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士谋-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涂嗝羰钦嬉菹⒁欢稳兆樱幌邢吕矗肷砭退票灰弦В肷聿蛔栽凇!

“好了。不必多说。你可是我文不凡的大脑,若你有何不妥,我可就失去了大脑。人的大脑若是一停,那代表的…不用我多说,志才你应当明白。”

文翰故做着微忿之色,不可置疑地盯着戏隆。戏隆无奈地摇头一笑,然后便是答应了文翰,好好休养一段日子。

过了一阵后,戏隆身体的麻木感稍稍有减,忽然神色凝重起来,文翰见之亦是神色一凝,目光收紧,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精神集中的态势。

“主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若是那曹孟德当真亦会加入未来的长安乱局,而圣上最终选择曹操,这样也并非尽是坏事。如果曹孟德当真挟天子而令诸侯,或许会效果斐然,但到时有一人定会对他生出妒忌之心。”

第四百三十四章 制定大策(下)

文翰眯了眯眼,想到在正史上,沮授亦曾建议袁绍将汉献帝这面旗帜抢到手,而那时袁绍却想,汉室衰微已经很久了,汉室毫无声威,而当诸侯各据州郡,士众动以万计,这时就是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的时候。之后,袁绍又想,如果他把天子迎到自己身边,那么动不动都得上表请示,服从命令就代表失去失去权力,不服从就又有抗拒诏命的罪名,而袁绍当时已是北方霸主,有鲸吞天下之心,因此便是放弃了汉献帝。

而后来曹操借天子以自重,略取了司隶州大片土地,甚至关中的割据势力也纷纷来归附,势力发展很快。原来,袁绍没有把曹操放在眼里,更是一直将曹操当作自己的附庸。不过后来见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后,成为了皇权的的代言人,随心所欲,号令四方,这是袁绍始料未及的,他实在后悔不迭。之后袁绍便是要求曹操将都城迁到鄄城,那儿是袁绍的势力中心,而袁绍之意亦是不言而喻,他想取而代之,成为新的皇权代言人。曹操收到袁绍的信后,不但一口回绝,更是借汉献帝的名头下诏书责备。袁绍知是曹操在捣鬼,一直怀恨在心,同时也妒忌曹操,所以后来才有了袁绍和曹操这两头巨雄在北方的盛大激战。

文翰作为后世人,有着先知历史的优势,虽然眼下的历史已改变了不少,但最起码历史的大走势并无太大的变化,例如袁绍仍旧是成为了北方的霸主,汉献帝还是暂时落在李催、郭汜二人的手上等等。

“志才口中所提,莫非是那袁本初。”

“主公聪慧。若是先前我提出,袁本初结束幽州战事后,或许会先选择与曹操决战,那么若是那时,曹操真把当今圣上把持。那么袁本初必定会和曹操开战!如此一来,主公就不必防范袁本初这头食人巨虎和曹操这一绝世枭雄。趁他们两人激战之时,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征战西北雍、凉二州之地。雍州此时把控在李催、郭汜两人之手,主公可趁长安乱局之时,以勤王的名义出兵,而那时曹孟德亦会出兵。到时主公可故意露出也有挟天子而令诸侯之意,曹操唯恐圣上落入主公之手,必定领兵狂攻,这样一来曹操便会和李催、郭汜战个你死我活。主公则趁此,忽然调兵撤后,攻取北地、新平二郡,先做好谋取雍州的根基。待长安战局结束后,曹操为了方便控制圣上,定会领兵撤回兖州。到时,主公再谋取冯翊京兆二郡,如此雍州十郡,已有半数落入主公之手。在西北之地,西凉的马腾、韩遂皆是虎狼之辈,两人到时将会成为主公占据雍州的最大对手,不过马腾、韩遂虽是结拜兄弟,但却是行见中外曰悫,相互忌惮,只要略施谋略定当反目。只要主公能将马腾、韩遂击败,雍、凉两州,西北之地便尽落主公之手。

主公坐拥并、雍、凉三州之地,已有了争夺天下的实力,成为西北的霸主。而那时,或许袁本初和曹操已是分出胜负。无论是谁胜谁负,以那时主公的势力,已不需忌惮任何一人。

若是,袁本初赢了,以曹孟德的能耐,即使他是输了,也必定将其击得重伤。主公可尽快与之决一死战,若能将其击败,那时天下大局已定,主公霸业鼎立,余下的诸侯皆非是主公的对手,无需十年,天下可定矣。但若是,曹孟德胜了,只怕主公还需与他议和,先稳后方,坐观时势发展而后再动。”

“志才真有神智也!”

在正史上或许戏志才的光芒不如其师弟鬼才‘郭嘉’,毒士‘贾诩’,卧龙‘诸葛孔明’,凤雏‘庞统’,江东不世俊才‘周瑜’那般显赫,但这并不代表戏志才其才智,就比他们逊色。就凭戏志才刚才一番惊天之言,不世之谋划,足可堪比诸葛孔明的隆中对的三国鼎立!!

只可惜在正史上的戏志才,因天性放纵,屡次得罪曹操,因此后来曹操手下人才济济之时,已不受重用。最后戏志才因不得志,郁郁不乐重病而亡。当然在一些野史中,也有记载是曹操忌惮他的才智,怕他投于其他诸侯,而将他杀害了。

“主公谬赞了。隆不敢当。”

戏隆听文翰盛誉他有神智之才,可见得文翰对他的才华有多么重视,戏隆心花怒放,但还是收了几分放纵,谦虚说道。

“莫要在我面前装谦虚,志才你我皆是家人,在我麾下你但可秉真性而为。”

戏隆听得心中温暖,试问哪个超一流的谋士,没有一点怪性子。文翰能够容忍,这让戏隆觉得,实乃他一生所幸。

“如此,主公愿隆之言。暂且放下对吕奉先的仇恨,安稳并州,召集人才,征兵蓄战?”

“大局为重。自然如此。”

“好,如此隆就放心了。”

戏隆微微一笑,精神忽然好了许多,后来又和文翰对未来谋定的局势谈至深夜,才各自散去。之后的日子,文翰果然听取戏隆的吩咐,在并州、河东之地开始征兵,同时又发出聚贤令,召集天下俊才。

此时的文翰已不是当初的新任河东太守时的小人物,文翰得了并州之后,李催、郭汜为了安抚文翰这头巨虎,同时又在太仆朱儁保举下,两人皆向汉献帝进谏,封文翰为并州牧,冠军侯。因此,如今的文翰,已是名副其实的冠军侯,更是一州之牧。文翰可谓是寒门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所有寒门士子的偶像。而文翰历来不注重身份出身,只重才智。不出数十日,来自天下各州郡的寒门士子,慕名投来。同时也有不少豪门家族,也对文翰改观。毕竟文翰如今势力已不容小觑,当下又是乱世,谁最终会成为天下之主,难以推测。而豪门人正因为能够百年不衰的原因,就是他们擅长于分散投资,让族中的有才族人,投奔于各方势力。

一时间,文翰可谓是应接不暇,这些来投的士子,有一些才俊之士,虽然不少在历史中并无出现,但却并不代表他们并不出色。其中不少人管理一县之地搓搓有余。而其中,有两人的到来,令文翰可谓是心花怒放。

这两人都是由文翰的老丈人蔡邕推荐,分别是来自颍川长社的钟繇,钟元常。还有来自东海郯地的王朗,王景兴。

钟繇,他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曾祖父钟皓,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余人。祖父钟迪后因党锢之祸而终身没有做官。其父亲早亡,由叔父钟瑜抚养成人。

在史中,他在曹操麾下屡献奇策,为当时的曹操安稳关东诸侯,才让曹操有空余之力发展势力。一直深受曹操重用,后来更是官至太傅。关于钟繇的传说亦是不少,相传钟繇小时候有次和钟瑜出去遇着个算命的,相者说,此童有贵相,然而会遭水厄。结果没走几里,过桥时马惊,钟繇落水几死,于是钟瑜认为相者的话是对的,就很看重他,族中为他耗费重金,请天下有名良师,从小重点培养钟繇,钟繇长大后,亦无辜负族中重望。他刚到如冠之年,便举孝廉,累迁廷尉正、黄门侍郎。后来因董卓入京,而辞官归家。而蔡邕在朝为官时,就常被钟繇的才华所惊艳,对其甚是看重。蔡邕当时乃是文官巨鳄,能受到他的看重,钟繇可谓是受宠若惊,后来蔡邕更是时常请钟繇到他府中,与他谈学论德,给予钟繇不少教诲。钟繇一直谨记于心,将其视为师长。

之后,蔡邕听文翰颁发了聚贤令,便想起了钟繇这一贤才,便修书一封,请他过来辅佐文翰。钟繇接信后,想到旧日恩情,也见文翰有雄主之姿,便与其叔父和族中人商量,他的叔父和家族都无异议,所以钟繇便下定决心前来投奔。

至于王朗,亦是出身东海豪门。他曾以通晓经籍而拜郎中,任菑丘县长。后因其恩师杨赐逝世而弃官服丧,及后获举孝廉,被辟命都不应命。在史中,在曹魏朝廷,王朗官至司空高位,和名士华歆、钟繇并为三公。王朗德理声望极高,深受天下人敬佩。曹丕称帝后,时常出外游猎,有时到半夜才回宫。王朗于是上疏劝谏,曹丕于是不再半夜回宫。王朗在仕途中,减轻刑狱,转以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乃是一内政高手,为曹操稳固后方。可以说,曹魏的强盛,与王朗的功劳是绝对离不开关系。

而因为蔡邕和王朗恩师杨赐乃是至交好友,这时王朗已是服丧完毕,正好收到蔡邕传来的急信,邀他辅佐文翰。王朗虽是出身豪门,但却极为关切底层百姓之苦,文翰在河东屯田,救了不少流民,让这些流民不必饿死于荒野,不少者更有房屋居住,有地落根,再无需受颠簸流离之苦。

第四百三十五章 钟繇和王朗

对此王朗对文翰的凭生了不少好感,也有意思辅佐文翰,而他的族人对此也是持支持的态度。于是,王朗便从东海赶来投奔。

文翰见到蔡邕将钟繇、王朗这两个绝世贤才带来时,恨不得扑上去狠狠地亲蔡邕几口。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文翰当下便拜钟繇为治中从事,同领上党太守,协助张纮、韩嵩管理并州事务。又拜王朗为河东主薄,至于其结义大哥,周珑则升为河东太守。河东乃是文翰势力的命脉之地,如今的河东在文翰和其麾下一众贤才多年的心血治理下,百姓富裕,盛产粮食,商业发达,人口足有数十万之巨,其重要性甚至可比之半个并州。

钟繇、王朗见文翰做事雷厉风行,更是一来就给予高职相待,可谓是又惊愕又欢喜,深感文翰的知遇之恩。而蔡邕在一旁看得亦是有些惊疑,原本他还以为自己要耗费不少功夫,来向文翰来说明这两人的大才,没想到文翰好似未料先知,将两人的才智看得一清二楚,安排的官职亦是合适。

不过,后来文翰好似想到某些事情,很是复杂地看了钟繇一眼。说起这钟繇,怎能让人不想到他的幼子钟会。

钟会在后三国时期,可谓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不世奇才。钟会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征讨毌丘俭、诸葛诞其间,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又曾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得以成为司马氏的亲信。而正因有钟会在,曹魏的朝政迅速地落入了司马氏之手。

钟会为了帮助司马昭夺权,出了不少恶毒计策,当时的名士嵇康被杀,便是他的主意。而许诸之子,亦是被钟会谋死。后来钟会又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发动伐蜀之战。灭蜀后,钟会大力结交西蜀名士,打击邓艾等人。后来野心愈加庞大,钟会竟和姜维联合,打算自立政权。但由于钟会行事毒辣,不得人心。后因被他的麾下将士发动兵变,钟会与姜维等人皆死于兵乱之中。

“我兵戎一生,若是当真打下半壁天下,不会死后因为后人无能,也和那曹魏王朝一样,被这钟会捣得七零八散,最终成为他人嫁衣吧。”

文翰眉头直跳,望着钟繇的目光越来越是复杂。钟繇被文翰这一惊一乍弄得满脸不知所措,还以为自己在礼节上哪里得罪了文翰。

还好这时,蔡邕咳了几声。文翰这才回过神来,急忙故作镇定,皮笑肉不笑地笑了几声,和钟繇、王朗说了几句后,便令兵士先去安排两人的住宿。

蔡邕见此,觉得文翰有些失礼。蔡邕不但是文翰的恩师,更是他的老丈人,吹胡子瞪眼地训斥了文翰一阵后,问文翰理由,文翰也不好说出,只说刚才身体有些不适来做推搪。蔡邕听罢,冷哼了几声,便是甩袖离去。

“诶,罢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未来之事,亦难以预料。钟元常如此大才,愿来选择投奔于我,我应是庆幸。”

待蔡邕离去后,文翰亦是暗暗自责,不过同时在他心中已想好不少对策,来应付未来的钟会。文翰想了一阵后,便起身准备到钟繇的那边,向他赔礼。文翰可不想因此,而让自己损失了一个大才之士。

而后来,文翰亲自赔礼,这让钟繇原本的不快之心,也是散去。虽然文翰并无说出真正的因由,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