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列侯-第1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有这样的追求。

当今天子刘彻登基称帝以来。立刻下令天下十大城市率先开建太一神庙,少府拨款270亿钱作为建设成本。陇西的石料无穷无尽的运往黄河两岸,关东的石头山也立刻成为紧俏货。有钱的列侯找到当地县府签订契约,雇佣百姓开山凿石以充作神庙的奠基石。

百姓们积极性也很高,没有人反对石头建造的美丽神庙,因为木头一千年会腐朽,石头却可以万年不朽,神殿不朽则香火不断,香火不断则神灵不朽,百姓们期望立功立德封神,造神庙就是大功德。他们宁愿不要工钱也希望神殿不朽。

天子造神殿,功劳不能和高宗景皇帝想比,首倡之功没他的份,唯有想其他办法解决,既然办学也可以纯化念头,天子不介意让百姓们去读书识字,只需要规定他们只读某一部分书就可以了。

接下来,曹时为天子设计办学思路,果然是简单粗暴的方式。百姓识字只需要日常用到的两千个字,读书只读朝廷编撰的官方书籍,基本是黄老无为的基础思想,以及汉律的基础。对动员制度和作用的简单介绍,对伟大历史的回顾,既可以弘扬先民的精神。又可以减少民间对朝廷的非议。

“陛下请放心,秉承心如赤子则杂念不生的精神。遵章守法只是教学目的,唯有杂念不生才是办学宗旨。”

曹时缓缓退下。

马拉坎达(撒马尔罕)。大月氏人的王城,中亚草原上的璀璨明珠,它曾经是属于波斯帝国的著名要塞,最终倒在亚历山大的铁蹄之下。

几年前,还曾是大夏(巴克特里亚)的王都,被更加强大的大月氏人掠夺过来作为王都,流连在奇异的城市里,波斯风格与希腊风格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张骞见到了大月氏王,受到热情的款待。

白发苍苍的老者致敬酒词:“尊敬的汉使,我代表大月氏人,向大汉的天子致以崇高的敬意!”

“多谢了!”

满满的葡萄酒慢饮而尽,张骞的脸上闪过一丝无奈,他并不喜欢葡萄酒的酸涩味道,也不习惯充满香料香气与腥膻气味的大月氏王庭,虽然他们住在城里做派类似大宛人,但大月氏人骨子里仍然是游牧民族,他们依然逐草而居,大月氏王也会随着部落四处游荡,王城只是越冬的胜地而已。

张骞拱手说道:“在下奉天子之命与月氏王结盟,两翼夹击共灭匈奴,事成之后月氏人祖庭归您之手,我家天子只要夺下匈奴单于庭龙城,并杀死匈奴单于,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呵呵,汉使请喝酒!”

大月氏王又端起酒继续喝下去,张骞被逼无奈捏着鼻子喝下一杯,又说道:“二十年前的国仇家恨摆在眼前,相信您一定记恨可恶的匈奴人,报仇雪恨的机会就在眼前,我们汉军有虎贲数十万枕戈待旦,只要月氏王派兵牵制,我军随之可以长驱直入灭掉匈奴,不知月氏王以为如何?”

康居的歌舞声不知不觉停了下来,内侍与陪客的官僚们纷纷告辞,酒宴上只剩下少数重臣。

“匈奴人太厉害了,我们打不过的。”

帕格玛低声喝道:“米图尔,你已经忘记我们的仇恨了吗?”

大月氏王米图尔看向小月氏的骨肉兄弟,气势陡然下降一截,无奈地说道:“我没有忘记,但是我不能这么做!”

“你胡说!”

“我说的字字属实,我们的子民很喜欢马拉坎达,很喜欢软弱的塞种人,和平的草原,没有人想回到祖地与匈奴人碰撞,帕格玛你也过来吧!小月氏的兄弟举族迁徙过来,我们可以一起打大夏人,抢他们的粮食和财宝。”

“无耻!”

帕格玛愤怒道:“月氏王的头颅被做成酒杯,几十万月氏人死于非命,还有那些叛徒投靠了匈奴人做走狗,今天连你们也背叛了祖先,可耻的人!我们的先祖会为你们感到羞耻!”

“我们真的没有办法了,一两个人主战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子民太害怕匈奴人了,即使仇恨也不敢去报仇,所以抱歉了,随便你怎么骂,我们不能回去。”米图尔站了起来微微点头,带着侍卫退了出去。

迦呼罗问道:“我们该怎么办?”

“哼!”帕格玛怒气冲冲的走出去。

张骞心里无奈极了,几天的努力苦口婆心的劝说,大月氏王死活就是不答应,哪怕他父亲被砍掉脑袋做成酒器的仇恨,他也愿意彻底舍弃掉。

胆怯王,懦弱的大臣,带领着几十万大月氏人住在大草原上,他们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欺负弱小的游牧民族尚有余力,面对真正的强敌只会夹起尾巴做只丧家之犬。

虽说大月氏人依然是纵横草原的雄狮,但是他们的雄心已经土崩瓦解了。

司马谈沉吟道:“看来君侯出发前的话没有错,大月氏王注定不会东返河西走廊,我们只有执行接下来的使命了。”

“你是说……”

“向西!经过帕提亚、塞琉古到达罗马!那是我们的终极使命!”

张骞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未完待续。。)

第220章 兵出长安

建元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前140年八月底。

南越王赵佗,闽越王驺郢、东瓯王驺贞复上书请罪,天子弗许,斥退三越使者,又过七天廷议,天子下令攻三越之地,令其灭国!

发蜀中、荆襄之番上郡国兵,滞留南方的南军共十万,另命十万夜郎俘虏编为仆从军,舟船数千浩浩荡荡南下攻越。

中大夫庄助携天子令旨前往平阳侯府:“着令,车骑将军、平阳侯曹时,督军二十万众兵发天南诸越,沿途粮秣运输民夫刑徒自行征调,大军所到之处便宜行事,破三越即可班师回朝!”

“臣车骑将军时谨遵圣意!”

捧着圣旨交给妻子刘婠,庄助上前一拱手:“恭喜贺喜,车骑将军此去天南为汉家开疆拓土万里,功劳必将大的惊人,在下祝将军马到功成!”

“多谢多谢,我这儿有零陵好茶拿点来招待贵使。”

“不敢,在下还要赶着回复圣命,这就离开。”这点眼色他还是有的,庄助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出征。

刘婠撅着嘴吧不开心,心里万般不情愿也要依依不舍的为夫婿打点行装。

小曹襄睁大双眼呜呜哇哇的叫着,他知道眼前这个魁梧的男子是父亲,每次见到父亲都会笑。

“不用为我担心,二十万大军护卫左右,又有孙起保护着我,一定万无一失。”汉军出击的动静很大,从六月份曹时归来就在做准备,蜀中、长沙国滞留的南军整军备武。南越国边境是一日三惊,赵佗的使者来到京师五天。四处找关系打点,以前熟门熟路的老关系全都避而不见。

曹时回来那一刻注定南越必须灭国。天子无法容忍南越国的存在,挑衅大汉帝国尊严者必死无疑。

刘婠的腰肢纤细了许多,丰腴的下巴略有清减,修养了三个月身体恢复的非常好,淳于三娘指点她做简单的运动,小肚子的赘肉减掉好几斤。

“早点回来。”

“一定。”

“别乱勾搭女人。”

“不会的。”

刘婠娇嗔道:“刘陵也不许。”

曹时微微一笑,刘婠是最贤淑的汉家公主,侯府能持家在外会做事,虽非八面玲珑也不差太多。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小心眼,刘陵被她盯着两年还不放心。

卫君孺被婢女小心翼翼的搀扶出来,肚子距离出怀还长的很,她忍不住要摆出孕妇的模样。

她怀孕了,淳于三娘为她确诊了好几次,的确是喜脉。

“君子走的那么急,这才回来没两个月又要去打仗。”怀孕的女人格外离不开丈夫,她不如刘婠隐忍坚强,看到天子诏命心里非常不舍。

“国家大事贵胄有责。吾为列侯又居车骑将军,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伐南越开疆拓土乃千年盛事,即可推拒之。”曹时大义凛然完了。握着卫君孺的小手温声开解:“南越王惶惶不可终日,人心已乱攻则必胜,最迟明年春暖花开可定三越诸郡。届时我会给我们的孩子讨一份恩赏。”

“嗯,妾等着您得胜归来。”卫君孺投入夫婿的怀中久久不肯离开。

长安城东灞桥边。车轮滚滚马萧萧,三十万军民沿途而来送亲人。

天子倒一杯践行酒。为曹时壮行:“将军此去天南山高路远毒瘴横行,朕为大军准备了一副行军散,为将军准备了一副黄金鞍,祝君此去天南定三越!”

“多谢陛下!”

前来送行的官僚成群结队,甭管真情实意亦或虚情假意,三公九卿都来亮了个相,左右寒暄勉励几句客套话,太学的四位祭酒也前来送行。

卫绾瞥见四周的人不多,悄声说道:“天子有意让我出任祭酒,着令你为名誉祭酒,改组太学。”

“怎么?天子又要改换名头。”

“天子有意将祭酒设为上卿之一,35200多名太学生分量不轻。”

曹时深以为然,天子的嗅觉异乎寻常的敏锐,三万五千多太学生挂着天子闷声的名号不方面处理,尤其当他们进入就大学院修习4年课程分配出来,工学院毕业要就职少府、将作大匠配下为百工大匠,医学院毕业则要进入太医令名下做医官。

唯有文学院、理学院是纯粹理论研究者,报名的学生多达六千人,要不是两院卡者名额不松一分一毫,两院学生突破一万五千人也是有可能的,人人都有出将入相的冲动,但并非人人都有这个能力,让工学院、医学院甚至是商学院、神学院出来干一些非官僚的职务,那样天子门生有点寒蝉人了。

索性不如设个上卿作为妥协,太学生的心理落差不会太大,三公九卿也能接受。

曹时笑道:“恭喜卫公重回上卿行列。”

“多谢多谢!”卫绾叹了口气:“其实天子对我的意见非常大,这次用是无奈中的选择,特意嘱咐我一定要把好黄老无为的官,不能让太学生接触妖邪之言,我的压力也很大呀!”

“这还不简单?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卯时正刻(早6点)起床洗漱吃饭,卯时末(7点)晨跑早操,全天上课4个时辰,上下午各2个时辰,每半个时辰(1小时)停下来休息一刻钟(15分钟),让学生有个方便的机会,午间休息一个时辰,晚上下课就吃饭,吃过饭回去完成当天的功课复习,初更末(晚9点)准时熄灯睡觉,周而复始执行下去,每五天一次的沐休不休,改为调休到月底最后六天休假,让学生们回家和父母团聚。”

卫绾倒吸一口凉气:“这狠了点。”

“很奇怪?别忘了咱们汉家是耕战体系,我称之为古典军国制度,全民皆兵的帝国,从学生开始学习当兵很有必要,他们的未来会出现在战场上,可以是随军工匠、随军医生,随军神学士,随军使者都可以,我们的军队需要博学的人开解舒缓军中戾气,需要医生的治疗,需要工匠开发新式武器,需要使者与蛮族打交道,这就是我力主建太学的本因。”

“为了战争?”

“是的,只有战争才是汉人的宿命。”

卫绾摇头:“你还是坚持要打战争吗?为什么不能安定下来做个太平列侯呢?为什么一定要折腾百姓呢?《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那是司马穰苴迂腐了,《亡秦论》我有过详细论述,暴秦之亡于失信于天下,关中老秦人坐视赢姓皇族覆灭,而非好战必亡,战争需要足够的利益支撑,有利益的战争才有强大的动力,若无利可言不如不动,我灭夜郎国获利颇丰,打三越一样不会亏钱,卫公安下心来教育太学生吧!”

几句话把他说的哑口无言,卫绾心里也知道说服不了曹时,而且黄老学派内部也有很大的矛盾,坚定的反战派逐渐稀少,究其原因是朝廷的风气变化,皇帝崇尚《管子》而轻《老子》,重视革新而轻保守,黄老学派的学术巨擎黄生为首,数百位黄老学派的学术大家突然把《老子》的大旗换成《管子》,旗帜鲜明的表示革新与战争符合汉家利益。

卫绾的学术水平只能算中上,直不疑还要比他厉害一些,除了前丞相的牌子比较招名气,他本人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并不算大,主战派占据优势代表黄老学派内部出现分歧,他本人也被这股力量裹挟着走想革新派,因为他是天子重新起复培养太学生,《老子》的愚民思想被反战派奉若圭臬,卫绾做的事情和愚民背道而驰,没机会再翻回来了。

曹时翻身上马,冲着送行的同僚朋友一拱手,向着妻子送行的马车深情凝望片刻,策马离去。

孙起擦掉自家小子孙懿的眼泪,对着夫人招呼两句,翻身骑上马追过去,剧信和冯单眼巴巴看着他们离开,他们俩是被录取的太学生,不能以侯府护卫的名义跟随出征,心里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后悔。

主父偃与妻子女儿作别,他女儿今年才十三岁,拉着父亲的手小声耳语半天,害羞的跑到一边不说话。

妻子孙氏狐疑道:“郎君,霁儿对你说了什么话?”

“呵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