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士谋-第4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怒声一吼,好像非杀于吉不可。其余官员见此,纷纷苦谏。孙策见堂下官僚,几乎来劝,气得可谓钢齿紧咬,怒不可及。

但毕竟众官一意要孙策查明事实,再做定夺,孙策脾性虽是火爆,但却不是刚愎自用之人,因而命人且将于吉囚于狱中,同时派人查实于吉煽惑人心之事。

于吉自孙策判决,至走出孙策大厅,一直对孙策冷目而视,从头到尾虽未有发言,但却一直发出一股强大的气势,重压在孙策心头。

孙策恨不得将其除而后快,只恨事未有证实,之后孙策心情烦闷,令众官散去。

是夜,吴氏忽从玉清观赶回,来寻孙策。原来早有内侍传说此事与吴氏知道。吴氏唤孙策入后堂,谓日。

“我闻你将于仙人下于缧绁。仙人出手相救,与你有恩。且仙人多曾医人疾病,军民敬仰,万万不可加害。你快快令兵士将仙人放出,赔礼道歉!”

孙策虽敬其母,但吴氏连番与于吉求情,孙策误以为其母受于吉蛊惑极重,恨声而喝。

“此乃妖人,能以妖术惑众,不可不除!”

吴氏见孙策执意要为,再三劝解,孙策仍是不从,更且说道。

“母亲勿信妖道妄言,孩儿自有区处。”

于是孙策乃赶去牢狱,连夜唤狱吏取于吉来问。哪知牢里狱吏皆敬信于吉,于吉在狱中时,尽去其枷锁,更有好酒好肉招待。

恰巧孙策唤取,狱吏方与于吉带上枷锁而出。这一幕正好被孙策看得眼切,于吉能蛊惑人心之事,更为确信不疑。孙策当即痛责狱吏,仍将于吉械系下狱,明日准备下斩。

此事传出,张昭等数十人,连名作状,拜求孙策,乞保于神仙。孙策以为江东大臣,皆被于吉迷惑,更为动怒,大喝。

“公等皆读书人,何不达理?昔交州刺史张津,听信邪教,鼓瑟焚香,常以红帕裹头,自称可助出军之威,后竟为敌军所杀。此等事甚无益,诸君自未悟耳。我欲杀于吉,正思禁邪觉迷也。”

孙策一心将于吉视为如同张角之流的祸国妖人邪道,非杀不可。众官无奈,征虏中郎将吕范心起一计,拱手告曰。

第六百三十七章 于吉之怒

“某素知于道人能祈风祷雨。方今天旱,何不令其祈雨以赎罪?若是当能,祈雨之举亦为福民之举。将军,应当以礼贤。”

吕范此言一出,众官纷纷附和。孙策不信于吉有此能耐,冷哼一声。

“我且看此妖人若何。若是不能,当场就杀!”

孙策遂命兵士于狱中取出于吉,开其枷锁,令登坛求雨。于吉救民无数,受天下人之爱戴,此番却连遭孙策耻辱,心中自然怨怒。

于吉怒而领命,即沐浴更衣,取绳自缚于烈日之中。百姓观者,填街塞巷。于吉谓众人曰。

“我求三尺甘霖,以救万民,若孙朗再是反悔,即得天怒人怨!”

众人见仙人发怒,皆是唯恐,有人发言。

“神仙息怒,若能灵验,少将军必然敬服请罪。”

于吉听罢,与押行兵士大笑而去。少顷,孙策亲至坛中下令。

“若午时无雨,即焚死于吉。”

先令人堆积干柴伺候。于吉披头散发,手舞桃木剑,道符飞散,在坛施法求雨。将及午时,狂风骤起。风过处,四下阴云渐合。在场军民无不惊叹。

孙策见状,亦多有忐忑,怕真有雨来,难杀于吉。当即起身大呼。

“时已近午,空有阴云,而无甘雨,正是妖人!”

孙策随叱左右将于吉扛上柴堆,四下举火,焰随风起。忽见黑烟一道,冲上空中,一声响喨,雷电齐发,大雨如注。顷刻之间,街市成河,溪涧皆满,足有三尺甘雨。

此足可谓之神迹。孙策、孙权两人皆急立而站,见雨势而露惊骇。于吉仰卧于柴堆之上,大喝一声,雨势骤猛,狂风不停,雷霆暴落。

众官及百姓,见雨势真来,共将于吉扶下柴堆,解去绳索,再拜称谢。孙策见官民俱罗拜于水中,不顾衣服,乃勃然大怒,叱曰。

“晴雨乃天地之定数,妖人偶乘其便,你等何得如此惑乱!”

孙策说罢掣出宝剑,就欲往于吉亲自杀来。于吉怒目而瞪,声随雷电,暴声而吼,震人灵魂。

“孙朗屡屡出尔反尔,妄加罪祸,诬蔑好人,岂不遭天谴所罚!”

于吉一吼,如神发怒,狂风忽袭,雨势陡大,竟是吹得孙策举步难前!孙策怒声咆哮,在雨中挥剑,言必杀于吉。于吉忽然纵身一跃,于高空之上,身边闪起无数雷霆,官民见之,再是齐齐罗拜。

“孙朗若不知罪,祸害江东,全乃你之过!老道去也!”

于吉威声再喝,消失在雷雨之中。于吉一走,雨势再增,大风闪雷势愈狂烈。一场暴风雨狂袭江东之地,连连五日,水位急涨,多处连发洪水,百姓苦不堪言,皆说孙策得罪神仙,以致洪祸,因此江东怨声四道。

孙策声望集聚而下,虽连日皆有带兵抗洪,但百姓却无半分好脸色,就连军中兵士亦是对孙策不觉冷淡。

孙策暗恨于吉,令他失去民心,其母吴氏,其妻大乔皆劝他于坛上,与于吉赔礼道歉。孙策执意不愿,后来更是紧闭房门,谁也不见。

三日后,雨势仍无丝毫减少。在吴会城外,一队快骑飞速而进。为首之将,穿烂金虎头金甲,火红披风虽风而飘,两鬓发白,却仍是虎威过人。城内军士见那将一来,急忙赶来,跪地迎接。

“我等见过主公!”

军士齐声而喝,原来此将正是江东猛虎,整个江东之地的主人,孙坚,孙文台!

孙坚虎目凝光,大手一张,示意军士起身。其中将领,急意一涌,告道。

“主公此大雨!!”

“无需多说,我已得知。你派一兵士,速速唤我那愚儿来殿内见我!”

孙坚凌然一喝,说毕拍马就走。在其身后,一身穿红金火焰纹锦服,俊俏潇洒的绝世美男子,微微叹了一口气,与那将交付几句后,急忙随孙坚而去。

此绝世美男子,正是孙策结拜义弟,周瑜。一个月前,江夏黄祖在长江多有举动,欲要攻打江东。孙坚闻讯,带同周瑜急望长江赶去,与黄祖交战数阵,黄祖见江东军势大难挡,故而退去。

哪知就在此时,孙坚收到其妻吴氏之信,得知孙策欲杀于吉。孙坚本欲乘势追击,攻占江夏。不过却因孙策之事,不得不暂且收军,且连忙先领一部兵马往吴会赶回。一路上,孙坚又是听闻孙策得罪于吉,于吉原为祈雨,后却变为暴雨,江东四处洪灾。

孙坚震怒,马不停蹄,星夜赶回吴会。

在吴会大殿内,江东大小官员齐聚一堂,孙坚于大座上,不发言语,但浑身聚有的火气,几乎将整个大殿内的温度,急剧提升。

周瑜站于武官首位,见孙坚含怒如此,心中不觉有几分忐忑。

“伯符啊,伯符,你此番万万要依从我之吩咐。否则,孙父大怒难消啊!”

周瑜正在腹诽,忽有兵士来报,孙策于府中负荆而出,于近日于吉施法之坛,跪而请罪。

此言一出,殿内众官一片哗然。可知孙策生性倨傲无比,从不愿轻易低头,更别说下跪请罪。而且还是他极为痛恨的妖术道人。

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这些江东官员仿佛听到铁树开花水倒流般奇异之事,个个都似一脸的不可置信。

孙坚听罢,怒容好转几分,一双锐利有神的虎目暗暗地瞟向周瑜,心中暗道。

“能劝我那大郎做如此之事人,天下只怕也只有周公瑾一人了。”

周瑜见孙坚望来,洒然一笑。孙坚瞪了一眼周瑜,随后收回眼神,在殿喝日。

“愚儿自是知罪,为时不晚。诸位,随我一行。看大仙是否原谅我家愚儿。”

孙坚说罢,从大座走出,众官紧随其后,走出大殿。殿外兵士见孙坚走出,连忙拿来稻草雨衣,孙坚大手一推,走入雨中。众官见此,也不敢穿衣,淋雨随去。

孙坚领众官赶至法坛,果真见孙策负荆在跪。待孙坚走来,忽然风势一停,暴雨猝然止住,云收雨住,复见太阳。

艳阳之上,一黑影飞过,待众人反应过来时于吉已现身在孙策身前。

“少将军天下英豪,如此大礼,贫道岂敢受之。只怕日后少将军记起,又要对贫道起杀害之心。”

于吉脸目冷然,他一怒,几乎将江东捣得天翻地覆。孙策此时,亦不敢放肆,跪地再拜。

“大仙出手相救,伯符才免去病难。如此大恩,伯符不知回报,却背弃承诺,三番四次反加来害。伯符自知罪不可赦,望大仙大人有大量,莫要加害江东百姓。伯符自愿受大仙一切责罚!”

孙策说毕,从后背递上一荆棘到于吉面前。于吉缓缓接过,俯视孙策一阵。孙坚等人在旁紧紧看住。

少顷,于吉甩手一扔,将荆棘扔去,扶起孙策言日。

“世间万物皆有好坏两面,道者修得法术,可救济苍生,亦可祸害人间。少将军若是只看一面,未免太过轻率。还望少将军日后能善待救世道者,若是遇到祸世妖人,少将军自当诛杀。少将军若能如此,实乃江东道者之幸也。”

“大仙之言,小辈自当谨记。”

孙策拱手一拜,甚是谦卑。于吉终露一丝笑容,笑声而道。

“好。如此你我之事,就此揭过。”

“哈哈哈哈!大仙胸襟广阔,孙某实在敬佩。我家愚儿先前多有得罪,还望大仙莫怪!”

就在此时,孙坚朗然笑声顿起,望于吉、孙策两人走来。走近时,孙坚瞪了一眼孙策,怒斥道。

“愚儿!你母先前为了救你,愿赠半壁江东之地予大仙,大仙毫不动色。如此之人,岂会是妖孽之道。他要仲谋之血,定然如他所言,只为救人!此等道理,你也不识,日后你教我如何将江东交予你之手中!”

孙策不知此事,但此时却知非是追究时候,连忙先是认错。于吉呵呵一笑,望向人群内的周瑜,笑道。

“大司马无需担忧。有周公瑾此人辅佐少将军,两人一主一臣当乃昔年高祖与张良之合,江东只会愈加强盛。”

“哈哈哈。但愿如此,但愿如此。大仙既有救民安邦之心,何不留于江东。孙某必以国师相待。”

孙坚忽然话锋一转,虎目骤起精光。于吉道术如此高深,若是能为之所用,用于行军打战,江东军必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于吉岂会不知孙坚所想,当下毫不犹豫摇头拒绝。

“我等道者,从不插手于天下争乱,凡有出举者,必然遭之天谴,死无葬身之地。天下所归,自有命理。还望大司马莫要为难贫道。”

孙坚虎目一眯,顿时思虑万缕,于吉在旁静立,不作声响。一阵死寂过后,孙坚又是大笑,顿时让这诡异的气氛一扫而空。

“哈哈哈!!既然大仙不愿,孙某岂敢强迫。我家二郎何在!?”

孙坚凝声一喝,在人群内一直默不作声,神色多变的孙权忽地一震,连忙走出,赶来孙坚身旁。

“既然我孙家有约,给予大仙滴血酬劳。今你兄已是痊愈,你还不快快完成你之承诺!”

第六百三十八章 孙权怪病

“父亲之命,孩儿岂敢不从!”

孙权一副极为依训的样子,拱手领命。回罢,孙权大手一张,一个兵士速速掣出一柄匕首,递向孙权的手上。孙权碧目直视前方,面容毫无表情,与于吉的目光交接。坛下一众文武,皆有紧张之色,紧紧看住。

孙坚虎眉略略跳动,面容亦是毫无表情,孙权与他的表情尤为相似。至于孙策,虎目带有亏欠,欲言又止,急时不由向周瑜望去。周瑜微动眼色,示意孙策莫要再轻举妄动。

“大仙!我孙家还礼呐!”

孙权凝声一吼,忽发一股滂湃的霸气,一手执刀,一手掌心打开,刀在掌心中狠狠一划,当即血痕顿现。坛下江东众官多有惊色,不少人更是赞叹孙权颇有王者风范。

人群内,唯有周瑜蓦然眉头紧皱。予血于道者,乃是极为忌讳之事,纵观历史,不少诸侯帝王受妖道所控,而令天下大乱,势力覆没。就如昔年交州刺史张津,就是被妖道蛊惑,以致身败名裂。虽说这于吉颇有仁德之风,但若是这于吉藏匿极深,那可就后患无穷。

以孙权之智,岂会不明这等道理,但他却仍能如此面不改色,从容不迫,此等坚忍之性,甚是难得,正是一个王者最为需要。纵使是孙坚,当年亦是连遭重创,几乎被袁术歼灭后,痛定思痛,才一改以往暴烈的脾性,塑造出坚忍的性格。

孙氏四子,策、权、翊、匡。唯有孙权有这坚忍性格,而且处事冷静,为人谦卑知善,礼贤下士,名望声威之高,仅存孙坚、孙策之下,若是当说孙坚退居幕后,孙权比之孙策更为适合做统领江东之主。周瑜此念头一起,脸色连变,心中暗暗跳动,不知在思索什么。

血液从孙权掌心汹涌而出,于吉迅疾伸手一窜,大手一抹,飓风猝来,血液顿时随风而去。不知何时,于吉另一手出现一个葫芦,血液倏然飞进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