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士谋-第4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丰再是睁开眼睛,向戏隆投了一个莫名的眼色,戏隆还以一笑。田丰默默摇头,欠身略施一礼道。

“诸位莫怪,田某实在倦了,先是告退。”

田丰说罢,不等众人回复,转身就走。田丰身影缓缓远去,几个将士对田丰这目中无人的态度颇有言辞,不过都被徐晃瞪眼闭住了嘴巴。

“曹操与袁绍战于天下之北,主公与马超战于天下之西,时下天下正乱,局势不明。公明,此番并州之乱,可谓是为我们敲醒了警钟。河东还需你在此坐镇,并州有高伯义、田元皓这一武一文足矣。”

徐晃一凝神,河东虽仅是一郡之地,但其重要性却丝毫不逊色于整个并州,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河东乃是文翰势力的中心,无论是农业、商业都是文翰辖下最发达的城郡,人口之多,更是天下城郡之最。而且,文翰包括其麾下大部分的将士都在河东落根,家小亲人都在河东生活。若河东一失,军心必然大乱,到时所造成的恶劣连锁反应,根本无法现象!

因此戏隆劝徐晃留在河东镇守,而徐晃亦明白此中深意,心中也正有此打算。

“嗯,我亦有此意。不过真没想到,那田元皓竟然会出手相助。还是军师了得,田元皓这般顽固,却还是被军师说服来助。”

提起田丰,戏隆脸色不由升起几分敬佩之色,沉声而言。

“非也。戏某不过略施计量,若非田元皓心中有民,而此番又遇羌人于并州虐杀我汉人同胞,此乃汉族与羌族的争斗。凡有汉人血脉者,自然人人有责,征伐羌人。更何况能者多劳,田元皓满腹韬略,高谋深智,肩上责任理应要比常人要重!戏某不过略为提醒,田元皓得而醒悟。否则以田元皓之脾性,宁死也绝不会为主公出一谋一策!”

“如此忠烈高智之士,却不能为三哥所用……实在可惜,可惜啊!”

看刚才田丰的态度,徐晃心里明白,只要并州战乱一结束,他定会请辞身上军职。正如戏隆所说,此番田丰参军他只为汉人百姓,不为任何一方势力。

“元皓生性刚直不曲,若非心之所属,宁死也绝不会低头。不过戏某却相信,终有一日,他会成为你我同僚。”

戏隆仿佛有未卜先知的能耐,胸有成竹地淡淡一笑。徐晃稍有疑色,挑了挑眉头问日。

“军师为何如此肯定?”

“无他,因为戏某相信主公能得以天下大业。而田元皓又有一颗为民之心,若他发觉主公能为天下黎民百姓带来一番新气象,使遍地汉人之民都得以安居乐业,他终会来投。”

戏隆皓目烁烁发光,那照出的光芒,仿佛能照亮整片天地。徐晃默默看着,双手不觉抓住了实拳,紧紧地拽着。

一阵沉寂之后,徐晃忧心戏隆病情,送他回府后,又派人请来华佗。华佗一见戏隆的神色,紧张地一把抓住戏隆的脉搏,双目连起涟漪,正欲张口。

戏隆却用眼神阻止了华佗。华佗脸庞微微一抽,在旁徐晃急问戏隆的病情。华佗强展笑容,不得已为之,说了一番违心之话。华佗医术超凡,他说戏隆并无大碍,徐晃顿时放下了心头大石。

过了一阵后,戏隆喝了汤药,徐晃见天色已是入夜,自知不宜打扰戏隆静养便告辞而去。徐晃走后不久,华佗脸色刹地变得无比的凝重。

“志才你今日可有大费精神!难不知你这脑里神经,已是耗竭过度,这半年内绝不能轻易动神!”

“呵呵。元化莫急,戏某这不是好好的嘛。”

戏隆苍白的脸色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戏隆一副无所谓的态度,顿时让华佗急色刹时上涌。

“志才你可知你刚才这一番费神,令你病根又是加重!若你有个万一,我如何向军侯交代!你!!!”

华佗正在呵斥,哪知戏隆双目一闭,鼻子有律缓张,华佗吓了一跳,然后又听戏隆呼吸平静,这才知道原来戏隆是睡过去了。

“诶…志才啊,看来你之命格,是一条无穷无尽的劳苦命呐!”

华佗作为医者,岂不知戏隆这是活活生地累得昏睡过去。华佗缓缓站起,望着戏隆满头飘逸长发上,一缕一缕银丝若隐若现,心中感叹万分。

华佗只恨自己无力,为戏隆分忧一些,而戏隆的恶疾又非是药物可治,必须用时间、药物共同静心调养,才会慢慢有所好转。但时下天下风云莫测,对于戏隆来说,一日清闲都是奢侈难求的。再加之戏隆凡事皆以责无旁贷之心而待的脾性,除非天下安定,否则他绝不会让自己清静下来。

第六百二十章 田丰疲兵之计

田丰临危受命,徐晃授予其行军司马之职。三日后,一万新兵筹备已定,由文翰麾下中郎将裴元绍统领,火速赶往并州救援。

裴元绍乃是最早追随文翰的那批将领之一,而随着文翰势力愈来愈是洪大,其身边聚有的武士豪杰更是个个惊艳,裴元绍在军中虽有名望,但却甘愿退居二线,负责征兵、练兵等军务要事。

裴元绍深得文翰来自未来的那套操练兵士的章程,昔年黑风骑正是由裴元绍训练而出,当然那时裴元绍训练的人数不过数千人。而现在,一征集新兵,至少万数以上,裴元绍不敢保证这些新兵质量个个都如初出茅庐的黑风骑,但起码在文翰那套先进的操练方式地练就下,这些新兵dan子绝地比其他势力的新兵强劲不少。

因此裴元绍,虽少有战场上的功勋,但在文翰麾下的重要性,绝不逊色于高顺、赵云、张辽等大将。

此番因凉州战事爆发,文翰麾下善战之将大多都集聚在凉州,裴元绍亦算是临危受命,再次披甲前往战线。

一万新兵在裴元绍的率领下,于半月之后,赶至九原城。时下九原城内的文军与胡军激战已到了白热化。胡军狂攻半月,死伤近二万余人,而守城的文军兵士亦阵亡了将近八千余人。九原城深沟已经被胡军所填,土垒大多已被胡军推毁,九原城池四门皆满目苍夷,除了高顺和刘辟据守的北南二门尚且还能坚守半月,其余东西二门,已是摇摇欲坠,只怕不出数日,大有可能被胡军攻破。

九原城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从河东赶来的这一万新力军可谓是给予并州军能够力挽狂澜的希望。

在这关键时刻,往往会出现能扭转乾坤的伟大人物。一万河东军在裴元绍带领下,整齐不乱排好阵型,缓缓赶入九原城。高顺急引众将迎接,他一见裴元绍,脸色无比激动,大手一张,吆声喝道。

“怀安!!!”

“伯义!!!”

裴元绍翻身下马,急迎过去,两个大汉重重一抱,同袍兄弟之情自在不言之中。高顺与裴元绍叙旧过后,裴元绍仿佛想起某事,连忙带着高顺引见军中一人。

“伯义快随我来见一位高人,军师有言,并州有此人坐镇,万无一失!”

高顺微微一愣,戏隆从不打诳语,他如此肯定,那此人定然要超凡能耐。高顺心中一喜,连忙随裴元绍去见。

只见在军中,一身穿青色落叶儒服,头戴法冠,面色严明稍显冷酷,一双深邃的眼眸如同深潭般深不可测。此人满身散发睿智之气,眉宇之间更似乎握有千军万马之势。这等超凡脱俗的气场,顿时令高顺再次一愣。

不过当高顺迅速看清此人的面貌时,醒悟之中还带有几分惊愕。

那人正是在武安被高顺一手所擒袁绍昔日的首席谋士田丰,田元皓。此人才智之高超,已是天下公认,无需多说。

“原来此人正是田元皓,难怪军师有如此一说!”

高顺虎目透光,暗暗腹诽。裴元绍则在旁介绍道。

“伯义,这位是我军行军司马,田!”

裴元绍正在介绍,田丰却忽然下马,朝高顺作揖施礼,打断道。

“败军之将岂敢冒犯高将军之尊威,田元皓见过高将军。”

田丰作礼完毕,双目不带丝毫情感直直地望着高顺。对于田丰这种略显无礼的眼神,高顺也不生气,反而恭敬地还以一礼。

“还望田司马莫怪,昔日你我各为其主,若有得罪,高某在此赔罪”

“岂敢。”

田丰淡漠地回了一句后,转身环视四周,见城墙破口无数,眉头不由皱起,接而又道。

“高将军时下九原城危在旦夕,外事不如暂且到此吧。”

“好。田司马、怀安请随我来。”

高顺也不废话,重重颔首后,一伸手指向九原府衙。田丰、裴元绍会意,踏步前身,随高顺往府衙走去。

众人到了府衙,各个坐定。高顺当即将时下情势,一一告之。想策夺计,这并非裴元绍擅长范围。场中也唯有田丰一人,一边细听,一边思虑。

待高顺话音落毕,田丰尚在夺量,其他将士亦非善谋之人,不敢轻易出言。

场中很快就陷入了一片死寂。

高顺坐于大座之上,一双虎目带着期待之色,一直望着田丰。

大约半柱香的时间过去了,田丰蓦然踏步走前,拱手作揖。高顺当即一喜,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态。

“城内东、西二门,难以坚守。胡贼必派之重兵强攻,以求速破九原。如此一来,高将军对于东、西二门理应亦派以重兵守备。”

高顺皱了皱眉头,脸上不由露出几分失望之色,这等道理莫说是他,就连平常兵士都能明白。不过以田丰的才智,其计绝不仅限于此,高顺微微颔首答日。

“自然如此。不知田司马,还有何其他吩咐?”

“时下城内大军约有三万二千人。南、北城门高将军无需过于担忧,各派六千兵士据守便可。至于东、西二门,高将军则各派一万兵士强守。

如此布置,坚守三日,三日内南北,东西守城兵士每日对之轮换。若田某猜测无误,南北守城兵士所遇攻势必然不强,而东西守城兵士,所遭攻势,必是铺天盖地之潮。三日内,凡是守东西城门兵士,必要奋势而搏,一心护城。三日之后,田某自又有另外一番安排。”

田丰疾言快语,对当下城内兵力迅速作出一番安排。高顺紧皱的眉头缓缓松开,田丰如此安排是在尽量保存兵士的体力,其中定是有所深意。

田丰虽没有将其计策说明,但高顺从其目光中却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安稳,好似只要依从他的安排,定然能够逢凶化吉,夺取最终的胜利。

“好!就依田司马之安排!各部将士听令!!”

高顺决意一落,甚是果断,当下就依照田丰的吩咐,一一做出安排。田丰退回席内,心中涌动连连。他身在袁营与文营,带予他的是全然两种不同的感受。

在袁营之时,他一计献出,袁绍大多会举棋不定,然后他的计策必遭许攸、郭图两人反驳,他每每都要费煞口舌,和这两人争得耳红面赤后,袁绍挣扎许久,或许才会采纳他的计策。即使是在其他情况,换做其他将领作为军中统领,也因袁绍麾下派系对立的原因。田丰每每献计,都会受到阻拦。就如武安之时,若是将心一致,麴义又岂会被关羽于十六万大军内,取得其项上头颅,田丰更不会被高顺所擒,成为阶下俘虏。

田丰在袁营的时光,可谓每日都过得心力交瘁,郁郁不乐。而在文营之内,将者谋臣相互信任,毫无对立,更无任何派系,皆是一心为主。徐晃、高顺等军中大将,只要是利局之计,必然采纳,绝不会唯恐计策有险,而令自身受其连累,故而推搪。

就像徐晃在危急之时,敢用田丰这个昔日之敌,高顺不怕田丰计策有漏,愿而采纳。这此中都可表现出来。

“文不凡此人到底有何滔天能耐,竟能将麾下治理得无私无欲,共为大业!”

田丰在心中感叹一声,随即大大地呼出了一口闷气。

高顺依田丰吩咐做好布置,至于柯拨乌水那边,他虽得知九原来了一万新力军,但却丝毫不见紧张。毕竟这九原城东西二门,已难坚守,若是这一万新力军在十日前赶来,柯拨乌水或许会畏而退兵,但时下攻破九原已是指日可待,柯拨乌水岂会轻易放弃,让先前惨重伤亡得以的大好局势,白白流失。

次日一早,六万胡军擂鼓进发,浩浩荡荡地向九原城再次攻来,正如田丰所料,柯拨乌水将大部分的兵力都调去攻往东西二门,东西二门各遭二万胡军攻击,至于南北二门则各遭一万胡军的攻击。

还好高顺听从田丰之计,早在东西二门增加兵力。东门由高顺、刘辟率一万兵士据守,西门则由裴元绍、田丰领一万兵士守护。高顺勇冠三军,坐镇东门,自然令兵士士气高涨。至于西门,有田丰这超绝谋士指挥兵士作战,自然少有犯错,将胡军的攻势招招化解,胡军根本难以在其手上占的便宜。

两军将士一攻一守,杀至黑夜,胡军见今日攻破九原无望,柯拨乌水也不再做硬拼,号令兵士撤回营寨。

到了第二日,胡军又再杀来。一日激战,杀得九原城摇荡不止,城下遍地尸野。东西二门,虽加强兵力,亦有高顺、田丰等人坐镇,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