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策-第10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速回撤,赶在第二战斗单位取胜之前到达舍赫巴。

毋庸置疑,两个选择都不是理想选择。

虽然达扬完全不用担心苏韦达的叙军会在第1陆战师后面发起反击,但是达扬必须考虑一种可性,那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二战斗单位派部队南下骚扰第1陆战师,巩固苏韦达的防御。真要这样的话,就算美以联军控制住了舍赫巴的局势,挡住了第二战斗单位的正面进攻,因为没能打下苏韦达,而失去全部意义。也就是说,第1陆战师在北上增援舍赫巴的时候,还得继续围困苏韦达,甚至得设法打下苏韦达。显然,这完全超过了第1陆战师的战斗力,至少超过了达扬对这支美军的认识。

让正面作战的以军回撤,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不管是让第118装甲旅回撤,还是让第5步兵旅回撤,都意味着另外一个旅必须顶住第九战斗单位的疯狂进攻,最终很有可能倒在对手暴风骤雨般的弹雨下,成为继第7装甲旅之后,第二支牺牲的以军部队。因为第7装甲旅的官兵很有可能返回以色列,最多只是损失些武器装备,在美国的大力援助下,以军并不需要为装备发愁,所以断后的那个以军旅很有可能被第九战斗单位全歼,成为第一支全军覆没的以军主力部队。

事实上,达扬最担心的还是损失主力部队。

在他让第7装甲旅分散突围之后,第九战斗单位的作战部队也在调整部署,之前还在围攻第7装甲旅的很多部队都转为杀向第118装甲旅。按照达扬的估计,对方肯定发现了以军正在分散突围,知道不可能逮住第7装甲旅的所有官兵,所以将矛头对准了还在负隅顽抗的第118装甲旅。因为第118装甲旅的实力远不如第7装甲旅,而且所在地区的兵力密度太大了,无法以分散突围的方式保全有生力量,所以第118装甲旅肯定支撑不了多久,紧接着倒霉的就是第5步兵旅。

有了前面的战斗,达扬再也不敢低估对手的战斗力。

要知道,第九战斗单位的前身是共和国陆军的头号王牌部队,该战斗单位在南方战线上憋了这么多天,终于获得了大打出手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歼灭以军的任何机会,肯定会努力争取一口气吃掉3个以军主力部队。

当然,以军也不是没有希望。

不管怎么说,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只有几千兵力,而且分得很散,很难迅速在某个方向上集中起优势兵力。如果第118装甲旅与第5步兵旅能够一同行动,就能相互支援与相互掩护,突破对手的包围圈。

按照达扬的估计,只要行动及时,2个旅的突围希望都不小。

问题是,这么一来的话,达扬就不得不让美军第1陆战师去舍赫巴解围,把稳住防线的希望寄托在美军身上。

因为实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所以达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上午8点30分(以色列那边是7点30分),达扬主动联系了杜奇威,要求获得第1陆战师的指挥权。

杜奇威没有犹豫,当场就联系了第1陆战师的指挥官,让他听从达扬的直接指挥。

让第1陆战师去舍赫巴解围,不等于放并攻打苏韦达。得到杜奇威的支持后,达扬立即让第118装甲旅与第5步兵旅向苏韦达方向突围。

必须承认,达扬的战场指挥能力确实非同一般。

作为达扬的对手,苏劲辉发现美以联军开始调动后,首先想到的不是以军突围,而是对方要趁此机会吃掉分两线作战的第九战斗单位与第二战斗单位。

站在苏劲辉的立场上,必须顾虑第1陆战师的战斗力。

虽然陆战队是适合在滨海地区作战的部队,不太适合在内陆高原作战,但是在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都执行过内陆作战任务,在伊朗战争期间还担负起了很多重要任务,所以不能拿陆战队的标准去衡量美军陆战队。更重要的是,美军陆战度一向重视独立作战能力,编制比同级别的陆军部队大得多,一个陆战师的官兵人数在2万人以上,还能根据实际情况扩编。若按照兵力计算,第1陆战师相当于4个以军旅,即便除去非战斗单位,第1陆战师的战斗力也相当于2到3个以军旅。

面对一支如此强大的部队,苏劲辉不得不有所顾虑。

在他看来,第1陆战师只需要用一个团(美军陆战队采用的是师…团编制体系,而不是师…旅编制体系,陆战团的规模不比陆军的旅小多少。第1陆战师下设4个陆战团,其中第11陆战团为炮兵团,第1、第5与第7陆战团为普通团,另外还设有数个独立陆战营)的兵力就能在舍赫巴挡住第二战斗单位的进攻部队,用另外一个团包抄第二战斗单位,第三个团则从侧翼攻击第九战斗单位。只要合理利用第1陆战师的作战部队,就能趁共和国陆军快速南下、立足未稳的机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做出这一判断的还有裴承毅。

如果说苏劲辉还有可能大意轻敌,那么裴承毅肯定不会低估达扬的能力,因为军情局的张孝珑一直在提醒他,千万不要小看达扬。

在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中,达扬绝不会轻易放弃。从整个战局来看,在打下苏韦达之前丢掉舍赫巴,不管美以联军能不能在德拉省构筑新的防线,挡住共和国军队的前进步伐,都将失去攻入大马士革的机会。因为美以联军在南方战线上主攻,不像美土联军在北方战线上主守那样,所以打不下大马士革,美以联军就无法取胜。虽然通过稳固防御,有很大的希望守住戈兰高地,但是对于必须取胜的美以联军来说,退守戈兰高地就是最大的失败。如果考虑到北方战线上的情况,那更是惨败。

由此可见,不管是杜奇威还是达扬,都会拼命争胜。

从美以联军的进攻安排上就看得出来,为了获得胜利,美军与以军都投入了血本。从某种意义上讲,第2陆战师沿着叙黎边境地区北上攻打大马士革,而且是在主战场上的战斗打响之前北上,就能证明杜奇威不希望输掉南面的战斗。随着以军的进攻被第九战斗单位挫败,杜奇威立即让第1陆战师参战,也能说明这位美国陆战队将军的意图。

如此一来,在美军第1陆战师北上的时候,裴承毅也察觉到了危险。

可以说,当时的战场情况比较混乱。

第1陆战师从苏韦达北上救援舍赫巴,2个以军旅则从舍赫巴东面南下;第二战斗单位的战斗旅还在围攻舍赫巴,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则分成数支部队在追赶撤退的以军。

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速度决定了一切。

接到联合司令部发出的警告后,苏劲辉立即联系了傅卫民,要他立即以空运的方式向苏韦达运送至少2个营的作战部队。在此之前,苏劲辉安排第二战斗单位的战斗旅派遣部队南下增援苏韦达,因为第1陆战师北上,第二战斗单位将面对3倍于己的强敌,所以不可能让部队穿过第1陆战师的防区到达苏韦达。更要命的是,第二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都在舍赫巴附近,距离敌人太近,所以无法用垂直起降运输机空运作战部队。

如此一来,就只能把增援苏韦达的重任交给第九战斗单位了。

苏劲辉的第一决策非常重要,因为以当时的情况,绝对不能丢掉苏韦达。

换个角度看,如果能够守住苏韦达,就能堵住美以联军、至少是以军第118装甲旅与第5步兵旅的逃跑路线,迫使美以联军集中全部力量顶住第二战斗单位在舍赫巴方向上的进攻行动,从而缩小战场范围,让第九战斗单位获得更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设法打下舍赫巴的话,就能达到围歼1个美军陆战师与3个以军旅的目的。另然这几支部队的总兵力不到5万,而以色列国防军的陆军就有20多万官兵,还能在一个月之内动员上百万的预备役人员,但是对于当前的战斗来说,如果能够一举歼灭5万美以联军的主力部队,不但能够一举决定南方战线上的基本态势,还能对整个战局产生重大影响。别的不说,到时候杜奇威必须将第2步兵师与第10步兵师派往以色列,几支刚刚动员起来的美国国民警卫队师也得奔赴中东战场。

苏劲辉不是笨蛋,他非常清楚,在这场战争中,他是配角,而且是二号配角。

在北京与裴承毅见面的时候,他就知道南方战线不是共和国的“主场”。受国家基本策略影响,不管苏劲辉在南面打得多漂亮,都不可能改变局势。也就是说,军事本身就是为政治服务的,在共和国不可能拿以色列怎么样的情况下,军人决定不了未来。战争爆发后,裴承毅的调兵遣将证实了苏劲辉的猜测,并旦让苏劲辉认识到,他的出路只有一条,即尽量配合裴承毅打赢这场战争。

从这一点来看,苏劲辉确实有别与其他军人世家出身的将军。

当然,作为军人,苏劲辉也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性。

固守苏韦达,就是苏劲辉从大局考虑,以取得总体胜利做出的决定。如果仅从南方战线上的情况来看,苏劲辉不应该在苏韦达浪费太多的兵力,而应该让第九战斗单位向舍赫巴挺进,让第二战斗单位向西移动,与盘踞在德拉省北部地区第九战斗单位的支援旅一同扫荡德拉省南部地区的几座军事重镇,把矛头对向西面的库奈特拉省(也就是戈兰高地),用一次漂亮的战略大迂回杀上戈兰高地。

如果仅仅考虑南方战线,裴承毅也会这么打。

问题是,这么打的话,将带来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那就是迫使以色列进行全面战争动员。虽然以军无法在一天之内完成动员,但是以色列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时刻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也是动员机制最全面、动员能力最强大的国家。按照军情局估计,以色列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动员大约150万军人,并且在最初的一周内动员30万官兵。虽然以色列军事动员的绝对数量并不多,但是比起仅仅几百万的人口来说,以色列的动员能力非常惊人。更重要的是,以色列预备役军人的素质恐怕是世界上最好的。

或者说,以军预备极部队的战斗力最接近正规军,动员部队集结完毕后就能上战场,根本不需要额外的训练。因为以色列在5日参战,所以原本需要一周的前期动员只需要4到5天。如果以军在5天之内动员30万作战人员,战场局势肯定会发生剧变。

虽然杜奇威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以军身上,只要共和国军队的进攻迅速果断,在以色列完成第一阶段战争动员前杀上戈兰高地,就能迫使杜奇威将第2步兵师与第10步兵师派到以色列来。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耍以色列开始动员,杜奇威就会将其他增援部队,比如第101突击师派往土耳其,甚至有可能把原本部署在以色列的地面部队调往土耳其,让以军承担主要作战任务。

真要到这一步,在北面取胜的难度将提高不少。

在裴承毅力争速战速决的情况下,苏劲辉必须考虑这个后果,也就没有完全按照对南方战线有利的方式来打。

不得不承认,裴承毅没有看错人。

发现第九战斗单位转向赶往舍赫巴之后,裴承毅就猜到了苏劲辉的部署,明白了苏劲辉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在苏劲辉的觉悟足够高的情况下,裴承毅不再需要重点关注南方战线上的战斗,可以把精力转移到其他方向上去。

与南方的战斗相比,北面的情况只能用糟糕来形容。

从9日上午开始,美军就在舰队提供的远程火力的支援下,开始猛攻由第八战斗单位固守的巴赫切。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第五战斗单位没有立即返回巴赫切。

原因很简单,巴赫切就那么大点地方,根本容纳不下2个战斗单位。如果让几万官兵挤在一起,高兴的只有美国海军战舰上的炮手。

要想稳住奥斯曼尼耶方向上的战斗,不但要守住巴赫切,还要设法打开局面。

正是如此,裴承毅决定用2个战斗单位打一场机动防御战,让杜奇威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战术才华。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121章 防守反击

如果说交战双方在叙利亚南方沙漠中的交战方式以运动战为主,那么发生在土耳其奥斯曼尼耶省东北小镇巴赫切的战斗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攻坚战。

不管王学平是否愿意,在裴承毅做出部署后,他只能收缩防线,死守巴赫切。

事实证明,这个由38军改编而来的战斗单位,绝对是打硬仗的好手。

死守巴赫切之前,第八战斗单位在西面的战斗就不那么顺利,与东面的战斗相比,第八战斗单位最大的挑战不是美土联军的地面作战部队,而是部署在位于格克苏河河口的锡利夫凯的美军远程炮兵,以及在梅尔辛湾南部海域活动的美国海军舰队。也就是说,第八战斗单位首先得考虑美军的远程炮火打击。

显然,这是个非常严重的威胁。

要知道,在东面战场上,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攻城拔寨,首先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