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译注-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世在望夷宫里住了三天,赵高就假托二世的命运,让卫士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手持兵器面向宫内,自己进宫告诉二世说:“山东各路强盗大批大批地来了!”二世上楼台观看,看到卫士拿着兵器朝向宫内,非常害怕,赵高立刻逼迫二世让他自杀。然后取过玉玺把它带在自己身上,身边的文武百官无一人跟从;他登上大殿时,大殿有好几次都像要坍塌似的。赵高自知上天不给予他皇帝之位,群臣也不会答应,就把秦始皇弟弟的弟弟叫来,把玉玺交给了他。
  子婴即位之后,担心赵高再作乱,就假称有病而不上朝处理政务,与宦官韩谈和他的儿子商量如何杀死赵高。赵高前来求见,询问病情,子婴就把他召进皇宫,命令韩谈刺杀了他,诛灭了他的三族。
  子婴即位三个月,刘邦的军队就从武关打了进来,到达咸阳,文武百官都起义叛秦,不抵抗沛公。子婴和妻子儿女都用丝带系在自己脖子上,到轵道亭旁去投降。刘邦把他们交给部下官吏看押。项羽到达咸阳后把他们杀死,秦就这样失去了天下。
  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愚蠢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原文】【注解】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①,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②,居大庑之下③,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⑤,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⑥,今万乘方争时⑦,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⑧。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⑨,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⑩,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①絜:同“洁”。②积粟:存粮。③大庑:堂下周围有走廊的大房子。④不肖:不才,没本事,不正派。⑤度:揣测,估计。事:侍奉,服侍。⑥时:时机,机会。下文“驰骛之时”之“时”同此。⑦万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因此以万乘称天子,本文中实用以指诸侯。⑧布衣:指平民百姓。驰骛:奔走。⑨禽鹿:犹“禽兽”。⑩诟:耻辱。€非:责难,反对。无为:道家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至秦,会庄襄王卒①,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②,去其几也③。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④。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⑤,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⑥,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⑦,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⑧。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⑨,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①会:恰巧,正逢。②胥人:小人,平庸的人。③几:同“机”。事情的迹兆,有“时机”、“机会”的意思。④瑕衅:空隙,可乘之机。忍:下狠心。⑤五伯:即五霸。对此古来有多种说法,但最为流行的是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⑥由:通“犹”。如同,好像。骚除:即扫除。骚,通“扫”。⑦从:通“纵”。即“合纵”。战国时东方六国联合抵抗秦国的联盟。⑧赍(jī,机):携带。⑨厚遗:多赠送礼品。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①,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②。”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③。昔缪公求士④,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⑤,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⑥,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⑦,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⑧,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⑨。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⑩,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①间:伺侯,刺探。②一切:一概,一律。③过:过失,错误。④缪公:即秦穆公。缪,同“穆”。⑤产:出生。⑥举:攻克,占领。⑦包:吞并之意。⑧膏腴:肥沃,肥美。⑨施(yì,意):延续。⑩杜:堵塞,杜绝。€内(nà,呐):通“纳”。
  今陛下致昆山之王①,有随、和之宝②,垂明月之珠③,服太阿之剑④,乘纤离之马⑤,建翠凤之旗⑥,树灵鼍之鼓⑦。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⑧,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⑨,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⑩。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⒀,阿缟之衣⒁,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治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⒂。夫击瓮叩击弹筝搏髀⒃,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⒄,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①致:招致,罗致。②随、和之宝: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③明月之珠:夜光珠。④太阿:利剑名。⑤纤离:骏马名。⑥翠凤之旗:用翠凤羽毛装饰的旗子。⑦灵鼍(tuó,陀):爬行类动物,产长江下游,今称扬子鳄,其皮可以蒙鼓。⑧说:同“悦”。⑨:良马名。⑩丹青:指绘画的颜料。采:同“彩”。€下陈:指堂下、庭院等私人财物存放处。陈,堂下至门的过道。宛珠:宛地出产的珍珠。⒀傅玑:镶着小珠子。傅,通“附”。附着。玑,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珠子。珥:耳环。⒁阿缟:东阿出产的白绢。⒂随俗雅化:闲雅变化而能随俗。⒃搏髀(bì币):拍击着大腿,以为节奏。髀,大腿。⒄《郑》、《卫》:春秋时代郑、卫两国的俗乐。《桑间》:郑、卫之音中专门表现爱情的乐曲。《昭》、《虞》:传说中虞舜时的乐曲名。《武》、《象》:相传周初舞蹈乐曲。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①。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②,却宾客以业诸侯③,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④。
  夫物不产于秦者,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够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①五帝:其说不一,其中一种说法认为是指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人。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三人。②黔首:庶民,平民。资:资助,给。③业:成就。④籍:借。赍:付与,给予。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①。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②,销其兵刃③,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①卒:最后。②夷:削平。③销:熔化销毁。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①,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②。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③,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④,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⑤,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⑥,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⑦,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⑧。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⑨,蠲除去之⑩。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⒀,外攘四夷⒁,斯皆有力焉。
  ①王:统治。用如动词。②支辅:膀臂辅佐。支,通“肢”。③卒:通“猝”,仓猝,突然。④面谀:当人之面,阿谀奉承。⑤绌:通“黜”。贬斥,废退。⑥私学:指当时诸子百家的学说。⑦异趣(qū区):标新立异,与朝廷持有不同政见。趣,趋向。⑧党与:私人帮派。⑨文学:文章学问,泛指所有的文化典籍。《诗》:《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为儒家经典。《书》:《尚书》,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时典章文献的汇编。亦为儒家经典。百家语:诸子百家的著作。⑩蠲:除,废除。€黥:同“剠”。古代肉刑的一种,即墨刑,以刀刺人面额然后用墨涅之。城旦:秦汉时刑名,判处四年筑城劳役。可:同意,批准。⒀巡狩:巡视。⒁攘:排除,平定。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①,诸男皆尚秦公主②,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③,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④:“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⑤,遂擢至此⑥。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⑦!”
  ①守:郡守,一郡的行政长官。②尚:奉事,匹配,后专指娶帝王之女。③寿:敬酒祝贺。④喟然:长叹的样子。⑤驽下:才能低下。⑥擢:提拔。⑦税驾:犹言解驾,停车。指休息或归宿。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①,皆从。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
  其年七月②,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③,故秘之。置始皇居辒辌车中④,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官者辄从辒辌可诸奏事。
  ①行:暂时代管。②其年七月:因当时以十月为岁首,所以才十月在前,七月在后。③真太子:正式确立的太子。④辒辌车:古代一种既能保温又能通风凉爽的卧车。
  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①,而谓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