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第三帝国-第6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让每一个决策者焦头烂额。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手什么时候精明的如同诸葛孔明,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蠢得连道理都不讲。所以阿卡多在给自己的手下擦屁股,斯大林焦头烂额的睡不着觉,而日本大本营里的东条英机等人也在忙碌到崩溃。

“美国人真的有这么多的物资,还把这些物资免费给了苏联人?”一名日军将领不屑一顾的敲打着自己面前的文件,对东条英机提出的第二次北上作战方针大加抨击:“我看你手里的这些情报的来源非常不可靠,完全是你自己一个人杜撰出来的!”

另一面其他的将领也在交头接耳,毕竟这对于一个已经有些穷途末路意味的国家来说,再一次调整自己的战略进攻方向,和自杀也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了。他们不是觉得苏军那边无法战胜,而是觉得调整战略进攻方向需要准备的时间太长,变数也实在太大了。

自从“诺门坎事件”结束之后,日本方面——尤其是陆军方面,早就已经绝了北上的心思,所以才纠集部队,打出了南下的一系列辉煌的胜利。这被很多陆军将领自诩为“空前伟大的计谋”,现在要放弃南下的战略,继续北上,让很多人都觉得脸上被抽的火辣辣的疼。

不仅仅是面子上过不去而已,事实上很多日军内部“技术流”官僚,都觉得北上招惹苏联并非是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诺门坎事件的结局证明了,日本陆军装甲部队与苏军装甲部队存在明显的差距,双方再一次爆发冲突,日军很可能再败一次。

“苏联手中的装甲部队主力,也就是t…26坦克的先进性毋庸置疑,诸君。”一名主管大日本帝国装甲武器的将官无奈的说道:“挑战这种级别的对手,需要非常谨慎才行。”

但是这方面的问题,显然日本陆军航空兵方面乐观了许多,因为上一次他们并没有吃多少大亏,所以心态方面要比陆地上的部队好上不少:“击溃远东苏军的空军应该不在话下,可关键是如何实现占领。”

抛开这些表面的问题不谈,仅仅是暗地里需要调整的东西,就已经多如牛毛,让人毛骨悚然了:日本因为南下战略,整体上的物资储备部署就偏向于南方,如果在北部开战,那么这些物资大部分都需要转运到中国东北地区去,这对于日本来说,根本就属于天方夜谭。

要知道即便是在铁路公路发达的欧洲,德**队要想从南到北或者从西到东的调配物资,也是一件非常庞大的工程,火车调度以及运输安全,加上保密工作还有如此做的目的都要仔细的研究。

在落后到基本没有铁路,公路体系比起苏联来还要糟糕的中国大地上,要想完成一支庞大的战略级别的部队部署需要的物资转移,可不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能完成的。

日军人员机动大部分都依靠双腿,加上自行车还有骡马,配合上汽车以及铁路——其机械化程度较低,物资依赖程度也较小,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突击苏联这种级别的选手,可不是单靠刺刀自行车就能解决的。

因为对手的强大,所以日军也必须准备好相应的抗衡手段,比如说更加先进的97式中型战车,大口径的支援型火炮,还有快速突击必须有的火车汽车——这些东西可都是物资消耗大户,对于日军来说都是吞金币的高级装备。

97坦克可是日军1936年才研制出来的新坦克,性能在当时来看确实不弱(阿卡多提前玩出来的3号4号不在比较范围),比起苏联的t…26坦克来,也是亮点满满的存在。那年月流行小坦克,确实不是日本一家一姓这么做的。

关键是各国坦克的定位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日军坦克的战绩还有直观性能。这里让人无语就无语在了日军的这个中型战车的定义,彻底让使用者觉得自己花了大钱却没买到好东西。这就好比买辆日本的丰田凯美瑞,咬牙说自己的c级车硬去对比宝马750,并非是凯美瑞不好,关键是它真不是同一级别的东西啊。

全世界军队里都有日本97坦克这个级别的装备,比如德军的3号突击炮,比如苏联的t…26,又比如说美军的m3lee等等,可惜的是全世界已经没有一个国家叫这种级别的坦克为中型战车了。

1939年的3月,德国人此时还在用3号底盘纯属出于经济学考量,在产的3号突击炮也是支援步兵的装甲车辆,而非装甲决战武器,德军装甲部队里的中流砥柱是豹式坦克,美**队中干同样活的是m4,苏联人已经在玩t…34和斯大林了。

日本人却在这个时候,还抱着自己家的15吨重的97式坦克大腿,硬说这是中型坦克,并且还把它当做主力坦克来使用,这就是典型的赶鸭子上架行为了。事实上日军打算用来对付t…26坦克的97式,也就无非比老态龙钟的t…26“老大爷”强了那么一点儿而已。

这就涉及到一个哲学问题,并非大家执意贬低骑电动车的是穷**丝,毕竟很多人还买不起电动车呢——可是骑个电动车偏偏要和开法拉利跑车的比谁更有面子,那就不是大家仇富恶意泼脏水了吧。

当然,事实上日本真正在纸面数据上和德国主力坦克豹式差不多的四式战车,现在还处于坦克设计者的想象中呢,至于那个和3号水平差不多的一式战车,现在还只是图纸上的东西而已,连个模型都没有。

虽然日本是当时亚洲唯一一个能够和西方列强一起,独自开发坦克技术的“强国”。可是毕竟家底有限,乍富的本质无法改变,其搞出来的东西,确实也和真正的装甲强国有一定差距。

再加上日本一向有着“要分一半羹给海军”光荣传统,陆军拼了老命想要多生产几辆小坦克过家家的时候,海军自己还在玩更优越的“aav”(现在叫efv了)内火艇,所以有这种悲剧的情况出现,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

由于日本陆军都有了研究航空母舰的前科,所以日本海军自己研制装备两栖坦克这种事情就请别再大惊小怪了。山本五十六元帅现在还困在所罗门群岛进退两难,还不是因为陆军这边奇葩的坚持要打英帕尔闹得?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东条英机还有杉山元两个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杉山元咳嗽了两声,开口说道:“肃静!这一次对苏联开战,我们是有心算计对方无心,自然是会占有优势的,具体的优势,我和几个将军分析了一下,下面就让东条君为大家说一说。”

东条英机拿起了面前的文件,缓缓开口说道:“第一,我们的谍报人员正在确认苏军在远东的具体实力……也在分析美国对苏联的援助究竟有多少物资。”

“苏联人的保密工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做的更好,我们探查了部分苏联囤积美国物资的补给基地。发面里面确实有不少物资,具体数量,我们正在统计。”一名负责情报的日军大佐谦卑的对在座的所有将军们说道:“可以肯定的是,有不少物资,多到难以想象。”

苏军在远东的具体军事实力还无法考证,因为在苏德战争开始之前,苏军部署在远东的兵力应该在150万上下,这个数字是日军无论如何也惹不起的存在。所以日军在东北虽然陈兵60超过万,却是实实在在的胆战心惊。

也正因为如此,日军在诺门坎事件试探了苏军的战斗力之后,就绝口不提北上的事情,开在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大兴土木,修了一堆坚固的防御工事——反正工程量不小,戏文里暴君嬴政干的事情(坑人挖坟修“防线”),他们换了个方式换了个地方又操作了一遍。

当初说好了要一生一世做缩头乌龟的,现在让大家伙改防御为进攻?这不是开玩笑么?人数没有苏联多,装备没有苏联好,蹲要塞里还多少有点儿胆气,杀出去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死呢么?这就是大多数日军基层官兵的想法,非常质朴,和大家伙的生命息息相关。

所以当军事情报方面的佐官开始汇报苏联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的时候,在座的不少将领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日本人这边的情报显示,苏军虽然减少了边境地区的守备力量,可是依旧对日本关东军保持着庞大的兵力优势。

得到确认的苏军被撤走的兵力,超过70万人,这大约是苏军远东总兵力的二分之一。即便是如此,苏军保守估计依旧在百万人左右,这依旧不是区区60万日军能够撼动的存在。

至少现有的兵力和情报,都不支持日本在远东发动一次北进战争,这是在座所有日军将领的共识。

今天龙灵生日哟,所以死皮赖脸求月票推荐票打赏收藏书评……!

第892章893想什么来什么

“按照德国人的情报,60个师的部队被调往西线,这是大约90万的兵力,这也就意味着,苏军只有60万人在远东地区。”情报官拿着从德国那边截获的情报,开口分析道:“这份情报是孤证,所以可信度并不高。”

他一边说一边走到地图前面,用教鞭指着上面的几个地区,分别介绍了一下情况:“我们在这些地方探明的苏军部队番号,就有50个师以上,所以认为远东苏军主力被调空是不正确的。”

“苏军有可能在夸大欺骗德军,所以我认为,调走的部队应该在40个师或者45个师,并非是德军情报里面显示的60个师。”这名佐官看了看手中的资料,最终开口说道:“按照情报来推测,苏军在远东的现有兵力大约在90万上下。”

“嗖嘎。”东条英机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杉山元。他们为了促成这一次北进计划,动用了大量的谍报人员潜入苏联,当然手下人投其所好,调查出了很多有关苏军主力西进的佐证,虽然这些证据都很模糊,却坚定了杉山元大将北进雪耻的信念。

但是另一方面,坚定了信念是坚定了信念,却无法弥补日军心里那浓厚的阴影。上一次在诺门坎地区闹事儿,日军虽然不能叫惨败,也确实没有讨到什么便宜。至少它北进的战略被苏联直接打成了南下战略,这就说明其内心还是非常忌惮苏军的。

那一场战斗中,苏军的122毫米口径榴弹炮,打得日军手里那可怜兮兮的75毫米野战炮不要不要的,日军部队甚至请求自己的炮兵不要还击,以免招来苏军更猛烈的报复。以至于伪满洲国的“皇帝陛下”溥仪都听说了:苏联人的大炮厉害,连太君们都惹不起。

至于说那些可怕的苏军坦克,日军更是没有什么办法对付,日军在中国东北的装甲部队一直都不怎么多,即便是加强了之后,能凑够的坦克数量也不满600辆,和德军的两个装甲师差不多。

加起来都不如德军一个装甲军的总兵力,600辆坦克里大部分都是95轻骑兵坦克和89式中型坦克——就连列强看不上眼的97式中型坦克都少的可怜。这个配置去找苏联人的麻烦,简直就和自杀没有什么区别。

这要是一个搞不好,苏军在远东部署了一个t…34的装甲营,就够日本这几百辆阿猫阿狗喝上一壶了。闹不好苏联人还能出个坦克王牌,也是击毁百十辆坦克的那种,听着就高端大气上档次。

“我们这一次避开蒙古方向,以优势步兵,进入山脉地区作战,不与苏军装甲部队争一时之长短,只以攻占苏军补给基地作为目标。”杉山元站起身来,示意地图边的那名情报军官把教鞭给他,然后他拿起教鞭来,指着地图上的位置说道。

他的教鞭在中国东北的侧面划了一下,开口说道:“我们不在宽广的蒙古边境方向上与苏军的装甲部队展开决战,而是直接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区发起进攻,在不适用坦克的地区,用步兵进攻!”

这个日本擅长的很啊,大日本帝国的步兵在射击和刺刀拼杀方面甲冠天下,这是陆军内部自我催眠之后得出的结论。如果只进行步兵方面的较量,那么在座的所有陆军将领,都认为自己的部队不会输。

有天然的山脉屏障外兴安岭,日本步兵对付失去了装甲优势的苏联部队还不是手到擒来?优秀的大日本帝国士兵,一个打两个苏联士兵,还是能够做到的吧?总之如果排除日军在装甲部队方面的绝对劣势,似乎战争并非不是完全打不赢的。

海军那边能够以偷袭暂时压制住强大的美国海军,那么陆军就一定可以用偷袭这招来克制强大的苏联陆军。只要经过一次大规模的偷袭作战,让苏联在边境地区损失10万到20万左右的兵力,那么这次进攻作战,完全可以达到抢夺苏军战略物资的目的。

至于说守住整个占领区,这对于日军来说似乎有些困难,不过掩护着大批物资撤退,返回自己的防线并非是什么难事,只要回到要塞林立的中国东北地区,那么苏军即便是吃了亏,也不敢反击。

这就是杉山元和东条英机两个人心中打的如意算盘,至于如果苏军真的反击了会如何,他根本没有考虑过——就和日本海军没有考虑过偷袭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