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鳞大王-第1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和尚,你在殿外叫卖锡杖,是何价钱?”唐皇问起菩萨。

菩萨双手合十,言到:“能持此宝者分文不取,不能者千金不卖。”菩萨在殿中徘徊,目光就聚集到了那玄奘的身上。

“嘿,你这和尚,话中好多矛盾。既在殿外叫卖,为何又不卖?”皇帝惊愕,其余大臣皆有些吃惊,只有个玄奘法师此时面带笑容,喜的不仅是那菩萨所化和尚之怪异。更是对其手中之锡杖青睐有加。

“若要强买,非得卖你个两千金。”菩萨见左右大臣有点异动。故此补充言到。

“两千金?”

“没错,是两千两黄金。”金鳞子冷不丁地在一旁搭讪。

“如此……”皇帝稍稍迟疑了片刻,然后对着那玄奘言道:“法师自去试试,于寡人一观,如若合身,两千黄金,朕亦买下。”

玄奘起身,并未推辞。直下座来到殿堂中。

菩萨见太宗礼佛,心中欢喜。然后转过身来,让金鳞子取出袈裟。对玄奘法师言道:“法师可先穿着此袈裟,然后手持锡杖。”

玄奘对那座上地太宗皇帝瞥去,得到应许之后,方才手捧着袈裟,细细观摩一番之后。便穿着身上。

片刻之后。那一副袈裟便如同量身定做地一般,非常合身地穿在玄奘法师的身上。

法师手持锡杖,在那殿中转了一圈。

殿中群臣皆惊讶而起。但见那袈裟,是由冰蚕丝与各类宝石搭配而成,织就手法不似寻常,实乃神乎其技。

金光闪烁,七彩跃动,直逼群臣双眼,实在叫人眼花缭乱。

唐皇亦从座位上惊起。并下台阶上前观看,看的欢喜之处,实想上前触摸一把。

“法师穿着此袈裟,手持锡杖,真似那佛陀转世也。”

“陛下……”玄奘心爱。只道此物珍贵。皇帝未必肯买,心中尚有芥蒂。

“那和尚。锡杖卖两千,这袈裟要钱几何?不妨一并算来。”太宗之意,便是买了。

菩萨微笑,对那太宗极为赞赏,先不回答他的问话,而是在大殿中转悠一圈,将个太宗皇帝打量地浑身不自在。

金鳞子闪在一旁,袈裟已交手,玄奘作为取经人的身份已定,他也安下心来,只想着快快离去,好办自己地事情。

太宗问话,只等菩萨回答,却见其兀自不言,便心生困惑。那菩萨良久才说话道:“袈裟五千两。”

“五千两?”太宗心知,这五千两所指的是黄金五千两。他虽然认可这袈裟乃件宝贝,但是五千两之数,可不小。于是追问道:“此袈裟究竟有何好处?”“穿我袈裟,不堕地狱,不入轮回,不受虫魔侵害。”

“哦?”

菩萨如此说到,无疑是在向太宗介绍一样神界法宝。而太宗亦晓得,如果真如眼前僧人之言,那这副袈裟便是万金也是物超所值。

“真乃至宝。”太宗又将那袈裟上下仔细观赏一遍,无不欢喜非常。

“刚才所言,能识此宝者分文不取,既然这两件宝贝法师自合其身,贫僧兑现承诺,分文不取。”

太宗正欣赏间,那菩萨插话道了一句,其说辞甚为严肃,丝毫不似耍浑,众人听的心惊,都发出唏嘘之声。

太宗自然惊愕,他万万没想到眼前之游僧能有此宝,更没想到,他竟分文不取,无偿相送,正待道谢,早有那玄奘法师握着锡杖,弯身呈现九十度,对菩萨与金鳞子深深作了一揖。

“法师能得此宝,实乃造化。如若早有此宝不受虫魔侵害之法宝,朕亦不会受那龙鬼所欺。”太宗赞赏之余,小声嘀咕了一句。

“佛祖显身,以无上法力度化龙鬼,陛下自此可高枕无忧。”玄奘兀自说着,却不知,正与那菩萨心中所思之事吻合。

“佛祖果然显身,又何以有无上法力?”菩萨问起玄奘。

玄奘沉思片刻,在那大殿之上言道:“贫僧惭愧,现仍然不知佛祖所念佛经是何意义,中土亦无。但也知其乃无上经典也。”

菩萨微笑,那一旁地金鳞子自然知晓,这菩萨是步步将玄奘引进西天取经的***之中,就待着那玄奘法师自己说出。

“那是大乘教法。”和尚之言,震惊全场。太宗与大臣皆知中土盛传小乘教法,已为经典,更不知有大乘教法。

而此刻,那玄奘更是激动异常。

“原本听那西来的僧人谈及大乘教义之事,以为浑言,却不知世上果有此类神奇。”

“有,就在那大西天雷音寺中,我佛如来处。”菩萨盯着玄奘,观其听己言语之后,究竟有何表情。

只见那玄奘欣喜非常,却略微带着点忧愁。

这种表情,以为菩萨大悦。

“西天雷音寺,离长安有几何路程?”太宗自知,如大乘教法之言,有能度龙鬼之神效,一定是无上功法。因此好奇,故而问之。

“离此十万八千里。”

十万八千里,是何数字?大家都有这个概念,而菩萨也自知,非常人所能去之,也定然无此决心。

“那西天大雷音寺中,果有大乘真经?”玄奘上前,凑近到菩萨身边一问。

“出家人从不妄言,只是那路途遥远,路上多有虎豹魔障,敢去者甚少。”

这……

听菩萨叙述,那太宗自然想立即就得到大乘教法,好祈保大唐永久安定,天下百姓永远安康。只是那路程是十万八千里之遥,又有何人去也。

“陛下,贫僧愿往求得真经,祈保我大唐国运昌盛。”

玄奘此举,正是意料之中,而太宗之明,却又在意料之外。

菩萨此行不虚,那金鳞子以后也乐的清闲。

“愿去者,可得正果。”菩萨说着,便不断往那殿外步去。

“法师愿往,朕与你结为兄弟。”太宗异常欢喜,索性就大套了一次近乎,将玄奘立在一个至高位置,让其反悔亦是不能。

玄奘既为金蝉子转世,自然在佛祖的意料之中,而观音菩萨办成此事,也算是应佛吩咐。此番功成身退,自然离去。

金鳞子看出菩萨之意,尾随其后,一齐出了大殿。

那菩萨即可现出真身,驾着祥云飞天而去。

第五章黑鱼精山中炼法,唐三藏山涧受惊

乌尾山蛟龙谷,原是那七大圣之一……蛟魔王的盘踞之地。只因几年前,魔神鱼灵子在此处召开万妖大会,却在大会举行之际,被金鳞子化为巨龙,从中作乱,酿成一场神魔大战,而最终走向了衰颓。

蛟魔王交友不察,算是栽在了鱼灵子的手上,而金鳞子造的势可谓势不可当,最后竟连魔神鱼灵子也随之遭殃,而被贬下界来。

说起这鱼灵子,本体原为黑鱼,修炼成精以后,也有些法力,在短时间内曾臣服于金鳞子,但总归是心存芥蒂,做了反叛之人,现如今在下界游荡,手握着巫族秘籍《寂灭》,兀自寻觅着盘踞之所,奈何天庭与下界群妖的多方追击,无可奈何,先在一处污浊水涧中修炼,然后移居清澈的山涧之中。

圣水湖原是他的地盘,可是如今他有府不能住,有家不能归,而寂灭之功法不能小成,夹带着点残存的妖力,他只能在那山中与些花妖草精为伍,生活甚为凄凉。但魔心不死,终有成就之日。

也该这鱼灵子命不该绝。在那下界群妖嫉恨他的同时,却有个妖魔;便是那九头虫。依然记得这鱼灵子前时对自己的好处,多番相助于他。

万妖大会时,被那金鳞子挫败,九头虫便折返回碧波潭中,潜心养身静修。日子久了,却才在地界露面,知晓那天上地下发生的一切,便四处寻访故人。得知鱼灵子下落,那九头虫便相约鱼灵子一同往那碧波潭中居住。

鱼灵子欢喜非常,与那九头虫称呼生死之交。可是这九头虫擅与他人交往,常与外界相通。鱼灵子害怕,故此离去。九头虫万般挽留,却也无奈,只在离别之际,将他指去了那乌尾山蛟龙谷中居住。

获此指引,鱼灵子欢喜之余,心中甚为担忧。好在他独自前往那蛟龙谷中时,早不见有一妖一怪地踪影。诺大的山谷之中,除了散落地兵器之外,就是枯木杂草。

此处乃众多妖魔败走之伤心地,又是那天庭围剿群妖的第一站,不论是那地界的妖魔,还是那天上地神仙,都不会再将目光聚集到这个地方。而此处的主人蛟魔王正被关押在那天上的天牢之中。更不可能返回。

如此一来。这蛟龙谷便成了鱼灵子的盘踞之地。更让他意想不到的还是,身为水陆两栖的生物,鱼灵子在这个山谷中,不仅有一个在潭中的水府,在那山峦之间,还有几座别墅。

真是比那天界的魔神府还要舒服自在。

鱼灵子好不欢喜,将这漫山上下精心地打理一遍之后,随即便安心住下。当然,这里虽然得天独厚。乃地界一大福地洞天,但始终只能作为栖息之地,而不能发展壮大。

于是,鱼灵子在盘踞此地之余,便加紧参悟那本《寂灭》。《寂灭》者。巫妖之神秘功法也。鱼灵子一时参悟不了。便硬是将满本口诀熟记于心,意欲随时修炼。

可修炼归修炼。但当鱼灵子将满本秘籍全都翻看一遍时,却豁然发现,这不是一本单一的秘籍,所练的元气亦不是那仙界的,而大多都属于妖类的修炼法门。

巫妖,顾名思义,其实质已不再是简单的巫,而成为了真正的妖。而说其不是一本单一地秘籍,却是因为它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

基础功法地前期修炼,神秘巫术的突变修炼。

对于基础功法而言,鱼灵子已多次尝试着寻找合适的法门修炼,可始终是摸不到门径。

说起也怪可惜,他在下界为妖时,所得之修炼法门就甚少,不似那些通晓各家所长者,能信手拈来。所以,于这基础功法上,鱼灵子的基础就相对比较薄弱的多。

毫无办法,基础功法不得法门,修炼无途,鱼灵子也只好暂时放弃基础研究,而索性就将目光瞄到了突变修炼上。

所谓突变,就是瞬间积聚能量,这能量可以是由强者瞬间发出的,也可以是由天地变化而产生的。但是那上面却豁然描叙着,要想进入突变修炼阶段,前提条件便是吞食阴阳丹。

阴阳丹作为一种丹药,其炼制的方法和那些一般丹药差不多,但是药引却非常奇特,需要那至阴和至阳的妖魔内丹,还有至邪地神仙骨髓。

姑且不论其后边的修炼功法是何等之难,光是这第一步,鱼灵子就无法实现,只能把这本《寂灭》秘籍搁置一边,等候日后所用。

先将这鱼灵子修炼一事搁下,再说那金鳞子与菩萨,自从寻了取经人之后,菩萨便径直回了南海,提前做好相关事宜的准备,而金鳞子则先返回了天台山,稍做休息之后,他便驾着妖风,往那五行山方向飞驰而去。

金鳞子只知那唐僧如今已出大唐国都,却不知其到底行了多少路程,直到五行山后,方才获悉那唐僧已过此地,因为压在五行山下的猴子,眼下已然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却是大小不一地石块,一块块堆满了山峦。

两界山一出,大唐国境便在身后。如此看来,那唐僧倒是行地快了,自己不过是在天台山上休息了几日时间而已,却还没来得及与孙悟空碰个面,就失了猴子踪迹。

“哎,这样也好,既得孙悟空,这唐僧也不需要我金鳞子暗中保护了。”金鳞子先在两界山中徘徊,正左右寻思之间,却见那山中闪出一甲丁神将。

金鳞子是认得这神将的,但却不便与其搭讪。正欲寻山路而走,却被其拦下。

只见那神将单手作揖言道:“上仙慢行,可还认得小神否?”那神将对金鳞子甚为有礼,直呼其为上仙。

“认得认得。你不就是这五行山地山神吗,在此何为?”

“取经僧已救孙悟空朝西去了,而身为五行山地看押山神,因山而在,山无则无,五百年看押之期已满,小神功德圆满,原要离去。只为观音菩萨所托,专在此等候上仙。”

“上仙?说的是我吗?”金鳞子疑惑,随即问道:“等我?菩萨有何要是?”

“菩萨亲言,让小神传达。请您务必帮助取经僧寻得三徒,随后去那南海,与白荷相聚。”

“唐僧已得孙悟空,还要我帮你寻得猪八戒和沙和尚。真是麻烦。”金鳞子本想着去那东海修炼神龙元气。却不想又要为此事耽搁,而且菩萨还把白荷拉出来威胁,没办法,谁叫这金鳞子是穿越人士,多愁善感,不爱动物爱植物呢?

“去就去吧,反正白荷也是要见的,西天路也是要走的。”

金鳞子想地够透彻了,于是辞了山神。也朝那西方而去。

唐僧接纳孙悟空,也是因菩萨之故,但是其未见过金鳞子之面,却未必肯与其为伍。金鳞子知道这和尚是个大麻烦,索性就暗中跟随。不想与其搀合一块。为自己增添麻烦。

云雾里,金鳞子早瞥见那下界唐僧行迹。见其孤身一人骑坐在大白马之上,心知孙悟空好动,自然是去了前方打探路程。因而这金鳞子也放慢脚步,在那云雾中观孙悟空行踪,好与其搭讪搭讪。

不经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