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0708视觉文化的来临-周宪-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 宪:1954年生于江苏南京。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哲学硕士),南京大学中文戏剧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赴韩国、新加坡等国讲学,赴意大利作合作研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教育部文科研究基地“文艺学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主要学术兴趣集中在文化研究,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等方面。 

  博士论文《布莱希特与中国当代戏剧》被评为200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视觉文化与美学转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当代中西审美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有《什么是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崎岖的思路文化批判论集》,《20世纪西方美学》,《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等。 

  主要内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变化转型,就称之为转向。其实,我们只要对身边所发生的种种现象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与20年前相比,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只是水准提高了,而且视觉因素变得越来越突出了。从传播学的角度说,人类文化经历了三种不同形态:即口传文化、读写文化和电子文化。口传文化的特征是有声言语,面对面的交流。读写文化也就是印刷文化。它依赖于书面文字来交流,是一种不在场的交流。虽然这两种文化都依赖于视觉,但是言语文字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电子文化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产生远距传播和互动传播。电子文化相当程度上是一种视觉文化,因为它在图像制作、传输和接受变得越来越简单便捷。比较一下绘画的艰难与数码照相的简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我们这个时代,电子文化越来越突出,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一点,就是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图像化了。也就是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使过去我们看不到的一切都有可能呈现在我们眼前。 

  (全文)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聊,其实每一个人都发现或者已经意识到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视觉文化。在我们今天很多很通俗但也形象的说法中,比如说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读图时代。最近我看到一个杂志,封面上用了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叫做《NBA争夺眼球的战争》,我觉得这些说法非常形象地道出了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在我正式做具体分析之前,我先说两个比较简单的例子。 

  一个是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上映之后,在国内的影评界获得了不同凡响,有不少人认为这部电影没有深刻的主题,没有鲜明的性格冲突,没有故事,没有情节。其实我认为,张艺谋的电影代表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我们也许可以把它叫做奇观电影,这是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国第一个人造美女郝璐璐,据说她花了三十万人民币做了很多美容手术,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做了整容。这两个事件表面上看毫无联系,但是我们如果仔细地想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两件事有一个东西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我们眼睛的吸引力,无论是人造美女还是张艺谋的奇观电影。在我看来,实际上我们现在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文化的到来,我把它归纳为视觉文化。 

  什么是视觉文化?我们知道,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文化学上我们经常用一个概念叫做文化的形态,而代表这个文化形态最独特的,我们常常把它归纳成一个概念叫做文化的主因。主因是什么?主因就是一个文化中最突出的现象,或者我们说就是它的文化逻辑。那么今天我们面临的这个时代,实际上大家都可以感觉到视觉作为一个文化主因,越来越突显出来。那么从文化史的角度看,人类文化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种形态我们叫做口传的文化,口传的文化就是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我们通过言语,通过有声的语言来交流。比如说我们今天的讲座就是口传文化的一个表现。 

  第二个文化形态叫做印刷文化,或者叫做读写文化。在这种文化中,和口传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我们出现了印刷物,我们通过印刷的文字来进行交流。如果说口传文化是面对面的,我们叫做在场的交流,那么印刷文化它就是一个不在场的交流,比如说我可以看几百年前古人写的书,我可以看几千英里之外洋人写的书,就不是面对面的。那么第三个文化形态我们在文化学上经常把它叫做电子媒介的文化,也就是当代的文化,当代文化造就了两个很重要的现象。一个叫做远距传播,一个叫做互动传播。远距传播比如说电视台,电视、广播这些都属于远距传播。今天我们非常流行的电视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甚至在北美都能收看到。互动式包括很多,比如说电视电话会议,甚至包括我们的电视讲座,如果是观众可以参与的话,也是一种互动。 

  在电子媒介时代,我们越来越趋向于图像的传送,或者说依赖于图像的传播,也就是说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实际上跟我们现在所说的电子媒介文化是关系非常密切的。那么到了六十年代以后,很多人都发现电视的传播使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尤其是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视觉文化这个概念就在学术界逐渐被传播开来,那么视觉文化到底有哪些表现呢?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来归纳一下视觉文化为什么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主因。 

  第一个方面,就是视觉性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文化现象。因为我们知道,人对世界的理解主要依赖于自己的视觉,但是在语言传递的时代,视觉有的时候并不是特别重要,到了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视觉性已经在我们文化的各个层面突显出来,我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大到我们的城市规划,我们的整个城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个形象。比如说这是一幅美国纽约曼哈顿岛的一个空中航拍的图,整个城市它实际上变成一个形象,都是经过人们精心策划和规划过的,不仅仅是城市,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到,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现在的天气预报。我们现在到医院去看病,我们的家庭装修,都已经要图像化了。这是一个婴儿13周的时候,在母体中被拍摄下来的图像,我想在过去的时代我们是不可能看到婴儿在母体中如何发育成长的,但是在今天这个图像时代,我们可以把看不见的东西变得看得见。所以今天文化的法则我们可以看成是视觉图像支配的时代,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想视觉文化之所以成为一个文化主因,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叫做图像对文字的优势,读图时代这个概念本身就表明图已经是一个比文字更具有优势的一个媒体,或者一个媒介。比如说大家都很熟悉的,台湾的漫画家蔡志忠,他把中国很多经典的文献用漫画的形式来加以表现,而这个画面上所讲的,是苏轼的著名的一首词,叫《水调歌头》,在这个画里边,他把苏轼的《水调歌头》,用文字转化为图像,用图像的方式来表达一种他对《水调歌头》的理解。那么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当前的文化中已经变得非常普遍。 

  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一个我觉得可以说明图像对文字具有优势的,就是电影跟文学的关系,按照我的理解,电影最基本的要素首先是应该有一个好的剧本。在传统的电影生产中,也就是在叙事电影阶段,我们知道一个好的剧本是保证一个好的影片的重要前提。但是在今天我们知道,电影发生了很多变化,电影和文学相比,文学所具有的这种力量越来越不如电影,就出现了很多很奇怪的现象。比如说有的作家由于依赖于他的作品被拍成电影之后,他就变得非常走红,他的作品也就卖得非常火。也就是说人们是先看了电影之后,再去读他的小说的。因此一个导演往往能够捧红很多作家,更奇怪的是,有些作家专门为电影来写作,甚至专门为某个演员来写剧本。我想这些情况都是在视觉文化时代以前所没有的。也就是说视觉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是什么呢?就是视觉媒体具有强势,而文字变成一种次要的角色。 

  第三个方面,视觉文化的表现是什么呢?就是对外观的注意。外观,我讲的这个外观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就是感性的经验的可以通过感觉把握的形态,也就是我们能看得见的东西。那么对外观的注意,当然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但是我认为,在视觉文化时代,我们对外观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实际上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眼光越来越挑剔,我们对眼睛所看到的东西越来越挑剔。我可以举很多例子来证明这个问题,我觉得对外观的关注最直观的东西就是对我们身体的关注。这是一个图式,这是一个美国很有名的作家叫做拉多夫斯基,写的一本书叫做《时髦的身体》,在这本书里面他就讲,人类对自己的身体和动物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人类学上有一个发现,就是说在任何物种里边,没有一个物种会改变自己的身体,老鼠不会改变自己的身体,老虎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身体,只有人会改变自己的身体。那么在这个里边,他就举了这个例子,这个例子大家可以看,这是三个不同的女性的曲线。最外面这个白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维纳斯,这个身体在今天看来是非常粗壮的身体,已经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要求。中间的这条黑线是著名的电影演员比基·巴朵,这个是最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要求的,那么最里边也是一个演员,我不知道怎么翻译,叫Twiggy,她的三围情况。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形体的三围的比例,可以看出来,实际上今天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对身体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对身体的改造。据说有一个韩国的美容机构,在上海打出来的口号是,“把你全身都换掉,像金喜善一样美”。我想这个很能证明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对身体的关注已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第四个方面,就是我们对视觉快感的追求。也就是说,我前面讲的所有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一个因素,就是我们对视觉的快感,我们对视觉欲望的攀升,那么这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们用一句中国的俗话说,就是食不厌精。我觉得来比喻我们的视觉是一样的,就是说当一个文化给你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看的视觉图像之后,你就会发现你的眼睛变得越来越挑剔了,因为好看的看多了,你就觉得有的不好看的,你就不想看,这样就带来我们对视觉欲望的一个不断攀升过程。比如说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个就是大家知道的《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作为一个大片的成功典范,它和传统的主题相比,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视觉,它的视觉表现力和视觉震撼力。我们在这个影片中,我们所听到的声音效果和所看到的图像效果,可以说是令人震撼的。这个电影它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那种视觉的冲击力和它所表现的那种视觉效果。那么今天的《英雄》,我又回到我一开始说的《英雄》,《英雄》给我们提供一种什么东西呢?《英雄》为什么不去刻意塑造人物性格?为什么不刻意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和悲剧性呢?因为在这个电影中间,我想它主要的是表达一种视觉的效果,传达出一种视觉的场景。通过这种视觉的画面来吸引观众。因此,故事性和叙事性在电影中就变得不重要了。 

  以上我把视觉文化的一些现象给大家做了一些归纳,接下来我就来讲第二个大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视觉文化?为什么今天的文化会是图像或者是视觉性呢?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第一,我们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我认为由一个从语言为主因的文化向图像占据主因文化的一种转变。也就是说今天的图像文化或者视觉文化是从语言主因的时代,向图像主因时代的一个必然的发展。那么我们知道语言和图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虽然它们都是在传达某种信息。但是语言和图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比如说语言,我们知道语言最直观的三个东西。一、语言是线性的,所谓线性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语言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来写,一个字一个字地来念,一个字一个字地来听,它是一个线性的过程。第二,语言是有序的,必须排列,必须按照语法规则和使用习惯来排列,它是有秩序的。第三,语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