有用的,比如,王旭的士兵每人一月都可以拿一两银子,那五十万大军,一年就是五百万两银子,这笔花销从哪里进账?

再比如,如果沿江一带出现了水灾、旱灾、蝗灾、等等,哪一样都要花钱,一出手就是几百万,哪里来?

不过王旭自己也有打算,他不像历史上的皇帝,整天吵嚷着要修园子、修行宫、修这样修那样;王旭什么都不需要,有一间茅草棚歇住都可以,他不在乎这些。

至于灾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