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士谋-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周珑、戏隆、张纮等人,早就收到情报,知道文翰军马会在近日归来,所以一接到城门守将的消息,在文翰兵马未到时,就早早在城门等候。

“哈哈。如何?子纲当日许下,当不凡再回来之时,在安邑城外将会看到一片过头的绿茵。现在不凡见之,又何感想啊?”

戏隆走到文翰的身边,挤眉弄眼地笑道。文翰却是没有理会他,下了马,走到张纮的身前,深深地施一礼。

“子纲,这半年辛苦你了。”

“不可,万万不可。这都是下官理应完成之事,太守大…呃,不凡千万不得施如此大礼。这于礼数不合。”

“哎。一家子人,何须把礼字常挂口中。我既然施了礼,你就有这个资格受。好了,好了,我知道你又要与我说那些大道理。我刚领军归来,过了半年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神经刚下松下来,子纲你就莫要折磨我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婚宴

文翰见张纮神色一怔,又有开始长篇大论说礼论道的态势,连忙摆了摆手,又是露出求饶的眼色。张纮被文翰忽然来这一手,顿时把想要说的话,又生生地咽了回去。

“就是啊。子纲,我这三弟刚经历半年厮杀凯旋归来,此时河东全郡都是一片欢喜,你就暂时收一下你那些大道理吧。

啊,对了。三弟,你赶快将这些兵马安顿下来,然后回府去见蔡公。蔡公在两日前已到安邑,他老人家脾气可大得很,若是知道你还在此处磨蹭,待会见到你后,又少不了一顿斥骂。”

“老师?他怎会来此?”

文翰听到周珑的话,就是一愣,然后见到戏隆很是无耻地笑了起来。当下就回想起来,当初他领兵征讨河东叛乱时,在出发前,就已有交代戏隆。若是得知他成功歼灭贼子后,便替他准备好彩礼,送予陈留。

与蔡琰约好的婚期,文翰可是一直谨记于心。只是没想到,戏隆手脚这么快,他刚回到安邑,蔡邕就已收到了彩礼,且动身来到了安邑等了两日。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这戏志才,对我的婚事,比我还要上心几分。

文翰苦笑不得摇了摇头,没好气地瞟了一眼戏隆后,便令关羽、徐晃、高顺等将将兵马安顿下来。而他便与周珑、戏隆、张纮等人直奔回太守府。

在回去的路程中,文翰又得知,婚前需要的三书六礼,周珑都已先前大部分都替他准备好。当初身受重伤文翰穿越来到东汉末年,是受周珑所救,可以说要不是善心的周珑当初救了他,他早就一命呜呼。

而后来周珑又成为文翰兄弟几人的结拜大哥,文翰的假爷爷驯马人又是漂泊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文翰早在定下婚期前,就派人找他,但却是杳无音讯。长者为父,由周珑为他去准备这三书六礼,于情于理都是适合。

三书六礼中,三书为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也就是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六礼又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安床。

纳采,为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谓之问名,也就是‘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也就是‘过文定’。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也就是‘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也就是‘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红包。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除了亲迎外,其他一切,周珑都是替文翰准备好了。而又因为,陈留距离安邑遥远,而文翰早在先前为蔡邕在安邑购置了宅院。而蔡邕也非是不会变通之人,便暂时将文翰为他购置的宅院当做女家之所。

文翰一路上,听得这三书六礼是一头雾水,头昏脑眩,但最起码他很清晰一点,他大婚的日子,快到了。周珑说,当时择好的良辰吉日,就在三日之后。

三日后,安邑城内,满街道上都是红光遍布,一片大红喜色。街道两边挂满了双喜灯笼,贴满了红彩福字,在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人人脸上挂着都是欢喜激动之色,这些安邑的百姓为何如此高兴?

因为,他们所敬重的太守大人,文翰今日大婚!

在安邑城所有的酒家,文翰原本有意包下,但是这些酒家的掌柜却是一致拒绝了文翰。这些掌柜猜得出文翰的心思,文翰包下这些酒家,是想宴请安邑的百姓,与民同乐。但这些掌柜又怎会去要文翰的银两,文翰推行屯田制度,造福了河东不知多少百姓,又将河东的叛乱剿灭,还以河东一个朗朗乾坤的安稳环境。

这些掌柜亲自来到文翰府内,说到他们作为河东的一份子,太守大人又是造福河东,太守大人大婚,他们愿意免费做三日生意,花费的钱,就权当给予文翰的聘金。文翰有意拒绝,但是这些掌柜个个都犟得似大水牛,当然这也是一份心意,文翰最后还是欣然接受了。

而此时,在文翰府内,各处的门窗都贴有双喜彩纸,门头长廊挂满了双喜灯笼,周围都是穿着红衣的仆人在忙忙碌碌地做着大婚需要的准备。

在文翰的房间内,周珑又是叨叨絮絮地为他整理新郎服,周珑将文翰身上的新郎服理平,看着文翰此时的样子,鼻头一酸,差点就留下泪来。

“哎呀。你这大男人的怎么就只知哭鼻子呀。当真无用。你看,不凡头上的新郎帽踏了,还有这衣襟不是这样摆的。让老娘来。”

在一旁的林氏,见到周珑眼睛水雾朦胧的样子,自己也差点哭了出来,快手快脚地来到文翰的身边,帮文翰整理着衣襟。

有人常说,没有娶亲成家的男人,无论再有才能,都还是会缺了一份成熟。

文翰今日大婚,成家。一直看着文翰过来的周珑夫妇,心里不知为何就是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大哥,嫂嫂。我。”

文翰也是眼睛一红,张了张口,却不知怎么说出心里的感受。在后世,他双亲早亡,他义父李如龙,为了让他学会一身保命的本领,从小对他极为严厉,虽然有满满的亲情,但都是隐着藏着。

而当文翰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周珑夫妇给予他的亲情,与李如龙的是迥然不同。他们唯恐文翰会受到一点伤害,直来直去地常常唠叨,他们的爱、关切是毫无遮掩的。可以说,除了在文翰心中,除了李如龙外,他对周珑夫妇的感情最重。他虽然口中喊着周珑、林氏做哥哥、嫂嫂,但在内心,他却将他们当做了父母一般的存在。在周珑、林氏的身上,他好似找到了双亲的影子。

“不凡你怎么也学你那无用的哥哥,大男人的,在大婚之日,怎么能流泪呢。而且,你现在身份不同,可是河东的太守,若是被人看见了。可是惹人笑话。

你这孩子,行兵打战的本领当是一绝。但却不会照顾自己。你成亲也好,那蔡公之女,嫂嫂看很是贤惠懂礼,日后有她照顾你,嫂嫂也是放心。

孩子,成了亲,立了家,你就长大了。日后还有战事,你就别像以往那般,尽做些危险之事。你可知,你每次出战,你那无用的哥哥天天都是寝食难安,老是惦记着你有无受伤。你娶了蔡公之女,就要为人家的女儿负责,莫要让她像你那无用的哥哥似的,老是为你担忧。

嫂嫂呐,知道你是做大事的人。但什么是大事,嫂嫂女人家的不懂。但嫂嫂作为你的家人,只想看到你开开心心地活下去就够了。粗茶淡饭的,也是可以的。最起码不用天天担惊受怕的。嫂嫂想,那蔡公之女定是和嫂嫂也有一样的想法吧。”

“够了!女流之辈,不识大体,尽在这里胡言乱语什么!人家蔡公之女是什么出身,怎会与你这泼妇有一样的想法!”

忽然,周珑指着林氏,就是喝骂起来。

林氏双手一颤,但没有反驳周珑,而是继续在为文翰整理新郎服饰。而周珑见林氏沉默,连连地叹了好几口气,一时不知说什么。

而文翰却是清晰地见到,一颗泪珠从林氏眼眶内落下。

“嫂嫂,我知。我知。你不要伤心,我以后定会知道照顾自己。不让你和哥哥,还有琰儿担忧。”

林氏从脸上挤出了一个笑容,又用手将泪珠拭去。

“你这孩子,今天是你大婚之日。嫂嫂怎会伤心,嫂嫂是高兴,很高兴。好了,迎亲的时辰快到了。你快点出去吧,慢了良时可不好。”

不知为何,文翰此时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冲动,竟然砰的一声,朝着林氏跪了下来。林氏当场吓得一惊,一旁的周珑也是吓了一跳,连忙快步走来,就想扶起文翰。

嘭!

文翰重重地磕了一个响头。

“哥哥,嫂嫂。三弟原本在这世上,举目无亲,孤家寡人。若不是被大哥所救,三弟早已横尸荒野。今日三弟是成家了。但是无论日后如何,哥哥、嫂嫂始终是三弟在这世上最亲的家人。”

“好了。好了。快起来,快起来。哥哥、嫂嫂都是知道你的心意。”

周珑紧咬着嘴唇,潸然泪下,一把将文翰扶起后,泪水却是更加止不住了。

周珑、林氏此刻的心中甚是复杂,难以描述。无论是女子出嫁,还是男子娶亲。作为家人的,在那一刻,总会有一种极为复杂的情绪。

文翰又是作一礼后,在周珑、林氏的催促下,文翰强压情绪,走出了房间。在房间外,关羽、徐晃、高顺、戏隆、张纮、周仓、裴元绍、李强、韩嵩等人早已在等。文翰大婚的消息传到,而又在文翰的默许下,裴元绍和李强将赌坊休业半月。而裴元绍和李强也有好长一段日子,没见过文翰,两人归心似箭,快马加鞭地赶来了安邑城。

众人见文翰走出来,一身红绸彩衣新郎服,头冠新郎帽,身上挂着大红绸花绣球,一副喜气洋洋的身姿。各个人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戏隆还不忘,取笑了文翰几句。这让文翰刚才复杂的情绪,不觉渐渐散去,脸上挂起了满满的幸福笑容。

不一会后,从太守府内响起了喜庆的奏乐。英姿飒爽,剑眉星目的新郎官,骑着一匹浑身乌黑透亮唯有四蹄皆是雪白的绝世宝马,满脸尽是喜气,又显得几分紧张。

第二百八十九章 拜堂

在新郎官的背后,是一支数十人的迎亲队伍,威风凛凛的关羽,风度翩翩的徐晃两人一左一右骑着马跟在文翰身后,而在他们后面,则是英俊潇洒的戏隆还有一脸正气严肃的张纮,再跟着则是高顺和韩嵩二人,周仓、李强、裴元绍三人走在最后,三人手中皆高举着一用金漆写着的双喜大字牌匾。

而在一边则是穿着红服,扎着双辫,手提红灯笼的小雨寒,而八名身着轿夫服的大汉则抬着大轿走在队伍中间,而在队伍的末端,则是十几名奏乐者,他们中有敲锣的、打鼓的,也有吹唢呐的等。

随着锣鼓声乐的响起,迎亲队伍正式启程。迎亲队伍刚出太守府,顿时就引来许多等待已久的百姓围观,孩童在迎亲队伍两旁笑嘻嘻地跟着,这时,跟队的媒人婆就会发给他们礼饼,得了礼饼的孩童笑得更乐了,个个都是高举着手中的礼饼,仿佛在向他们的父母在逞乐似的。

在一片欢声笑语下,迎亲的队伍来到了蔡邕的宅子。媒人婆领着孩童走进蔡宅,一会后穿着一身华丽金纹花红衣的蔡邕从宅子内走了出来,媒人婆在蔡邕的首肯下走进了蔡琰的闺房,将穿着新娘服侍的蔡琰迎了出来。

只见蔡琰身穿广袖对襟翟衣,大红衣上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头戴珠凤冠,外加大红盖头,脚穿绣花鞋。虽然不能见之面容,但蔡琰婀娜多姿的身影,已是让在场不少围观的人一阵惊呼。

文翰今日都不知咽了几口唾液,见蔡琰在媒人婆的带领下缓缓走来,要不是身后的关羽提醒,还差点忘了下马去迎。

文翰下了马,迎过了蔡琰,看着一身红衣的蔡琰进入了花轿内。这时奏乐声又是响了起来。文翰向蔡邕施了礼后,便骑上踏云乌骓,带着迎亲队伍往太守府走去。同时在一旁,许多百姓都不禁拍起了掌声,表示祝贺。

婚礼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文翰忽然有一种入了美梦的感觉,他竟然在这东汉末年,成家立根了。

等迎亲队伍回到太守府后,媒人婆领着蔡琰先入侧房。接下来便是要等良辰吉时,拜堂成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翰请来的宾客也陆续到来。

太守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先是王允、杨彪两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