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第三帝国-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人知道,就当美国海军还在保密自己的雷达探测器的时候,德国人已经开始研究如何用雷达波束来引导武器远距离攻击了。日本人知道,就当美国人还在用m3坦克在菲绿宾的丛林里欺负日本小坦克的时候,德国人的虎式坦克已经可以一炮打穿两辆m3坦克了。日本人还知道,德国人手里有很多让人咂舌的先进武器,从单兵的战术迷彩罩衫,到巨大的齐柏林级航母上可怕的超远程预警雷达。

这些真正接触过德国人的中下级日本军官们知道自己的天皇陛下刚刚宣战的国家究竟有多么可怕。他们甚至觉得自己从战术到战略到装备到技术都远远落后已经在欧洲叱咤风云的德意志第三帝国,遗憾的是,这个国家从盟友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敌人。

“希望我们的上官们只是开个玩笑,希望几个月之后我们就可以和德国人和谈。”深深知道德国人底子的日本零式战斗机设计者堀越二郎听到宣战的消息之后如此对助手说道,他能够设计出零式战斗机来,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德国人给出的灵感才完成了最终的设计。

而曾经在诺门坎之战中陪同过德军顾问团的一名日本军官说的话更加露骨。他在给妻子的信中提及宣战时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来:“听到与德意志宣战,我真的非常悲观,我认识的德**人无疑都是非常优秀的,和他们作战我丝毫不敢心怀侥幸。我最挚爱的人是你,所以我只好向你诉说我的沮丧。我们的天皇陛下竟然向德国宣战,这在我眼中,比我们与美国开战还要愚蠢。”

然而,这些人的看法永远不会传递到大本营那些高级幕僚耳中,这些日本的高级官僚们心中非常笃定,德国人不可能出现在太平洋上:首先,德国人没有能力来;其次,即便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来;最后,美国人和日本人一样不希望德国来。有此三点作为依据,所有高官包括天皇在内,都不觉得对轴心国宣战有何不妥之处。

甚至很多高层认为,当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时候,轴心国非但没有履行盟国义务,还将日本逐出了轴心国集团,这种羞辱必须要找回场子。当时没有立刻宣战是因为时机并不成熟,现在时机成熟了,自然要让德国人看看日本人的威风。

可是,日本人太不了解德国了,或者说,日本人太不了解有阿卡多这么一个元首的德国了。阿卡多一直觉得当年汉朝那句“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让人舒爽到骨子里,是一句非常让人心潮澎湃的口号;阿卡多从自己的灵魂深处里也多少带着一点打鬼子的愤青情怀;阿卡多必须给轴心国的盟友一个交代好巩固其欧洲领袖的政治地位。

这些东西日本鬼子能猜到最后一条已经算是不错了,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德国元首为什么一上来就打定了坑日本这个主意到底是因为什么。所以日本人的假设和分析虽然非常合理,但是却从一开始就错了,错的离谱。

就在宣战的当天,德国海军就派出了它的远征舰队,向着太平洋海域气势汹汹的扑了过去。这艘舰队有10艘之多,而且算是集结了很多德军精锐——德国海军并没有出动他的主力舰队,而是派遣了10艘潜艇就这么浩浩荡荡杀向了日本。

为了补充这支潜艇部队,德国海军还让北部英国出动了3艘驱逐舰,保护着3艘补给船前往澳大利亚,为这些潜艇提供后勤保障支援。

阿卡多把日本研究的太透彻了,透彻的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他知道日本的海陆争斗由来已久,他知道日本海军的大舰巨炮情结,他知道日本海军并不重视反潜作战,他还知道日本人现在还没有雷达……

另一个时空中,就连没怎么打过战争的美国潜艇部队,都可以给日本海上运输补给线造成毁灭打击,都可以在日本近海击沉日本的航母然后逃之夭夭,那么如果把美国的潜艇部队换成德国的王牌潜艇部队结果会如何?阿卡多都不由自主的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他都为日本即将要付出的代价感到惋惜。

不重视反潜作战一直是日本海军的一个软肋,出奇的是日本海军一直就没有打算纠正这个错误,他们忍受着巨大的损失,咬着牙对美国潜艇的战绩视而不见,而自己那些宝贵的潜艇却被用来做一些类似搬家公司和出租车的工作(日本海军喜欢用潜艇运输人员物资甚至为前线被困岛屿送吃的)——如果你还觉得不够奇葩,那还真就找不出更加奇葩的海军决策来了。

而且日本海军的潜艇战术核心是袭击高价值目标,这和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抓到什么打什么有着本质的区别。德国海军生冷不忌,3000吨的运输舰和30000吨的战列舰,只要有机会就出手攻击,所以德国海军的潜艇战绩高到让人咂舌。而日本海军正好相反,他们被命令攻击对方的核心战舰,为此不惜发动自杀袭击,所以另一个时空中的日本海军潜艇部队战绩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所以阿卡多没有派出自己的公海舰队去和日本航空兵拼个鱼死网破,那样一来除了便宜美国人之外毫无用处。他算准了日本人的软肋,那潜艇去打打秋风,干扰一下日本东进的速度,避免日本这一次真的神魂附体,把美国给打投降了。

阿卡多现在也必须小心翼翼的来处理他面对的问题了,他知道的东西很多时候只能用来作为参考了,而现如今的世界大势,已经和他知道的那场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大相径庭。那个时空中轴心国互相拆台挑战同盟国,算是两极争霸,而现在这个时空中,因为他这只蝴蝶煽动翅膀,已经面目全非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三足鼎立绝对算是真正的三足鼎立,三个集团互相宣战,大家都要担心全力一击之后另一个对手过来捡便宜。想到这里,阿卡多不由自主的苦笑了一下,他看了看隆美尔写来的托布鲁克战役报告,抬起头来望向窗外:世界不同了,自己这个元首,这一次究竟能走多远呢?

第587章587表面文章

在狼穴的会议室门口,曼斯泰因找到了正准备召开作战会议的元首阿卡多。他对帝国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同盟国搀和到与日本的战争中去,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德国对日本宣战并不能拿到什么实质性的利益,甚至日本对德国宣战也不会让德国损失什么,他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如此在意没有好处的表面文章。

“我的元首,为了根本就不属于北部英国的远方土地,与日本开战,是不是有些过于草率了?”曼斯泰因一见面就开口说道:“我们完全不用理会日本的宣战,只要慢慢等着一个太平洋上的结果就够了。”

“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如果单纯站在军事角度来考虑的话,我甚至都不会接受澳大利亚的声明,我会大骂回去,然后看着日本占领那里。”阿卡多看了一眼曼斯泰因,笑着解释道:“可是一旦涉及到政治利益,那么很多事情的利弊就又要重新分析了。”

“我们在中国埋下了友谊的种子,如果和日本人走的太近,那么西克特将军之前的战略投资就都白费了。这显然不符合帝国的利益,也不符合帝国的长远战略安排。”阿卡多把手里的文件一份文件递给了一旁的安娜:“而且,如果不立刻回应日本人的宣战,那么德国对周边盟友的影响就会被削弱。一旦让北部英国找到和美国人眉来眼去的理由,那么我们的大西洋壁垒就会出现弱点,这不是帝国可以忍受的后果。”

“那么,我的元首,我们可以宣战,但是为什么要派出那么多潜艇到太平洋上去呢,帮美国打日本海军,明显是不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曼斯泰因继续提问。

阿卡多指了指曼斯泰因,开口说道:“你呀你呀,换成是奥古斯就不会问这么笨的问题,我派出了那么多潜艇,却唯独没有动我们的主力舰队,你还没有看出其中的区别么?潜艇到达太平洋,可以让我们的损失降低的最小,而这个规模,是用来安抚北部英国的,少了张伯伦就要骂街了。”

为什么阿卡多要浪费口水给他的将军解释这个呢?因为不仅仅只有一个曼斯泰因疑惑阿卡多的决定,甚至连海军的潜艇总指挥官邓尼茨,也对阿卡多分走他的10艘潜艇感到不满。不过因为距离关系,在挪威沿海视察潜艇基地修建工作的邓尼茨并没有条件当面问阿卡多原因。

所以阿卡多现在给曼斯泰因解释,因为他需要曼斯泰因把自己的想法扩散出去,说服更多的人支持这一次对日宣战的决定。因此阿卡多决定多说一些:“放在以前,我是无论如何不敢让潜艇部队去那么远的地方执行任务的。不过任何事都需要积累经验,远洋调度指挥也是如此。因此我觉得可以以这种办法来给海军积累宝贵的经验,为舰队远征打下基础。”

“另外,海军潜艇技术的成熟,新式的改进型潜艇故障率极低也是这一次远征的保证。如此漫长的海上航行,正是检验我们潜艇部队长时间作战能力的一个机会,而且就任务本身而言,我相信10艘潜艇的艇长回来之后,我又要签发10枚勋章的颁发命令了。”阿卡多笑了笑,就不打算再说什么了,会议室里还有来自北非的几个将领,以及即将要前往北非指挥k集团军的舍尔纳将军。

曼斯泰因看着阿卡多带着安娜走进会议室,在外面又站了几秒钟,他现在知道了很多帝国的考量,阿卡多说的这些问题有些是他已经猜到的,有些是他并没有想到的。他是一名将军,并非是一名政客,大部分时候他只需要考虑如何减小损失打赢战争,不需要考虑其他的问题。

德国派出10艘潜艇赶往澳大利亚,这个动作是必须做给张伯伦看的,这是政治;而这10艘潜艇一路上要为舰队航行积累经验,最后参与破交战,这是军事。在军事里掺杂这政治来达到外交目的,在政治里掺杂军事来减少浪费开支,这是一门学问,值得去学习考量。

而就在此时此刻,张伯伦飞往柏林,拜见了帝国总理奥古斯,两个人就澳大利亚问题讨论了整整一个上午。张伯伦的意思是尽可能的不要放弃澳大利亚,甚至希望德军可以派遣1到2个师前往那里,帮助英国人守住这片广袤的殖民地。

但是连他本人都知道,这个计划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即便是最自信的德国指挥官,也无法赞同这个疯狂的计划。所以这个出兵澳大利亚的计划只是一个幌子,一个互相讨价还价的筹码。其实张伯伦真正想说的是后面的那句话:既然陆军增援不可行,那么就请帝国派遣海军前往吧?

“首相先生,相信即便是您,也赞成我们的观点,公海舰队是绝对不能动用的,对么?”奥古斯和雷德尔负责会见张伯伦,在柏林大酒店隆重的接见了这位“英国首相”,双方没有任何客套,立刻开始了商讨出兵计划的谈判。

不过就算是张伯伦,也并非是一个傻子,他当然看出了澳大利亚这个巨坑,只是英国皇室还有美国人给他挖的一个陷阱。他想做的是一个中兴和保全英国的“英雄”,自然不能也不敢把自己的小命玩死。

奥古斯说的调动公海舰队这件事,就算是张伯伦要求,德国人也绝对不会同意,更何况张伯伦比谁都清楚,公海舰队是万万不能动的。

一旦公海舰队前往太平洋,胜负如何暂且不提,就说大西洋上的英国海军舰队立刻就会夺回自己的优势,到那个时候,万一英国人真的打回本土,他这个“英奸”自然是第一个要死的存在,所以他更是不可能提出动用公海舰队这种愚蠢的要求。

对于张伯伦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德军海军派出一支分舰队,由几艘巡洋舰或者几艘驱逐舰组成,为北部英国去炫耀一下武力,即便这些战舰全部被击沉,也无伤大雅。日本人如果怕了固然不错,可是即便是真的动手了,损失也都是德国人的,和他张伯伦没什么关系。

不过德国人显然有更好的选择,派出了一支远洋潜艇舰队,去太平洋这个是非地。这样一来张伯伦也不好说什么了,毕竟德国人给足了北部英国脸面,派出了10艘潜艇这样一个还算可观的阵容。

不过相对于巡洋舰和驱逐舰动辄30节的航速,潜艇的速度确实有点让人欲哭无泪的感觉,在一路开往太平洋的地区,大部分时间潜艇都只能有10节左右的航速,如果遇到情况甚至要下潜降低航速到5节。这种速度对于等待救援的遥远的澳大利亚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残酷的折磨。

将近2万公里的距离,一路开过去弄不好要几个月的时间,这与其说是增援澳大利亚,不如说是报复日本入侵澳大利亚。估计这支舰队进入太平洋的时候,日本已经占领了澳大利亚,向着美国本土一路高歌了。

但是张伯伦并没有提出什么异议,他知道即便是德国的公海舰队现在拼命赶往澳大利亚,到了那里估计日本也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