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列侯-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时没有打断老的絮叨,直到老人家意识到自己扯歪话题。

“抱歉啊!人老了就是这样碎嘴,我刚才讲到那儿?任嚣病重不治招我回番禹,其实我知道他活不久的,他的年纪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没有及时得到越人及时调理,在南越活了十年已属万幸,他临死前也是个早晨,或许我和早晨朝阳是有缘分的,始皇帝已经驾崩两年了,他对我说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任命我当了南海都尉,统率二十多万秦人和两百万越人,下达了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的命令,楚汉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我称王了。”

曹时默然不动,赵佗的称王是那样的波澜不惊,仿佛隔壁邻居家生个大胖小子似的轻松,比起波澜壮阔的楚汉战争,赵佗称王只是那个时代小小的注脚,的确不需要太惊讶。

“我的故事是不是非常无趣呢?我也这样认为啊!前半生跌宕起伏的岁月。后半生平淡如水的生活,我在南越生活的太久了。久到我已经忘记了使命,忘记了屠睢临死前的嘱托。我以为我的人生将会在南越结束,直到你们的出现。”

赵佗感慨道:“楚人!我没有见过刘邦,但是我对他的人生知之甚详,他是反叛大秦的群盗首领,他是征服三秦的汉王,他是灭楚称帝的汉太祖,我眼睁睁看着他从一个普通的盗贼首领,成长为一个大帝国的开国君主,刘邦是始皇帝驾崩以来。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我很讨厌楚人,很讨厌汉人,但是我必须接受现实,秦人成了汉人,我有什么可挣扎的?我很惊讶你们的到来,更惊讶你的年轻,你今年才十八岁吧?”

曹时道:“颛顼历十月为新年岁首,过了十月年满十九岁。”

赵佗点点头说道:“比我当年还要年轻的多。我21岁任命为秦军副将,你十八岁就做了汉军大将,我不如你。”

曹时不以为然:“奉天子之命,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值得羡慕。”

“你能这么想就对了,我当了六十多年南越王,高后攻击南越。我曾私刻皇帝印玺,双方合议后又销毁了。我当了几十年的土皇帝,没有人比我更了解皇帝。你的出身优越,地位崇高,皇帝很亲近你,很喜爱你,但终究会有一天厌恶你,忌惮你,防范你,直到杀死你,伍子胥,文种是春秋时代的老黄历,李牧、廉颇、蒙恬就在一百年内发生过,他们的昨天,就是你的明天。”

“不会的。”

“老夫年百岁岂会骗你这少年人?我那不成器的孙儿,重孙儿还要靠你的照拂,老夫的身体是没有余力返回关中的,留在番禹过几年安静生活,死后把骨灰带回咸阳旁安葬就满足了。”

曹时沉默着,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赵佗。

赵佗知道他很为难,雪白的眉毛抖动,面前的年轻人是曹参的重孙,按照年纪做自己的重孙绰绰有余,他的重孙赵婴齐年纪比曹时稍大。

十六岁官拜少府名闻天下,十八岁拜车骑将军,先灭夜郎,后灭南越,放在大秦帝国那会儿,始皇帝也要重用这样的人才,李信不就是年纪轻轻二十多岁的秦将,率领秦军二十万伐楚而败退回咸阳,年轻的好处是前途远大,然而年轻并不是完美无缺,年轻骤升高位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你一定听懂了,74年前的我和你一样,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身在南越该如何应对始皇帝,我的选择是扎根在南越,面朝大海躬耕于斯,即便大秦帝国气运昌盛,我也不会再回到咸阳了,我立功时太年轻,为百官同僚所忌,当我年长又远离中枢太久,为天子所忌,不如留在荒野之地做个封疆大吏,倘若时代允许就会像我今天这样做个诸侯王。”

好男儿,求封王!

曹时打个机灵,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站在楼道中间,两边站着亲卫一动不动保护左右。

赵佗年纪大腿脚不好,虚弱的身体不适宜久坐,看过日出没过多久,内侍就推着小车散步。

他的前半生是个大英雄,起码在秦人眼里是灭六国的英雄人物,后半生演变成裂土分疆冷眼旁观的枭雄,看着大秦走向灭亡,看着大汉创制诞生。

赵佗的人生超乎寻常的复杂,或者说每个活过一百岁的人都是一部活字典,一个时代的文明结晶,传承文化的瑰宝。

这个月听到赵佗说起过很多故秦旧事,老头本人就像个活字典,把大秦帝国乃至秦孝公时代,商鞅变法以来故事都说了个遍,完全不同于史书断章残简的记录,更加详实也更为曲折,曹时每天都会拿着纸笔记录下他的话。

十一月进入冬季,汉军驻扎在南越国没有动弹。

况且不去管北方天寒地冻翻山越岭多有不便,单说水土不服的麻烦刚找到办法解决,立刻启程翻山越岭说不定还得病倒一批人,还不如呆在番禹平原熬过漫长的冬天,总好过踩着湿冷的土地,淋着冷雨。呼吸毒瘴,连滚带爬的回长安。

既不方便走也不能走。南越境内才腾出手来平定,现在撤兵则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骄横的越人目无法度甚至无法无天的很多。尤其是部分常年居住在山里对生越,既不愿意种田,又拒绝汉化,保持不穿衣服的原始部族生活,身上涂抹奇怪的油彩,用吹箭标枪和劣质弓矢做武器,擅长淬毒和养虫子,就连居住在番禹的熟越都不乐意和他们打交道。

这帮人是南越王也无可避奈何的,只保持羁縻的合作关系。生越偶尔下山采购熟越的日用品,用山里捕猎到兽皮、犀角、象牙,换取稻米,盐巴和粗布、麻绳等物品。

南越王被俘,警惕性很高的生越拒绝投降,他们钻进山林里保持戒备已有一个多月,大部分生越散居在西南的山区里,有些和句町蛮部有联系,有些则和更南部的骆越(越南)关系亲密。

依照汉制。曹时任命赵遂为南部都尉,分别率领南越蛮兵一万、夜郎蛮兵一万进驻西瓯,尤其是龙编(越南河内)地区镇抚生越,那里的平原区丝毫不弱给番禹。

灭南越的战报被他整理成1000多页的争越报告递交皇帝。其内容几乎囊括征南越的全部细节,考虑到机密性只有皇帝有权限调阅,使者刚离开半个月。预计冬天的枯水期需要浪费点时间,三个月后差不多会等到天子的回复。

天子给与回复。在南越设郡县派遣官僚,迁徙汉民。引导教化越人汉化,教导越人更先进的种植农作物技术,更重要的是齐民编户,把闾里制度和乡里的三老、穑夫、游缴、亭长、秩、里正的基础制度编进去,做到这一点必须想方设法把山里的生越给弄出来。

“弄出来的办法不难,让熟越带个头捕捉生越,抓到的生越贬为奴隶,立功捕捉到更多的生越可以提升为贱民,再立功提升为闾左市籍,继续立功可为平民,抓的生越多,山里的生越就少了。”

陈无伤站起来道:“主父先生差矣,我们汉军是堂堂正正之师,作出这样的行动有损于汉家的颜面!应当提大军攻生越,大兵一到生越就怕了。”

“陈都尉错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待目不识丁不愿汉化的野蛮部族,用德行去感化他们是没用的,蛮族们非常团结,借助地利优势躲在山林里有毒瘴的保护可以玩捉迷藏,南部都尉赵遂在骆越打了快一个月毫无建树,再打一年只怕收效甚微,我们能好多久?生越一日不拔出,五岭以南齐民编户就一事无成,边境的隐患早晚会变成危急南越安全的毒疮,陈都尉有办法解决吗?”

李由反驳道:“有隐患怕什么?我汉家四边都有隐患,留下点生越又有何妨?”

“李都尉的说法不对,车骑将军三令五申要把南越彻底收回,坚决不能变成法外之地任人鱼肉,再者汉家四面的隐患早晚要消除,骆越为首的生越就是第一步,解决生越对于我们解决更多的蛮部有很大帮助。”

曹时亲自为他压阵,主父偃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言,洋洋洒洒数万言阐述治蛮夷的方略,言中谈及的策略旨在培养带路党,就好比匈奴人征服了月氏人,有部分软骨头月氏人改头换面,变成了休屠王、浑邪王、卢侯王、折兰王等小王,心甘情愿充当匈奴人屠杀月氏同族的走狗,叛徒往往是杀同族最凶狠的,因为他们需要用同族的鲜血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自己当走狗是无比正确的。

虽然有些可悲,然而叛徒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此,不去证明自己的正确,他们的变节不仅是一钱不值的,从道德上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永远洗不掉的污点。

“我们只需要其中部分生越,诱饵一步步达到我们的目的,这是个实验,如果实验很成功,南越将永保太平,说不定还可以向南继续开疆拓土,各位有机会名垂青史。”主父偃抛出了一个诱饵。

诱饵香甜可口回味无穷,大丈夫可以不在乎金银财货,因为那是身外之物,可以不在乎美女柔情,因为那是红粉骷髅,但是现有几人不在乎身后名声。

汉景帝晚年为了追求身后名声,主动解开打压列侯四十年的枷锁,支持新长安改造和神庙计划,为的是高宗景皇帝的名号,这并非毫无意义的行为,至少史官记录汉景帝的人生,正面评价的搜集会更加多一些,不至于在杀晁错,杀废太子,杀周亚夫上多做纠结。

面对身后名的诱惑,曹时表现的非常淡然,他只要保持势头不犯错,他的一生必将名垂青史,汉军的将领们可没那么淡定从容,他们又没有偌大的名声加持,说不定这辈子就征南越一锤子买卖能上史书记载,干得好就是当朝天子的名臣名将,功亏一篑就要默默无闻淹没在历史大潮里。

当年秦灭六国,有多少名臣名将在其中出过力,最后有资格得记录的也就聊聊几人,其中有竹简不便记录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其他人功劳不起眼,无法引起军事盲的史官们重点关注。

赵君育两眼放光:“或许值得一试。”

“没错,不就是生越,我们有什么舍不得。”

“说干就干!”(未完待续。。)

ps:  赵佗是个传奇人物,秦始皇开国称帝时的大将,经历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死后称王,在诸侯王时代经历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可谓秦汉活化石。

第228章 班师回朝

没过半个月,汉军展开冬季攻势,以七南越蛮兵,五万夜郎蛮兵为主干驱赶掳掠骆越蛮部,扫荡地点不仅涉及西瓯骆越的聚集区,重要的香蕉林,柚子林也被陆续控制,失去主要食物来源的骆越蛮部被迫转战茫茫丛林。

南部都尉赵遂士气大振,先后拔去龙编的数十个定居点,来不及逃窜的骆越蛮部被擒住,编为奴籍随军作战,掳掠到更多的同族才有资格获得自由身,奴隶制在蛮族眼里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南越人经常掳掠骆越蛮部为奴隶,骆越人则捕捉占人为奴隶,一环扣一环的生态链持续了几千年。

汉军下令在各蛮部聚居地设立定居点,以土木加固的营寨为核心,迁徙南越人伐树开荒挖坑填肥。

开垦从入冬开始,南越的优势在于地力充沛土地肥沃,不缺水不缺肥反而要担忧沤烂的肥料生出毒瘴,依托肥力充沛的土地种植占人三季稻是最佳选择。

南越的冬天格外短,没过多久春暖花开。

番禹城外开垦的土地前聚集着汉兵,南越人正在水田里插秧,占城稻并不是新鲜物什,前些年从占城掳掠来的稻种就引起南越王的重视,只是种了几茬效果非常差,不善种田的南越人只能干瞪眼,占人奴隶语言不通,种田也是撒下稻谷长出多少算多少,左右琢磨不得其法也就不了了之了。

越人喜欢种田,偏偏不擅种田,汉人也喜欢种田。汉人非常擅长种田。

神农氏时代汉人就会种稻米,种出来的稻米是楚人的主要粮食。只是随着楚国向北扩张进入了中原腹地,气候的差异性让稻米失去无往不利的优势。稻米提供的营养远不如粟米高,吃稻米消耗的粮食要比粟米多五成,因而稻米在北方始终不成气候。

再者,楚国的稻米育种差,稻米产量始终不高,两季稻仅比粟米、大豆轮作略高,农民仔细算算还是略亏的,多种因素叠加进一步削弱稻米的优势地位,在南方吃稻米是不得已而为之。就好比在北方吃小麦是迫不得已是一样的。

南军一半是南方楚人,每个人都是擅长种植稻米的好把式,指挥南越人种稻米轻而易举,今天栽种的禾苗正是闻名已久的占人三季稻。

曹时走在田埂间,几个幕僚跟随在身后随时做记录,改造南越非一朝一夕可成,他要把脑袋里想到的每个闪光点都记住。

午间没有回城休息,在汉军的临时营地吃了便饭。

幕僚们忧心忡忡:“车骑将军教越人种粮食不太好,万一越人学会种田实力大增举兵反叛。我们就压不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