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夜行-第5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大报恩寺的主体建筑群已经成了规模,正殿、后殿几处主要建筑已经完工,夜深了,白天喧嚣一片的工地上已经安静下来,工地上到处散放着明早起来就要继续使用的半完工的各种石料、木料,除了巡夜人员,工地上再无其他可见的人迹。

工人们就在报恩寺外围的宽大庭院里住着,这里将来也要盖起一处处殿宇楼阁,由于建筑是由内向外扩建、先行建造中轴线上的建筑再向两侧扩展,所以这里暂时还是一片平地,搭起了大片的棚屋,劳累一天的工人们都已经睡下,尽管住了那么多人,依旧是静悄悄的。

一道黑影悄然潜进了大报恩寺,他对这儿似乎不是很熟悉,走走停停,四下看看,时不时的避过巡夜的工人。

这人正是陈郁南,朱图想出的主意就是,给杨旭再制造点麻烦,促使观望的官员尽早插手,置杨旭于死地。杨旭这案子太敏感了,一位国公,却与白莲教有关系,这种案子的性质,没有人愿意随便沾惹。案子已经交给都察院正式开始办理了,在此期间,就算皇太子朱高炽也不得不置身事外。

陈瑛不是他的人,无论如何他不能找陈瑛叫他通融,而且如果杨旭真的救不得了,他更得及早撇清自己,断不能让自己受到牵连,这是整个太子派势力的所有官员一致的意见,这是一个庞大的势力群体,不可能因为任何一个人,而葬送整个群体的利益,必要时壮士解腕是无奈之中必然的选择。

而视杨旭如眼中钉的二皇子一派,却也没有趁机做手脚。陈瑛是宦海老手,政治手腕很高明,他不但对自己问案的立场定位很清楚,而且事先就告诫二皇子,千万不要出面或者发动他的人手趁机攻讦。

作为一个孤臣,他唯一需要揣摩了解的就是皇帝的脾气秉性,他很清楚朱棣那性子是属驴的,你想墙倒众人推,予以攻讦,很可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而且二皇子刚刚被留在京里,已经表态要做个闲散王爷,话犹在耳,立即赤膊上阵,皇帝会怎么想?

而且如果皇帝担心二子争嫡的故事重演,就有可能采取和稀泥的手段,将此案大事化小,那不是弄巧成拙么?所以朱高煦正在竭力扮演好自己的新角色,时不时的进宫向父皇母后问个安,然后就规规矩矩的回府,努力修复和父皇、母后的关系,因此二皇子那派也一直沉默不动。

可是这种异乎寻常的平静,要因为今夜陈郁南的举动而打破了。

陈郁南和朱图都是武人,他们多少读过些书,认识些字,却还谈不上什么学问。一向做事的简单粗暴的习惯,让他们难以像这些朝廷大员们一样想得深远、全面。朱图看透了纪纲的用心,也知道文武百官保持缄默的原因,却想不透更复杂的理由,因此他想打破这种平静。

大报恩寺工程的主要负责人是辅国公杨旭,从浙东征召大批受灾百姓取代各地劳工的倡议更是出自杨旭之口,朱图想利用这件事,在大报恩寺制造一起火灾。在朱图想来,大报恩寺是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对先帝的孝心而兴建的,如果在那些浙东灾民负责的地方制造一起火灾,那杨旭就脱不了干系。

在这个时候,不需要皇帝抛开白莲教一案问杨旭的什么罪,只要因为不悦而降低杨旭的规格待遇,把他从香林寺改关进大牢,在皇帝来说,也许只是对大报恩寺火灾的一种惩罚,而对百官来说,就是一个绝对的信号!

这就是朱图的想法,他没跟任何人商量,他也没人可以商量,八大金刚各怀机心,那几位好兄弟早想把他拱下去,自己登上八大金刚之首呢,现在纪纲又有意以他为棋子,他是为了自救,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又怎么可能去请示纪纲?

困兽犹斗,他朱图当然不甘心就此束手待毙,只要还有一线机会,他就得挣扎。

陈郁南的见识、谋略还不及朱图呢,一听他说,只觉这是一条妙计,立即忙不迭应承下来,他此来就是来放火的。虽然事先做了些了解,可是亲自置身期间,又是夜间,找到浙东灾民驻地,陈郁南还是很费了他一番功夫。

浙东灾民的棚户区在大报恩寺主建筑群的南侧,身后是一道墙,这道庙墙是庙内隔离建筑的墙,不是很高,但是依旧宽厚,眼下还未最后完工,墙檐儿上的琉璃瓦还没上,也没粉刷,只是一道大半已完工的墙坯。墙的内侧外侧,都是一些施工剩下的边角料,不算多,因为要定期清理运出的,此外还有堆石和木料等建筑用材。

因为这儿夜间严禁生火,工人们的棚户区黑压压的,今天有星无月,饶是陈郁南眼力甚好,走得也是磕磕绊绊的。他终于摸到了地方,悄悄掩身到墙下,过了一阵儿,墙内侧火起,火光刚起,陈郁南便飞身离去,脱离了现场。

为了避免起夜的工人发现火苗及时扑灭,以至功亏一篑,陈郁南是翻到墙内,从内侧点燃的,地上可以见火即燃的刨花木沫不多,他随手带了一皮囊的油,泼洒在边角木料上引燃的火,火苗先在内墙燃起,油助火势,待引着成堆的檩木藤条后,这火就熊熊燃烧了起来,火苗腾空,又引燃了一处殿阁的飞檐,整片工地一片混乱,惊呼:“走水!”“救火!”的声音此起彼伏……

※※※※※※※

大报恩寺起火了!

据说烧了一堆木料,半座庙堂。

据说起火之地乃是浙东招募来的民工们住地。

皇上当初不同意用浙东民工的,因为他们本就是普通农民,不懂建筑,可辅国公杨旭……你懂得!

京里传言纷纷,越传越是不堪,一开始官员们还沉得住气,流言只在百姓和公人、小吏们之间流传,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对达官贵人们的理解,要么太简单,要么太复杂。因为彼此地位的悬殊,他们很难把那些达官贵人们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来看待,所以揣测、想象出的结果天马行空。

下层的潜流动荡,一层层地搅动着他们的上层,直达最高阶层,“海洋表面”原本风平浪静,结果因为这一把火,风浪顿起。出乎朱图和陈郁南的预料,最先跳出来的居然不是那些恨不得杨旭死的人,反而是站在杨旭一边的人。

大学士解缙第一个跳出来了,他不相信这场火只是偶然,不相信这只是浙东招来的民工们不注意防范,遗失了火种,他认为这是有人蓄意制造事端,妄图加罪于辅国公杨旭,在审理白莲教一案的关键时刻,有人搞出这么一出把戏,是不是心虚呢?是不是生怕现有的证据搞不垮杨旭呢?由此是否可以证明,现在正在追查的白莲教一案,也是有人打击政敌的一种把戏呢?

谁也不知道这大报恩寺纵火案,只是两个过河卒子为了自保搞出来的把戏,上层的大人物们一样不知道,所以他们就和底层P民们一样盲人瞎马的胡乱猜疑,谁是幕后主使?这种举动的目的何在?与百姓们不同的事,百姓们只能不断地添油加醋传播谣言,满足一下猎奇心理,而他们却可以充分利用这件事。

一直有心无力的太子派官员,果断抓住了这个机会,以很公正、很客观的立场跳了出来。杨旭的政敌自然不甘示弱,他们本来也在猜疑到底是谁在搞鬼,解缙一跳出来,他们马上找到目标了:这是贼喊捉贼,试图转移目标,为杨旭翻案!

于是,二皇子一派的人就跳出来群起反击,说这是杨旭的党羽为自救而自污,这正证明杨旭心虚胆怯,才铤而走险。

金殿上,永乐皇帝面沉似水,一言不发,任由两班文臣彼此攻讦,争吵不休。及至散朝,朱棣回到谨身殿,他身边的大太监狗儿已经恭候在那里。

朱棣身边,有几个极宠信也极能干的太监,像郑和、亦失哈都是其中之一,这个狗儿也不例外,他也有一身极高明的武功,当年靖难时候,在战场上追随朱棣浴血厮杀,忠心耿耿。

“皇上!”

一见朱棣,狗儿马上谦卑地哈下腰去,朱棣从他身边一阵风地走过,往御椅上一坐,冷冷问道:“怎样?”

狗儿转过身,依旧勾着腰,低声答道:“奴婢仔细看过了,火是从庙墙内侧先燃起来的,因此……有人故意纵火的可能更大一些……”

朱棣冷笑道:“不是可能,而是一定!”

狗儿哈了哈腰,没有做声,他只负责陈述事实,这不是他有权作出准确判断的。

朱棣想了想,忽然又笑了,他看了狗儿一眼,问道:“狗儿,你说这火……是想要杨旭死的人放的呢,还是想要杨旭活的人放的?”

狗儿恭敬地道:“回皇上,奴婢不知道!”

朱棣喃喃地道:“好心计呀,不管朕作何反应,都可以被有心人拿去利用……”

他把眉尖一挑,对狗儿沉声吩咐道:“传旨都察院,白莲教一案,人证既已拘齐,今日务必审出个结果!”

朱棣拍案而起,冷笑道:“朕为天子,岂能如你们所愿,由你们摆布!”

第705章猪头

陈瑛在朝堂上打完了嘴仗,悻冲冲地往回走。

他认定了大报恩寺失火案必是太子派的人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可是,得益于他一向的“好官声”,再加上他和夏浔一向对立的政治立场,大部分官员,最可恶的是还有二皇子一派的一些官员,也都认定了大报恩寺失火案是他干的,一个个看他的眼神那个暧昧,把个陈瑛郁闷得不行。

他真的很冤,可他解释给谁听呢?这事儿分明就是越描越黑的。结果他还没出宫门,太监狗儿又追上来传圣旨,叫他今日无论如何审出个结果。

审一个比他大得多的官儿,哪那么容易?以前陈瑛整人,那是一抓一个准儿,现在可好,不但审讯过程束手束脚,皇上还催着他马上审结,不晓得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道理吗?陈瑛满腹牢骚。

文武百官纷纷下朝,这时节的官员无论文武还少有乘人抬轿的,出门远点的就坐车轿,上朝各去比较近的地方,就以骑马为主。众官员们纷纷上马,沿着御道离开皇城,陈瑛刚出皇城,路旁就有人嘶声高喊:“冤枉!冤枉啊!”

陈瑛愕然勒马,往路旁瞧去,就见一个少妇,怀中抱着个孩子,凄厉地悲呼着向大道上冲来。这是上朝,不是官员出巡,不需要摆仪仗,可他身边跟的也是有人的,早已上前将那女人拦住,旁边还有两个官儿,随行的侍卫也一同上前,阻止那妇人冲撞官员。

那女人流泪高喊:“民妇冤枉!民妇冤枉啊!陈瑛大人,陈瑛大人,哪位老爷是陈瑛大人呐,陈青天,您可得为民妇做主啊!民妇的相公是良民,真的不是白莲教啊!”

刚刚拥出皇城的各个衙门的官员听见有人喊冤,已经有所关注,再一听“白莲教”三字,马上知道必与辅国公杨旭一案有关,登时一个个伫马立足,再也不走了,后边陆续出来的官员都被堵在皇城口,向前边的同僚好友问清楚发生何事之后,也都挤上前来看热闹,一时间刚在朝堂上吵完嘴的官员们,又在大街上开起了会。

“来人呐,把那妇人带上前来!”

陈瑛不能不说话了,满朝文武都看着呢,刚刚在朝堂上,他已经隐隐成了力促杨旭有罪的纵火主谋了,这时有人喊冤,又与白莲教一案有关,他不接状子,这不是坐实了他的罪名么?再者说,不管是杨旭倒了还是纪纲垮台,对他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他实在没必要在这案子里把屁股坐歪了。

那妇人被带到陈瑛面前,陈瑛一瞧:“哟!别看布裙荆钗,衣着粗鄙,蓬头垢面,如同乞儿,仔细瞧瞧,这小模样还挺好看的呢!”

那少妇“卟嗵”一下就跪到了陈瑛马前,放声大哭道:“大老爷,您就是陈青天陈大老爷么?民妇冤枉,冤枉啊!”

陈瑛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下来。他也冤枉、真的很冤枉啊!可是满朝文武谁都不信他,就连同为二皇子一派的官儿,也大多对他抱有偏见,公道自在人心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被人家跪喊着“陈青天”,哪怕明知道这是小民的恭维,陈瑛还是很欣慰。

他咳嗽一声,肃然答道:“本官正是都察院陈瑛,下跪者何人,因何事鸣冤?”

那少妇道:“民妇徐苏氏,丈夫叫徐泽亨,本是山东蒲台县人氏,忽有一日,有几个大汉持刀闯上门来,自称是朝廷锦衣卫,先是挟持了民妇,继而又要捉拿民妇的丈夫,因为民妇的丈夫向邻居街坊呼救,那些人便扔下民妇掳了民妇的丈夫离开。

大人,民妇虽是乡间妇人,也听说过锦衣卫的赫赫威名,民妇知那蒲台县护不住民妇的安全,就抱着孩子躲了起来,可民妇的丈夫却就此下落不明,生死不知。民妇无奈,一路乞讨到京城,只想着锦衣卫虽然跋扈,地方上的官儿怕他,京里总有管着他们的人,民妇便四下打听……”

苏欣晨擦了擦眼泪,又道:“民妇在南京城里四处寻访,百姓们都说,这案子既然犯到了锦衣卫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